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英美為猶太人找地方建國,為何最後還是選擇了巴勒斯坦?

董佳羽


猶太人能存活到今天並壯大,源於這個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文化傳承,也就是這個民族不失去民族特徵的能力超強。回到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國家,是這種傳承的一部分。負面的因素同樣存在,巴勒斯坦問題是今天這個世界爭爭吵吵的焦點之一,讓整個人類付出代價。

猶太人是中東一個古老的亞洲民族。人類萬載文明,原生民族留居原地的,中國這樣的,幾乎是孤例。遠離故土近兩千年,堅持回去的,也只有猶太人。猶太人最初生活在今天巴勒斯坦地區,與今天被搞得顛沛流離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同源同祖。歷史上猶太人有過幾次大流散,這種流散讓絕大多數族群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公元70年,羅馬帝國橫掃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第二聖殿被毀,猶太人徹底告別故土,是為最後一次大流散,彼時猶太人總人口8百萬,巴勒斯坦地區約3百萬。此後,巴勒斯坦幾經變遷挪移,猶太人口留存很少且無影響。

此後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語言變了,膚色變了,卻始終緊抱猶太文化,頑強傳承。傳承之一是,在逾千年艱辛歲月中,猶太人共同的記憶是:巴勒斯坦是故鄉,故鄉有座錫安山,無論多久,子子孫孫一定要回到錫安——雖然猶太人已經不能指出錫安山的具體地點,只知道位於巴勒斯坦的名城耶路撒冷。

當然凡事並不絕對,宋代流落到中國的開封猶太人,受到平等、開放的對待,逐步融合進中華民族,成為大中華最壯麗的歷史篇章之一。開封猶太人後裔的錫安記憶,是1900年代人為灌輸而非祖輩傳承的。此事與本文關係不大,不多說。

猶太人稱以上這段歷史,為兩千年大流散。

統治巴勒斯坦地區的最後一個大帝國是奧斯曼,這個老大帝國很快衰落,1914年- 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又站錯了隊,戰敗後巴勒斯坦成為一戰勝利國英國的託管地。彼時英國也走入了自己的最後歲月,不過尚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像今天,大英國海軍完勝蒙古國艦隊。

此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在戰爭期間正確站隊協助了英國人,做為回報,英國人同意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獨立建國。此時,猶太人除凝聚力之外的另兩個特點就顯示出來了:1擅於積累財富和智慧也就是重視人材培養,2猶太人將自己在商界學界藝術界的影響,有效的轉化為政治影響。

隨著後來建國,猶太人又成功的把自己塑造為全民皆兵的戰鬥民族,其實力遠在著名的戰鬥民族俄羅斯之上。是的,請記住猶太人這四個特點:1凝聚力強大傳承不絕。2擅於積聚財富和知識智慧。3擅於形成政治影響力。4戰鬥生存百折不撓。

到一戰結束,猶太人在歐美各國政壇已深具影響力,牛到誰想取得勝利誰就得獲得猶太人支持——今天依然如此,特朗普最大最強的外援就是猶太人。此時,回到錫安這個古老思維,已經現代化為猶太復國主義。猶太復國主義團體,在英美俄等國展開強大的院外遊說,結果在英國、俄國(後期是蘇聯)、美國成果豐碩且形成良性互動,比如英國做決策,不僅要考慮英國猶太人的態度,還希望獲得俄、美等國猶太人勢力的認可。英國人明確的認為,如果英國政策出錯,猶太人轉而與德國或土耳其合作,英國豈不死定了……

無論當時還是今天,同樣想在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巴勒斯坦阿位伯人,其實力和影響絕對與猶太人比不了。他們輸定了。

彼時英國確實有全球影響力,倫敦也不想留下爛攤子,英國曾經很認真的建議猶太復國主義者在 烏干達建國,但這個計劃與回到錫安差距太大,猶太人沒有接受。類似的計劃比這個烏干達距離現實更遠到不被承認。

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致信英國猶太人領袖羅斯柴爾德勳爵,表態支持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這僅是一封百字便函,卻被視為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者迴歸巴勒斯坦的起點。《貝爾福宣言》橫空出世。

即使《貝爾福宣言》,也僅僅是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民族家園”,且絕不允許傷害當地已有民族的公民權利和信仰權利。

以色列真正建國,要等待下一個時間窗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全文完)


李牧


其實猶太人在一戰爆發前,就已經決定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屬於猶太人的國家。當然,戰後英美選的地方也確實不太好。

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最初的選擇

19世紀的歐洲,排猶還是相當嚴重的。所以,在1897年,在瑞典的巴塞爾,舉行了第一次猶太人代表大會。通過了《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綱領》。

這個綱領上的目標很清楚: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可以保障全世界猶太人生活的聚集地。

要知道,在1880年的時候,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只有2.4萬猶太人。但是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嚴厲禁止猶太人這樣大規模的移民的。所以,一直到1914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數目都沒超過10萬。

但是猶太人在英國的幫助下,用各種方法(政治,軍事,利益),強行向巴勒斯坦移民。

從1882年到1948年,有46萬猶太人移民到了巴勒斯坦。期間,希特勒對猶太人的迫害,更是加快了這個速度。

當然猶太人最初選擇巴勒斯坦不是沒有原因的:

1.宗教信仰

2.離歐洲比較近,方便移民:

猶太想在歐洲復國那就是在做夢,跑到其他地方又太遠,不方便,自然要選擇巴勒斯坦

3.歷史原因:

猶太人歷史上曾經在這裡建國

英美選的地方全是不太好。

英國和美國給猶太人選了三個地方,確實都不咋地

其實仔細想想,二戰後還沒什麼人居住的地方,能使什麼好地方呢?不是太偏遠,就是生活不方便。

1.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

2.西奈半島

3.烏干達

這個基本不用做太多考慮的,猶太人要是真答應了才是出奇了。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嗲你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猶太人的祖先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希伯來人,3500年前猶太人就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所以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發祥地,只是猶太人從公元132年最後一次起義被羅馬帝國鎮壓後,徹底失去了土地,開始長達1800年的流散世界各地。

圖為猶太人復國領袖魏茨曼(左一)和英國要員會餐,他後來擔任以色列建國第一任總統。

到了19世紀時,曾有德國猶太人組織首次提起過迴歸耶路撒冷才是最終出路,但未引起重視,1881年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頒佈排猶法案後,猶太人才正式提起建國方案,並建立全球猶太人組織“重返錫安山”,那個時候就已經有猶太人率先號召回歸故土,被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巴勒斯坦。

圖為哈米德二世,他在位時將巴勒斯坦土地賣給猶太人,開了個口子便一發不可收拾。

奧斯曼帝國蘇丹哈米德二世由於長年和沙俄戰爭,財政嚴重赤字,於是復國的猶太人以墾荒為由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土地,建立農場形成猶太人聚集區,1897年第一屆世界猶太人組織會議上,大家號召全世界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地區,於是形成了猶太人迴歸潮。

圖為1925年英國首相貝爾福訪問耶路撒冷,併為猶太人復國公開站臺。

一戰以後,和德國同一協約國陣營的奧斯曼帝國滅亡,巴勒斯坦地區成為英國殖民地,並首次提出幫助猶太人復國的方案,此時的巴勒斯坦地區已一分為二,東部為巴勒斯坦人,西部為猶太人,此地的猶太人已超過10萬,二戰結束時此地猶太人已達60萬。

1948年5月14日英國人交棒猶太人,宣佈建國以色列,當晚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由於猶太人的金融帝國,使得英美政權的背後都有著無數猶太人的影子,英美也在二戰後成為猶太人復國的堅強後盾,由於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爆發大規模衝突,英美和猶太人都曾試圖尋找其它復國之地,其中有英國建議的非洲烏干達地區、美國建議的阿拉斯加州,都被猶太人否決,準備在南美洲買地建國的猶太人又遭到阿根廷的強烈抵制,二戰時日本曾允諾猶太人在中國東北劃地建國,後被蘇聯驅逐,所以以上方案均失敗,最後還是將方案焦距已形成氣候的巴勒斯坦地區,1947年11月,再無耐心的英國把解決印巴問題的辦法,用在了巴以問題上,1948年5月猶太人在流血中建國,以色列。


圖文繪歷史


猶太人比較輝煌的歷史,大約是大衛建耶路撒冷城,意為和平之城,另一個時期應是所羅門時代,被滅國後,猶太人到處流浪,古代猶太人流落在中國沿海和內陸幾個城,其中一個就是洛陽,古猶太人在古中國繁華之時,帶著自己人來中國定居,一住就是一千多年,其實還有些其它的外國人在中國定居!但他們很與外界相通婚,他們始終有個夢想,重建以色列國,名稱都不變,幾千年的流浪,猶太人在許多國都曾繁榮一時,最擅長的就是經商,一次大戰前和二次大戰前,猶太財囤開始影響美德法等歐美國家的政治經濟,所以,一戰英法同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代建國,不幸的是1933年希特勒上臺,將德國高收入職業的猶太人排除在外,將他們分批隔離後送往集中營,這次災難,讓猶太人更感到了建國的必要性,這樣才能保衛自!

二戰後,在美國的支持下1947年猶太國建立,仍用國號"以色列",剛建國就遭到了周也阿拉伯人的進攻,中東這個地方愛宗了,公元I世紀基督教誕生,公元前十九世紀,亞伯拉罕創立猶太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為統一阿拉伯人創立伊斯蘭教,帝國擴張整個中東,進入耶路撒冷,所以阿拉伯人認為中東是他們的,對從世界各地遷往來的猶太人進行屠殺和進攻,猶太不今非昔比不再退讓,立刻組織國防軍進行抵抗,戰爭耗費巨大,每天費用一萬億美元,來自美

國財團大筆筆的美元援助從美國購買武器,飛機,迅速武裝猶太人,許多猶太飛行員趕往以色列,很快打退了阿拉伯人的進攻,數百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成為難民,時至今日巴以衝矣嚴重影響中東的和平!看來和睦相處才是王道!


miaomiao791


現在的猶太人,就是古代的希伯來人的後裔。希伯來人在歷史上,很早就曾建立過自己的國家,那就是古代的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

古以色列王國和古猶太王國的疆域就在現在的巴基斯坦一帶。後國家為外族所來滅,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但仍懷念故土,夢想復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猶太人被屠殺600餘萬人,令人悲憫。戰後,西方大國開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猶太人紛紛回遷到巴基斯坦地區。

但在歷史上,猶太人離開巴基斯坦流亡世界後,阿拉伯人也來到這裡生活了一千三百多年。猶太復國運動,激化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矛盾。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在巴基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一個阿拉伯人國家。

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


林城布衣10001


因為巴勒斯坦地區本來就是猶太人的故土,早年猶太人就生活在耶路撒冷地區,只是後來被阿拉伯人驅逐走了而已,然後開始了兩千多年的流浪。所以如果有可能,在有諸多備選條件的情況下,肯定是優先選擇巴勒斯坦地區,畢竟每個人肯定是都想要回歸故土。

其次,在當時巴勒斯坦地區有猶太人150萬人左右,阿拉伯人190萬人左右,整個地區的猶太人佔到了總人口的43%,如果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的話,那麼就可以以猶太聚居地作為國土給以色列建國,根本不需要另外做拆遷。如果換到其他地方去,那麼首先要遷走當地的居民,這遷移居民是要各種安置費的,雖然猶太人出得起這個錢,但是顯然會增加很多工作難度,具體可以參照我們的國內拆遷。

最後,建國這種事還得考慮周圍的環境與國際因素。當時以色列建國的選擇權並不在猶太人的手裡,更多要考慮周圍人的因素。比如要考慮蘇聯的因素,蘇聯有想要在中東安插自己的勢力,猶太人跟蘇聯的關係不錯,蘇聯有意讓猶太人建國,在中東放入一條鯰魚,這樣阿拉伯人出於危機感才會乖乖聽蘇聯的話,因此,在諸多備選方案中只有巴勒斯坦地區是美蘇都同意的地方。


優己


問的問題一點常識都沒有。應該是聯合國成員國為以色列找國土‘其中最積極的是蘇聯,蘇聯要把以色列打造一個社會主義新國家’在以色列建國第一次第二次中東戰爭‘都是蘇聯援助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人員,還有包括以色列前國家的領導人’都是蘇聯的移民猶太人。


提壺續水


首先這個地方是他們的故鄉和宗教聖地,在這裡建國猶太人有歸屬感。其次這裡當時剛好還沒有建立主權國家,便於建國。

其實當年要是不在這裡建國,在非洲或者南美的某個殖民地選一個地方,可能還不會搞得天天打仗,憑著猶太人的聰明和勤勞,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建國都會是發達國家。


鬱強228


美國幫助猶太人建國,等於在中東地區,插個釘子,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國家與猶太人因為信仰不同會產生矛盾,這時世界警察(美國)就可以發揮作用了,其實美國的目的就是搞亂世界,然後由美國來維護世界。


錢江太子


神的應許之地,感情上無法割捨。如果選擇其他地方就意味著從此告別聖地。另外,巴勒斯坦人在二戰中幫助過德國人,而與此同時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舉世皆知,佔據巴勒斯坦在道義上站得住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