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臨死前,為何將自己辛苦開闢的盛世還給李家呢?

yybukn


首先我想糾正一下題主的題目,最終是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歸政給李顯的,那個時候武則天還沒有死,儘管她已經打算在自己駕崩之後將皇位傳回給李家,可是終歸還是在外力的壓迫下歸政於李家的。

早在武則天還在為立誰為接班人而發愁的時候,狄仁傑就已經為武則天指了一條明路,立自己的兒子為接班人。因為只有立自己的兒子為接班人,才能夠立於太廟被夠人謳功頌德,而自古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侄子會將自己姑姑的牌位放於太廟供奉的。(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



所以,武則天聽從了狄仁傑的建議,排除了武承嗣為自己接班人的可能性。那麼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不在人世,而原本的太子四子李旦生性實在是太過懦弱,毫無帝王之材,武則天實在是不想將江山交給他。而三子李顯就是被自己給廢黜皇帝身份的,再次立為太子也著實說不過去,這個時候,狄仁傑再次給出來自己的建議,立三子李顯為接班人,而武則天也聽從了。

畢竟兒子就是兒子,儘管自己對不起李顯,可是母子親情仍然是存在的,根據武則天對李顯的瞭解,他也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而且武則天預想的是在自己駕崩之後再傳位給李顯,所以武則天也很放心的將太子之位給了李顯。

只是,誰也想不到,在武則天年老體弱之後,丞相張柬之就坐不住了,直接發動了政變逼迫武則天歸政於李顯。儘管張柬之他們身為人臣不能對武則天怎樣,可是他們以一種無聲的形式與武則天進行精神上的對抗,看誰熬的過誰。



我們可以想象那個畫面,一座巍峨的宮殿,大殿裡頭空蕩蕩的,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坐在龍椅上,疲倦感油然而生。而大殿之外,一大群的朝臣武將一同跪拜著,虔誠的向大殿裡頭傳送著某種信息。最終,宮殿大門緩緩打開,龍袍老人無奈的接過黃色聖旨,在上頭蓋上象徵皇權的玉璽,天色,突然間變了。

武則天的退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將之理解為一種無奈的舉措,畢竟,對於武則天而言,權力勝過於天,她也不想這麼早將其交出的。


妙齡老翁談歷史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在男尊女卑觀念根深蒂固的古代,武則天以女子的身份登上帝位,真的很讓人歎服。



但是武則天的“武周”政權只存在於她一人在位期間,之後天下又重歸“李唐”,而原因也並不是她主動歸還的,而是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革命”,迫使武則天退位,再傳大唐宗室後代。


武則天執政晚期,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對朝堂的事也不怎麼過問,而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制, 插手朝政。在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生病,她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臣不得見。


而武則天的年邁,還有她男寵對朝政的干預,使得一些重臣們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政變。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705年2月20日),由宰相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以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為由,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幷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李顯為君。

之後,在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詔書,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武周政權終結,江山重歸大唐王朝。


雖然最終是通過政變,使得武則天退位。但我認為哪怕沒有政變,最後的天下依然會迴歸李唐宗室,因為武則天傳位無非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自己的兒子;一個是她孃家人,也就是武家的人。在武則天年少時,父親便去世了,而在她父親去世後,武則天和她母親經常受到武家人的奚落和欺辱,所以,武則天對自己的家族沒什麼好印象。再有就是,朝堂眾臣有很多是之前唐朝老臣,一旦武則天去世,朝中大勢還是會回到唐朝這邊,而且又有李顯這個唐朝正統後代。


說與山鬼聽


在封建社會女人不管多牛🐮當了皇帝后一定面臨兩難選擇!武則天晚年就一直被這個兩難問題所困擾。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順理成章,但是將來兒子一定會改國號為大唐。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周朝必然是曇花一現。傳位給自己的侄兒,問題更嚴重。首先自己靈位肯定會被請出太廟,自古沒有祭祀姑母的。第二一旦傳位給自己的侄兒,將來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定會被斬草除根,傳了皇位害的自己斷子絕孫武則天不能這麼選。第三既使武則天不顧自己也不顧自己的子孫,傳位給自己的侄兒也不能保證武氏兄弟將來當了皇帝不改國號。所以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是武則天最明智的選擇!所以後來的女強人們都很聰明只做太后臨朝稱制,而決不當女皇帝!


花非花葉非葉3315


試問武則天不還政李氏,她能給誰?何況她還政的還是她的親兒子李顯。如果武則天沒有兒子,還政李氏,她可能有思想鬥爭。在她有兒子的情形下,傳位於兒女理所當然,順理成章。

武則天在稱帝中期,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曾經在兒子和侄子間猶豫過。後來被狄仁傑一句話懟得沒脾氣。狄仁傑其實不過就說了句實話,兒子從血緣上較侄子親近,皇帝百年之後,兒子太廟祭祀時,必祭父母,但侄子是不會祭祀姑母的。

武則天為何還政李氏,有兩個原因非常關鍵。第一個原因是人心相向。當時李唐建國才八十餘年,前有貞觀和永徽之治,李唐正處上升時期。所以,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大家還是心繫李唐的。狄仁傑和張柬之就是人心指向的代表人物。第二個原因,女性統治者在中國古代家姓天下這種體制下,歸政於夫家是必然的。前漢呂后如此,晚清慈禧如此,北宋劉後如此,遼之蕭太后如此,武則天亦如此。因為繼承人問題,對於男性來講,易如反掌,無非在血緣最親的晚輩中無非立謫立長立賢。但對於女性統治者,就天然搞不定,搞定了也就是還政二字。外戚篡權倒是可以成功,如王莽、楊堅,但必須是男性出頭。

武則天,鬥得過天,鬥得過地,也鬥得過人,但她仍鬥不過傳統和世俗。所以,武則天之後,再厲害的女性政治家,也不再稱帝,只求皇帝之實,不享皇帝之名。武則天就這樣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女皇帝。


千年第二


一、她是李家的媳婦,也就是李家的人。這是父系社會以後的傳統。武則天骨子裡還是認可自己是李家人的。她給李家傳宗接代,他自己死了之後也是要李家人祭祀的——上李家的祠堂,進李家的祖墳的。這些都是她知道的,也是她不可能改變的。所以,李家人這個身份已經在她嫁給李治之後就無發改變了。這一點她應該清楚。所以,這皇位給李家其實也就是給她自己家。

二、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的之後,他的侄子們其實是很想做太子的。但武則天始終沒有同意。別的什麼她都可以給,就是不給這個太子之位。這其實也說明她一直就沒有把皇位傳給武家,也就是她孃家人的打算。而不傳給武家,自然遲早還是李家的——兒子和侄子相比,畢竟還是兒子親。而且,就像李隆基這個孫子,她其實一直挺喜歡的。她跟李家人的矛盾是家裡人之間的矛盾,別的最近的也是親戚,外戚。她自己玩可以,傳位,她有子孫啊。

三、這也不是她一個人的事兒,她就是想把皇位給別人,按當時的情形,她在,可以聽她的;她不在,也由不了她。重要大臣以及地方實力派,也大都支持李家人接班。

四、實際的情形是——她被逼退位。身不由己。


阿岔視角


首先,武則天並不是心甘情願退位的,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其次,武則天的改朝換代與其他開國君主都不同,武則天是以皇后之尊通過漸進式的奪權最終登上皇位的。在武則天奪位之前,李唐的幾位君主都可以說是“能君”,天下士人的心中對李唐依然懷戀。在武則天統治前期可以通過酷吏政治殺人立威,打壓這種心向李唐的政治趨勢。但到了統治後期,年齡增長精力下降,以及放棄酷吏政治,使得這種復唐勢力迅速發展。

武則天本人性格強勢,與其兩位兄長關係皆不睦。再加上他最鐘意的外甥賀蘭敏之(武則天姐姐韓國夫人之子,過繼給武則天之父武士彠)傷透了他的心,其實武家已經沒有她中意的繼承人了。



吳勘


他只能把皇位給兒子


軒之父4


武則天世界弟一女皇,歷史永傳沒有人不服!


金豪女英


武則天還政給李家,也是還政給自已的兒子,又不是給別人。一個人的財產在自已去世後肯定是留給自已兒子的,不會留給侄子的,除非自已沒後代。


中國廬江


不還也不行,就想漢初竇太后,死後,最終也在權臣的操作下復歸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