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寶國,許晴主演的大劇《老中醫》有哪些槽點呢?不妨來一個一吐為快?

幸福的娛樂者


《老中醫》在央視熱播,熱度話題層出不窮,翁泉海的醫術,為人,感情,趙閔堂的醫德醫道,老婆,以及咖啡+大蔥不洋不土的搭配,曹可凡的演技,許晴的顏值,嶽小婉的個人魅力等等都成了大家討論,吐槽的熱點。玉無完玉,人無完人!再好的藝術作品也有經不起推敲的地方,那麼這部話題大劇《老中醫》有哪些槽點呢?

其一,自然是翁泉海翁大夫那高超,深不可測的醫術。尤其是在治癒王雷扮演的溫先生身上的肉包的時候,一看就看出來了,一摸就摸出來,而且摸出了兩個!似乎中醫就是萬能的,什麼病都能治,那還要的西醫幹什麼呢?這個翁大夫就是一個不食人間的神仙,什麼病只要經過他的手都能治癒!

其二,拔高的成分太過明顯。對趙閔堂這個人設太不合理了,油腔滑調,不務正業,滑稽可笑,喜怒無常,似乎智商都有點問題,這樣的人能當醫生嗎?很顯然就是來拔高翁泉海可以設置的。尤其是第一個給什麼大軍閥治病的過程,就幾個手換來換去,最後還扯上了槍戰和政治,難免給人有點“故弄玄虛”的感覺!

其三,翁泉海收的這幾個徒弟,似乎沒有一個正常的。來了吧,畏手畏腳的,總感覺怯怯的,害怕辦錯事。泉子到還可以,但戲份不多,斧子憨頭憨腦的,一遇到事情就揮著兩把斧子亂砍。小銅鑼看著還有點“二”,尤其是在翁泉海給嶽小婉治病的時候,他竟然一聲大吼,鎮住了場面,這也太誇張了吧!

其四,翁泉海這感情問題竟然成了大傢伙關注的熱點,一個如此心思縝密的人,竟然對默默付出的葆秀敬而遠之,拒人於千里之外,反而對崑曲名角嶽小婉有幾分好感,是在讓人匪夷所思!

無論從外形,氣質,許晴扮演的葆秀都比小斯琴高娃扮演的嶽小婉扮出彩的多,觀眾直呼選角失敗,應該許晴演繹這個嶽小婉!更氣人的是,葆秀因此還當了尼姑!這翁大夫還真夠折騰人的!

其五,這個趙閔堂夫婦就像兩個“耍猴”的一樣,太滑稽了!時不時的咖啡+大蔥!他們兩人的表演,大部分觀眾都覺得有點是使勁過猛了!看著讓人有點扭曲和猙獰!更人說是丁嘉麗把馮遠征給帶偏了!

陳寶國扮演的翁泉海太過正,反而業餘出身的曹可凡扮演的吳雪初深的觀眾的一致讚賞!還有就是翁大夫身邊那個蔫不拉幾的世外高人老沙,看著都是一個不簡單的角色,無論演技,角色的設置都很出色。

其六,趙閔堂用的什麼老虎鬚子,原配知了,神龜治病,懸絲診脈等等這些東西簡直有點太邪乎了,簡直是對中醫的褻瀆!不會知道是百姓是這麼容易騙,還是......

總之和當初《老中醫》三個字的設定:老”是老派傳承,“中”是中西融合,“醫”是醫者仁心已經相去甚遠了!

其實這也司空見慣,一個好的作品當初播的時候就是讓大家挑刺的,吐槽的!刺挑完了,電視也看完了!有時候檢驗一部好劇作品的最好辦法就是:雪藏,雪藏上幾年之後,拿出來播放仍舊熱度很高,那就證明是一部好劇!

當初《父母愛情》播出的時候,似乎反應平平,也沒有幾項大獎,但是這部劇悄無聲息的成了各大衛視劇荒時期的最佳選擇,而且每逢假節日,必有《父母愛情》在各大衛視輪流播出!

所以現在對《老中醫》下結論為時過早,那麼我們不妨先來吐槽吐槽,熱鬧熱鬧!


禾苗苗苗


老中醫詮釋的當代醫療問題的歷史根源:第一醫鬧是有傳承的。醫鬧已從老中醫那個年代就開始了。第二。中醫傳承青黃不接也是從那個年代就埋下了禍根。翁泉海中醫的選擇的那幾個歪瓜裂棗的徒弟已經預示著會是什麼樣的傳承!第三。溫泉海中醫看病對人處事不分青紅皂白的僵硬態度已經揭示了結局!第四,中醫看病是一個完整的有理有據的望聞問切的程序。此劇情搞了些沽名釣譽的裝神弄鬼的各種歪曲和汙衊中醫案例。第五,中醫講究就是樸實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而單純在感情上翁泉海中醫對待兩個女人的態度就是一個口是心非的之物。鍾情於色昭然若揭!第六,中醫的衰敗的源頭恰恰是中醫人內部為了逐利自己互相拆臺的結果!第七,無厘頭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劇情也揭示了中醫完整的體系在那個年代就已經被拆的七零八落無序!以為老中醫是可以喚起中醫迴歸的弘揚中醫正氣劇情。而播出後的結果確實南轅北轍落坑裡!第八,演員的演繹角色的遲鈍反應也說明了問題!第九:溫泉海自以為是放走了殺人犯大徒弟直接害死了女弟子。而溫泉海沒有體現出本質上的悲憤之心!還讓"來了"積累了大量的中醫處方筆記!直接傳給了日本!一個如此剛愎自用之人培養誰來傳承中醫?


惜緣122022531


《老中醫》這部劇正在央視及網上熱播當中,其收視率目前節節攀升!劇中陳寶國、馮遠征、許晴、陳月末等人的演技可謂是非常棒,有熱度電視劇人們也都喜歡討論,既然收到了邀請,那麼我就吐槽一個自己認為最有槽點人,陳月末!

普及一下陳月末是陳寶國的兒子,這次爸爸是帶著兒子一起來演戲也都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在這部劇中陳月末的演技還是很受到大家的認可的。

其實陳月末在2011年就開始演戲了,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這次也是陳寶國親自出馬了!在這部劇目前為止中,不少觀眾都覺得他的戲份有點太多了,雖說演技不錯,但角色光環有點刺眼了,甚至感覺強過他爸爸了!

看來陳寶國老師帶孩子還是操碎了心呢!


代代愛叨叨


翁海泉的醫術醫德令人敬佩,但在個人感情方面讓人難以理解,甚至覺得其做法有些不道德。葆秀對翁家是那樣忠心耿耿,視翁女為己出,視翁父為至親,對翁又是一往情深,關懷備至,人又漂亮聰明能幹,可為什麼就打動不了翁的心呢?就按翁的話說,自己年齡大了,不能耽誤葆秀的前程,可為什麼能為了滿足父親一時的心願而答應與葆秀成親呢?成親了卻沒有絲毫的夫妻之實,這不是自私的表現嗎?不是真正的對葆秀的傷害與耽誤嗎?這種做法是有違常理的,有違道德的,是與翁的初衷相矛盾的!劇中有些情節也是比較荒唐的,葆秀這樣一個賢良聰慧之人怎麼突然就去吸毒了呢?吸毒回來又像沒事一樣,這吸毒戒毒也太容易了吧?!其它的也不講了,還沒看完。就目前為止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用戶4068235088843


我個人特別喜歡這部劇,本身演的就是普通人,小人物。兵荒馬亂的年代,那個時期的上海相信大家有所瞭解。幾位治病之人和礦管,藥材商合謀味著良心掙黑心錢,管你病人死活。批判如今的市場以假冒真,倒買倒賣,醫療事件,醫鬧,醫藥市場回扣。翁泉海敢揭穿,敢說實話的,受到危害,翁泉海不是神,就是珍愛術,醫術!|醫術不是神,萬能的,絕症奇病接近死亡,有病亂投醫,正好換到誰醫時亡也,醫鬧,就是你治死的,其目的心知肚明者詐也。情商高的不接醫,名有錢有。在這部良心劇裡徹徹底底的給現代人洗臉。


一條大路通四方呦


翁泉海在家庭問題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王八蛋。他除了採用殘忍的冷暴力長期傷害深愛著他的妻子外,為了達到搞垮他的對手,還不惜一切代價,採用最卑劣最無恥的手段,喪心病狂地用自己女兒的終身大事做賭注,傷害自己的親生女兒。他根本不配做人夫,更不配做人父。


老何31090257


看《老中醫》劇情,感覺中醫是高危職業,幾乎局局危情,驚險驚悚,招惹威脅,命懸一線。這是一箇中醫人的正常生活嗎?應改片名為《中醫懸情》[笑哭]或《老中醫的苦逼人生》[靈光一閃]


不想說也要說


劇情散亂、編劇對民國的司法狀況缺乏瞭解,管警察局、司法局叫“公安局”、陳寶國陳月末並不適合角色,個人認為選楊立新演翁泉海更合適、已播放至第18集,片中沒有承認中醫的短板,沒有體現出中醫文化。


江湖茫茫鄉關悠悠


“傳國粹,守本心”,《老中醫》在央視一臺正式開播以來,其熱度頗高,好評如潮。隨著電視劇的不斷播出,將會激發更多人對中醫的熱愛之情,對於目前的中醫現狀以及振興中醫的大勢當屬一件好的事情,正所謂切中時代脈搏。

話分兩說,《老中醫》有好的、積極的一面,但也有許多不足。作為一名心懷振興中醫壯志的中醫人,滿懷期望地看了《老中醫》前面幾集後,覺得劇中所涉及的中醫相關內容與傳統中醫醫理甚為不符,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說是吐槽也罷,挑刺也行。

劇中涉及中醫相關內容不專業之處比比皆是,這跟編劇、導演關係不大,其實,正映射了如今中醫低水平的現狀,名醫專家不過如此。因為本劇“劇中有關中醫藥的情節、臺詞、藥方和器械等均由專門的中醫顧問團隊把關校正”。所謂“專門的中醫顧問團隊”應該是由一群中醫專家甚至是“國醫”組成,那麼,劇中所涉及的內容應該非常專業。但從劇情內容來看,恰恰相反,處處給外行人一種雲山霧罩、內行人一種“胡搞”的感覺。甚至受劇情的影響,會給一些中醫初學者引入歧途。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老中醫》首播前兩集便以一場“醫療事故”的官司展開。

一個生命垂危的患者,臨死前,其家屬先後延請了三位醫生。前兩者合力開具處方,患者藥尚未服完,家屬便又請了另一位醫者,也就是本劇的主角翁泉海。翁泉海診後,明確告訴患者家屬,患者已病入膏肓,支撐不了幾日,囑其準備後事。

但患者家屬再三央告予以出手救治,醫者出於仁心,便處以補中益氣湯平和之劑予以安慰,並告之此藥不可與他藥同服。可不巧的是,由於患者家屬忘了翁泉海的醫囑,而將前後醫者所開之藥都熬來給患者相繼服用,服藥當晚便告死亡。家屬認為是翁泉海害死了患者,於是,將翁泉海告上了法庭。

從劇情內容看,本案患者因為先後服用不同醫者開具的兩劑中藥,由於兩劑藥相剋而導致死亡。但就中醫專業角度來說,其理難明。

患者所患何病、病由等劇情沒有作任何交代。雖是病情危重,病入膏肓,但從翁泉海診脈後與病人的交流來看,病人神志清醒,語言清晰。雖處陰陽離絕,陽氣欲脫之危境,然還未到已脫之際,如急速回陽救逆尚可求得一線生機。

陰陽脫實為氣虛之極,非大劑人參補氣不可,亦當急用熟地、山萸,大劑作湯飲之,使已脫之精重生,則未脫之氣可長。

可翁泉海僅僅只是開具了補中益氣湯以求平穩。

治病當辨虛實,虛者,依其虛之程度可分為平氣、微虛、甚虛、將脫、已脫五等。平氣者,邪氣與元氣相等,正可敵邪,只以溫平藥調理,緩緩而愈,如補中益氣、八珍等;將脫者,即將脫未脫,如劇中患者,尚有絲毫元氣未盡,命若懸絲,生死立待,當此之時須急灸臍下三五百壯固其脾腎,或大補氣方可挽危亡於傾時,豈是補中益氣湯溫平尋常之劑所能救得?至於已脫,真氣已離,脈無胃氣,神仙難活,雖灸亦無用。

古人云:病有淺深,治有緩急,若急病用緩藥,是養殺人也。凡遇病虛者概用溫平之劑,以求四平八穩,為近現代中醫業者之通病,此等醫者醫名雖盛,實屬庸醫。可見劇中主角翁泉海雖有醫者仁心,確無起死回生的大家風範。

其次,關於中藥的合藥配伍,的確很有講究。有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七種情況。其中相須、相使,指同類或者佐使,為幫手可助力,此為常用之法;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是指降低療效或相互牽掣;相殺者,制彼之毒也,即可以降低藥物毒性。唯有相反者,兩不可合也,合則可能亂人氣血,即應該規避。在合藥配伍時除相反外,其他均為可用,只是相惡不提倡,故而不用。

中藥三百六十五,涉及相反的大約十八味,即所謂十八反。其實就三組藥物,即烏頭(附子、天雄、川烏、草烏)反半夏、貝母、瓜蔞類、白蘞、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蘆反細辛、芍藥及諸參(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紫參、苦參)。

翁泉海所處補中益氣湯,參芪歸術升柴陳草共八味,且劑量較小,多則三錢,合今之12克,少則一錢,即4克。方中涉及十八反的藥只有人參、甘草,根據劇情所描寫的死者病情,趙閔堂等人所處方多會是鹿茸、龜板等俊補之劑,不應該會有諸如藜蘆、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等。因此,不會有所謂的“相剋”之說出現,更不會出現患者因服用兩劑中藥而斃命的情況。



裡面的可樂瓶裡,應該是中藥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