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老張談三農


最近有書君對一些農村老話很感興趣。這些老話,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這些話不但說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富含哲理。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意思是如果很容易就捉到了一隻小鳥,那麼這個捉鳥人會遭遇劫難,就是不死也會脫層皮。

很容易就能捉到的小鳥,很有可能是有病的,鳥兒會把疾病傳染給捉鳥人。

在農村生活的人們都知道,過去村子裡莊稼上面打農藥少,鳥兒種類和數量也多。

但是要想逮住一隻小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那些能被我們輕而易舉捕捉到的,肯定是由於翅膀受傷,或者生了病的鳥兒。

如果一隻病鳥被捉到了,那麼鳥兒由於害怕,會拉粑粑,人的手上就會沾染鳥糞,一些病菌就會隨著糞便沾到人的手上。如果清洗不及時,這個病還會傳染給人。

再者,小鳥在被捕捉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掙扎,抓傷或者啄傷捉鳥的人。

捉鳥人再不注意處理小傷口,皮膚很有可能發炎感染。可見,抓了一隻病鳥,很有可能給捉鳥人帶來傷害。這不相當於“脫層皮”嗎?

“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這句話還出於農民對鳥類的愛護心理。

其實燕子、麻雀等鳥類,相對來說都是益鳥,它們會逮食莊稼上的蟲子。

正是由於老百姓也都能意識到這點,因此,他們才編出一些“哄騙”小孩子的話,讓他們不要捕殺小鳥。

記得我小的時候,老人們曾說:“女孩子逮了小鳥兒,手心容易出汗,將來捏不住針線,到了婆家不會做活計,會挨打受氣;男孩子們捉了鳥兒,會爛手心!”可見,老人們也是用這種方式來“嚇唬”孩子們,要愛護鳥類。

因此,捉個鳥“不死脫層皮”其實也有老人為了保護鳥類,故意“誇大其詞”的成份在裡面。

其實,“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還給我們一些做人方面的啟示:要心存悲憫之心。

鳥兒也是一個小生命。而且像麻雀,氣性大。被人逮住了以後,它會因為不適應籠子裡的生活,不吃不喝,幾天之內就會死掉。

再者,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相關的詩句“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也是說一隻小鳥的去留,可能還牽扯著幾隻鳥兒的生死。其實世間萬物的生命沒有孰輕孰重之分,我們要對生命存有尊重與悲憫之心。

一個知道憐惜小動物的人,必定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這樣的人更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

看來,“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有深刻道理的。

正是因為鳥兒本來不好捕捉,因此順手就能捉住的,就可能是患病的鳥兒,捉住它,也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再者,這句話也是出於農民朋友們對鳥類的愛護。

我們還可以從這句話中得到一些啟示:尊重生命,與人為善!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領悟老話當中蘊含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良苦用心,愛惜自然界當中的生命,做一個對世界充滿愛心的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我們農村老家也是有類似說法的,但是不只包含鳥類還包含一切野生的動物,特別是弱小的動物,比如山雞、野兔等等。我母親就跟我說她親身體會過的一件事,說生產隊那年代,有一天村裡突然從山上跑下來一隻山麂(體型不大,但是類似鹿形體的一種野生動物),好多村民操傢伙追逐喊打,終了,被一個村民打死並撿了回去吃了。結果,沒幾天,那個人就死了!我們從小也被教育和提醒,說如果在山上野外遇到精神萎靡不振、一動不動、任由你抓的鳥或者山雞,千萬別抓回來,否則,十分不吉利,甚至會引來災禍!


連長8358


對於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其實類似的說法非常多,例如“空手捉鳥哀悼三年”、“空手捉鳥,不死也病倒”等老話說法!雖然是有傳統迷信的認知,但也側面說明過去人們希望與鳥類和諧相處的願望!下面就簡單聊一下:

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

這句老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走路時,如果輕而易舉的順手捉了一隻麻雀等鳥類時,如果帶回家裡就會不吉利的,可能會帶來病災即便沒有病死也會大病一場的,就像人病癒後脫了層皮似的!

過去人們認為鳥類是一個人的“運轉”

過去人們認為無緣無故的捉到一隻鳥,會是一個人的運到,如果不能好好的養活它而等鳥死掉以後就會容易給家裡人帶來厄運的!

這是因為過去的人們會認為麻雀等鳥類會是“現世現報”,也就是會有現世報應的,也就是這句老話所說的“不死脫層殼”,一般會容易得大病,即便不死也會煎熬一陣子後才能痊癒的,而且往往很多人也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並相伴後半生!

或許是人們希望與鳥類和諧相處的一種說法

顯然這種說法是很迷信的認知,並不科學的!記得小時候,如果麻雀或燕子受傷後被小孩無緣無故的撿到了,一些老人就是急忙勸阻,並告訴說手拿燕子或麻雀會“害手”的,也就是容易把手爛掉!因此,後來就沒有再敢碰燕子了!即便再有燕子或麻雀掉到地上的情況,也會拿塊布或樹枝去觸碰它,然後扔的遠遠的!

另外,老話也有說“勸君莫抓春來鳥,兒在巢中望母歸”,其實就是告誡人們,鳥類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個體,應該互不傷害才是!畢竟人有後代撫養,而鳥類也是如此!傷害了一個個體,可能就會毀掉一窩小鳥的生命!而反觀到人性上來說,就是要有慈善的心,可以救助但不要去傷天害理,這樣會有因果報應的!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可能你的理解會更加透徹些!


龍百曉生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順手捉只雀,這裡的雀,指的是麻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順手就可以捉到一隻麻雀,那麼不死也要讓你脫層皮。



大家都知道麻雀都是很難捉的,它非常靈活。記得小時候我們用篩子來逮麻雀還是特別不好逮,如果說你順手就可以把一隻麻雀捉到手,那麼說明這隻麻雀,肯定是有問題。被捉到的這隻麻雀,要麼是病了,要麼就是非常有靈性,它故意讓你把他逮住。

如果說這隻麻雀病了,或者還是幼鳥,所以伸手你就可以把它逮到。這樣的話,如果是一個成年麻雀,你把這隻成年麻雀逮住的話,那麼它的伴侶就會不吃不喝,就這麼餓死自己。因為麻雀是非常痴情的,是一夫一妻,非常忠於自己的伴侶,如果自己的伴侶沒了,它就寧可餓著自己,直到餓死為止。而這些也都是聽老人們談的,具體是不是這樣,咱沒有自己親自試驗過。



另外一種你可以伸手捉住麻雀,那麼就是這隻麻雀是幼鳥,它還不太會飛翔,所以你可以非常容易的順手就抓住這隻麻雀。那麼小的麻雀,如果你把它捉住了,你養也養不活,它也會慢慢的死去。無論是因為哪種情況,你順手捉的麻雀,那麼從你的心理上你都需要承受情感上的自責。

因為人是感情動物,想起一個小小的麻雀,也沒有養活就死就死去了,心裡會非常難受。如果說一個成年麻雀,你把逮住了,它也會慢慢的死去,它也會不吃不喝,你害的不只是一隻麻雀,還包括它的伴侶,它的伴侶,無論在哪一方,它也是不吃不喝,一直等,等不到它也就自己餓死自己了。所以順手捉住這兩種情況的麻雀,那麼心裡就要承受自責,心理素質差的,肯定會生一場病的。



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所以才會有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的說法。麻雀也是保護動物,所以朋友們還是不要去撲捉。


農村紅梅


在農村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動物,數都數不清,就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還有些是野生保護動物來的。我們來了解一下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如果你在回來的路上捉了一隻小麻雀帶回家,那麼這個人就會有災難,就算不死也會生一場大病,是不是這樣還真的還不清楚。在農村聽老一輩的人說這種鳥是非常有靈性,傷害到它會有報應的。這種鳥是不是真的有靈性我們也不敢保證,但是它的感情是十分豐富的。



有些人就會去了解這種麻雀,他們覺得麻雀對感情十分專一的的動物,比人還要專一,一生只尋找一個伴侶,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就算伴侶死了,它也不重新找過,寧可孤獨終老。所以不管是以前的年代還是現在的年代,農村人都十分敬重麻雀,特別強調這個“貞潔”這個詞,可能是麻雀這樣的生活作風感染了崇尚貞潔的人們吧!



有些人傷害麻雀是不厚道的行為。所以有“順手捉著雀,不死脫成殼”的俗語,就是想保護麻雀不會被他人受到傷害,還有就是麻雀是國家保護動物,是不可以被傷害的。如果你傷害了國家保護動物,這種行為很嚴重,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了。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不要去傷害它們!



以上分析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


客家妹小林


樓上有幾位朋友說得就是正確的,我只是闡述補充一下。別神神叨叨什麼都扯到玄學上去了。

古代說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是真的書生抓不住一隻雞嗎?擰不動嗎?當然不是。

只是書生運動少,反應和速度跟不上而已,如果沒有雞的圍欄。一隻健康的成年雞,你還真不好抓。

在自然界,那就更是弱肉強食了,老弱病殘那就是被獵殺的對象。

所以能夠存活的,都是很健康強壯的。不利用工具,你想抓一隻健康的麻雀,你追都追不上。

能夠被你徒手抓住的,只有老弱病殘傷這幾種可能。

鳥類飛翔是需要很多器官協調運轉的。所以進化中,已經預留了一定的容錯率。什麼意思?

一個人,經常生點小病,看著病怏怏的,但始終沒什麼大礙。

一個人,平時身體健康,一點毛病沒有,但是一生病,就是大病。因為他免疫力強,這麼強免疫力都沒用的病,怎麼可能小。

鳥類就屬於後者,一般情況,不會有什麼病,但是一有病,那通常就是大病。病來如山倒,加之野生鳥類一般都會有寄生蟲和大量病毒,細菌。在免疫系統奔潰後必然大量繁殖。

病鳥才會飛不起來,輕易被人捕捉。

當你徒手捕捉時,由於有皮膚的存在,病毒和細菌並不會直接感染。但肯定會附著在手上。

古代人又沒有消毒洗手液,隨便洗手或者懶得洗。或者剛好拿這隻鳥開葷。

那就三個字,走遠了。

現在遇到這種情況,不用管他,或者感覺離孩子近,怕孩子拿起來玩,找點紙巾包著丟垃圾桶,扔掉洗個手就完了。沒多大影響。


九門提督坎震離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

農村裡有很多有意思的老話,其中有些初聽起來讓人感覺非常不可思議,但是如果你仔細瞭解其背後的意思,就會發現也是蘊藏著古人的大智慧的!

“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就是一句古人流傳下來的老話,在各地的說法也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地方也說成是“伸手捉個雀,不死也要脫層殼”。其意思都差不多,說的是如果在野外很隨隨便便就抓到了一隻麻雀,那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極有可能會大病一場。為什麼這樣說呢?

麻雀是一種在農村十分常見的動物,其也讓農民十分的討厭,因為這種動物經常出現在房前屋後,而且都是成群的出現,對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都說麻雀是一種性子很烈的小鳥,是養不活的。如果你抓到了一隻小麻雀,它們會絕食,或者是不斷撞擊籠子等方式來把自己折磨死。有些麻雀如果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抓了,甚至還會給它餵食毒藥,幫助同伴來解脫。

雖然也不知道老農民說的是真是假,但是麻雀確實沒見人養活過,在農村裡也沒人會去抓麻雀來養。其實,古人這話就是在提醒後人們,不要隨意去殺生,即便是讓我們討厭的小動物也是一條生命。因為你隨手就抓到了,是一件看起來很自豪,也得意的事情,但是卻很容易就直接導致一條生命的終結,這也體現了古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道理。

在農村裡有很多類似這樣為了保護動物,而編出來的具有謊言性質的“老話”,比如“燕子不進愁門”、“進家的蛇不能打”等等,其實這些也都是古人想出來的,是為了保護這些小動物的。

當然了,如果在野外發現有受傷的小鳥了,那是可以把它帶回家的,等它把傷養好了之後,再把它放飛大自然,這樣是積善行德的好事,是當然可以做的!在您的家鄉有這個說法嗎?


農夫也瘋狂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農村有很多的鳥兒,其中也有很多益鳥,但是對於麻雀這類鳥,人們一直把它當做四害之一。農村的孩子們也時常掏鳥蛋來玩,但是農村這句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卻說人們不要輕易去招惹麻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麻雀一直是農村最常見的一種鳥。也是農村老人最討厭的鳥了。因為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去田地裡偷吃小麥和高粱,導致農民沒有一個好的收成。“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這句話意思是要是你順手把麻雀捉去玩,將會有不好的報應,不死也得有場大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雖然是四害的一種,但是有時候也會給人們的生活增添很多樂趣。我的爸爸就很喜歡聽鳥叫聲,特別是夏天清晨的鳥叫聲,嘰嘰喳喳的,也有樂趣。幹農活長時間了也很無趣,如果有鳥來唱歌,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了。


所以這句老話就只是告誡我們,不要隨便去撲捉麻雀來玩,這隻會讓你的生活遭遇不幸。他們也是出於保護這種鳥類而說的。希望我們可以好好體會,可以愛護鳥兒,因為同樣生活在農村,它們也是我們很好的朋友。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小李說農事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字面意思不難理解,就是說一個人如果順手不費力就捉到了一隻麻雀,還把它殺了的話,那麼這個人即使不死也會掉層皮!



老農們認為,麻雀是一種非常靈活的鳥,一般情況下麻雀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你是很難捕捉到它的!當然,如果弄了你弄了一個鐵絲網,它不小心撞上去就傷了或者說死了,這個屬於正常現象。

但是,如果一隻麻雀平白無故地就掉落在你面前,就等待你伸手一捉,絲毫不會反抗,那就不正常了!第一種可能是它受傷了,飛不動了,這個時候,如果你幫它包紮好了傷口,讓他痊癒了,你的運氣也會好起來的,但如果你把它順手殺掉了,這個與你的運氣是不好的!另一種可能是它莫名其妙的就到了你的面前,沒有傷口,這個時候你就要更加小心了,千萬別殺它!

百姓認為這是有玄機的!如果你順手殺掉它,甚至還吃了它的肉,那你的厄運就開始了!老農們認為,這是一種不乾淨的東西要光顧你了!

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老農們有時候傳的繪聲繪色的!說某某地方有兄弟倆,遇上了一隻掉下來的麻雀,就捉回去烤熟吃了,結果一個月後,兩兄弟都病得起不來床!父母四方求醫都不得治,後來請高人看了,就問是不是兄弟倆之前吃麻雀了,這兄弟倆只好如實相告,結果憑著大師的法力,讓兄弟倆又許了願,燒了一些東西,兄弟倆才好起來!但他們之後卻留下了後遺症,臉上都是雀斑!

這個傳說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但人生存於世上,總應該有一些敬畏之心!少一些殺生的念頭,多一些慈悲之心,於人也好!於己也好!更何況現在麻雀是一種國家保護動物了!你也不能輕易的殺生了!

個人之見,歡迎交流不同看法。


村姑說村事


問題描述: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該如何理解?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

我們知道,農村老話是比較容易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的。比如“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這句老話從字面上看無非就是“順手捉到一隻麻雀,不死也要脫層皮”的意思。“順手捉雀”怎麼就和“死”“脫層皮”這些不好的字眼聯繫起來了呢?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迷信誇大的成分呢?村郎就和大家探討一下。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

麻雀在農村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警惕性比較高,只要看見有人走來,就立馬躲地遠遠的。至於順手逮只麻雀,我只能說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抓麻雀,都是利用竹篾子或者彈弓這一類東西,甚至偶爾還會上樹掏掏鳥窩。但是有時候會遇上這種情況,那就是某隻麻雀在地上撲稜或者是在低樹枝上撲稜,面對人類的靠近,似乎沒有反抗能力的時候,我們是堅決不會逮的。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像上面提到的那種順手就可以抓住的麻雀我們不逮呢?這是因為這種麻雀多是患了疾病或者是將死之。其次,在一些農村人看來,那些可以隨手抓住的野物,多是不吉利的,像一些老人就經常教育子孫後輩說上山不拾鳥,下山不撿魚。當然了,這就有些沾迷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