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100萬兩白銀的購買力,在現在值多少人民幣?

坐著飛機看藍天L


白銀在清代作為貨幣大量流通,古代中國白銀比較稀缺,所以其價值是很高的,自然而然購買力也是很可觀的。別說100萬兩白銀的購買力,就是100兩也夠清代一個普通農家生活50年所需的費用。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清代100萬兩白銀到底購買力如何,能兌換多少人民幣?

我們先看一下清代100萬兩白銀的購買力

清代市面上流通的白銀主要有碎銀、銀錠和銀元三種,其中碎銀和銀錠為清代自產,而銀元由於工藝複雜一般是外來。清代一兩紋銀的重量為37.3克,其含銀量為93.5%,大約為34.9克,純度還是很高的。

清乾隆時期,一個七品公務員的年薪為90兩白銀,而當時新街口附近的房子約為85兩白銀,也就是說此時的100萬兩白銀可購買11800套北京新街口的房子。七品官省吃儉用兩年可買一套北京房子,乾隆時白銀的購買力確實很高。

清道光年間,200兩白銀可在北京可以買到一套四合院。如果在四合院再加蓋客房、門樓各一間,書房、板房各三間,總消費額為350兩白銀。100萬兩白銀在道光時期可以購買2817套這樣的北京四合院,此時的白銀購買力依然很猛。

清光緒年間,一兩白銀在北京可買到100多斤大米,或者可以買到400多個雞蛋,又或者可以在北京市區租一套佔地半畝的四合院。清末時期,一兩白銀等於制錢3000多文,一斤豬肉約20文錢,一畝良田約7兩銀子。

因此,白銀在清代的購買力是很厲害的,10兩以上就算大數額。乾隆年間清朝一年的全部收入是約5000萬兩白銀,100萬兩白銀相當於乾隆一年國庫收入的五十分之一,其購買力之高可見一斑。

我們再來看一下清代100萬兩白銀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清白銀兌換人民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但好多都不能正常的反映出清代白銀的真正價值。其中用糧食作為中間物來換算,這種方法本身還是很合理的。現代農業的產量和生產效率已與清代有天壤之別,所以我們應該參照糧食自給率不高的國家的糧價來作中間交換物。

我們就用日本的糧價作參考,2018年日本的米價約為500日元每公斤,按照現在日元匯率摺合人民幣為30.5元,所以每斤日本大米的價格約為15元人民幣。而清朝光緒年間一兩白銀大約能買100斤大米,因此清代一兩白銀約合人民幣1500元。有很多其它方式換算出來的結果為二三百元人民幣,這是嚴重低估了清代白銀的價值。

依照上述算法,清代100萬兩白銀能換算的人民幣為:1000000×1500=1500000000元。15億人民幣,其實也不驚訝。如果用房產作為中間物來計算,結果怎麼樣?

目前,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大約值2億人民幣左右,這個估價應該算是很低的。前面我們說過了,清代100萬兩白銀在當時可買2800多套北京的四合院,那麼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00000000×2800=560000000000元。5600億人民幣,這個結果怎麼樣?我認為這樣的結果才能與清代國庫年收入的五十分之一相匹配。

綜上所述,清代100萬兩白銀的購買力在當時是很強大的。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也是很可觀的,我們不能低估清代100萬兩白銀的購買力及價值。


野史也是史


清代跨度很長,從1644年到1912年滅亡,歷經了268年。這期間,白銀的購買力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的。我們可以從一些文獻,甚至文學作品中一窺清朝白銀的購買力。

康乾盛世年間,每升最優質的大米價格在10多文錢(1兩銀子等於1000文)。根據《清會典》記載,當時的1升相當於現在的1.5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間能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現在優質大米——以東北大米為例,批發價在4元/斤左右。那麼,1兩白銀摺合現在600元左右,購買力是相當可以的。

《大清會典則例》有記載,親王歲俸銀一萬兩,郡王歲俸銀五千兩,貝勒歲俸銀2500兩,貝子歲俸銀1300兩。文武官員每年俸銀: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

六部尚書屬於從一品,一年的俸祿是180兩,可以購買2.7萬斤優質大米,摺合現在人民幣10.8萬元。對比於現在的正部級,這個收入不高。

100萬兩白銀可以買到什麼?在李鴻章經營北洋水師時,很多從英國或者德國購買回來的軍艦,一艘價格還不用100萬兩。比如有鄧世昌任管帶的致遠號巡洋艦,價格為84.5萬兩白銀。致遠號巡洋艦排水量為2300噸,現在只屬於輕型護衛艦級別。這種級別的軍艦,現在的造價在10億元以上。

100萬兩的購買力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相當於現在的5億元以上。


財經知識局


清代白銀如何折算成人民幣

即使是在兩個相隔很遠的時期裡,在購買等量勞動的可能性方面,等量穀物似乎都比等量金銀或其他貨物大。因此,在兩個相隔很遠的時期裡,等量穀物保持相同真實價格的可能性更大。—《國富論》

於是要將白銀換算為現在的貨幣就要以穀物糧食為媒介,按照相同的糧食在古代可以換得的白銀和現在所能交換的人民幣即可得到白銀與人民幣的比率。

一百萬兩白銀能值多少人民幣

康乾盛世時,一升大米價格在10文上下,一兩銀子是1000文,

而按照《清會典》的記載,當時的一升大概等於現在的1.5斤左右,這樣算下來一百萬兩白銀在清朝能得大米15000萬斤。

現在的米價則是5.5元每斤差不多,15000萬斤大米就需要人民幣8.25億元。


綜上所述,100萬兩白銀在現在能值人民幣8.25億。

如何評價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遍地”都是億萬富翁的今天數億的資產也許並不顯眼,在馬雲、馬化騰這樣的人面前就更顯得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100萬兩在當時那可是一筆大財富,要知道當時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4000萬兩銀子,40個這樣的人就能和4萬萬人口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相等,不可謂不恐怖!

不過這樣的人清朝也不是沒有,大貪官和珅就是典型的代表。

和珅財富

據《和珅供詞》記載,官員查抄和珅府邸的時候收穫巨大,感覺他的豪宅簡直就是座大寶庫:光黃金白銀都查抄了數百萬兩、寶石也有四千多顆、黃金器皿也達五千多件,珍珠更是多的用鬥來裝,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古玩、房產地契、當鋪、銀號,看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所言不虛啊!


曉史才能明事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清朝的10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首先我們從銀價直接來看:

按照傳統說法“半斤八兩”,一斤等於16兩,一兩呢就等於37.5克,現在香港也依舊是一兩等於37.5克。現在一克白銀3塊2,37.5克就是120元。

37.5×3.2=120

100萬兩×120=12000萬,也就是1.2億元。

我們從購買力來看

清朝一石大米2兩,荒年4兩。一石米就是100斤米,放現在一斤米3塊,2兩等於300塊,一兩150塊。這樣算下了就是1.5億左右。

從買房來看

歷史記載乾隆年間有一個北京內城4間的房子賣75兩。四間房算小點20平米一間已經了80平,而且那時候的房子不止這麼小,相當於不到一兩一平米。現在北京內城房價4萬到5萬一平。

那100萬兩,就相當於400億,每年福布斯排行榜必然榜上有名。

所以這100萬兩看你怎麼花,如果你的先祖從清朝開始投資房產,搞企業,說不定現在並且熬過了列強和戰火,那麼現在就是家族企業。如果買大米,也是糧食大亨。如果埋起來,現在挖出來如果能古董收藏也會有不錯的價格。如果將100萬兩捐獻,可以清朝末年打造一艘強大的艦艇和部隊,一艘致遠艦造價為70萬兩。


當然不同時代的金錢兌換,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還要找專業人士來鑑定。紅雨這裡按自己所知,供大家一樂,切勿當真。


紅雨說歷史


這個問題太籠統了,清朝即使從1644年進入北京算起,到1911年溥儀退位,也歷時255年,這期間物價波動很大,只能隨便列些數字參考下。

清順治初年,一石米價格是2-3兩,清順治十四年(1657) 一石米價格是0.6-0.7兩,到了乾隆三年(1738)一石米的價格是2.6-2.75兩,而宗嘉慶時一石米價格是收成好的年景差不多要2兩,歉收時大約3兩,而饑荒的時候4兩。

按照這個價格算,算2.5兩一石米吧,根據《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裡的數據,清代一石米大約是156.45市斤,折算下來差不多1兩銀子60斤米,相當於現在的120-240元吧,取中間數180元,100萬兩就是1.8億。

另外考慮到當時其實其他消費比較少,一個農民家庭一年收入不過20兩左右,這個100萬兩的實際購買力就更加驚人了。




不沉的經遠


古代一兩是現在的31.25g,百萬兩就是31250000g白銀,現在白銀的市價大概是74元,所以結論是2312500000元也就是二十三億一千二百五十萬元人民幣,中國最有錢的王朝是北宋,一年的GDP是1.6億兩白銀


愛音秀工作室


一般按對大米一項的可購買力,核算,清初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400元人民幣,光緒年間則相當於200元人民幣。

百萬兩白銀,則清初約合4億元,清末約合2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