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婚禮份子錢平均只有“100元”?

jinwen5145


一到春節、國慶、中秋、端午等節假日,就有數不清的“人情債”前來討伐,彷彿全世界都在結婚生娃,只有我在隨禮。攢了大半年的存款,通通隨了份子....感覺身體被掏空!這份子錢到底該怎麼送?

份子錢的由來

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教民榜文》裡呼籲道:現在大夥都窮,誰家的孩子辦婚事,鄉親們要合力救濟一下。家家戶戶這麼輪流支援,天下便再無單身狗了!這便是最早的「隨份子」了。

一直到解放後,隨份子也還停留在毛毯、被褥、暖壺、臉盆等實物,有時候一籃子雞蛋也能聊表心意。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發展,這種樸實的眾籌,慢慢變味兒了。份子錢從80年代的十塊二十,一直漲到後來的幾百上千!

變了味的份子錢

到了現在,中國人每年在辦婚禮上,要花掉超過1萬億人民幣,佔GDP的2%。在一項對份子錢的調查中,40%的人表示,掏過1000以上的份子錢;49%的人表示,份子錢大多超過500元。不得不讓人談「份子錢」色變!

全國婚禮紅包地圖

全國各地份子錢金額也各不相同。浙江人和上海人最講面子,紅包低於1000元都拿不出手。寧波人為避免數份子錢數到手抽筋,甚至用上了點鈔機。北京、江蘇、山東等地也高達800元。其餘地區則大多位於200元至500元之間。

廣東人的婚禮份子錢

在這股攀比之風下,廣東人卻宛如一股清流。在他們的觀念中,紅包只是為了討個彩頭,100元紅包意思意思即可。很多地方收到份子錢後,還會回禮五六成。而在順德、南海、中山等地,甚至1分錢不收,紅包折個角,代表受禮後還給你。到了初一十五,單身狗還會組團去找已婚的人「逗利是」,反倒能收到不少紅包,雖然金額不多,但圖個好彩頭!

因此,有不少人表示要向廣東看齊,拒絕鉅額份子錢!這些反對者以90後為主,他們是參加婚禮的主要人群,隨份子的主力軍。對於那些沒結婚的90後來說,這些只出不進的份子錢,無異於是對單身狗的打劫。

份子錢隨多少?這是一道靈魂拷問,多了得吃土,少了傷感情。曾經幫新人渡過難關的份子錢,如今卻淪為了攀比的工具。份子錢的分量,真的是衡量感情的唯一標準嗎?


找靚機科普君


廣東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廣州怎麼可能?


98年來廣州,大大小小廣州同事的婚禮我也隨了不下10次份子了,不過只參加過一次婚禮。


廣州的同事每次派帖,我都會笑著收下……然後包紅包!


每次也不多,500起步,1000到頂。……因為我也會找一些理由明確的告訴對方:非常抱歉,我不能參加你的婚禮。


別的同事也大多是這個數額,除了一些收入相對較低的年輕同事,可能就包個200元,其他的同事嘛,基本沒有少於500元的。


當然,廣州還有一個習俗,就是你隨了份子之後,同事在婚假結束後來上班時會回禮,也就是將你隨的份子再還回來一大部分。


只不過,這麼多次的隨份子,只有公司曾經的一個前臺,回禮回了950元,相當於她只收了50元錢的份子錢(我也沒去參加婚禮)。


另外,還有兩個是還禮200元,其他的呢?……就不說了。


我們的一個同事是台山人,過完年大家吃開年飯的時候……他苦笑著跟大家說,他的孩子在臺山老家不僅收到了5毛錢的紅包,甚至還收到了好幾個空紅包。


所以,廣東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但是廣州嘛……給個100元,好像行不通啊。


越夜越激情




正常,廣東人圖的是吉利,而不是靠紅包賺錢,更不會因為紅包掙面子之類的。

在東莞的時候,記得過完年後的第一天上班,房東熱情的請我吃飯,然後還給了我一個紅包。當時吃完飯急匆匆趕回家,以為能有幾百的紅包(按照老家習俗),打開一看竟然只有一張10塊的。

後來我才瞭解到,廣東人的習俗就是如此。比如結婚、喬遷之類的,大多紅包是十塊、二十塊。用廣東人的說法就是,我請你來是吃飯的,並不是付錢的。從這方面也暴露了廣東人有錢和豪爽的一面。



仔細想想,很多地方把給紅包當成了一種炫耀和麵子工程,給的多就顯得有面子,有點類似於結婚的禮金。好多由於紅包鬧得不可開交,嫌棄某某某給少了,從此有了膈應。其實紅包就是拿來拿去的,今天你收了他人的,明天又得還給他,有時候甚至還得添點,何必呢。

還不如想廣東人,拿點表表意思就好了,還不會因此有矛盾。


職場一休


廣東的份子錢確實很少

來廣東也有三四年的時間了,參加過幾次同事的婚禮,同事間關係比較好,所以我們都是兩百左右。

有次和同事聊天說起辦酒席的事情,說他們廣東這邊辦一次酒席基本上是要虧本倒貼的,這讓我非常的驚訝,畢竟在我們湖南那邊再怎麼差也不會倒貼,很多人甚至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辦酒席撈錢。後來聽他們說才知道,原來他們這邊很多份子錢都是送幾十或者一百!



我覺得份子錢就應該像他們這邊,酒席的含義本來就是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吃個飯敘敘舊,一起樂呵樂呵,而不是為了攀比送了多少多少份子錢。


除了份子錢,廣東這邊過年的時候紅包也很小,他們主要是圖個喜慶,所以過年的時候會準備很多個紅包,裡面有時候也就包幾塊錢,只要是去家裡的都給,有時候從家門口路過也會給個紅包!


遊子木講故事


我是廣東的,記得小時候設宴時,很多人份子錢都是30~100不等,可能是親人或者親戚朋友就一倆百或者更多點,現在可能沒有一百是拿不出手了,親一點關係可能就300~500甚至多一點,要想靠份子錢把錢賺回是不可能的,沒幾個可以賺回,這些人的份子錢都會登記,哪天人家設宴了你還得去給人家份子錢去吃飯,如果關係比較好你沒叫她去赴宴,她會有點生氣跟別人說你不叫他什麼的,可能彩禮隨便給,嫁妝沒有,我長這麼大沒聽到身邊的人討論彩禮的事,我同學說她姐結婚彩禮給了三千多,很少,都不夠她姐給姐夫買的衣服,都不夠回孃家設的一頓飯。平時親戚朋友第一次來家裡,主人一般都會給一個紅包,你過去他們家一般都要帶點禮物,無論是什麼,不然會被說不懂事空手來,但是有時你拿來的禮物會還一些給你叫你拿回去,還會放一個紅包,給紅包一般說十一,二十一,三十一,五十一,一百或者一百一


木木說874


近日,一篇關於份子錢的帖子刷了屏。當事人赴婚宴,給了100元份子錢,然後發現菜品豪華,心裡開始打鼓,擔心是不是給得太少。沒想到的是,帖子後面廣東網友的留言卻亮了。一眾來自廣東的網友現身說法,力證廣東的民俗即是如此,份子錢一般都是一兩百。(1月6日大洋網)

一到過年過節,關於份子錢的話題又熱了起來。不過,以前人們只是抱怨各地的份子錢讓年輕人不堪重負,這些年關於廣東人的份子錢卻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去年十一時,就有媒體發過一篇題為《國慶結婚份子錢地圖出爐!我只服廣東人!》的文章,詳細列了全國各地的婚禮份子錢價格。據文章統計,長三角地區的份子錢普遍較高。四川、北京、陝西、江蘇、湖南的份子錢已經到了1000元,新疆、內蒙古的份子錢最低500元起步。其中內蒙古赤峰位列全國第一,份子錢最多能給5000元。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經濟大省廣東的份子錢只有200-300元。在順德,很多人甚至一分錢不收,紅包折個角代表受禮,紅包原封不動地還給你。廣東人對待份子錢的態度,簡直是“隨禮界”裡的一股清流。

按理說,經濟水平高的地方,份子錢自然也該水漲船高。為何廣東人就能獨成清流?有些事情,歸根結底,可能還得從經濟上找原因。

經濟學家與社會學家早就指出,中國社會婚喪嫁娶中的“份子錢”有金融產品的屬性,這類似於民間自發的“眾籌”,含有互助的意義。

不過,古時候的中國人是不流行送份子錢的,結婚只送禮物。清末民初,送份子錢才成為上流社會辦喜事必不可少的項目。尤其是滿族八旗,為了體現身份,更講究送份子錢的禮節。

而新中國成立初期,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沒人送份子錢,祝賀結婚人們往往只送臉盆、暖水瓶等生活日用品。及至80年代,人們手裡稍微有點閒錢之後,份子錢才又捲土重來。

從經濟角度來看,送份子錢,要處於商品經濟開始發展,居民的生活不是特別寬裕,但是普通人也要開始追求體面生活的時候。

對珠三角富庶之地、經濟高速發展的廣東人來說,他們早已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獨立置辦酒席,已經不再需要一家一戶“眾籌”。所以,對廣東人來說,份子錢更多就變成了一種討彩頭的象徵。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北京與長三角地區經濟也很發達,為何這些地方還風行送大額份子錢?這其實與份子錢另一個重要作用分不開,那就是為了追求“體面”。換句話說,除了經濟之外,越愛追求攀比、越愛面子的地方,貌似份子錢也就越高。

以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為例,這部描寫清末民初滿人生活的小說,對當時沒落的滿洲八旗子弟愛面子又愛攀比的心理進行了出神入化的刻畫。小說中的福海二哥,在“份子錢”有限的情況下,為了給“我”安排一場既經濟又排場的“洗三兒”,可謂煞費苦心。

一旦美好的習俗被低俗、攀比、功利之心綁架,那麼再好的初衷,也可能變異。當給新人表達祝福,不再是滿懷祝福、欣喜,而是有怨懟、算計與憤懣,那這樣的祝福,對新人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17年發佈的《國人工資報告》,顯示中國人除了吃穿用學住行這六大開銷外,人情往來、請客送禮花銷佔工資的14.65%。(2017年1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顯然,其中相當比例是份子錢。相信每個身處其中的人,周旋於這樣的文化中,經濟上、精神上都疲憊不堪。

除了廣東人,我其實比較欣賞美國人隨份子的態度。我表弟在洛杉磯,他的美國同學結婚就是列一個單子,上面寫上新人需要的小物件,比如小烤箱、吹風機、餐具之類的,先拿到手的人就在單子上打上鉤,後面的人從未打鉤的物品裡面選,稍微貴點的就幾個人“眾籌”一下,每人出五十、八十美金。

這樣隨份子,既讓新人滿意,送禮物的人也沒負擔。表弟說現在身邊一些中國留學生受了影響,結婚也開始簡單起來。事實上,不管是美式的隨份子,還是廣式隨份子,都讓人感覺輕鬆、愉快,雙方都不累,何樂而不為呢?

但願以後廣式隨份子,就像廣式月餅一樣,也能在全國流行起來。

中國觀察·陳白早專欄 (作者系北京媒體人)

發表於2018年1月8日南都App《廣東人的份子錢,為何堪稱一股清流》


南方都市報


什麼叫份子錢啊?就是你出一份子,我也出一份子,每個人都出一份子,是這個意思嗎?那就是籌款咯,那那舉辦一個婚禮也很輕鬆啊!

好像自己都沒有出多少錢,我有時候會出100塊,但大多數都是出100塊, 為什麼?因為其他人都出100塊啊,我出多了,就顯得我與眾不同啊!這個與眾不同,就等於不合群吶,

而且廣東地區結婚用的禮金或者是彩禮,大多數都是很少,所以我們給紅包的都是眾籌的,分攤起來每個人也就是100塊左右。

還有舉辦婚禮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親戚朋友來祝賀😊,有很多都是大老遠來的,除了給紅包還要自已岀打車費。主人家已經很不好意思啦!

而且一般二三線的城市的酒席,價格都是控制在800塊一臺,或者是一桌酒席, 然後是坐十個人以上,算起來每個人也是80塊,來喝酒的人,給了100塊,主辦的都已經覺得好划算了😊😊。


幸福生活點滴


廣東婚禮份子錢平均只有100元這個事實聽了實在讓人瞠目結舌,聽人家說廣東那邊結婚的時候彩禮錢也是少的可憐。感覺取個廣東那邊的媳婦真的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份子錢在中國其實就是禮尚往來,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規矩,有多的也有少的。

舉個例子,在我的老家河南省,就是幾年前親戚朋友結婚的時候,彩禮錢一般也就兩萬元。現如今,我聽老家的朋友說張口就是十萬以上。再說禮金的事,過去拿個50元去喝喜酒也不為少,現在低於200元你根本就拿不出手。然而,家裡的薪資水平本來就很低,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

在這裡,我想我有個自己的想法,其實說白了,無論禮金還是份子錢的多少,是跟家庭的經濟水平是負相關的,跟家裡孩子男女是正相關的。什麼意思,如果你有一個女兒,你和你的妻子都有工作,有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那麼,彩禮對於你們而言有多大意義,都是孩子的。

在我遇到的這樣的家庭中,彩禮要的很少。反過來,如果家境很差,嫁姑娘或則擺宴席收禮錢就變成了創收了。如果家裡有一兒一女,也會造成類似的狀況。因此,我覺得廣東能形成那樣的風俗和他們本地的經濟實習有一定的關係。


楊豫新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 我覺得這一種好的婚禮風俗或習慣,值得在全國宣傳和推廣。

我覺得廣東婚禮份子錢平均只有100元與他的全國經濟大省的身份“不相稱”,但其實這是一種好的歷史文化傳承。廣東人重實際,還重那些虛的,在婚禮也是重現實而不圖虛名,不追求活要面子死受罪的那種盲目超前的婚禮消費。

所以,廣東的結婚低禮金,重在體現大幫小助的一種作用,受禮金也只是一種形式了,根本不指望通過結婚請客收禮達到斂錢的目的,只要大家來湊熱鬧就行了;甚至有些地方一分錢的禮金都不收,還要給前來祝賀的人發放紅包。

而且,廣東婚禮受的禮金很低,不像有些地區向男主索要高高的彩禮,他們只希望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的好好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所以如果婚禮收禮太多,將來償還人情的時候,會把小夫妻搞得精疲力竭,這實在得不償失。



開偉觀察


說起廣東人的紅包,想起了原來在那邊上班時,過罷年開工時老闆來發紅包的事情。我們辦公室人人有份,老闆發的時候很是恭敬,我們也恭喜老闆發財。完了打開一看,20塊錢,還挺新的。有人覺得老闆小氣,其實我並不認為老闆小氣,只是討個彩頭罷了何必在意?後來還聽說了,老闆的手提包裡這樣的紅包不下300個,而且大小不等,都是按金額碼好的,見人就發。老闆在家裡全家一起上陣封紅包,封到手軟。畢竟剛過罷年嘛,都想討個喜慶什麼的?

人家給多少就拿多少唄,隨意就好。老闆錢再多也架不住人多啊。你是沒有見過那些些場面的,只要有人對某個老闆說一聲恭喜發財,老闆立馬就會奉上紅包,真的是好看。

再說說更多的吧。廣東這邊吧,在婚禮上送紅包為啥只有100塊?其實這個也是有歷史根源的。以前那邊窮,婚禮紅包也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有互幫互助的意思。後來呢,就有聯絡感情的意思了,但是人家的規矩還沒變,不想我們這邊,互相攀比,還水漲船高,唉,鬧心啊。

其實吧,那邊也不簡單的只有一個紅包,關係好的婚禮,人家送的賀禮更值錢,很多的都是價值不菲。比如金首飾,金鍊子什麼的,看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