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行業未來10年將變成什麼樣?

Amanda192088579



根據2018年中國財政部要求,只有擁有會計學歷,或者擁有中國人社部規定的資格證書同時參加繼續教育方才能從事會計工作。與過去從事會計行業必須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相比,表面放寬了條件,實則條件更加苛刻。

而隨著中美貿易戰、《中國製造2025》的公佈,都預示著中國接下來的發展將開始從“數量”轉變到“質量”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人力成本的增加、傳統制造業的消亡和轉移,對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向科技、互聯網、新型製造業、金融、財經等領域轉移,而這些領域對人的需要將越來越高。大量低端人才將會被淘汰,誰抓住時代賦予的契機,順勢而為,提升軟實力,誰就可能在中國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獲得一席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演,我們相信在中國財務從業人員的一個基本條件是:會計本科學歷或者非會計專科以上學歷+會計中級職稱。而在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金字塔頂,一批年薪百萬乃至千萬的會計人員具備的條件:具備註冊會計師職業資格或者會計碩士學歷。

會計體系內的資格證書與會計學歷體系內容的對應關係

有人說,隨著AI智能的演化,會計行業即將萎縮,對也不對。任何一個行業的進化(或者退化)都是淘汰低端重複性工作為主,即機器學習替代人工重複勞動。人從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真正意義上的腦力勞動。像國外一樣,中國的會計、醫生、律師將成為備受尊重、勞動價值極高的行業。

那麼,回到現在。我們繼續看我國的財務人員晉升體系。在上課,我講過:“在中國,有兩個行業是學的越多,工資越多的行業,即工資和學習時長成極大正相關的行業:會計、律師。”他們背後有著一樣的邏輯:其規則非自然規律,人為制定的方寸,有違自然常識。而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不是規則本身,而是運用規則、組合規則達成職業價值。這也是很多學習會計的人群進入誤區的根本動因。

會計是什麼?

會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學科。涉及語言、邏輯、而不涉及數學。(你數學不好跟會計學的好不好沒有一點關係)會計專業學習數學都是為了訓練邏輯。

就我認為而言,會計的本質更適合叫翻譯,對經濟活動的翻譯。如圖2,會計語言和英語學習的拆解頗為相似。而我們要做的是不僅會寫文章(大部分會計在寫文章),重要的是會進行“判卷”即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職能。不僅要會“判卷”還要會分析試卷哪裡寫的好,哪裡寫得不好,即更具從業價值的財務分析工作。

圖2

那麼,我們看,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就像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你給孩子補課選擇會判卷的老師、會分析試卷的老師,還是會選擇作文寫得好的人呢。當然是會判卷、會分析試卷的老師,這也就是企業之所以願意去招聘註冊會計師的原因。知己知彼才能在社會監督與企業被監督的博弈中獲勝。

怎麼學會計?

會計知識體系的架構有四部分內容,我們類比英語學習來了解:

1. 規則的學習,包含:會計規則的學習、法律規則的學習及如何編制財務 報表,即背單詞、學語法、寫作文。

2. 審閱規則的學習:審計規則的學習即作文當中的評分標準。

3. 公司戰略管理的原因、策略內容。會計翻譯經濟活動,經濟活動的初衷是什麼?學習一門語言不瞭解其歷史是萬萬學不會的。

4. 財務分析的學習:對基本財務數據、審計數據、公司業務數據整合分析得出結論以優化管理。即我們分析滿分作文、學習滿分作文最終提升自己的作文成績。

我們以上述四部分對我們國家會計學習體系的內容進行劃分。在此我們借鑑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佈的北京市自學考試培養計劃-會計以及中國職業資格考試會計職稱、註冊會計師考試的內容為藍本,瞭解下會計學習進階的過程。

我們從如下分析看。註冊會計師及自考會計是所有證書類課程對人培養最完善的一種證書。

表1資格證書考試科目的分類

會計學歷課程的培養

表2會計學歷考試科目的分類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 會計專科、財務管理專科、初級職稱面向的是規則學習,即能夠做賬、寫文章的人群;

2. 會計本科、財務管理本科、註冊會計師、研究生面向的是戰略管理型的財務分析人才;

3. 如果你想向金融方面發展:註冊會計師是一個不錯的證書。

同時,細心的讀者或者有經驗的人士可以發現:

1. 會計專科學習完畢考取初級職稱綽綽有餘、中級職稱稍微強化些就可以考過;

2. 會計專科、本科學習完畢,和註冊會計師已經有了50%以上知識重合率。

3. 中級職稱和註冊會計師有三門課程雷同,但難度有差異。

所以在多年的教學基礎上,我們常常在學生報名時就分為兩類:

1. 考取學歷的學生。學習過程中考取初級、中級職稱輕而易舉;

2. 考取註冊會計師的學生。我們先行進行中級職稱的教學以打好基礎。

在這裡,我們從上述表格的幾個方面談會計、財務管理如何學習。

會計規則:“學完比學會更重要”

會計規則更準確的叫法是會計準則,是一國政府在會計領域的基本操作手冊。隨著全球化浪潮,全世界的會計準則的變化方向是趨同。也就是說基本全球各主流國家的會計準則差異不大。這也就為我們學習各種會計相關知識提供了便捷。

首先,會計的學習沒有領路人是萬萬學不會的。而對於初學者,經常會問為什麼?在這裡想告訴大家的是,“沒有為什麼?”因為他不是規律、不是自然法則。會計準則的變動充滿了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涉及到政治、經濟、貿易、大國博弈方方面面的事情。對於初學者瞭解背後的原因實在是太難。

其次,會計準則講究的是準確性、一致性。當你想問為什麼的時候,先想想以下幾個原因:

1. 會不會造成對不同行業的企業的不公平;

比如,製造業生產成本較多,服務業人力成本較多。衡量成本結構的時候分析方法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可以促進不同行業的一致性比較。

2. 會不會造成認為的舞弊和作假;

比如,企業存貨運用先進先出法計量而不能用後進先出法等計量方式。

3. 會不會對真實反映企業信息產生阻礙;

比如,企業的現金流量的考量彌補了利潤考量的不足,真實的從全方位觀察企業。

4. 會不會對企業的現金流、企業的利潤產生大起大落等劇烈波動的情況。

比如,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的考量。

上述原因往往是制定企業會計準則時候考慮的主流原因。

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通過對不同規則的組合,往往可以產生“曲徑通幽處”的效果。但首先熟記規則、理解規則最為重要。

最後,會計主要講解: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所謂的“四表一注”

資產是一切的基礎,也是最為複雜的部分。在這部分的學習會佔據約1/2的時間。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延伸閱讀:獐子島事件

負債、所有者權益相對來講,簡單,並不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因為“欠錢還錢”的道理很簡單,合夥賺錢,“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道理也很簡單。

收入,很重要。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確認收入有很多講究和說法,但收入的確認涉及到更多跨學科的知識,所以會計的學習中只學習原則、原理,不學習方式方法。 延伸閱讀:樂視的經營模式

費用、利潤相對簡單,這麼多年的教學大部分學生一學就懂。

而對於上述六部分知識相對分離,先學、後學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強相關性。可以從簡單入手,也可以從最難的資產入手。

“四表一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註。

資產負債表:有錢沒錢的問題;

利潤表:賺錢賠錢的問題;

現金流量表:真賺錢還是假賺錢的問題;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戶口本上的人有沒有變動;

附註:用數字說不清楚的問題,記下一筆。

上述我們看到,四表一注是一種總結,分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總結。有錢沒錢跟賺錢賠錢沒有關係;賺錢賠錢跟真賺錢、假賺錢也沒有關係。上述三者審視企業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就像一個學生,可以從學習成績、道德品質、生活基本素養多個角度來看待。

但是學的過程中你仍然會產生無數次想“放棄”的想法。此時不要急,“學完比學會更重要”,就像懸疑小說,只有你讀到最後恍然大悟間才會發現,當初種種都是一種鋪墊。學會計,你一定會有一個時刻恍然大悟,在此之前,學生常用來形容自己狀態的一個字“懵”。

法律規則:“瞭解即可,不必強求”

法律規則中我們涉及的主要是經濟法、稅法等調節經濟關係的法律。同時,學的越多,你會發現對於同一件事情,會計、法律都有不同的規定。這個時候,你需要知道,我們會計既要滿足法律的規定也要滿足會計的規定。比如,稅法要求我們固定資產折舊5年,會計要求我們折舊3年,我們就要處理兩次還要處理他們之間的差異。再比如,會計為了謹慎性原則要求提前做一種準備叫減值準備以更加客觀的反映實際情況,而法律上是不承認這種沒有發生的事情的,因此法律不承認。“實質重於形式”就是體現了上述原則:法律更強調形式,我不管這個東西誰在用,等級是誰的就是誰的;會計更強調實質,我不管是誰的,我能用就是我的。

學習稅法,要求我們記住增值稅的原理、消費稅的原理及其他稅種的稅率方便計算,之後稍微懂得一點稅收籌劃即可。學習經濟法,要求我們知道法律條例,會運用法律條例判斷案例。

那麼,我們為什麼學習,學習他們是為了會計更好的反應實質。在尚德機構大部分學生在經濟法、稅法的學習過程中一次通過,一定程度上他並不是我們學習的難點。

審計的學習,基於會計和法律的學習。為什麼?因為他也是一種規則,他的規則在於如何查出來你違反了法律規則和會計規則。所以建議大家在學習完會計和經濟法相關的知識後來學習,就很簡單了。

戰略管理與財務分析:“學習的難點、高薪的源泉。”

一個學習會計的人是永遠無法獲得高薪的,只有邁出會計的思維方式才能進入財務管理領域。也就是說所謂的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儘管很有含金量,但是在塑造財務管理思維上還具備很大欠缺,也就是說如果想邁出會計人員薪資的瓶頸勢必要進入財務管理領域。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來源於其家庭影響,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來源於企業的戰略管理。所以,瞭解企業的戰略管理是為了剖析企業深層次的運轉動機,企業的財務分析是為了分析過去,準備未來。

我們通常說的“供產銷”涉及到供應環節包括資金供給(融資)、生產材料等運營過程中的採購;生產環節涉及到資金的運用、生產成本的核算;銷售環節涉及到市場營銷、貿易實務等具體的細節。同時對於企業的閒置資金涉及到公司理財、項目投資等相關環節。這些環節都要求財務人員對公司的運轉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

具體的來看:

管理類課程:使企業有序運轉、不斷提高效率、降低風險。那麼管理類課程所有的學習技巧、答題技巧都圍繞上述三方賣弄。

戰略類課程:使企業發展具有方向性,以此指導企業發展方向。所以戰略類課程都在圍繞著長期目標、實現路徑不偏離既定方向為內容闡述理論。還有另外的一部分獨立領域:企業為了構建戰略壁壘,而對其他企業進行戰略性投資,這裡就涉及到如何更划算的取得一個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即如何衡量一個公司的性價比。

營銷、貿易類課程:企業的發展在於營收,營收的關鍵在於營銷,這已經是現代財務分析領域中重要的研究領域。其涉及的學科之廣,不能一一贅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大營收、降低營銷費用,採用多種手段提升消費者的支付意願。

企業閒置資金理財:涉及到金融、投資,增加企業存留資金的收益。

上述都涉及到戰略管理的高階內容。但其學習中心始終圍繞著各個環節的基本功能展開,一切的中心都是讓企業變得更加高效、成本更加降低、利潤更加豐厚、核心競爭力更具壁壘。

而財務管理分析是綜合量化上述領域的學科,有的人可能數學不好,但這並不影響財務管理分析的學習。因為我們分析過去的數據更多的是為了預測過來,所以最重要的要來理解趨勢,什麼是趨勢,是隨著一個量的變化,另一個量是增大、還是減少,增大的速度、減少的速度如何。記住這樣的結論之後再去記住細節,財務管理方能學好。

所以,理解會計、財務管理的初衷對於這門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不要學完一節課複習一節課、而是學完整本書之後複習整本書,一個循環疊加一個循環。單純的一節課不會很可能因為你並不知道後續的知識,不知道全貌。

會計的結論很重要,但是很少老師會講這個結論的初衷,但重要的是得出結論的初衷恰恰是會計思維養成最重要的關鍵點。結論先理解或者記住,之後思考初衷,後續倒推結論得出的過程。這是一個初學者最為關鍵的學習備考思路。

會計的考試一旦學會很容易高分、一旦沒學會基本低分,幾乎沒有中間分值,為什麼?會計是一種方法論,一旦掌握方法,那麼錯的概率基本不大,所以先學過程、再扣細節。

最後,給各位財會學習路上的人們一句話:“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尚德機構


會計作為一門解釋企業商業活動的通用語言,它的目的是為讓所有人可以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企業的全部活動,去評價一個企業行為。西方會計學引入中國之後,會計準則也經歷了幾次較大的發展,典型的如2007年新會計準則實施。隨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發展,可以明顯地感覺這些年會計準則的修訂更頻繁,因為新的業務模式層出不窮,會計準則需要滿足新業務的需要。

從這個維度,我想,未來10年,會計準則大概會有兩個維度的發展:

1、向國際準則趨同。中國與世界的接觸只會越來越緊密,中國企業在國外的投融資活動也更加頻繁,統一的標準將更便於國際間的合作。

2、簡化核算工作。今年收入準則有大的改變,金融工具核算也有新的規定,但整體來說,都是在簡化核算,或者可以說是在合併同類項,儘可能地將口徑統一。

這些改變是受商業環境的影響,也與信息技術發展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技術在未來十年可能會給財務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1、重複的、機械性的核算工作被智能系統替代,比如財務雲服務、財務機器人、財務共享中心,小企業可以選擇將核算業務外包,大企業則會藉助搭建更完善的信息系統實現核算自動化,對基礎核算人員的需求都會減少,初級人員競爭更加激烈。

2、企業財務與業務更緊密地結合,財務滲透在企業戰略制定、投融資決策、經營分析,更多地發揮財務管理職能,為業務服務。

3、高端財務服務領域分工更為明確,所需要的是更專業的財務人才,比如投資顧問、諮詢顧問、商業分析。

其實,在如今的環境,每個行業都會面臨改變,不僅僅是財務。我想,比較重要的是保持對周圍環境的敏銳,在變化來臨時,能始終找準自己的位置,以不變應萬變的。這不變就是在成長中逐漸積累的那些通用技能,比如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分析能力。


康愉子


2017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暫停,到德勤財務機器人的橫空出世,再到被大家臆想的“共享會計”,似乎會計這條道路越來越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會計行業未來10年將如何發展呢?經過一番討論,小編大概理出了幾條會計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大家分享一下。

會計行業未來設想一:高端小眾,鑽石行業

財務機器人的出現確實讓行業一陣,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對會計行業產生大的變動,但是在未來這很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巨大的變革。財務機器人完全可以替代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甚至包括錄入信息、合併數據、彙總統計、審計等工作內容。最可怕的是財務機器人是7*24小時工作,而且準確率完爆人類……所以說,最先受到衝擊的很可能是低端財務工作人員。低端財務工作者之後,中高端財務工作者同樣會受到不小的衝擊——轉型或者精英化是財務工作者的必經之路。

經過漫長的一段時間行業整合,會計行業很有可能會演變成小眾的群體:服務完全面向高端,收入超高,只做那些財務機器人無法勝任的財務工作。

會計行業未來設想二:共享會計,全面展開

共享會計說不定真的不是一個笑話。其實我們想一想,現在的小型企業,外帳很多都是由財務公司來代理,只有內帳才需要財務會計。按照這樣的形式發展,財務公司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同時也越來越正規——共享會計應運而生。A公司需要一個會計,只要打開APP(如果那時還有APP的話)輸入需求即可:性別女,年齡30歲,從業5-6年,擁有中級會計職稱證書,服務於XXX財務公司,價格500元一天……

仔細想想,還似乎真是那麼回事。但是這裡有個巨大的問題,如果一個公司的賬目很亂,共享會計無法勝任或者不願意接這樣的工作怎麼辦呢?是加錢還是再換其他人呢?這只是一個思路,有待大家繼續思考。

會計行業未來設想三:ERP強化,再無會計

一個朋友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ERP軟件全面強化,讓一切無腦化,記賬、報稅、報表、檢驗、審計……一切都由軟件自動完成,只要有個人定期重新啟動一下電腦就可以。想報銷,用電腦掃一下嗶一聲,報銷款打到你賬戶;想報稅,一點按鈕,嗶一聲打到稅務局賬戶,並生成票據;想迎接查賬,更簡單,直接把數據發給稅務局即可。從此以後再也不需要財務人員……

其實我們想想,現在的ERP已經非常便利了,如果再度強化繼續提升其功能的的話,上述情況不是不可能實現的。

前幾年某大型網站列舉了2022年很有可能消失的九大行業,會計行業赫然在列。如今我們再來回味一下當時的情景,難免感慨:未來10年會計行業將要變成什麼樣,其實只是我們的猜想。世界變化太快,無論是轉型其他行業還是精英化發展,會計人勢必要提升自身核心價值,增加個人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社會發揮更大的價值。


北京東奧會計在線


未來10年?呵呵,未來5年,一大半的會計基本就可以失業了。

本人在IT行業工作5年,為跨國金融外企工作一年多。這是我基於現在行業發展的現實做出的判斷。

會計行業未來只會剩極少量的人員。嫁個好的對象吧,那樣對你最好!

順便說一聲,哥單身。如果你對自己比較自信,可以考慮跟哥聯繫


西門斜陽


人工智能會代替基礎的會計,但是,真正的會計,高端的會計,他依然是企業決策的核心,也就是說每個單位的基礎財務人員會減少,但是作為管理會計崗位,財務總監依然重要,人工智能只是他們的助手。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共享會計出現,每個單位的高端財務人員,是一個多崗位,多學科的一個綜合管理人才,他偏重於財務。


厚德載物209828353


道理很簡單,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機器人也好,電腦軟件也好,永遠代替不了人工。恰恰相反,電腦軟件限制了會計在社會和企業單位間的管理功能。會計的記帳,報帳功能是基本的,但核心功能是控制和理財功能。這一點職業判斷,分析功能,機器人永遠不能代替。有了電腦軟件,在彙總數據方面,節約了時間,但對財會人員的管理素質提升的負面效應相當大。用會計行話說,他們不知道報表上的數據怎麼來的,反映了生產經營優勢和劣勢的著眼點在那裡。著眼點不知道,下一步分析,監督,參謀功能是空中樓閣。實際操作,還得對從事會計的行業,具體單位的供,產,銷的生產經營狀況,即內在的價值鏈有相當的熟悉度。結合實際,用數據說話,才能向領導提供財務決策實施方案。小規模企業報報帳,向稅務局納稅,可能代替。不過也難,因為電腦做帳的前提假設都是緊扣財會法規的。殊不知實際操作是有貓膩的。上規模的企業,那張合併報表,人工,電腦輔助下,現實中大多企業都報不出來。複雜的會計分錄不會做啊。即職業判斷力不過關啊。一家國內電腦財會軟件開發名企,供給企業的軟件裡這一部分功能從未啟用,就是證明。會計做到一定時段,成了雞肋,單位裡用用你嗎,難以獨檔一面,似懂非懂,半瓶子水晃盪晃盪沒得完,更不用說挑大樑了。有的是科班出身,考個職稱也行。但考出來也好,評出來也好,論實際工作,不會做。理論丟到呱哇國裡去了。30多年前,去學校學這門專業時,社會上就公認這專業最缺。現在,學校財會畢業生一大把,有的還找不到工作。但高端會計人才很少,永遠缺。就是拿註冊會計師說吧,考試門檻最高,但年終國資委開年報會,分析上要他們拿份管理建議書。拿不出。會計專業的專業性,實踐性強,在此吧。


縈旭


近兩年,科技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飛速發展。阿爾法狗戰勝圍棋高手李世石,把機器智能算法推向新高。


前幾天,《紐約客》雜誌的一張最新封面毫無徵兆地在朋友圈裡刷了屏。



封面上,人類坐地行乞,機器人則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顯——在未來社會,人類的工作機會被不斷進化的機器人剝奪,從而淪為了流落街頭的弱者。


也許,人類的工作真的會被機器人所逐漸替代,但到底什麼工作才更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淘汰呢?


BBC為了找出這樣一個答案,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01

電話推銷員

被取代概率99.0%


BBC統計了300多個職業,這個職業被認為被取代的幾率最大!原因嘛很簡單,即使沒有人工智能,這個單調、機械的工種也是會被淘汰的。


02

打字員

被取代概率98.5%


曾幾何時,打字員也是一份體面的工作。如今只有速記員能靠打字生活,而語音識別技術的成熟則讓其岌岌可危。



03

會計

被取代概率97.6%


讓大家意外的是,很多澳洲留學生選擇的會計,也是機器人取代的“高危職業”!理由是,會計的本質是蒐集信息和整理數據,機器人的準確性無疑更高。


今年,德勤、普華永道等會計事務所相繼推出了財務智能機器人方案,給業內造成了不小的震動。前來澳洲學習會計專業的同學們,未來可能要轉行了……



04

保險業務員

被取代概率97.0%


保險業的智能化也在加速,去年多家國內保險公司將智能技術引入售後領域,未來更有可能替代人工成為個人保險管家。


05

銀行職員

被取代概率:96.8%


銀行櫃員被替代的前景顯而易見,雖然現在不少銀行機器人依然賣萌為主,但未來一定會走上大舞臺。



06

政府職員

被取代概率:96.8%


這裡主要指的是政府底層職能機構的職員。這類工作有規律,重複性高,要求嚴謹,非常適合機器人操作。


07

接線員

被取代概率:96.5%


智能語音系統已經很發達,未來接線員被取代顯而易見。


08

前臺

被取代概率:95.6%


前臺是一個展示、引導、接待為主的工作,機器人恰恰很容易提供這樣的服務,比如由日本軟銀公司開發的 Pepper機器人。



09

客服

被取代概率:91.0%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Siri。事實上,這類人工智能客服平臺也是這兩年國內創業的熱門方向。


10

HR

被取代概率:89.7%


簡歷審讀、篩選可以通過關鍵字進行,此外包括薪酬管理等HR工作也可以被機器人代替。



11

保安

被取代概率:89.3%


通過監控攝像機、感應器、氣味探測器和熱成像系統等,機器人可以執行大部分保安工作。


12

房地產經紀人

被取代概率:86%


據悉,歐美一些房地產機構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完成房產交易。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太多不確定性。


13

工人、園丁、清潔工等第一二產業工作

被取代概率:80%-60%


體力活被機器人取代是大部分人可以預料的。


14

廚師

被取代概率:73.4%


這裡主要指的是披薩機器人、咖啡機器人、酸奶機器人之類的機械廚師。可以想象,融合技術和藝術於一體的中餐廚師不在此列!



15

IT工程師

被取代概率:58.3%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IT部門中系統管理、項目管理等工作。


16

圖書管理員

被取代概率:51.9%


條形碼、二維碼和智能系統將壟斷這個職業。



17

攝影師

被取代概率:50.3%


讓人意外的是,不少人認為需要主觀審美的攝影師也將被機器人取代。原因是,圖像審美是可以被量化的。


18

演員、藝人

被取代概率:37.4%


演員很難被取代,但並非不可取代。機器人起碼比“摳圖”演員敬業吧?



19

化妝師

被取代概率:36.9%


化妝師也是一份依賴人類審美和社交技能的職業,因此比較難被機器人取代。不過去年奧地利設計師開發了一種化妝機器人,以“美學數字公式”提供體驗。


20

寫手、翻譯

被取代概率:32.7%


機器生成的翻譯文章和新聞已經有模有樣,未來經過語言學習和優化,將會更加完善。



從這些概率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的結論:

①.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 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

  • 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

  • 創意和審美。


②.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 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

  • 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但手熟爾;

  • 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


不得不說當今社會對人工智能、機器人、機器算法這些領域對人類未來的影響已經充分重視,各種利弊討論很熱鬧。


可以預測未來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極大地替代簡單、重複性、操作性的工種,這些工種不僅僅是傳統上定義的工廠生產線工人,還包括很多銀行職員、財會領域等現在被認為是職業技能的領域。


其實,大多數行業中都存在重複性標準化的工作,也同樣存在人工智能無法完成的工作。


而且,隨著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一個人一生也許不再只做一種工作,而是不得不在不同的工作中流轉。因此,比起挑選專業,也許更治本的方法是培養一些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溝通、深度思考以及終生學習。

<strong>


會計天下


電子憑據取代傳統紙質憑據,審計人員未來也可以進行非現場審計,更加適應當前時代,在有效提升客戶服務電子化水平的基礎上,滿足了快速、便捷的服務需求。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未來將有極大可能進行人工智能的介入,同時也意味著會計行業傳統的記賬報賬工作又雙叒叕向信息化與智能化跨越了一大步。

傳統財務人員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企業未來將對財務人員在管理支持、決策支持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傳統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在中國,管理會計師將成為熱門職業。

據悉,國內管理會計人才缺口高達300萬,管理會計師(初級)證書自推廣以來,在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的領導下和管理會計師(初級)項目管理辦公室的積極推廣之下,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在財會從業人員、會計專業學生、企業基層管理者等相關人群中收穫了巨大反響。

自5月16日考試報名通道開啟以來,來自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100多個城市的兩千餘名學員積極參與報名考試。

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參加管理會計師(初級)專業能力考試

考生秩序井然地步入考場

覺得不錯,guanzhu下我們,搜【初級管理會計師辦公室】,瞭解更多


財稅娘娘


如果基層財務人員沒有了,怎麼能成長為高級人才?沒有學爬就要學走,什麼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不是一個人生下來就是高級人才,都是經過洗禮才會成就人才的!沒有了基層人員,財務行業也會斷層,難道公司願意在一個高級人才年邁前培養一個可以接班的高級人才?不可能


Sunny30061646


隨著2017年會計證的取消,人工智能的出現,代替了基礎會計,在未來十年內會至少會有一半的會計人員下崗。在未來的會計行業主要是以中高端人才為主。人工智能的出現只能代替公司的基本業務,而公司的運營還需要管理,有管理就需要管理方面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