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正所谓”男学刘文正”、”女学邓丽君”,就是从那会儿流传开的。在70、80年代的那些台湾歌手中间,刘文正曾是最红的男歌手,没有之一。他是最耀眼的“亚洲天王巨星”,作为真正把“校园歌曲”发扬光大的第一人,刘文正的歌坛生涯绝对是一个传奇。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刘文正曾于1980年、1982年、1983年蝉联三届华语歌坛最高奖金钟奖,在当时的华语歌坛可谓风头无二,地位至尊,实力超然,其独领风骚的成就后人难以企及。1984年,正处在巅峰状态的刘文正淡出歌坛,远走美国。期间,华人世界风传刘文正不好的消息。“刘文正撞车身亡了”、“刘文正样子变老了”、“刘文正得病了”等等大量的谣传。为了辟谣,也是怀着对缘分未尽的歌坛的眷顾,不久,刘文正从美国返回台湾,潇洒地从顶级歌者华丽转身为娱乐公司老板,成立了飞鹰私人唱片公司,退居幕后,专注开始培养新人。此间,他凭借着自己在娱乐圈多年打拼的经验、实力和人气,推出了“飞鹰三姝”、巫启贤(后来的大马歌神)等极具发展潜力的歌手,成绩不菲。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在台湾和东南亚取得佳绩之后,刘文正无论在视野上,还是在当时相对封禁的政治格局上都做出了极具魄力的跨界之举。他带着飞鹰走进了华语歌坛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和后续基地——中国内地,开始了两岸默许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为进一步促进台湾和内地文化界相互学习和了解,活跃当时两岸的民间互动,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1989年5月,刘文正访问内地,来到北京。《光明日报》1989年5月19日,专版介绍了这位“行踪所到之处都掀起阵阵狂潮”的“当今华语歌坛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男歌星”——刘文正。作为内地权威性的官方媒体,《光明日报》释放的这种善意互动信息是非常鲜明,非常积极的。与此同时,北京各大媒体,多次播放了带有刘文正歌坛影像的飞鹰公司旗下歌星的音像光碟。此时的刘文正,成功地把他的弟子推介给了内地的唱片界和唱片市场,赢得了各方良好的赞誉和广泛的社会反响。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内地官方高规格地接待了刘文正。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会见了刘文正。程思远曾作过国民党元老李宗仁的秘书,刘文正来访时是当时的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席,地位很高。他能以官方身份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会见刘文正,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通过与内地官方的接触,刘文正增强了进军内地歌坛并与内地音乐界合作的信心。这次莅临内地,富有远见的刘文正很想依此机会了解内地,特别是内地歌坛。他还打算做内地与台湾演艺界的桥梁,把内地好的歌星、音乐家介绍到台湾去,也想把优秀的台湾艺人推广到内地来,促进内地歌坛与台湾歌坛的交流,再创一个新时代的华语歌坛新高峰。据当时有关资料记载,刘文正知道内地有个摇滚巨星崔健及其招牌经典《一无所有》,还有那首被内地广为传唱的西北风的代表作——《黄土高坡》。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这个阶段,刘文正除了把飞鹰唱片签约歌手带到大陆,获得很好的前景外,他还向媒体亲自表达了有机会在内地举办自己的演唱会等一系列进一步交流的想法,广大的内地歌迷更是望穿秋水,诚敬期盼。后因歌坛变故,歌王于1991年再度远走美国,从此彻底告别歌坛。内地歌迷现场观看歌王表演的祈望化为乌有。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此时,经过10年改革开放的内地听众,通过刘文正及其像刘文正这样的民间知名人士,通过这种非官方的民间交流,进一步的了解了当时来自于港台地区的文化与时尚,找到了许多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此基础上,通过像刘文正这样的使者进一步增进了对宝岛台湾的亲情、乡情、人情和摩登的时尚文化的了解,在客观上拉近了内地人民和台湾人民心灵上的距离,增强了两岸人民内在的文化认同感。这种来自民间的交流和心灵上的破冰,应该有这位颇具号召力的超级巨星——刘文正的功劳。尤其是这种非官方的、非刻意的民间文化互动与交流,在增加了两岸人民流行歌曲方面认同感的同时,刘文正立足于当时火爆的华语流行歌坛,成为两岸歌迷心目中共同的偶像,成为两岸歌迷在华语歌坛共撑的流行文化契合点,这对促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互动颇有积极意义。

刘文正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纵观百舸争流的华语歌坛,刘文正如同邓丽君一样,是一个不该消失的名字,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是华语歌坛成就最高、最杰出的殿堂级歌者之一,歌坛贡献不容置疑。他积极参与两岸之间非官方的、民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凭借自己的歌坛地位及影响力,启蒙并引领了新时期内地流行乐坛,是名至实归的助推内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先行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