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派錦衣衛殺人,回來為何賜杯毒酒?錦衣衛在當時地位有多高?

用戶68044589


明朝的錦衣衛是皇帝的親信侍衛和鷹犬,直接聽命於皇帝,需要的時候可以替皇帝幹髒活,皇帝為什麼要賜毒酒殺他們?那樣豈不是自斷膀臂?不太清楚這種說法從何而來。不過,歷史上還真有錦衣衛做替罪羊的例子。

錦衣衛最早是在洪武年間設立,主要的職能是侍衛皇帝、巡察緝捕。到了永樂年間,錦衣衛的規模有所壯大,職能更多,當然地位也很高,和東廠各有千秋。

永樂三年,一位錦衣衛的指揮趙曦被殘酷處死,罪名是謀害駙馬梅殷,其實卻是替罪羊。

被害死的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精通文史,弓馬嫻熟,恭順謹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挑選他為駙馬,讓他娶了自己的女兒寧國公主。

朱元璋有十幾個女兒,大女兒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大兒子,二女兒就是寧國公主,也是馬皇后親生的兩個女兒中的大女兒,所以地位非常特別,梅殷也因此很受朱元璋的器重,據說他臨死時曾留給梅殷一份密詔。梅殷也沒有辜負期望,對建文帝忠心耿耿,率領大軍抗擊燕王朱棣,逼得朱棣繞道南下。

朱棣佔領南京,梅殷在得到寧國公主的血書之後,被迫率軍前往南京,向朱棣投誠,相當不情願。也因此,朱棣在坐穩皇位之後要收拾梅殷。但寧國公主的地位特殊,朱棣有所顧忌,就由都御史陳瑛出面,指責梅殷蓄養武士,圖謀不軌,朱棣因此派錦衣衛削減了梅殷府中的人員。

永樂三年的十月,梅殷在入朝的途中突然死掉。《殊域周咨錄》中說他是“被盜所殺”,在戒備森嚴的都城中,駙馬竟然被盜賊殺死,這顯然站不住腳。所以寧國公主認定這其中有陰謀,奔進宮中,拉住朱棣的衣袖大哭,向他要人。朱棣只好安慰她說:“為主跡賊,無自苦。”

結果有人舉報,害死梅殷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前軍的都督僉事,名叫譚深,另一個是錦衣衛的指揮,名叫趙曦。據說,兩個人在梅殷的轎子過橋時,將其擠落橋下,梅殷因此溺死。朱棣派人審明案情,把譚深和趙曦抄家,處死。

梅殷的地位不同尋常,譚深和趙曦都是高級武將,當然明白此事關係重大,不敢亂來。他們對梅殷下手,唯一的可能就是接到了明確的指令。或者,這其中還有別的什麼隱情。

《明史》記載,梅殷手下有一個親信,是歸降的蒙古人,認定譚深和趙曦是故意謀害,請求朱棣之後,把譚深和趙曦“斷二人手足,剖其腸祭殷”,然後自己也自殺。

此後,朱棣又給梅殷的兩個兒子委任官職,以此安撫寧國公主。而倒黴的錦衣衛指揮趙曦成了犧牲品。


於左


在明朝時期,“錦衣衛”這個明朝特有的機構,是讓朝堂大臣十分忌憚和畏懼的一個機構。



錦衣衛的“特殊地位和權力”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歷史書籍,都對明朝時期的“錦衣衛”有過敘述。在歷史上,“錦衣衛”這個明朝特有的軍政特務機構,正式成立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期,前身為朱元璋所設立的“拱衛司”,後來改置為“錦衣衛”。

明初,置拱衛司,秩正七品,管領校尉,屬都督府。後改拱衛指揮使司,秩正三品。尋又改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為親軍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而設儀鸞司隸焉。四年,定儀鸞司為正五品,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罷儀鸞司,改置錦衣衛,秩從三品……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的目的,不外乎是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治。錦衣衛的職責便是充當皇帝的“眼睛和耳朵”,監察百官,巡察緝捕。比如說朝堂大臣有誰說了“大逆不道”的話,或者說做出了什麼舉動,對皇帝不利,那麼錦衣衛就可以對他進行抓捕審訊。而且,不管是朝中大臣還是皇親國戚,錦衣衛都可以進行逮捕,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這是皇帝特許的權力。

後來,因為錦衣衛存在濫用職權、嚴刑逼供、屈打成招的情況,所以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時,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把錦衣衛給廢除了。但是,在明成祖朱棣時期,出於自己皇權的需要,朱棣又把錦衣衛這個機構給恢復了,而且權力更大。自此,有著“飛魚服、繡春刀”的錦衣衛就一直保持在了明朝的歷史上。

  • 錦衣衛的地位是比較獨特的,是特權機構,錦衣衛是獨立於正式司法機關之外的“皇權特許的機構”,直屬於皇帝。錦衣衛這個機構,地位是比較獨特,而相比來說,地位並不高,比如說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才是正三品官員,而其餘的如千戶、百戶,級別更是不高,而在朝堂之上,受錦衣衛監察的文武百官,品級高的大有人在。
  • 錦衣衛有著特殊的權力,錦衣衛這個機構在發展中逐步成型,負責偵緝刑事的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擁有自己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

皇帝派錦衣衛殺人,為何會賜毒酒

上面說到了,錦衣衛這個機構是個皇權特許的機構,直屬於皇帝,是皇帝維護統治的“一把利刃”。

如果說,皇帝派遣錦衣衛去殺一個人,而在錦衣衛完成任務之後,卻對完成任務的錦衣衛“以毒酒賜死”,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也很好推測。

對於皇帝而言,他不會平白無故的去殺一個人,如果說皇帝要殺一個人,大可以公開的下旨賜死,犯不上用錦衣衛去殺。而皇帝偏偏派了直屬於自己的錦衣衛去殺,那就說明這個人必須死,而且不能公然的去殺,牽扯的人越少越好。所以,皇帝派遣了錦衣衛,而同樣,殺一個這樣的人,對皇帝來說,知情人也沒必要太多,目標人物要死,那執行任務的錦衣衛也要死,這樣,就塵埃落定了。錦衣衛的存在,本身就是“為君生,為君死”,賜死一個錦衣衛,也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