愛國將軍楊傑其人其事

愛國將軍楊傑其人其事

楊傑,字耿光,1889年生於雲南大理一戶貧寒人家。1907年,因聰慧過人,成績優秀,被保送到保定“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學習。1908年,又被考選到日本“陸軍士官預備學校”進修。1910年正式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深造,開始探索軍事救國的途徑。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楊傑不顧學習還未期滿,即滿懷激情,投入祖國懷抱,獻身於推翻清廷的革命洪流。1912年,任滬軍威武軍第一團團長,授予陸軍上校軍銜。1913年,任黔軍第一旅旅長,兼重慶衛戍司令官、警察廳廳長,晉授陸軍少將軍銜。1915年,任護國軍第一縱隊司令,參加討袁之役。1916年,任第四軍參謀長,在護國戰爭中,屢建功勳,晉升陸軍中將。1917年,調任北京大總統府諮議,兼任陸軍部顧問。後因軍閥紛爭,回到雲南,擔任靖國軍中央軍總指揮,兼瀘州衛戍司令,指揮瀘州之役,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1921年,楊傑投考日本陸軍大學。1924年冬,以全班第一名成績,畢業於日本陸大第十五期。後來他的業績主要體現在軍事指揮和軍事教育方面,因而有“北蔣(百里)南楊(傑)”之聲譽。

愛國將軍楊傑其人其事

在法國考察

1931年“九·一八”事變,激起全國人民抗日怒潮。楊傑認為現代國防不能全由軍人來包辦,應號召全體民眾來建設,用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寇出中國。同年12月22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四屆一中全會,楊傑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並任陸軍大學校長。1932年,蔣介石舉行“國難會議”,成立軍事委員會,楊傑任軍委會參謀次長,後改任陸大教育長。1933年,日本侵略軍進犯長城要塞,楊傑任第九軍團司令官,指揮軍隊在長城一線抗日,阻止日軍進犯。由於蔣介石不批准楊傑的抗日作戰計劃,反而要何應欽與日本簽訂《塘沽協定》,喪權辱國,楊傑憤而辭職。後蔣介石改任楊傑為歐洲軍事考察團團長,對歐洲二十個國家進行考察,歷時一年,使他有機會了解到各國不同的社會制度。1935年,蔣介石又聘任楊傑為軍備專門委員會委員,晉授陸軍中將。1937年“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為了爭取到蘇聯的援助,任命楊傑為特派軍事代表團團長,和副團長張衝等一行飛抵莫斯科,受到蘇聯國防委員會委員長伏羅希洛夫元帥的接見,答應盡力授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同年10月,晉升陸軍上將銜。1938年,蔣介石又任命楊傑為特命全權駐蘇大使。向蘇聯呈遞國書後,蘇聯表示援助中國團結抗戰是已經確定的政策。隨後中國爭取到蘇聯的貸款及軍事物資,有軍用飛機、各式火炮、坦克、彈藥等。1940年,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蔣介石免去了堅決主張聯共抗日、中蘇親善的楊傑職務,給他一個軍事顧問頭銜。

愛國將軍楊傑其人其事

楊傑與友人合影

抗戰期間,楊傑追求真理,敢於直言,不計較個人得失,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重視和關懷。中共中央南方局董必武與楊傑建立了單線聯繫,並通過楊傑傳遞重要信息,給雲南地下黨楚圖南轉告華崗,同意和龍雲建立統戰關係,在龍雲處設置電臺,和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秘密溝通,進行聯絡。解放戰爭期間,楊傑直接與中共華瑩山游擊隊進行聯繫,想辦法為他們提供槍枝彈藥,堅持革命活動。從1943年9月開始籌備到1945年10月,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正式成立,楊傑都是直接領導人之一,被推選為常務幹事。

1948年元旦,民革在香港成立後,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從香港帶信給楊傑,要他擔任四川(川、康、滇、黔)民革總負責人。1949年,楊傑仍在重慶軍政界策反,大特務徐遠舉奉張群之命,登門“看望”楊傑,開門見山地說:“希望老師自重,不要和李濟深的‘民革’發生關係。”顯然這是國民黨特務對楊傑的威脅和警告。同年夏天,潘漢年在香港通知楊春洲轉告楊傑儘快離滇赴港,然後北上,參加人民政協會議。楊傑堅持西南工作重要,暫緩離滇,沒有顧及個人安危及時起程。直至9月19日,楊傑將軍被蔣介石派遣特務假裝送信為名,槍殺於香港,為民主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時年60歲,成為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名單中惟一加上黑框的代表。

1950年,在人民政府和民革的關懷下,楊傑將軍的骨灰由香港運回雲南,在昆明西山烈士墓安葬。李濟深在碑上題詞“楊傑烈士之墓”。1985年,在紀念楊傑將軍遇害三十六週年時,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給予楊傑將軍高度評價。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楊靜仁題詞是:“光烈照人”;時任國務委員、國防部長張愛萍稱讚他是“熱血沃中華”。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楊傑為革命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