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最強盛的時候有100萬部隊,卻為何最終沒有統一天下?

牛牛愛妞牛


金國吃虧就在於,前期太順利了,根本就沒有徵服天下的戰略略目標,在取得大量土地、人口、珍寶、女子後,迅速腐化,內訌頻繁,導致最終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契機。最終,被南宋和蒙古聯合滅掉。

當年的完顏阿骨打,為了反抗遼國的殘暴壓迫,憤而起兵,用了十年時間就將北方曾經不可一世的遼朝給滅掉了,這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是難以想象的順利,要知道,遼朝在當時可以算是大BOSS級別的存在了,只用了是10年,就被滅掉,金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運氣有這麼好,完顏阿骨打還樂極生悲,死在路上了。

兩年後,金滅北宋,也是運氣出奇地好,北宋的軍隊建設就是豆腐渣工程,說起來拱衛京師汴梁的禁軍有幾十萬,可都是幾十年沒見過戰爭的奶油娃娃,平時咋咋呼呼,嚇唬老百姓可以,一遇到如狼似虎的金兵,頓時崩盤,最高軍事指揮官童貫,他的指揮所居然距離前線有700裡!北宋滅亡,一點都不冤枉。金國同樣擄掠了大量的珍寶美女背上,就這個時候,他們還是抱著搶劫的態度,而不是問鼎天下。

到了後來,完顏粘罕、完顏宗弼(金兀朮)兩股勢力內訌,伐宋的戰爭就拖拖拉拉了,雖然有100萬軍隊,可是其中的精英,金人不過十萬而已,其餘都是漢人、遼人組成,金國的騎兵不能夠用來攻城吧、不能水戰吧?因此南宋才有了喘息之機,利用淮河、長江作為緩衝,同時利用金人不能忍受南方溼熱高溫,水土不服,儘量搞搞游擊戰,拖死金兵。

到了後來的完顏亮,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貿然進攻南宋,還是被長江阻隔,最後竟然因為政變,自己被部下幹掉了。金國從此一蹶不振,蒙古鐵木真的崛起,加速了金國的滅亡,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金國就這樣在歷史上蹦躂了120年,傳十位皇帝。給遼、宋、蒙古造成了很大禍害。


謝謝閱讀!


史韻書局


簡單來說,是因為金國實力不足。

攻滅南宋、西夏,統一中原,這個想法金國不是沒有,也付出了行動,但卻失敗了,原因就在於金國實在是沒有足夠的實力。

南宋雖廢,但卻始終沒有被金國一舉消滅,在金國滅亡後還抵抗了蒙古幾十年,從這點來看,南宋似乎又不是那麼孱弱。金國沒能統一天下,既有金國不是太強大的原因,也有它的對手不是那麼弱小的原因。

金國是由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女真族不同於草原遊牧民族,他們以漁獵為生,生於苦寒之地,民風剽悍。

在唐末五代時期,女真臣屬於渤海國,渤海國被遼國攻滅後,南部的女真族被遼國收編,稱為熟女真,北部沒有收編的則是生女真。

在遼國末期,完顏部在女真30多個部落中崛起,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於1114年誓師伐遼,次年建國。

雖然金國曾跟北宋、西夏訂立條約,聯合滅遼,但北宋的表現實在差勁,滅遼幾乎就是金國的獨角劇,而北宋與遼軍的兩戰皆敗,也讓金國看到了北宋的虛弱,在滅遼後即興起滅宋的念頭。

金太宗藉由燕雲十六州的平州之變為由宣佈毀約,於1125年發動金滅宋之戰。他派勃極烈完顏斜也為都元帥,兵分山西、河北兩路,最後會師北宋首都開封。

但北宋真的毫無招架之力嗎?也不盡然,在宋將李綱等的抵抗下,金軍並沒有勢如破竹,反而因為宋軍死守開封而選擇了議和。

至於金軍再次南下成功滅北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北宋高層的亂搞,而不是單純軍隊戰力的問題。宋欽宗派郭京出城作法擒金兵,可給金兵入城提供了不少便利,畢竟直接從城門攻入開封,比從城牆攻入,省事多了。

在攻下汴京後,北宋已亡,但金國卻沒能一舉吞下整個北宋,為什麼?當然不是因為不想,事實上金國統治者想得很,而是因為金國不夠強,吞不下。

金國自完顏阿骨打起兵,短短十三年內,居然能滅掉東亞的兩個傳統大帝國,而且僅僅用了十年就吞掉整個遼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畢竟遼國不是四分五裂,而是統一政權,但在滅遼時,金國竟然能夠以兩萬女真軍隊大敗遼國二十萬大軍。

這從側面說明了,金國能夠速勝,其實力強是一個方面,遼國腐敗墮落的因素可能更多。遼國腐朽,北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在宋徽宗年間,北宋那可是發生了不少農民起義。

在宋遼兩國都已經衰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女真人迅速崛起,趁此機會滅掉了這兩個大國。不過,這已經是金國的極限了,驟然興起的金國還沒有時間去消化所佔領的土地,如果一味進逼的話,很可能適得其反,甚至導致金國的崩潰。

金國統治者也意識到他們沒空去迅速消化中原,再加上異族入侵,中原人民反抗較為激烈,所以在滅北宋之後,金國沒有直接佔領汴京極其附近土地,而是扶持了一個偽楚政權,可張邦昌不肯合作,於是又扶持了一個偽齊政權。

剛剛離開白山黑水的女真人顯然不怎麼清楚管理制度先進的中原,需要藉助宋朝舊臣的力量。

金國畢竟剽悍,讓他們隨隨便便就放棄一個看起來很好啃的骨頭,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所以當趙構在南方建立南宋以後,金軍繼續南下,試圖摧毀南宋。

這段時期,算是南宋最危急的時期,而南宋軍隊的表現其實不錯,韓世忠、張俊、吳玠、劉光世、岳飛等人都擊敗過金軍,奈何皇帝不爭氣,喜歡跑路。

趙構經常跑路也跟金軍的特點有關係,金軍善於奔襲,而趙構不想固守。1129年金兵奔襲揚州,趙構狼狽渡江,到了杭州。然後金兵渡江南侵,趙構一路向南,先到越州(今紹興),隨後明州(今寧波),又到定海(今舟山),漂泊海上,最後逃到溫州,人送外號“海上天子"。

從距離上看,金軍打得很遠,已經到浙江、江西了,但長江以北還有大片土地還是屬於南宋,或許,這次奔襲只是完顏宗弼(金兀朮)的一場賭博,如果能抓住趙構最好,抓不住也沒什麼損失,就當給趙構一個教訓。從結果來看,金軍這次的教訓效果很好,趙構終身難忘,選擇俯首稱臣。

金軍能夠將趙構逼到海上,已經是極限了,再撐下去,也只是被南宋軍隊圍毆退場的結果,所以金軍選擇北撤,這是金國實力沒有碾壓南宋的一個體現。

金國實力不夠強還有一大原因,那就是內部不穩,金國初期實行的是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不是君主專制制度,再加上完顏阿骨打的子侄輩都在滅遼滅宋的戰爭中立有戰功,彼此各不相服,對權力都有一定的訴求。

完顏阿骨打死後,各方利益交織,最終推出完顏阿骨打的弟弟完顏吳乞買即位,即上面提到的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本人並沒有直接的大的戰功,他上位就是因為要平衡各方勢力。

完顏吳乞買死後,金太祖的孫子金熙宗完顏亶繼位。完顏亶幾乎跟權力無緣,他在位時期,先是完顏宗弼等人專權,完顏宗弼死後完顏亶自己的皇后專權,好不容易完顏亶殺了自己的皇后,他本人卻又被堂弟完顏亮殺掉。

完顏亮繼位後,大肆屠殺宗室和大臣,搞得金國內部人心惶惶,完顏亮在這種情況下試圖轉移內部矛盾,就大舉南侵。然而由於久戰不利,完顏亮遷怒將士,導致軍隊譁變,完顏亮被殺,而在這之前,留守後方的完顏雍發動政變,繼位為帝,是為金世宗。

直到金世宗時期,金國才真正穩定下來,走上正軌,而此時離完顏阿骨打建國,已經是三代人了。在內部動亂的情況下,金國自然不會有一個連續而周密的滅宋計劃,也無法團結全部力量去攻擊南宋。

等到完顏雍繼位,南宋已經在宋高宗和宋孝宗兩代君主的經營下,逐漸穩定,雖然金軍擊退了宋孝宗發動的北伐,但金軍想要消滅南宋,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金世宗和隨後的金章宗時期,金朝的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金軍的戰鬥力卻持續下降,而且金國內部女真人與漢人紛爭難解,到金章宗後期,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金國的實力已經不比南宋強多少。

總的來說,金國沒能滅掉南宋,原因大概有有北宋根基堅固、金國實力不足、金國內部不穩。


平沙趣說歷史


誠邀,如題。自完顏阿骨打領導族人走出白山黑水後,女真人的崛起就已成定局!女真先後擊敗遼國,滅亡北宋,建立了強盛一時的大金帝國。金朝強盛時期北達外興安嶺,南抵淮河,東到大海,西達蒙古,帶甲精兵百萬。那麼為何金人始終沒有統一天下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二




其一,金人本身的能力不好

金人雖弓馬騎射精湛,但是統治藝術不行。前期作為奴隸制國家難以統治南方和中原的漢人,只能扶持“偽齊”以統治中原北宋舊地,後期漢化徹底,又被中原的浮華磨掉了鋒頭,是以最後也沒有統一!


其二,南宋這根硬骨頭

南宋是北宋滅亡後,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建立的殘缺政權。但就是這個殘缺政權,將金人死死地拖在了淮河防線。自1125年後,金人和南宋在淮河展開了拉鋸戰,一直到南宋金朝滅亡之時,金人始終不能飲馬長江。這也是金人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金國和清朝其實在陸軍實力上,區別不大,都是非常重視重甲,以重騎兵,重步兵和強弓手為戰鬥力核心。

但是,區別也有,兩個很重要的區別。清軍有紅衣大炮,金朝則沒有。有了紅衣大炮,就是李自成親率全部精銳防守的潼關,都已經不堪一擊。而揚州,嘉興,以及關外眾多堡壘,都是紅衣大炮轟開。

遼東巡撫黎玉田痛陳:酋以大炮百位排設而擊,即鐵壁銅牆亦恐難保……這也就讓,大部分城市因為恐懼,清軍大炮轟開城牆,進行屠殺。而早早的舉手投降。比如,在1645年,清軍就是靠恐嚇,幾乎拿下了整個江西省。

阻擋金軍的長江,在此時,也已經不再能夠阻擋敵人。清軍大炮隔江轟擊,就已經把方國安為首的10萬明軍嚇跑。清軍順利渡過長江,而在金朝時期,南宋正是靠長江天險,長時間的阻擋住了金軍南下。

最後一個不同,是清軍擁有最高質量的漢軍部隊,而金國漢軍部隊整體質量比較差。明朝關寧軍,宣大山西邊軍。還有江南四鎮精銳全部投降清朝。南明就只剩下了二三流部隊和反正的農民軍。

在實力上,也無法阻擋住清軍的四處攻擊。金軍沒有紅衣大炮,又沒有足夠質量的水師,漢軍部隊實力差,金朝籤軍實際都是強拉壯丁,沒有鬥志。就是有100萬大軍,也只是空耗糧餉,得不得相應的戰鬥力。


深度軍事


早期,兵力不足

1112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時只是女真完顏部落首領,到1114年統一三十餘個女真部落成為大酋長時也不過彙集十萬戶人口,有兵2萬。和遼國十年戰爭,大部分時間玩的是兵法韜略,利用對方內部矛盾攻敵薄弱,一次出兵也就幾千人

戰爭拼的是硬實力,女真勇士雖強悍,但人數太少,金國能滅遼很大程度上依賴遼國內部腐壞以及宋朝聯合。滅了遼國之後,完顏阿骨打耗盡了心力,撒手而去。弟弟金太宗時期,女真內部分為兩塊,一塊要繼續打大宋,一塊見好就收

人少地盤大管不過來,再打下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1125年打下北宋逼迫南宋稱藩後,金太宗和繼任帝王開始了內部整頓

中期,內亂扯皮

女真是鬆散部落聯盟,只因為完顏阿骨打的強悍,以及面對共同敵人遼國,才團結一起成立金國。現在遼國滅了,南宋又被打的龜縮一隅。沒有了敵手,金國內部開始了爭權奪利

首先倒黴的是第三任帝王金熙宗,讓叔叔海陵王完顏亮給幹了,而且把金太宗一脈幹個精光;接著完顏亮也給幹了,直接軍內譁變,亂軍領頭人完顏元宜弄死了完顏亮以及他的太子兒子

人心不齊,內亂扯皮,大金國想統一南北,難度大啊

晚期,被人群毆

這時候大金國有了所謂的百萬大軍,看起來力量很強悍。可惜,大金國步入遼國後塵,落到了大遼一樣的處境。自身貪腐嚴重起義不斷,北方的蒙古崛起,西邊西夏,南邊南宋,各個都虎視眈眈……

這時候的大金想統一,難度更大啊,終大金立國一百二十餘年,都沒能統一天下

其實,也怪完顏一族命不好,自從打下北宋後,遇到的都是強悍對手:岳飛,韓世忠,鐵木真……


靈石蘊珠寶


金國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然而他們卻始終是小兵臨大國,小富即安,缺少治理大國所必須的行政組織和制度建設。因此,雖然他們也發起過“搜山檢海”的行動,但最終還是北返上京會寧府。這與項羽的“錦衣夜行”的典故如出一轍。為控制在南方,他們扶持了一個偽齊政權。可見,金國雖然挾雷霆之威,十年吞遼,二年滅宋,戰術強大,卻缺少戰略大家,以至於金國雖居中原,號為霸主,卻難以坐實正統之名。

金國都城上京位於黑龍江阿城縣,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都城如此偏北,這也可以說明金國初起時並沒有併吞八荒的野心。1149年,金國內部爆發政變,時年27歲的完顏亮廢殺金熙宗完顏亶,自立為帝。因為上位的不光彩,完顏亮對同宗大肆誅殺,金國統治階層內部離心離德,已經難以再現金國崛起初年那種氣吞萬里的氣勢了。

公元1153年,金國已經完成了封建化,代表事件是崇慕漢文化的海陵王遷都到了中都,此時金國始有吞南宋意。然而,此時南宋已經站穩陣腳,依託秦嶺-淮河組成了堅固的防禦體系。金國此時雖有百萬大軍,卻不管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已陷入傳統農耕民族政權的範式,混一南北要依靠綜合國力的比拼。在這一點上,南宋並不弱於金國。

1160年,海陵王完顏亮起意南征,興兵60萬,投鞭斷流。這次南征的起因眾說紛紜,有說是海陵王好色無度,效仿“銅雀春深鎖二喬”,要將江南麗色充入後宮;也有海陵王得位不正,意欲建不世之功而正名;還有說是因為海陵看了一闕詞,詞中盡言東南繁華,讓其心生覬覦。詞曰: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望海潮》.柳永

完顏亮也是一位文學大家,在讀完這闕詞之後,興起豪邁之心,提筆作詩,抒發自己要一統大好河山的抱負。詩曰: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題臨安山水》.完顏亮

然而,好色無度的完顏亮在瓜洲渡江作戰時,被授命於完顏雍的完顏元宜等女真保守份子射殺。完顏亮誅殺宗室,幾次欲殺完顏雍,患於無辭。後來完顏雍的妻子烏代,要被召入宮中,眼看難免受辱,卻寬慰完顏雍“為女真未來計”忍辱求存,自己卻在路上投繯自盡。完顏雍終於在完顏亮被殺之後成為皇帝,是為金世宗。金國在完顏雍的治理下,逐步進入鼎盛。此時,對峙之勢已成,金國無力南征,南宋亦無力北伐。

金國什麼時候最有機會徹底滅宋呢?

在公元1127年至1130年間,北宋被金國的“斬首”戰術打的暈頭轉向,政府組織能力陷入癱瘓,各地一片慌亂。金兀朮曾帶領5000輕騎,在淮河流域如入無人之境,缺少組織的大量的宋朝軍民紛紛請降。宋高宗時在揚州,夜半於寢宮,忽報金人將至,天子儀仗盡皆棄之不顧,倉皇而逃。金國“搜山檢海”,窮追不止,宋高宗不得不遠避海上。後來,金軍北返,在黃天蕩被韓世忠以8000人阻截,史稱“黃天蕩大捷”。金國自此視南征為“畏途”,征伐稍歇,給了南宋難得的喘息之機。金國主力返回北地後,在山東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齊國,“以宋人治宋人”。在之後與偽齊和金國的戰鬥中,南宋四大名將橫空出世,以至於金國人哀嘆“以前我國所向披靡,自從立了齊國之後,反而經常吃敗仗”,終於在1137年廢了齊國,再次開始對南用兵。

那麼,在1130年-1137年間,金國主力幹嘛去了?

答案是金國主力北返,找起了蒙古人的麻煩。原來,遼國被滅國後,金國並沒有在漠北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契丹人與蒙古人同宗,契丹人統治漠北,實行胡漢分治,此舉為籠絡漠北人心。遼國在名義上與宋朝約為兄弟之國,契丹內部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遼聖宗所發動的大規模南征,以澶淵之盟而告終,宋遼罷兵和談。澶淵之盟後,宋遼兩國長期處於和平狀態下,遼國可以抽出力量穩固西北地區。

漠北可以成為遼國穩固的根據地,甚至在遼國滅亡後,漠北部落還為耶律大石提供了一萬多匹戰馬和大量的軍事物資,幫助耶律大石東山再起。金國出身東北漁獵民族,與漠北遊牧民族素無瓜葛,也無聯繫,金國在蒙古地區的擴張受到了各個部落的抵制。由於金國始終將重心放在南方,宋金屢次爆發大戰,金國後方空虛。可是金國的都城就在東北,就在遊牧民族眼皮子底下。因此,金國始終視漠北遊牧民族為心腹大患。在南征時,金國不惜花費大量代價籠絡蒙古各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金國在南方戰事稍歇時,立刻就率領大兵進攻漠北草原,在北方一打就是十多年。

當時蒙古的首領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名字叫做合不勒。他帶領蒙古各部多次擊敗金軍的入侵,並攻取金國的二十七團寨。金國的重甲騎兵(鐵浮屠),以及金兵的戰術——磨盤戰術,在中原地區所向披靡,可是遇到蒙古的輕騎兵,卻像是打在了棉花上,渾身有力使不出來。金國最終也沒有把臥榻之側收拾清靖了,在1148年金熙宗冊封合不勒汗為蒙兀國王。不過隨後戰爭又再次興起,金國不得不在北方長期保留有大量的軍事存在以防備蒙古。

在南方戰場,偽齊政權唱主角的七年間,南宋政權鍛鍊了隊伍,穩住了陣腳,並且從敵國繳獲了大量的軍事物資,新一代的軍人成長起來了。當金人發現北方無法取得完功後,再度兵鋒南指,看到的是已經組織起來了南宋勁旅。金人因此哀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

此時,南宋依託長江作為物資通道,將四川、兩湖、江東三個大戰略區整合在一起,以淮河為前線,牽一髮而動全身,金人已難以再次實施“斬首”戰術了,不得不與南宋在寬廣的正面戰場,長達數千公里的戰線上同時作戰。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消耗戰,南宋並非沒有本錢與金國對抗。

金國一直都很能打,即使到了亡國的前夕,金國士兵的戰鬥力也是很強大的。蒙古人能夠滅亡金國,是各種因素錯綜夾雜的結果,並非蒙古人善戰而金人無能。實際上,蒙古人在滅金的過程中損失甚大。金國士兵能打,可是女真人作戰有一個特點,即是他們不像蒙古人一樣驅趕被征服的民眾去做“炮灰”,而是本族精銳士兵組成“柺子馬”等陣型,以磨盤戰術反覆衝擊敵軍。這樣的“精英戰術”,使得女真士兵的消耗遠遠大於補充速度。女真人經不起幾次大的失敗,一旦遇到幾次大敗,以女真人本族少量的人口,戰爭就難以打下去了。後來的金國有百萬軍隊,實際上多數都是烏合之眾,精英部隊在日復一日的戰鬥中,已經損耗殆盡了。所以,金兀朮在1139年時曾說“南朝士兵勇猛程度已超我國”。南宋之所以能夠抗的住金國的攻勢,是否也與女真人相對講原則的作戰方式有關呢?如若是蒙古人,必然是驅趕著大量的被征服人口,或做“炮灰”,或填溝壑,南宋在剛剛立國的環境下,想來也難以支撐的下去。

所以,金國最終沒有滅掉南宋的原因有很多,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

1、金國不缺戰術大師,卻缺少戰略大家,南北兩線作戰,最終顧此失彼;

2、金國宗室內部爆發內訌,頻繁政變,大損國力;

3、金國初年戰事頻繁,精銳部隊減少;後期漢化程度加深,更難以組織起北宋初年的特種部隊;

4、南宋始終有一個領導中心,沒有形成明末江南地區的各自為政的局面;

5、南宋依託江淮防線,形成了大縱深的防禦體系,難以遽破,對峙之勢已成;

6、南宋經濟發達,能夠打得起持久戰和消耗戰。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自詡文治武功。他命人在1768年編成《御批歷代通鑑輯覽》裡,從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開始標註金朝年號,宋在上、金在下。到1773年乾隆《題〈大金德運圖說〉》:夫宋雖南遷,正統自宜歸之宋。至元而宋始亡,遼金固未可當正統也。

1781年纂修四庫提要,四庫館臣駁斥元儒楊維楨關於元承宋統而非遼金的說法,乾隆發上諭。諭曰:

夫正統者,繼前統受新命也。東晉以後,宋、齊、梁、陳雖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晉之正統,其時若拓跋魏氏地大勢強,北齊、北周繼之,亦較南朝為甚,而中華正統不得不屬之宋、齊、梁、陳者,其所承之統正也。至隋則平陳以後,混一區宇,始得為大一統。即唐之末季,藩鎮擾亂,自朱溫以訖郭威等,或起自冦竊,或身為叛臣。五十餘年之間,更易數姓,甚且稱臣、稱侄於契丹。然中國統緒相承,宋以前亦不得不以正統屬之梁、唐、晉、漢、周也。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侄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也。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統當絕,我統當續之。

乾隆論述的“正統”有兩個涵義:一是以武力統一天下,如隋、元做到了“大一統”,也就是新的正統所在;二是承繼先代,如宋齊梁陳、梁唐晉漢周雖然沒有統一,但承繼了晉朝、唐朝的正統,也就是正統所在了。

金既沒有繼承正統王朝,又沒有完成大一統,就不足以稱為正統。“夫遼、金雖稱帝,究屬偏安。”


而知而行


剛好寫過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

1115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建國,很快爆發出驚人的力量。1125年,女真大軍俘虜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遼國作為北方王朝的時代正式結束。

消滅遼國後,金國再接再厲,大舉南下。1127年,汴梁城破,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一干后妃大臣共計3000多人被俘虜北上,北宋滅亡。

北宋滅亡後,倖存的北宋舊臣在應天府擁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繼位,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南宋建立後,金國大軍繼續南下,想要徹底消滅南宋殘餘力量。大軍一度渡過長江,佔據建康,嚇得高宗趙構一路南逃,甚至在海面上漂流了幾個月之久,可謂非常之狼狽。但是在渡過長江大肆劫掠一番後,很快就撤回北方,後續幾次南下也是如此,始終無法徹底征服南宋,或者消滅南宋完成全國的統一。

金國的騎兵力量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存在,曾經強大的遊牧民族政權遼國和號稱世界上最富裕國家的北宋在金國的鐵蹄下很快灰飛煙滅。

然而,強大的金國為何始終不能消滅南宋統一天下?“靜Yes”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金國未盛先衰

金國的迅速崛起和迅速的腐化墮落的速度在古代少數民族政權中是首屈一指的。

金國從1115年建國開始擴張,一直到1141年南宋和金國簽訂《紹興和議》基本停止對南宋的打擊,金國的擴張勢頭保持了不到三十年。《紹興和議》簽訂後,南宋對金國稱臣,金國取得南宋宗主國的地位,南宋以每年25萬歲銀,25萬匹絹的代價,獲得了暫時的和平。

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也就是北京。這標誌著金國正式放棄傳統的女真生活方式,開始向先進的漢文明轉變,也標誌著金國腐化墮落的開始。

由於金國相對於遼國而言位置更加靠南,因此在地緣上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先進的漢文化。接觸的漢文化越多,對自己傳統的落後的生活方式就越是鄙視,隨即激發了更強烈的向漢文明學習的願望。

這種循環是致命的,特別是對漁獵起家的女真來說。建國之初,領導人魅力爆棚,紀律嚴明,大家都願意跟著領導打天下。而且那會兒大家都是窮光蛋,碰到個別心眼兒好的領導,打下的戰利品還能平分。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樣條件下的女真部隊戰鬥力是驚人的。而此時的遼國早已經走上了下坡路,而北宋也早已腐化不堪。在面對新生的金軍,其結局只能是被徹底掃蕩。

但是漢化後不一樣了,努力打仗成了傻實在,軍人成了炮灰賣苦力的,大家都以能吟詩作對為時尚。這樣的條件下,誰還願意去前線賣命?而猛安謀剋制隨著金國南下中原後,女真人成了高高在上的主子,久而久之,這些人和八旗子弟一樣,除了吃喝玩樂屁都不會。每逢打仗,無不是哭哭啼啼,沒有一點遊牧民族的剽悍。

既然女真人廢物了,所以金國就將漢人作為自己的奴隸去奴役,殘暴的統治讓漢人不堪其辱,紛紛逃到南方的南宋,他們為南宋抵抗金國入侵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被稱為歸正人。

這樣看來,金國根本就不是一個徹底的王朝粉碎者,因為遼國皇帝被俘後,耶律大石西征到中亞建立了西遼。北宋徽欽二帝被俘虜後,趙構在南方建立了南宋。

這樣的條件下,想要徹底消滅南宋,簡直是痴人說夢。

2、南宋因禍得福

北宋為什麼會被輕易滅亡?因為汴梁城地處平原,四周無險可守,一旦遊牧民族騎兵自北方來,越過黃河,眼前就是一馬平川。在廣袤的華北平原,最堅固的防線是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保護,中原王朝極其被動。

金國在面對蒙古崛起時,及時對蒙古進行了沉重打擊,但是在1211年野狐嶺戰役中金軍慘敗,45萬大軍全軍覆沒。此戰後金國徹底失去了對長城沿線的控制,被迫放棄中都向南遷移。這也意味著金國徹底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天險。為了自保,金國不得不依託潼關、黃河一線進行節節抵抗,對於燕雲十六州而言這是退而求其次。

退而求其次就意味著堅固性不如燕雲十六州。果然,在失去了黃河以北後,金國在蒙古的打擊下很快走向滅亡。

北宋早期也面臨著這樣的窘境,而沒有燕雲十六州的保護,北宋如同一隻沒有堅殼的烏龜,社稷很快陷於女真鐵蹄之手。而南宋則連潼關黃河防線也失去了,這看似讓情況更加被動,但是卻讓南宋因禍得福。

《紹興和議》後,宋金之間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為界對峙。淮河的南邊不遠,就是長江天塹,這裡水網密佈,便於行船,不便於遊牧民族騎兵發揮作用。而中部的京湖和西部的四川防線則是以秦嶺為對峙線,山川之險歷來是最堅固的防線。

雖然失去了華北北方大部分的土地,但是卻讓南宋的重兵駐紮於各險要關隘,重新構成堅固的防禦線。此時的南宋就相當於一個割掉腫瘤的病人,雖然少塊肉,卻讓自己得以痊癒。此時的北方,經歷了北宋滅亡以來的戰火屠戮,早已經是山河凋零。這一切導致了經濟重心不可逆轉的南移,北方的經濟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事實上,在南宋和金國對峙後,南宋依託國境線組成了三個堅固的防線體系。在這樣的防禦體系下,南宋前後抵抗了蒙古半個多世紀時間,改變了世界的進程。

想消滅金國一統天下?金國還差得遠,一定還有雜念!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咱們把金國的事放一放,先來討論一下古代100萬軍隊是一個什麼規模,大家腦子裡面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認識。

第一,100萬人相當於一個移動的巨型城市,這一體量的巨型城市據說唐宋時期中國出現過,但有確切數據記載的是中國1920年上海人口突破了百萬。你看數據告訴我們,聚集100萬人在一起很難。

第二,一支移動中的百萬大軍.光是喝一次水就是你無法想象的。據外國古書記載一支十幾萬人的部隊,同時飲水,一條河斷流了,簡單講就是喝光了。100萬人一起喝水,那場面肯定很壯觀。如果靠運水保障軍隊作戰,估計還要另外找十萬人往返運水。

第三,一支移動的百萬大軍,吃飯問題也是你無法想象的。根據漢簡的記載換算漢代一個士兵每月的口糧是200鬥,三人合10石,換算成公制大概38.8公升每人,100萬人每個月就是3.9萬立方米的糧食,摺合每日1300立方米,這對於只有畜力和人力,道路狀況極差的的古代來說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運輸條件允許,也沒有那麼多的糧食可供軍隊使用,漢代的畝產按照吳慧的(現在被認為是偏高的)估算,一畝地大概均產是3石(吳慧的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也就是說在運輸儲存過程中不計損耗,10畝地才夠供給一個士兵。百萬人一個月就需要1000萬畝地全年出產的糧食,出征一年就要約1.2億畝農田的產出。此外出徵運糧食至少還需有十萬人負責。

第四,一支移動的百萬大軍,駐紮的營寨,至少要按照10千米X10千米計算,這就是100平方千米,實際部署還要考慮各營壘間隔,因此營地的面積要遠大於100平方千米。因此,100萬大軍駐紮起來是個大問題,估計幾座山的樹都要砍光。

第五,傳染性疾病,事實上這才是最致命的,古代衛生條件很差,光一百萬人的糞便處理起來都是問題,很可能一次流感或一次痢疾就能讓一百萬人輕鬆喪失戰鬥力。

第六,一百萬人的軍隊在古代沒辦法指揮,不借助工具,靠嗓子只能指揮一百人,不信自己喊喊試試。藉助簡單工具,指揮的極限是1千人。不信你也可以去試試。一百萬人的軍隊指揮層級會多到5至6級,統帥簡簡單單的前進和後退的指令,下達到末端一個百人隊,再到每一個兵,再靜止狀態下,至少需要大約1至2小時,如果還要有反饋,那時間就會成倍增長。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是不可能成功組織起來百萬軍隊出征的,外國就更不用說了,人口基數都不夠。所謂百萬大軍都不過是宣傳造勢,實際兵力需要除以三。不過有一個例外就是隋煬帝,楊廣,這哥們兒嘗試了一把,史書記載隋煬帝發水陸大軍征伐高句麗,創造了歷史之最,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前無古人的存在,參戰兵力據說達到113萬人,先頭出發了一個月,後續部隊才剛出征,最終結果是不尊重科學,就將為大自然懲罰。隋朝軍隊中疫病流行,糧草不濟,由於衛生和後勤跟不上,113萬人十有八九都死於疾病,高句麗沒打下來,把隋朝自己給拖垮了。從此以後,唐宋元明清,再也沒敢組織上百萬人的征伐,不是不想而是許多問題解決不了,硬幹無異於自取滅亡。迴歸正題,小小的金國,百萬軍隊純屬意淫,


o七杯茶o


誠邀。

在我國,金國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權。

女真原為遼朝臣屬,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兩年後再滅北宋。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陸淮河北部、秦嶺東北大部分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

金國作為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軍事上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周邊諸國那麼巔峰時期的金國軍隊眾多,為何無法統一天下呢?

首先,金朝內部派系紛爭,是戰是和搖擺不定;

1135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的孫子完顏亶即位,即金熙宗。當時輔佐金廷的一些功臣被稱為衍慶功臣,他們左右朝政,主要分成主戰派與主和派。金熙宗自幼受漢文化薰陶,登基後與完顏宗弼推動漢制改革,並且重用漢人。隔年派衍慶功臣的完顏宗磐、完顏宗乾和完顏宗翰三人共同總管政府機構,“並領三省事”。金朝官制此時基本漢化,建立以尚書省為中心的三省制。


由於金熙宗受到掣肘,權利難以施展,後被海陵王完顏亮篡權,完顏亮自行稱帝。金國由此對於南宋等國的態度也發生轉變,金國內部紛爭,態度搖擺不定影響了金國發展的策略。

其次,金國軍隊不善水戰,不擅長南方作戰;


金國起於白山黑水,軍隊以騎兵為主,善於陸戰和進攻,但是在北方尚可,到了南方就不行了。南方地利河流縱橫,丘陵居多,不利於騎兵作戰,金軍不習水戰,加之水土不服,想統一也是有其不利的一面。

再次,金國缺乏一統天下的實力,尤其是國家實力;

隨著金朝滅遼滅北宋,在中國北方建立起實質性的統治以後,金朝的將領也迅速腐化,戰鬥力下降,而更重要的是金朝發動戰爭的成本與南宋變的一樣高,以前滅遼滅北宋,不用帶補給的,邊搶邊打,這樣機動性強,從而佔據優勢,但是金國缺乏這樣的國力,充足的後勤補給是金國不曾擁有的,缺乏足夠的國力也限制了金國的統一。

最後,金國的實力不足以搞定周邊國家,它強盛時四面樹敵,對手太多,想統一確實很難;

金國起於我國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剛開始屬於遼國的臣屬,後反對遼國的殘暴統治,奮起反抗。金國滅掉遼國後,進攻北宋,北宋被滅亡。此後金國開始了擴張的步伐。雖然如此,過分強大的金國卻一直搞不定周邊的西夏,南宋,西遼等,加上後來蒙古的崛起,金國表面看似強大無比,實際上是外強中乾,想統一確實不太容易。

由此可見:金國的統治者缺乏遠見,不懂政治謀略,雖然一度他們戰鬥力很強大,佔領了中原大片地區,可是不會治理,不會吸收中原民族的智慧,也不會籠絡人心,縱使擁兵百萬,想統一確實很難。


源稚生


說到底,還是能力不足!

金朝的崛起是很迅猛的,在滅了遼國之後,僅僅兩年時間,又吞併了北宋。可以說,此時的金國,當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最終金朝卻撤出了宋朝土地,選擇了言和的方式,這是為何呢?


一.外部因素

1.金朝後來入侵南宋,雖然聲勢浩大,但畢竟孤軍深入,戰線拉的過長,補給跟不上,無奈選擇退兵。

2.除了宋朝之外,金朝周邊仍舊有著許多強敵。首先是蒙古的成吉思汗,已經鬧出不少動靜,這牽引著金朝人的神經,再者是被金滅後重新建立的西遼,也是較為強大,虎視眈眈。當然還有西夏,吐蕃等國。

二.內部因素

1.權利鬥爭

金朝內部皇子的權爭十分激烈,各大黨派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爭鬥。

2.眼光

畢竟是遊牧民族,眼光有限,在取得這樣重大的戰果之後,金人迅速開始享樂,這也是腐敗的開始。

3.實力

金朝當時連年征戰,國力大為損耗,即使想征服,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金朝的崛起,不過是曇花一現,最終滅亡於自己的享樂和腐敗,所以,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要居安思危才行。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