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教育的度到底該怎麼把握?

韓張孫馮


作為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說實話我並不想給老師任何身體上的懲戒權。

但是無規矩不成方圓我贊同,所以一些比較頑劣的行為,我贊同老師出面一下,適當的不身體接觸的懲戒可以。比如罰扎馬步,法背靠牆,罰孩子做俯臥撐,作業不寫罰抄幾遍可以。

言語上的懲戒我希望老師少做,比如指責一些孩子不是好孩子,指責孩子個性壞,或者冷嘲熱諷,或者動員其他孩子孤立某個孩子,這些我覺得統統都不要,我們都是從孩子過來的,知道老師一些無意的話語可能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所以我希望老師的責任就是書本內容教好,作業批好,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懲罰的事情跟父母溝通好就行。


陪喬喬一起長大


最近看了«人民日報»轉發«中國婦女報»的一篇文章稱,將懲戒權還給老師。很多網友對老師的懲戒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是懲戒和體罰之間這個度如何把握,合理的懲戒是教育教學的一種手段,不合理的懲戒是一種體罰或者變相體罰。


體罰是«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禁止的,如何才能把握住這度呢?下面以具體事例來說明。

張某是某班的學生,張某在上課時搗亂,影響同學和老師,老師為了懲罰張某,就讓張某把老師講的筆記內容多抄一遍,然後交給老師檢查。這是合理的懲戒,是老師行使的一種權利。如果老師讓張某把筆記內容抄600遍,這是不合理的懲戒,是一種懲罰行為,傷害了學生的心靈。


如果老師用戒尺輕打學生手板,以示懲罰,這是合理的懲戒。如果老師一氣之下,打了學生一耳光,這是一種體罰學生行為。

所謂懲戒,就是懲罰教育,引以為戒的意思,懲罰是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手段,引以為戒是懲罰的目的,讓學生吸取教訓,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Lance課堂


我是不贊成實行懲戒教育的。因為懲戒教育很難把握。

 

當學生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時實行懲戒教育?或者說出現什麼性質的問題時實行懲戒教育?學生出現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有學習上的,有道德行為上,有衛生上的,有安全方面的等等

 

學生出現問題發展到什麼程度才實行懲戒教育?是不是學生一出現問題就實行懲戒教育?還是出現多次同樣的問題或錯誤才進行懲戒教育?

 

如果要實施懲戒教育,用什麼樣的方式實施?要進行到什麼程度合適?罰站?站多久?罰抄課文?抄幾遍?罰跑步?跑多久?跑多少米?打手心?打幾下?打多重?罰勞動?要勞動多長時間?

 

所以說,實行懲戒教育很難劃定一個操作的標準,怎樣進行完成由老師的主觀意識來進行。而且老師在實行懲戒教育的時候,很難對老師的教育行為進行監督。老師在對學生實行懲戒教育的時候,很容易把老師面對學生犯錯時那種憤怒情緒帶進去,可能演變成了情緒的宣洩。

 

懲戒教育是有很大弊端的。懲戒教育畢竟是一種比較粗暴的教育方式。動不動就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也違背了教育的本質。經常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也可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不良的影響,學生以後可能也會用比較粗暴的方式處理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性格內向、心理特質的學生越來越多。當這些學生犯錯時對他們實行懲戒教育時,他們容易走向極端。因為被老師批評而自殺的學生常見於各種報道。

 

從我們當老師的工作經驗來看,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聽從老師教育的,他們不需要懲戒教育。不聽從老師教育的學生只是極少數。而這極少數的學生,不聽從老師教育的原因主要就是家長不重視教育,不尊重老師,不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育。特別是各地屢見不鮮的校鬧事件(前幾天我鎮一所村小學就發生了一起校鬧事件)給孩子造成了惡劣影響。家長們不尊重老師,學生自然也不尊重老師,學生也就管不了了。家長不重視教育,不尊重老師,實行再嚴厲的懲戒教育也是枉然。所以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實行懲戒教育,而是重塑以前那種人人尊師的教育環境。人人尊師重教,學生對老師敬畏,還需要懲戒教育嗎?

 

就目前社會現狀而言,包容老師的教育行為,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當然,虐待學生甚至觸犯法律的教育行為除外。


山下的牧羊人


懲戒教育的度應該在哪裡?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值得教育專家、法學專家、主管部門、教育工作者、教育熱心人、家長和學生一起來討論。

拿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開列一份具體的“懲戒清單”出來,讓老師可以對照標準對犯錯的孩子加以管束,把懲戒教育和賞識教育結合起來,這才是正常的健康的教育方式,否則,拋開懲戒談教育,一定是跛腿的教育。


懲戒清單應該註明必須懲戒的情況:

  • 比如不遵守校紀班規,遲到早退,逃學曠課,干擾正常上課秩序;
  • 比如不認真對待學業,上課不聽講,故意不按質按量完成作業;
  • 比如道德認知上有錯誤,不尊敬師長,三觀不正;
  • 比如行為不符合身份,做出學生不該做的事情,抽菸喝酒賭博早戀,跟社會上的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欺凌同學,等等。


要讓老師知道哪些行為應該懲戒,讓學生知道哪些事是對他們開出的負面清單,不能輕易去觸碰,一觸碰就會受到應有懲戒。使孩子們明底線,存敬畏,知行止。

懲戒手冊必須註明懲戒的方式:

除了批評、加倍勞動、取消部分特權、沒收、靜坐、誦讀、隔離、家長陪讀等這八種,戒尺打手心,罰站、罰抄等是不是可以納入懲戒手段之中?

懲戒必須要註明的操作細節:

  1. 懲戒不由當事老師實施,因為易帶入主觀情緒,不能制怒,可能越過限度。交由學校政教處統一按清單實施懲戒,第三方懲戒更能做到冷靜客觀;
  2. 懲戒時必須要有其他老師在場,現在有監控設備,可以做到懲戒實施過程全程錄像;
  3. 懲戒應該有固定的場所,不能隨時隨地,不能當著其他同學的面,別搞殺雞儆猴那一套,既照顧好犯錯學生的自尊,也讓懲戒有儀式感威懾力;
  4. 懲戒要把握分寸,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目的,不能把懲戒這種不得已才用的手段變成濫發淫威的工具。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有愛心、寬容、懂教育的老師選到政教崗位上去;
  5. 嚴厲一些的懲戒要告知家長,學生涉及到違法的行為不能以懲戒代替法律制裁。

劍客談教育


懲戒教育的度到底該怎麼把握?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呼籲要把懲戒權還給老師,這是非常必要的。要把握好懲戒教育的度,必須讓教師擁有懲戒權。在懲戒權的合理使用下,才會更好地去把握度的問題。我從以下三點談談如何把握懲戒教育度的問題。

懲戒教育,不是傷害學生的教育。

學生違反校規校紀,理應受到懲戒。老師是第一懲戒者,懲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學生違紀,不應該成為個別教師發洩個人情緒的理由。

曾經有過這樣的現象:老師在家裡或學校裡遭受了委屈或者不公正的待遇,就把不良情緒發在學生身上,輕者,冷嘲熱諷;重者,拳打腳踢。“我都是為了你好”,“恨鐵不成鋼”等看似愛護學生的“豪言壯語”,卻成了老師發洩不良情緒的良好藉口。

懲戒學生,不可體罰,不可用暴力或暴力相威脅的手段;懲戒學生,不可發生肢體接觸或直接爆發師生肢體衝突。之前網絡上一則消息,一個成年人報復當年對自己的體罰的老師的事件,這一事件的發生,足以讓人唏噓不已。有時,暴力傷害學生,就等於傷害自己。

懲戒教育立法,懲戒過程應接受公眾監督。

眾所周知,接連報道的校園凌霸事件,導致校園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加,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懲戒教育應儘快立法。現有的法律法規不足以達到懲戒的作用。在部分地區,校園凌霸事件已經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甚至,個別未成年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所以,懲戒教育立法,刻不容緩。有了“教育懲戒法”,老師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懲戒學生,應公開公正。懲戒過程,應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學校,並認可懲戒辦法,只可讓學生心服口服,不可心生怨恨。懲戒學生,老師不是唯一的懲戒者,老師、家長、校方代表都應作為聯合懲戒者對學生進行懲戒,才更具有懲戒的效果和力度,更容易接受公眾的監督。

懲戒教育,務必達到教育的效果。

懲戒學生,不是到處揮舞懲戒的大棒恐嚇學生。作為教師,更不可“亂權”。在懲戒犯錯誤同學的時候,不僅教育學生本人,同樣也起到教育本班同學的作用。

懲戒學生之前,老師先對其進行說服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給公眾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具體措施可以是寫文字檢查或口頭檢查的方式,望其他同學引以為戒。如果說服教育不能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必須讓學生甘願接受懲戒。說服教育在先,懲戒教育在後。

懲戒學生之前,務必通知家長,家長也應維護老師的權威,以維護懲戒教育的嚴肅性、必要性。

教育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教育有法,但無定法。懲戒教育儘管不是唯一教育辦法,但是必要的辦法。從古至今,隨著社會的進化,文明程度的提高,懲戒教育也應順應歷史潮流,懲戒教育在度的把握上應更加明確,法制化,公開化,透明化。讓它執行起來,像“紅燈停,綠燈行。”那樣容易操作。


彬彬樂學


在當今的社會,懲戒,似乎被看成是一種十惡不赦的行為,經常會看到類似的新聞,家長因為老師懲罰了自己的孩子,然後鬧起來。我個人的觀點是懲戒是需要的,如果不需要,那麼,國家為何有法律,觸犯了法律為何要承擔責任?這個問題是如何做到懲戒有度?是啊,要做到有度,家長滿意,老師滿意,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個人覺得,懲戒是否得當,應當關注在孩子身上,這個懲戒是否對孩子有促進作用?是否是協助孩子成長的呢?是否是激發孩子內在向上的品質呢?

用我的日記舉個例子

2017-6-9

看到很多家長在抱怨孩子作業多,每晚都熬夜趕,做不完作業還要懲罰抄二十遍,午睡時間請家長到學校陪著完成,做完了作業要求家長幫忙檢查簽字,發現錯誤多的又開始打電話給家長,是否已經檢查……諸如此類,我聽到了甚至無語,這樣馬不停蹄地趕作業,這樣的體制,這樣的教育模式,真的是以人為本嗎?真的能夠顧全每一個孩子嗎?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會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抹殺?雖然都是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但是他們的心智、能力都一樣嗎?(能力達不到逼著去做,做不了還要懲罰,真的好嗎?就像男人沒有能力生孩子,逼著有用嗎?)答案是不一樣,既然不一樣,為何作業要求一樣?

學習,永遠是孩子自己的事,這樣的體質,看來都是家長和老師的事了,孩子只是一個執行的機器……溫故而知新,作業固然要做,那可不可以不千篇一律?比如:每次佈置作業都分三份,根據難度程度不同分,A 基礎類(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基礎)B 提高類 (比基礎類複雜一些)C 創新類。每類作業都有各自的分值,根據個人能力,自己選擇,A類每個同學都需要選擇(基礎很重要),完成A類,有時間有能力,鼓勵多選,當然多選分值也會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嘛。作業完成了,自己做小老師自己給自己打分,把打好分的作業給家長簽字,再把作業上交於老師。這樣,是不是就每個人都會按各自能力完成作業了?可能會有人會說,這樣下去,孩子們都會永遠單選A,我只能說這樣說的人根本不完全信任孩子。

2019-01-20

這一天,兒子回來告訴我說,午睡的時候,老師把他拉下樓了,讓他自己一個人在樓下站著。當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沒有馬上去評判什麼,而是內心平靜地傾聽孩子。最後孩子告訴我說,他因為有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所以在午睡的時候,沒有辦法睡,在教室裡跑來跑去,表達他的開心,然後老師叫她停下來,她也沒有辦法停,所以老師有些生氣了,直接拎他下樓,讓他去跑步,他說他不跑,他就一個人站在那裡。

當我聽到這樣的原因後,一個拎字,罰跑步,讓我內心有些不舒服。

兒子這邊的,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於是去跟老師交流,也是帶著傾聽去聽老師的。把孩子為何那麼開心也跟老師分享了,老師知道原因後,馬上後悔了,覺得很對不起兒子,她說,如果知道他是因為這樣而高興得停不下來,我不會用這樣的方式了,那樣,我可以跟帶著同學和他一起慶祝,為他高興的,所以,我很納悶,一個平時那麼有分寸的孩子,今天怎麼就這樣呢?我也表達了,我是這樣說的“老師,您說的,我非常能明白,如果您知道具體的情況,就不會如此處理。昨天我們只是簡單的請了假,沒有具體描述昨天的事情,這也是我們的疏忽。”

跟老師非常平和友好的溝通後,老師說,他要跟兒子道歉,並且送一個自己做的小禮物給他,讓我送兒子去找他。我和老師說著一樣的話“昨天因為老師不知道你有非常開心的事,老師沒有了解情況就叫你下樓跑步,讓你一個人站在樓下,真的很抱歉。老師那樣做,是看見你跑來跑去,而這個時候其他同學又要睡覺,老師也非常擔心會影響到同學們睡覺。”,兒子這個時候完全釋然了,對老師說“老師,我可以理解你的,我不難過了(這個老師他非常喜歡,老師那樣拎他下樓,他是非常難過的),以後有很開心的事情,我就用語言告訴老師,這樣老師就知道了。”



福順媽咪的日記


" 懲戒教育的度到底該怎麼把握"?這是當前中國教育的"與眾不同\

喜205409161


先說說體罰與懲戒的解釋,再談談我的想法,以下是選自百度百科關於體罰與懲戒的解釋。

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比如成年人(如父母或教師)對小孩身體使用的懲罰,其嚴厲性從打手心到打屁股不等,對少年兒童的一種錯誤的教育手段,體罰的類型有罰站、罰抄、罰跑步、打手心、打屁股、打大腿、打腳心、罰跪、罰蹲等。

懲戒釋義:(1).以前失為戒。(2).懲罰之以示警戒。

一看兩個詞語的解釋,就知道有彼此之間有交集,有重合的地方,卻又不盡相同。那麼,有沒有可以區分的度呢?

本人在農村小學教書育人二十年,一直都承擔班主任工作,期間任過教導主任、完小校長,這樣說不是顯擺,再說也顯擺不了什麼。我從未脫離過教育教學第一線,加上一直以來對體罰與懲戒有一定的思考,所以,可以對這個問題做一番探討。

我要說明一點,我的懲戒一直都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支持的。

這不是矛盾麼?家長理解與支持,難不成孩子們也理解和支持麼?是的,的確如此。

有一句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一名老師,接手任何一個班級都要立規矩,尤其要讓家長們和孩子們清楚老師的管理制度,特別是一旦出現了違反規矩了要接受懲戒的理念。

第一個關鍵詞:一而再再而三

一般情況下,首次出現問題,作為老師的一定要說明道理,講明規矩,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改錯的機會,讓孩子們明白這件事情的對與錯,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件事情的實質。這個環節是知錯。

第二次,提出口頭警告,老師在語氣與表情上萬不可輕描淡寫,以引起孩子們的重視,將會承擔懲戒的後果。

第三次,實施懲戒,經過兩次的鋪墊,就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層面了,否則,就會有很多類似的問題發生。那樣,不但會影響到孩子的個人發展,還會影響到一個班級的風氣。

這樣做,不要說家長們理解,就連孩子們也理解。

第二個關鍵詞:方式

作為老師,要慎用懲戒的方式,最好不要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來進行懲戒,儘量慎用身體接觸的方式來進行懲戒。在教學實踐中,我常用的方式是蹲馬步和蛙跳,除此之外,我很少用。

不同的年齡段承受的能力不一樣,所以,當老師的一定要掌握好度。為此,我一般都要對孩子們的承受力做一番測試的,比如蹲馬步和蛙跳,其實,蹲馬步和蛙跳也是日常鍛鍊的兩種方式,也就是說,不懲戒的情況下,我也經常讓孩子們蹲馬步和蛙跳。懲罰的度,就在日常鍛鍊中獲得了。

我對懲戒的重視,不亞於任何一個教學環節,或者,懲戒乾脆就成為我日常教學的一個環節。

第三個關鍵詞:一視同仁

除非有特殊體質不適宜懲戒,否則,一視同仁。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也是很多老師無法實施懲戒的一個重要障礙,因為很多老師都不願意懲戒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不願意懲戒不怎麼違紀的學生,更或者,不願意懲戒家裡有權有勢的學生。

一個小小的班級,就有了烏煙瘴氣的高低之分的話,懲戒就無從談起,當老師的也就乾脆不要談懲戒了。

第四個關鍵詞:情緒管理

懲戒成為常態化的一個重要標尺是——不要情緒化,高興了就不懲戒,不高興了就加大懲戒的力度,這是當老師的實施懲戒的一大忌諱。

就我自己的體驗來說,我懲戒哪一個學生,並不是因為我生氣或者是對該生有什麼想法,而是該生違反了紀律。也就是說,在懲戒的同時,我會跟被懲戒的學生聊一些家常話,甚至輕鬆的話題,要注意,這並不是裝出來的,是從心底裡發出來的。

懲戒過了,該幹嘛幹嘛,課堂上一如既往,課後一如既往,根本不會受到懲戒的影響而出現師生關係緊張的情況。

第五個關鍵詞:尊重

懲戒不是為了羞辱,懲戒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懲戒只是為了讓孩子強化改錯的信念,不為別的,懲戒的目的是不懲戒。一般我所帶的班級,最後慢慢就不需要懲戒了,懲戒能夠讓一個容易忘記的人通過身體的勞累記住規矩,僅此而已。

以上幾個關鍵詞,只是作為一種例子來引述而已,關於懲戒,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作為老師,懲戒需要高規格的師德來約束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擔心懲戒一旦成為常態化之後,孩子們會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

沒有過硬的師德,慎用懲戒。若要用,必須經過測試與測定,我說的測試與測定,包括孩子們的承受力以及教師的師德。

2019年3月31日


李繼明id


教育的話題在頭條中,佔較大的比重。懲戒權的討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討論。我不是寫文章的料子,更不是作論文的好手。如果是,一定會寫一篇“論懲戒權的利與弊"來。基於有限的水平,又想插口教育,簡單提個意見。把懲戒權交給老師,首先要求老師具有自身的素質。仁愛之心不可缺。如果缺這基本點,懲罰學生就會失去度,要懷著心疼的基礎去執行懲罰。否則,學生會受到粗暴的甚至致命的傷殘。這是家長及社會最關心的問題。其次要求家長具有寬大的胸懷。不要把老師的懲罰當作對子女心歧視或傷害。緊記“玉不琢不成器",不要把子女當小皇帝,不要懷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心態。總之,對教育學生我主張以疏為主,懲戒懲罰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施行,不可多用,更不應常用。不然,持續性刺激必使“感受性降低"。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1號老爺子


懲戒教育的度到底該怎麼把握?

  關於校園懲戒的新聞層出不窮,校園懲戒問題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記得自己小時候上學時,老師還用漆包線打過我的手心,現在別說打了,罵一句可能都會受到處罰。到底是時代變了,還是人心變了?

  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背景,那就是獨生子女,每家一個孩子,家裡就把孩子捧在手心裡,生怕孩子受了什麼委屈。有了家長的這層保護,便為老師的懲戒行為帶來了不少的干擾。打吧家長會投訴,不打吧又管不了孩子。老師也陷入了兩難。這確實就是一種時代背景下造成的人心變化。

  在我看來家長確實應該適當給予老師懲戒的權利,但懲戒的度真的不好把握,或許就是出於這點原因,教育部門便剝奪了老師的懲戒權。在此我也不想談論這個度該如何把握,只想說說自己的經驗。

  沒有了懲戒權,我在上課就不懲罰學生了嗎?當然不是,我最大限度的懲戒是什麼呢?通過吼來震懾學生,但吼過之後,我會對學生進行安撫。學生受到了震懾,心靈也得到了安撫,達到了我的目的,也沒給學生留下陰影。這樣的方法我一個學期最多用一兩次,因為我更多地是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如何才能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通過課堂上搞怪的行為,有趣的語言,以及情景化的教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在上課時便能高度集中精力,認真聽我講課。沒有了矛盾來源,我也不需要懲戒他們了。收到的效果是,孩子們既喜歡我,也喜歡學習。

  因此,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不應該寄託在懲戒權上,在大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想一些別的辦法,老師將心放在教好學生上,便能克服一切困難。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