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越南戰爭中,越南為什麼那麼難打?

用戶179213374


美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迅速崛起後,狂妄至極,開始走上歐洲殖民侵略的老路,在朝鮮戰爭中敗北後,還不甘心,繼續南下征討越南,結果打了14年,也沒有攻下,最後只好灰溜溜地滾回老巢。越南是小國,並且那會還是窮國,美國為什麼打不過它呢?

俗話說:“驕兵必敗。”美國認為自己是大國強國,武器先進,只要來幾場狂轟濫炸便可將越南一舉拿下,結果事與願違。越南地處熱帶,氣候溼熱,加上林木參天,山高路窄,美國武器根本不起什麼效果。而越南將中國的游擊戰術運用到極致,能夠神出鬼沒實施奇襲,導致美軍非常狼狽。

美國發動的是非正義戰爭,而越南是自衛,這樣便於越南人民築牢抗美鋼鐵長城,團結一心,矢志不渝地為將侵略者趕出國境而奮不顧身,浴血奮戰。雖然死亡上百萬人,但是能換來勝利,打敗不可一世的美國,並致其數萬軍人斃命,照樣可歌可泣,大書特書。

越南是中國的近鄰,中國向來不希望家門口生事。美國在中國周邊惹是生非,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此,“抗美援越”行動如火如荼。越戰期間,中國向越南提供了近兩百億美元的戰略物資以及成套援助項目數十億,並派兵幾十萬入越參戰,有效打擊了美軍的囂張氣焰。另外,蘇聯也給了越南人民很多寶貴支持,這都為越南贏得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媒體宣傳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戰地記者發回的圖片,其慘不忍睹的景象令美國軍人家屬反戰厭戰情緒高漲,前線官兵深受感染,他們對戰爭極度反感,心理波動強烈,多年征戰在外,念家情結濃厚,根本沒有心思打仗。

鑑於此,越戰不能不說是美國第二次“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的錯誤的戰爭”,從此被世人詬病的同時,也成了其揮之不去的陰影。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軍事上來看,美國還算是勝利的,打出了很高的KD值,美軍陣亡五萬餘人,而北越付出了117萬人死亡的代價。但從戰爭遺留的結果來看,美國毫無疑問是失敗的。越戰使得美國國防開支大幅增加,十餘年間花費了2000多億美元的軍費。受戰爭的拖累,美國經濟又陷入了蕭條,並在1969年爆發了經濟危機,美國在冷戰中由強勢轉為弱勢。其次,美國民眾深深懷疑戰爭的正義性和必要性,擔心被徵兵入戰場的年輕人不斷舉行遊行示威,對現實的懷疑使沉醉於毒品和性氾濫的頹廢文化盛行。越戰在美國人民心中留下難以彌補的傷痕,將美國割裂。國際舞臺上,美國光輝的形象也蕩然無存。

可以說,美國是徹底的失敗了。那麼,美國究竟是為何始終無法打贏越南這個看似弱小的對手呢? 首先,大家都知道的一點,越戰實際上是背後的大國之間在角力。美國不是在跟越南打,而是跟越南背後的中國和蘇聯在鬥爭。在中蘇兩個超級奶媽的支持下,北越付出沉重代價後,仍可以滿血復活,繼續反打。1950-1978年中國共援越200多億美元,其中一般物資100億;軍事援助50億,包括槍213.8萬支(挺),炮7萬餘門,槍彈12.4億發,炮彈1807萬發,艦艇176艘,中型和水陸坦克552輛,裝甲輸送車320艘,飛機170餘架等。另外還有工廠、醫院等成套項目援助36億。中國還先後派出了32萬餘人的部隊入越參與後勤保障和作戰。

中國的援助極大的支持了北越完成抵抗和反擊。 裝備並沒有完全碾壓的優勢。中蘇在後面大力支援,從步兵各種輕武器到高技術裝備薩姆2殲六米格21都給了越南,美軍武器技術方面沒有領先太多。 美國並沒有想佔領北越,只是想維持南北分立的局面,所以採取了“南打北炸”的策略,無法徹底消滅北越勢力。美軍自己對戰略目標也沒有明確的定義,喪屍方向感,戰爭打的毫無章法。 美國當時仍為徵兵制,在二戰中為了保家衛國可以浴血奮戰,可在越戰這樣一場他們自己都質疑爭議性的戰爭中,他們怎麼可能拼盡全力去戰鬥。 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亢。

一方面,越戰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電視報道的大規模戰爭,無數美國家庭看到越南一片廢墟、流離失所的地獄景象以及美國大兵不斷攀升的傷亡數字,都深深懷疑是否有必要進行這場戰爭。另一方面,軍隊中不想送死人士的反戰壓力也不能無視。 總的來說,不是越南難打,而是背後代理人太強大。而美國自己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戰爭缺乏正義性導致後方人心浮動。而最後美國不得不艱難地吞下越戰這個苦果,而越戰給美國的陰影至今也難以走出。


三聯愛樂




美國在二戰後,有兩次仗打得很不開心,一次是越戰,一次是朝鮮戰爭。

特別是越南戰爭,讓美國損失慘重。美國從1955年開始支持南越,1961年派人去“幫助訓練”和“進行作戰計劃地制定”,1965年大規模侵入,1973年又大規模撤出。

前後耗了18年左右,美國死亡了將近6萬人,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以美國強大的實力還搞不定一個越南?

回答:搞不定,確實搞不定。

越南全境的地形,讓美國打得很費勁



早年,美國只是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給南越,可惜南越死活打不過北越。

無奈之下,1965年美國親自上陣,歷經8年後,最後還是敗北。

越南的地形對美軍影響很大,整體非常狹窄,讓美國無法全面展開。另外環境比較複雜,特別是北越的叢林和高地,讓美國M4的發揮,遠遠不及AK47。

於是,美國用了大量的炸藥,總計投下了800萬噸炸藥,數量超過了二戰所有戰場使用炸藥的總和。

但即使如此,越南在死了一百多萬人後,仍然堅持戰鬥。

於是,美國沒辦法了,總不能扔原子彈吧,就這樣,美國撤退了。

蘇聯和中國的支援,導致北越很難被幹敗。



如果只是有北越獨自支撐,估計撐不了多長時間,但,有兩名老大哥在背後支撐,情況完全不同了。

老大哥蘇聯、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持非常大,除了支援不了核彈,大部分常規武器都支援了,這樣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是和美國差不了多少。

除此之外,中國還派去了工程兵等輔助兵種,看似美國和北越在開戰,實際上是美國和三個國家在開戰,要戰勝實在不容易。

美國國內情況讓美國不得已撤兵



美軍在這裡打仗,美國國內的反戰浪潮一浪比一浪高。

美國國內經濟受戰爭影響,增速非常緩慢。可是,能不緩慢嗎?國防投入佔了gdp的三分之一左右了。

美國國內的民族分裂主義、種族歧視情況也日趨嚴重。

而美國前後也死了近六萬大兵,傷了30多萬人,那些傷亡人員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

美國該何去何從?

撤退,有組織地撤退,沒有比這個再重要的事了。否則長此下去,美國前景堪憂。於是,在1973年,簽訂了停戰協議後,美軍帶著滿腔遺憾離開了越南。

不應忽視越南人民的英勇頑強



誠然,蘇聯和中國對北越給予了特別大的幫助,但是越南人民的頑強和堅持,也是讓美國撤退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知道越南不好打下來,但後來才發現,比想象中還難。這是意志的較量。

也許,武器方面越南並不領先,但意志方面比美國大兵強太多。

美軍久攻不下,而北越軍隊越戰越勇,美國大兵想念爸爸媽媽,想念祖國的燈紅酒綠。

於是,不久的將來,美國選擇了撤退。



美國打越南那麼難,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形問題,蘇聯和中國的支援問題,美國本土內部反戰問題,最後是越南人民的意志問題。


藍風破曉


“我們為什麼到越南?”

這個全世界著名問題的提出者是美國作家Norman Mailer,問話的背景正是越南戰爭。它道出了當時許多人的心聲。如今,這個問題仍不時迴盪在伊拉克、利比亞和阿富汗的上空。

這個問題實際上隱含了美國越南戰爭難打及最後失敗的原因。

越南戰爭發生於1955年至1975年間,這場戰爭是二戰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請看戰爭高峰時期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相關數據:

據統計,美國直接投入越南地面戰場的總兵力高達55萬,直接戰爭總耗費達1650多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8000多億美元)。美軍在越戰中的死亡人數達6萬多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場讓美國損耗巨大的戰爭,在Norman Mailer問出那個“我們為什麼到越南”時,竟無人能答。

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什麼概念?通俗講就是:美國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參與越南戰爭的目的、意義何在!

John K. Galbraith在回憶錄《我們時代的生活》中說,在越戰之前:

“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大國,在一場戰爭尚在進行的時候,就對那場戰爭的必要性、正義性或打贏戰爭的可能性提出質疑。”

的確,美國對越南戰爭唯一可能站得住腳的理由是:當時越南爆發內戰,北越屬於社會主義大家,,而南越是資本主義陣營,所以美國出兵支持南越。

但是以何種名義,美國不清楚,越南不清楚,全世界也不清楚。

實際上,當戰爭打到快結束時,不止美國人困惑“我們為什麼來越南”,就連越南人也開始困惑“你們為什麼在這裡”。

蒼天啊,這就等於兩個人打了一場生死架,打到頭破血流、胳膊腿都快殘了時,互相懵地問“我為什麼打你”?“你為什麼打我?”。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由和目標等等,如果沒有,那做事情難,實是必然了。


除此之外,註定美國越南戰爭難打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雖然不管有沒有他國的支持,美國方的軍事實力都絕對性強於越南,但是:他們面對的是一群完全沒有打法的北越游擊隊。

北越游擊隊有什麼作戰特徵?答曰:沒有作戰特徵就是他們的作戰特徵。

所以,美國越南戰爭中,美國人驚詫地發現:對手基本上始終不按美軍所期望的那樣出牌。

在什麼時候打,在哪裡打,怎麼打,哼,主動權全抓在北越游擊隊手裡,沒辦法,在人家的地盤上啊。

這就意味著,美國即使擁有再強大的軍事武器,也是白搭,因為游擊戰爭的真諦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回頭看,二戰中美國執行的是消耗戰,這是正規軍的打法,實際上美國用此法對付德國、日本時效果顯著。但當這群正規軍“帶著除核武器之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試圖以消耗戰打法對抗北越游擊隊時,天啦,這是什麼概念:形同“大象同蚊子搏鬥”。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大象差點瘋了。

請看一組數據:自1969年起美國軍隊每個月消耗的軍需品為128,400噸,炮彈75,600噸,而北越直至1972年每月軍需品和炮彈消費總和不足1000噸,也即還不到美國人的1%。

當時的美國空軍認為:要將北越炸回石器時代才能打贏戰爭,對於這句聽起來威武霸氣的話,助理國務卿William Bundy答:

“或許,他們已經在石器時代了。”

任何時候,“物極必反”,因此當兩方實力懸殊巨大,且打法理念全然不同時,通常情況下勝算反而不好說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做不到知己知彼啊!

資本主義的美國能懂和它差不多的日本、德國,但對於可能處於“石器時代”的越南,乖乖,那就難說了。

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越南戰爭難打能不是必然嗎?這場戰爭裡的美國,極其像陷在泥潭裡的大象,面對可惡的蚊子和泥巴,他們懊惱極了,他們想脫身,可結果卻是越陷越深。對,他們不知道如何脫身,或者不知道如何結束!

實際上,這場泥潭裡的戰爭不可能以戰爭的形勢結束。最後越戰的真正終結,也確實並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尼克松和基辛格在談判桌上以及我們敬愛的毛爺爺的書房裡決定的。

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在法國首都巴黎正式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巴黎和平條約)。隨後兩個月內,美國國防軍全部撤出越南。

越戰結束後,美國人在清理時,悲催地發現:他們是這場戰爭中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祈願世界和平!


記者李滿


美國打越南戰爭不僅難打,而且打敗了。四個原因缺一不可。

第一,美國從朝鮮戰爭中吸取了教訓,即要認真對待中國劃下的紅線。朝鮮戰爭開始時,中國政府明確聲明,一旦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就要干涉,但是麥克阿瑟置若罔聞,最終引發志願軍入朝參戰,短時間內將聯合國軍逼退到漢江以南。越南戰爭爆發後,中國給美軍劃定紅線,一旦美軍越過北緯17度線進攻北越,中國就要干涉。因此,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地面部隊都未大規模進攻北越地區。中國劃定的紅線事實上讓北越獲得了穩定的戰略後方。

第二,中蘇都大規模支援北越。中國不僅提供了軍事和經濟物資援助,而且還派遣防空部隊、軍事顧問幫助越軍防衛美軍空襲。蘇聯也通過大規模援助軍事裝備提高了北越游擊隊的戰鬥力。

第三,越南共產黨廣泛動員國內民眾,並在南越地區宣傳民族主義,從而形成人民戰爭的局面。美軍依靠強有力的組織、優良的裝備,在每一次戰役戰術行動上都能取得壓倒性優勢,但是越軍如星火燎原,打不滅、除不盡,導致美軍難以實現戰略目標。

第四,美國國內掀起反戰運動,導致越南戰爭難以持續下去。越南戰爭耗日持久,美國的戰爭費用不斷攀升,國內民眾開始懷疑越南戰爭的意義,而政客們也質疑越南戰爭從經濟上是否值得。

美國的目的是保住南越政權,而南越早已失去民心,成為扶不起來的阿斗。隨著美國總統尼克松的上臺,美蘇爭霸態勢進入蘇攻美守時期,美國實施戰略收縮,美軍逐漸退出越南,南越政權迅速倒臺。隨後,南北越統一,宣告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最終失敗。


布萊克懷特


當初美國為了對付北越,真是沒少下功夫,僅在越南投下的落葉劑就達到了2000萬加侖,破壞了3.1萬平方公里的森林,約佔越南國土面積的10%,可是照樣沒讓北越人屈服。

(正在撒落葉劑的美軍飛機)

越南戰爭中,美國沒有完成既定目標,導致北越成功統一了整個越南,而且造成了美國在越戰期間陣亡了5.8萬人,並且還傷了30萬人。美國的盟友南越也付出了30萬人陣亡,上百萬人負傷的慘重代價。還有不甘寂寞的韓國在這場戰爭中摻和,讓他付出了超過1.5萬人的傷亡。

(參戰的韓國士兵)

對美國來說,由於越南戰爭的原因,讓他在全球的戰略佈局受到了影響,為了馳援越南戰場,不得已在全球進行戰略收縮,而蘇聯因此轉入戰略進攻,那些年美國人可以說是被搞得焦頭爛額。

越南為什麼難打?

關於美國在這場戰爭的得失,我們可以找出很多原因來。比如越南得到了老大哥的支持,讓越南的武器裝備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補充,使這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有條件和美軍及南越軍大戰。

還有,我國曾警告美國地面部隊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讓美國在戰鬥中追著追著就得收住腳,難以在極為有利的情況下獲得徹底的勝利,結果不久之後越南人又捲土重來。

還比如,越南的雨林環境便於越南遊擊隊進行隱藏和調動,雖然美軍撒下了大量落葉劑

,但於事無補,在大自然面前還是不得不認輸。

(正在撒落葉劑的機群)

不過,我認為北越之所以能取得勝利,最關鍵的因素是這個民族具有強大無比的意志力和強大的組織能力!

強大的意志力和組織能力

以著名的胡志明小道為例,但直到戰爭結束美國人也沒弄清這條小道的虛實。在戰爭中大約有100萬人通過胡志明小道前往南方。這條小道除了通過戰鬥人員,也是運輸物資的大動脈,為了把物資秘密運到南方支援作戰,北越組織了大約5萬人,上萬輛汽車。為了切斷南方軍隊的物資補給,美軍對這裡進行了大規模轟炸,最激烈的時候每7分鐘就有一枚炸彈落下。但仍然不能切斷這條交通線。後來,美國人採用人工降雨的方式讓胡志明小道上空整天暴雨傾盆,泥濘的道路使大型車輛無法通過,越南人就使用簡單的交通工具,每個人拿著4支步槍或者20公斤彈藥繼續南下。

最終,美國人不得不在頑強的越南人面前承認失敗。

後來,美國人把胡志明小道稱為:人類忍耐力、頑強精神和組織能力的典範。

全民皆兵

此外,越南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全民皆兵的動員能力。為了抵抗美軍及南越軍的攻擊,北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三準備活動。所謂三準備,就是號召越南所有青壯年男女,隨時準備參軍,隨時準備戰鬥,隨時準備到任何地方去戰鬥。

結果北越一共發動起超過200萬人,有力支援了戰爭。強大的動員能力,讓北越輸入陣亡了大約110萬人,還是有能力逐步蠶食南越領土,取得對南越的勝利。

美軍的盟友太弱

美軍重要的盟友南越真是弱的一筆。同樣都是越南人,南越和北越相比真是扶不起的爛泥。哪怕美軍已經幫助穩定了局勢,南越還是不能挽回頹勢。

在1972年3月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中,越軍集中主力軍隊南下,在美國B-52轟炸機的阻擊下損失了10萬人,幾乎損失了所有的坦克和裝甲車。

(B-52轟炸機最大載彈量可達31噸,在阻擊北越軍隊的攻擊時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是,即便在美軍空中力量的支援下,南越仍然付出了20萬人的傷亡,對比雙方的損失,南越還是輸了。

所以,南越雖然成功擊退了北越正規軍,還是沒能阻止越南遊擊隊在1973年向南越境內挺近。

到1975年,北越正規軍恢復元氣,在北越正規軍的打擊下,南越兵敗如山倒,3個月損失了三分之一軍隊。

可以說,美國在越南的失敗,得有一半歸功於隊友的無能。


歷史風暴


越南戰爭是美國所經歷過的最慘痛的戰爭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仍然沒有解決越南。那麼,越南為何那麼難打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其一。越南的背後有蘇聯和中國的支持。蘇聯出裝備中國出人力,源源不斷地給予越南各方面的支持,使其損失過後還有能力補充。因此,美國人是越打越南人越多。可以說,如果越南的背後沒有站著中國和蘇聯,美國早就打贏越南戰爭了。

其次,越南的地形,實在不適合美軍發揮自己的火力優勢。越南的叢林地形實在太多,美國兵不得不進入樹叢中與越南士兵進行面對面交戰。因此,美軍的重火力優勢、高機動性的優勢完全蕩然無存。越南方面,則可以憑藉這天然地形的掩護,極大地削弱美軍打擊火力的威力。如果越南的地形是平原,那麼越軍根本就不是美軍的對手。

最後,越南國內的抵抗情緒確實十分高漲,越南民族的韌性十分強大,即使是打到了數百萬寡婦的地步,剩下的男人仍然能夠前仆後繼,毫不畏懼死亡。民族如此有血性,美國人輸的不冤。


科羅廖夫


難打嗎?並不是。


美軍雖然在15年時間裡,陣亡58202人死亡、303616人受傷、2500人失蹤,回國後還有超過100000人自殺,但與之交戰的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陣亡人數最高達到1176000人,並超過600000人負傷,人員傷亡程度遠遠超過美國。

不過戰爭的勝敗從來就不是通過人員傷亡數量來衡量的,雖然美軍傷亡遠遠小於北越,但從1961年登陸南越,到1975年灰溜溜地退出,美國15年的忙碌不僅一無所得,反而失去了更多。而且,在美國前腳離開越南,後腳越南就完成了南北統一,美國苦心孤詣扶持的南越政權被北越吃得渣都不剩,美國渴望在中南半島建立反共立足點的計劃徹底泡湯。

那麼,實力如此強悍的美國,為何拿小小越南無可奈何?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北越有後臺

作為小國的越南,想要打敗美國談何容易?雖然越南自認為第三軍事強國,但地球人都知道,沒有蘇聯和北方大國的支持,北越將什麼也不是。

作為二戰後美國的最強對手,蘇聯的綜合國力讓美國深深忌憚。美國入侵越南,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在亞洲大陸遏制共產主義發展。

作為共產主義陣營的大哥大,蘇聯對北越照顧有加。

而同為共產主義陣營的北方大國,對越南形勢則更為關注,作為越南的鄰國,一旦北越被美國佔領,在美國兵臨鴨綠江的局面將不可避免的在中南半島再次上演,所以北方大國要做的就是避免美國在越南的成功。

而且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美國進攻越南時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觸碰到北方大國底線,重蹈抗美援朝戰爭失敗的覆轍。

正是由於兩大共產主義國家,尤其是北方大國的巨大影響力,使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顧慮重重,地面部隊始終沒有向北越過17度線。空軍力量雖然在越南北部投下了超過以往任何戰爭總和的彈藥量,但始終無法摧毀北越的抵抗力量。

而如此掣肘的結果就是,美國不斷在越南增兵,扶持的南越各屆政府一如既往的爛泥扶不上牆,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則越打越強,最終在美軍撤走後消滅越南共和國,統一17度線南北。

其次,北越建立了集權制政權

實踐證明,集權制政權在戰爭期間,往往能夠發揮超乎尋常的力量。胡志明領導的北越,全面效仿蘇聯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在美軍侵入越南後,北越實施全民動員,將有限的人力和資源全部投入戰爭。在全民皆兵的情況下,美軍看到的每一個越南人都有可能是制他們於死地的越南戰士。胡志明政權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使美軍陷入越南人民的汪洋大海。

而集權制政權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北越夠承受比美軍更為慘重的傷亡。和二戰期間的蘇德戰爭一樣,雖然北越在抗擊美國入侵的戰爭中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但依靠胡志明政府的堅強領導,北越人民非但沒有消沉,反而越戰越勇。

美軍在越南戰場的遭遇和德國在蘇德戰場高度相似,雖然美軍贏得了每一場戰役,消滅了儘可能多的北越武裝,但最後卻不得不接受輸掉整場戰爭的結局。

北越的強大戰鬥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熱帶地區無強國”的定論。

最後,北越環境很坑爹

越南全境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降水量充沛,境內熱帶雨林廣佈。

北越武裝依靠遮天蔽日的叢林,讓深入叢林的廣大美軍苦不堪言。而因為降水量充沛且靠近南海,其實美軍大規模燒山也無濟於事。

而在美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美軍在越南境內撒下大量生化武器橙劑,這種藥劑在使越南叢林大規模枯萎的同時,也導致了大量越南新生兒畸形,這種局面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得到改善。

另外越南的地形也是讓美軍備受煎熬的存在。因為越南境內山地廣佈,使美軍先進的機械化裝備無法得到充分發揮。而且,越南人民軍等北越武裝也可以利用山地作為掩體,對美軍形成有效殺傷。

所以越南的特殊環境極大消解了美軍強大武器裝備的威力,更加大了美軍在越南的傷亡。

由於懼怕蘇聯和北方大國的強力干預,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最終打成了美國的添油戰爭,越來越嚴重的傷亡導致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軍不得不在認清形勢後選擇撤離,接受了失敗的命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越南當時叫北越,應該說北越政權十分弱小,但卻能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及南越吳庭豔政權周旋到底,這實在讓人費解。縱觀整個越南戰爭,耗時之長,人員損失之大,造成後果之嚴重,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難怪越戰結束後,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煽情的表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了這場錯誤的戰爭。

那麼,北越為啥這麼難打呢?這需要歸納幾大原因:一是中國和蘇聯當時向北越輸送了大量的武器彈藥,使得北越的武器裝備一下有了質的提升。當然,如果僅是武器裝備的提升,也不足以對抗美軍,而北越是在濃密的叢林中,拿著中國、蘇聯給的武器,與強大的美國立體的進攻系統性對抗。最後,美軍被迫在飛機上灑大量脫葉劑,使叢林的綠葉落下,才能看清北越的遊戲隊員。

二是,北越政權在與美軍、南越的十多年軍事對抗中,雖然沒有輸光一切,但也並沒有沾到啥便宜,十多年打下來,美國死亡5萬多人,北越有200萬人死於非命,這能算勝利嗎?這簡直是用人海戰爭在與強大美軍對抗。把人的生命不當命的豪賭,在這種情況下換個不輸不贏,其實北越早已經是輸光了家底。

此外,北越一般是正面打不過你,就跑到你身後再發動突然進攻,導致美國人防不勝防。正如一位美軍上校在對他的俘虜表示,你們永遠也不可能在正面戰場上擊潰我們。但北越人越輕蔑的回答,即便是如此,那又如何呢?這也反映出北越各級官兵們堅強的戰鬥意志。

三是,南越的吳庭豔政府的不給力。南越總統吳庭豔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傀儡政權,本來美國想依靠這隻地頭蛇來擺平北越,但是吳庭豔上臺之後,依靠著他的龍夫人到處排處異已,殘害不同政見者,為此一位高僧選擇自焚,這給南越政權以重大打擊,當然後面還有很多南越官員直接開槍打死北越俘虜的場面。當美國發現,他一手扶植起來的政權完蛋了,他也只能選擇退出的越南領土。自此以北越獲得無謂慘勝而成才成名。


不執著財經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越南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越南,老撾,柬埔寨宣佈獨立。這三個國家本來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不甘心,企圖恢復自己的殖民統治,1946年派軍隊進攻越南。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抗擊法國侵略者的戰爭。最後簽訂了《日內瓦協議》,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的獨立和主權領土完整得到了承認,東南亞三國恢復了和平。


一,

到1961年的時候,美國破壞了《日內瓦協議》,在越南南方發動戰爭,扶植西貢傀儡政權,開始了侵略越南的戰爭。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正義的,遭到了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譴責。就連一些去參戰的士兵都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疑惑和困擾。侵略越南期間,美國又遭到了巨大的經濟危機,所以在侵略越南的14年裡,美國行動上,心理上很站不住腳。

二,

越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雨林覆蓋面積十分廣。越南人民在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的同時,利用自己的地形氣候,進行遊擊戰,伏擊戰。埋地雷,設陷阱,破壞美軍交通線摧毀敵人據點。美軍的很多先進的設備在森林中,都很難派得上用場。所以越南的地形和越南人民的艱苦抗爭也是,美國難以打敗越南的原因。

三,

越南戰爭中,中國和蘇聯都對越南進行了援助,很多武器和色武器設備和經濟援助都是無償的。包括當時在蘇聯乃至世界都很有名的米格—17,米格—21和蘇—17轟炸機,蘇聯都向越南提供。在60年代前中期,中國當時生產的很多武器也都提供到了越南戰場上,甚至提供達百億的經濟援助。



但是戰爭無疑是殘酷的,沒有勝利者,只有受難者。美軍傷亡總數達到了15萬多人,損失經濟高達1000多億美元。14年的戰爭泥沼,越南人陣亡165萬,更有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失去了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