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過年跟二十年前過年的年味有什麼不同?

談文論史


年味就是過年過春節專屬的味道,不同年齡段的人所體會到的年味是不同的,這就像少年時代的愛情與中年時期的愛情一樣,一個青澀無所畏懼,一個沉穩。

無論是在哪裡,作為子女在過年都是非常開心的,只是與二十年前相比,期待過年的感覺有所下降。二十年前,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還處於三餐求溫飽,睡覺求溫暖的階段,我只要求有一個安安穩穩的家就非常滿足了。在節日到來之前特別是春節,我們會特別的開心並且無比期待著,我們有新衣服穿,可以每天都吃肉,爸爸媽媽每一天都陪在我們身邊,還可以有壓歲錢買零食買玩具,總之就是可以在過年期間每一天都開開心心的玩。但是二十年之後的現在,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365天每一天都是雞鴨魚肉蝦也不會吃破產,可以每一天都守在電視屏幕面前而不用像以前一樣整個村子在過年的時候一起看電影。我們所印象深刻的過年還是和以前一樣但是我們每一天都可以是這樣的生活,所以在我們子輩覺得年味變淡了,是因為不再期待我們印象中的過年!

生活結構的變化和快節奏的生活讓就職人員的假期越來越短,就拿這幾年服務新起快遞員和外賣員來說,他們的春節只有五天左右的時間,甚至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工作,過年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在他們的眼裡看來更是難得,賺錢養家是他們主要的任務,其實年味沒有變淡,只是他們將對過年的期待轉化為自身的責任為家庭奮鬥、為社會做貢獻。筆者認為,要是過年的假期多個十天半個月的或者把一年的假期全部留著過年休,我們的滿足感就會上升,走訪親戚也不會太著急,有利於增進感情和提高對過年的期待感。

儀式感不像之前那麼強烈了,不知道讀者們所在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在過年之前,也就是大年二十六開始,就會選定一個飯點作為“過年飯”,邀請本村的和住的近的內親以及朋友來做客,當然因為過年大家都比較忙,所以通常每一戶只會來一兩個,但是依舊會家家戶戶邀請,在邀請的時候就會互相問候、客氣一下,順便扯扯皮條啥的,過年就是大家增進感情的一個好時候,年味也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了。在年後,每一個村都會有固定一天是像“趕集”一樣的,既有親朋好友來做客吃飯,也有走動的小販例如賣氣球、賣玩具、小零食麵具之類的,其樂融融。各路親朋好友掏心掏肺的說著自己一年的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敬酒,別小看敬酒,敬一杯酒或是恭喜發財、增福增壽、早生貴子,這是必須的。是一種 必不可少的儀式感。但是現在,隨著大規模的城市化,“鄉下人被迫進城“,所以這樣的儀式感慢慢變成了回憶,再也見不到小販在各個村子擺攤,小時候的孫悟空面具何時能買到。


年味其實還是那個味道,只是我們還是期待著我們印象中的過年的感覺,幸福感也變得更加強烈了,過年其實並沒有比我們現在的生活更好,現在正在慢慢多一些儀式感來增加年味,例如大年初一大牌明星出演的電影就讓我們無比期待,集齊福卡鑽卡圖個好運順便分點水錢,時代這樣慢慢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好,也希望過年越來越有味道!


體育健身一族


記得二十年前,過年都是很冷很冷的,大家都圍成一圈烤火…

現在這幾年,都是穿著短袖過年…這年味都沒了.



2019小確幸


80,90後大多獨生子女,表親其實沒那麼親,和老一輩不一樣親兄姐妹多,都是一個家,所以年味少了也就是親人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