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到底好不好?

VV202992343


近些年來,很多研究表明,獨生子女是心理問題和人格障礙的高發人群。但也有研究反對這種觀點,認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在成年之後,不管是在生活方式、學業事業,還是在婚姻狀況方面,都與非獨生子女沒有太明顯的差異。

事實上,獨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他們獨一無二的寶貝,所以整個家庭幾乎將所有的期望都放在獨生子女的身上。但這些獨生子女也因此揹負了更多的壓力和“眾望”有的甚至因無法承受這種“眾望”而出現個性偏差。心理和行為問題在獨生子女中已經越來越普遍,他們有優厚的物質生活基礎,更有聰穎的大腦,但就是在個性方面表現反常。

曾經有統計顯示,在我國大約3.4億1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裡面,最少有3000萬人存在各種學習、情緒以及行為等方面的障礙。調查還顯示,中小學生患上心理障礙的概率在21.6%一32%,比較明顯的是人際關係、情緒不穩以及學習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獨生子女最為突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欲賴性強,惟以獨立。父母對獨生子女過度關愛,甚至是事事小,造成孩子對父母、家庭產生依賴、比如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最的事就是學習,所以,除了學習,他們不會讓孩子動手做任何事情,在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但這樣很難培孩子的責任心和獨立性,對家長過度依賴將會給其今後的生活帶多不便。

2.性格孤僻。獨生子女從小就沒有兄弟姐妹,父母不在身邊時,他們也只能自己獨處,很少有同齡人的陪伴有的只是和同班同學或鄰居相處、時間相對不如非獨生子女多。因此,在獨生子女的內心往往有難以消除的孤獨感。但父母往往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們,有的父母還把孩子交給祖輩照管。這樣一來,對獨生子女而言,交流對象少,內心壓抑,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不善與人交流。

3.任性、逆反。有些夫妻中年得子,他們在喜出望外之餘,會把全部的希望和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獨生子女在這樣的家庭中受到的關注和愛護是超乎尋常的。也因為過高的期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因此,孩子不得不聽從父母的安排,在高要求、高期望中成長。這樣的孩子內心是壓抑的,很多本真的東西難以釋放,長此以往,導致這些獨生子女產生逆反心理,在青春期就容易出現叛逆行為,反抗父母的嚴格管教,甚至變得專橫衝動,做出令父母以及社會感到失望和遺憾的事來。

4.自尊心過強。從小就生活在鮮花和掌聲裡,父母從來都是有求必應,家裡的一切開銷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獨生子女,過慣了這般“眾星捧月”的生活,獨生子女的優越感是極強的。不僅物質生活充裕,而且還一直享受著精神上的鼓勵和吹捧,他們已經習慣了被視為“最棒的”“最優秀的”“最出色的”,所以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也有不足,拒絕批評和指責,虛榮心比較強。所以,當走出家門後,他們也不能接受批評,否則就會暴跳如雷,甚至任性地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5.性格懦弱。父母的嬌寵、優質的生活條件、順心的成長環境,都會令獨生子女養尊處優,不知道逆境為何物。所以,他們就缺少了鍛鍊意志的機會,一旦遇到困境,就會變得茫然、不知所措,做事也欠缺獨立性,通常沒有主見,意志力薄弱,情感脆弱,容易消沉。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小南,不善交際,和舍友也難以相處,最終被孤立,還想到了退學,社會交往能力非常欠缺。

除此之外,有些獨生子女因為小時候得到的關愛較多,而不懂得付出,所以,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表現得比較冷漠,對他人缺乏真誠和關心,有的還特別自私。在處理情緒方面,獨生子女也比較欠缺情商。有些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會表現為行為異常、人格異常、思維異常等。而引發以上心理問題的原因很複雜,也比較多,但歸根結底還是和這些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分不開。所以,心理學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的誘因進行了分析和歸納:

1.父母的特殊行為的影響。這也是前文中反覆提到的,即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給孩子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父母對孩子過分地保護和溺愛也使得他們經受不住挫折。

2.家庭結構。生活在雙親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在接受父母教育時,會受到比較及時的關注和引導,能夠順利地度過童年和青春期,成年之後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問題;但也避免不了一些負面影響的產生,如孩子容易缺乏責任感、忍耐力、毅力和主見等。但如果家庭成員過多,孩子往往會為了獲得關注而不斷表現自己,因此會容易形成爭強好勝、任性或怯懦、膽小、自卑等不良個性特徵。如果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獨生子女,他們會因為欠缺父愛或母愛而更加具有耐力和自制力,有的性情溫順、善良、自尊、學習努力等,但也會因為單親父親或單親母親的教育不當而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3.親子關係和教育方式。父母性格溫和,從不打罵孩子,這是典型的慈父慈母,他們能夠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予孩子想要的溫暖,會比較遷就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獨生子女一般性格都比較溫和,熱情開朗,但缺乏耐力;如果父母管教嚴格,用高標準要求孩子,這是嚴父嚴母類型的家庭,獨生子女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一般都缺乏活力,很難與父母親近,在父母面前表現得規規矩矩,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便會無拘無束起來。在這種家庭環境下,獨生子女容易缺乏自尊和自信,有強烈的逆反心理。

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干預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應該採取合理的教育方式

家長應該避免將過多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過高的期望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嚴重時還會成為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的根源,得不償失;同時,父母對獨生子女的管教也要講究張弛有度,既不能過分寵愛,也不要過於嚴格,掌握好一個度,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當然,家長應該充分了解孩子,針對孩子的獨特個性和能力水平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標準。

2.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

為獨生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和學習環境。獨生子女擁有比較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一般都要比非獨生子女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所以,家長需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氛圍。同時,更要注重與孩子在精神上的交流,滿足其心理需求。

3.鼓勵孩子適當擴展人際交往

多參加社會實踐。獨生子女在家中沒有兄弟姐妹,所以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要比非獨生子女少很多,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有原則地結交朋友,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或符合個人興趣的活動,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4.學校應該以教育為基礎

注重學生各項素質的綜合培養,給學生展示多方面才能的機會。學校應定期組織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緩解獨生子女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特徵,增強其合作意識和分享意識。此外,應當及時對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和善惡觀。


知心心理學


嗯,不好,為什麼,這樣說吧,15年1月3號,是我孩子奶奶中風那一天,當時下班,奶奶看起來沒有什麼不舒服地方,過了10分鐘左右,我孩子爸爸回家了,然後婆婆準備繼續住餃子,然後我讓婆婆休息一下,坐著,然後老人就感覺頭疼不不舒服,因為當時是小叔子一家也住一塊,所以當時婆婆說不舒服,我老公就立馬打了120,通過醫生和我們家人的溝通,就是中風了,然後120來家了,及時的送醫院,然後再在醫院兩個月的照顧,我是大兒媳婦,二兒子媳婦剛好懷孕二孩兩個月了,哪個時候,老公和我,小叔子三個人是全天照顧,我是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這樣過了半個月了,婆婆有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然後我一直照顧到3月28日,出院,就這樣的,兩個兒子,和我這個大兒子媳婦照顧,都不說辛苦不辛苦,時間有時候還安排不過來,所以養一個獨生子女,太可憐了,是的,現在都有養老院,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要子女出面去搞,而且我目前為止是社區工作,太體會了一個孩子的,壓力太大,所以我覺得兩個孩子的好




依然堅持不懈


網媒上經常看到一胎與二胎,獨生與多生孰優孰劣的爭論,似乎二胎與多生論佔優,意在鼓勵多生。但民間有諺:合偷一頭牛不如獨偷一條狗,又說三個和尚沒水吃,似乎又是古以有之的反諷。有趣的是,經典文學作品的許多主角都是獨生子女,而巴金的《家》也可看作多子多災的典例。現在且說金瓶梅。 金瓶梅的主角西門慶無疑是小說中混得最成功人士,他的特出優勢之一,便是獨子。獨自繼承父親大筆財產,是他走向成功的敲門金磚。又因為孤獨一人而善於多交朋友,極廣的人脈與義氣的性情又成了他成功的助推器。 與他可作反差對比的是多弟兄的男人們。頭號幫閒應伯爵能力本比西門強,可排行老二,財產為老大繼承,他淪為乞食於西門慶的‘‘花子’’,而其有錢的哥哥從不相幫。一開始比西門慶還富有的花子虛,叔叔花太監一死,幾個弟兄來爭遺產,官司落敗,牢獄之災,一命嗚呼,妻子財產都送給了獨子西門慶。也是倆兄弟的武大被謀殺,武二也判了刑....... 其實獨生與多生各有優勢,因人而異,猶如盲人摸象,或矛與盾比優。生育既是民族大事,也是個人選擇自由,別人無需置喙,如魚飲水,冷暖自己。想多生,而又有很好的養育條件就多生。想不生或獨生,那也不能強迫多生。人口發展自有規律,何必杞人憂天。五六十年代,人口六七億,經過那麼多年計劃生育,還是翻了一倍達到十四億。以我所在縣為例,六七十年代八十萬人口,現在是近二百萬! 總之,生多生少,一定要優生,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大洲文苑


先不說獨生子女好不好的問題: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家是在戰爭年代逃荒而來,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此安家,從搬來到此生活了五十年,我對家鄉十分無感,親戚朋友很少,因為是外鄉人受盡欺辱折磨,我爸是獨生子女,他經常說的是,咱們家庭是外鄉而來,你爸是獨生子女受盡各種欺負,但凡有個兄弟姐妹,現在的生活也不會這樣,親戚少,想在外出去闖蕩,可是沒有人給照顧家啊,一生奔波勞碌都給了這個小鄉村,想出去闖出一片天都沒機會,生活就此定格,看到這裡我想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吧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amtf


徐總編,按我的理解,好的教育是多多益善,不會教育的或者不想教育的,哪怕生一個都是多的。至於什麼是好的教育,我認為起碼不妨礙社會,如果能有利於社會或者他人就是好的。


小年2011


獨生子女就是好。這是農村生二胎的家庭證明了的!!!計劃生育這30多年,城市獨生子女佔大多數,農村基本上是二胎,還有很多3胎,看看農村要二胎家庭的生活,60多歲的人了,還得幹活,一直幹到幹不動為止,這是為什麼呢?掙養老錢,掙醫療錢,掙生活費減輕孩子們生活的壓力(農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村苦啊!)


冰火情


看看這個圖,一切盡在不言中。大家就知道獨生子女好不好,也要自己的身體是銅牆鐵壁,槓槓滴才對付得了,成家以後還有自己的小家,父母離開了更是他孤零零的一個人,,,想到這些都心塞,心疼,,,



舒8808


獨生子女和多生子女 各有各的好處,一個孩子獨享所有的愛,幸運的譁老人以後也有足夠的錢去養老,多生子女從小就在競爭中長大,也會對父母偏心有意見,自己有錢也能善終,自己沒錢就看子女有沒有良心了!


沒時間看書


姐的激情,這個問題,我也是獨生子女家庭,好與不好,都有不同的看法,在實際生活當中,孩子還小的時候,比較來看,你孩子多的有優勢,在經濟上和上學上你比孩子多的有優勢,經濟方面壓力小,那麼要是到了老年,就不如孩子多的,這個能互相照顧,可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照顧老人就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個實際問題也奇的都社會幫忙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