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率領一批烏合之眾,為什麼能所向披靡?

鐵錘歷史


章邯率領的這一批人確實有很多一批是烏合之眾,來自於奴隸,或者是當時一些沒有經過戰爭的農夫,但是對於章邯來講,真正的王牌是當時駐守在驪山大墓和阿旁宮的一批特殊人群。

原本秦國就是一個靠戰爭安身立命的一個國家,所以它對於精銳的士兵這個需求量就特別大,尤其是秦始皇北逐匈奴,南征南越,音樂的士兵幾乎都派出去了。本質上來講,秦始皇生那是不留任何金貝不對了,但是偏偏秦始皇這個人喜歡大的工程,工程需要有人去管理,但手底下暫時沒那麼多人,所以秦始皇當時要求在部隊裡面服役期限滿一定時間的,有戰功的士兵和長官可以回到咸陽t他鎮守驪山大墓和阿旁宮。

我們去看現代戰爭事實上,對於老兵的需求量是特別高的,老兵經歷過戰場戰火的洗禮,而且知道生與死的訣別,對戰場形勢有著冷靜的判斷,所以老兵在戰場上面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當年國民黨的74師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強悍,就是因為他誇張的老兵和新兵之比,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其他的人都是在那抓壯丁,74師老兵保證供應,在這裡面,老兵和新兵的比例可以說達到驚人的五比一,老兵在戰場上面帶動新兵,並幫助新兵不斷成長,然後一種良性的循環就讓這個部隊越來越壯大,越來越強悍。

在古代的戰場上面,事實上當時農民起義軍很多人都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戰爭,大家打仗基本上靠的就是一擁而上,如果在這個時候將老兵風散到各個部隊裡面,然後讓一個老兵帶著幾個新兵或者是幾個奴隸,不斷的向前衝,不斷的去殺敵,這樣的話有精神,有榜樣的鼓舞之下,新兵或者是奴隸將會跟著老兵一起往前衝,這樣的話,(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的整個部隊的戰鬥力將會大大提升,而且這些士兵曾經都有過做過軍官的經驗,因此對於他們來講,帶領著自己的士兵去參加戰場,這一點沒有任何壓力。

除此以外,秦朝它本身就是軍功制定天下,其他的朝代或許這麼做根本就不可能,因為這些奴隸什麼的都犯過罪,對生活早已沒有任何的想法,但是秦朝它本身就是你無論之前是什麼樣的身份,或者是在這之前犯什麼罪,你都可以拿軍功去抵消。

不害怕這些奴隸,或者是這些沒有參加過軍隊的這些良家子弟,沒有什麼戰鬥力,慾望是無窮的,只要能夠給它一個慾望,他就有足夠的動力,它就能夠把這個動力百分之百的發揮。

當然,章邯能夠在那個時代,力挽狂瀾也確實證明了這個人有能力,最起碼沒有能力的人,是得不到系楚霸王項羽的尊重的,何況這個人之前還殺了他叔叔,他都沒有跟他算這筆賬。由此可見項羽對於章邯那是敬重的,就是為什麼他不會去殺劉邦的原因。


漩渦鳴人yy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六國紛紛宣佈復國的時候,由於秦朝的軍隊30萬在築長城,50萬在徵百越,因此國內一片空虛。農民起義軍和六國軍隊所向披靡,拿下了大片地盤。慌張的秦二世和趙高沒法,只得把在驪山修阿房宮的20萬刑徒組織起來,讓章邯率領,前往迎戰農民起義軍和六國部隊。

(章邯劇照)

然而,讓人驚詫不已的是,那些前往迎戰的士兵,都是些刑徒。這支軍隊,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一群烏合之眾。可為什麼他們打起來那麼厲害,不但消滅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軍,還打得六國裹足不前。若不是最後遇到了蠻不講理的項羽,估計這幫烏合之眾就平定天下了。這怎麼理解呢?

一、武器。

秦朝建立後,對全國的武器進行了地毯式收繳。而且秦朝的法律又極為嚴厲。可以說,基本上沒人敢私藏武器。再加上無論陳勝吳廣起義,還是六國復辟,都是倉促之間的行為。想要重新採集銅礦鐵礦鍛造武器,或者把廢銅爛鐵熔鑄成武器,都來不及。史書記載,陳勝吳廣都是“揭竿而起”的。武器不行,又怎麼打得贏呢?

反觀驪山刑徒,他們的武器都是從國庫中拿出來的,又鋒利又充足,打起來自然非常厲害了。

(驪山刑徒,圖取其意)

二、制度。

我們都知道,秦朝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軍功獎勵制度”。這個“軍功獎勵制度”,因為打了勝仗,砍下了敵人的首級,就可以獲得獎勵。獲得房產,獲得奴隸,獲得田地。最高的軍功,還可以封侯,實現人生的最高理想。

驪山刑徒都是一群刑徒。他們本來整天生活在勞苦之中,在鞭子下過著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可是這一天,章邯把他們召集起來,對他們說,你們只要拼命打仗,就可以免去“刑徒”的身份。不但如此,你們還可以獲得房產,獲得奴隸,獲得田地,甚至可以封侯,像我這樣指揮千軍萬馬。

當刑徒們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他們怎麼還會不拼死拼活地打仗,拼死拼活地去建功立業呢?

(陳勝吳廣起義)

三、經驗。

驪山刑徒不過是一群刑徒,沒有打仗的經驗。章邯也只是一名“少府”,“少府”是皇宮的後勤保障官員,似乎也沒有打仗的經驗。至於章邯在之前是否參加過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

不過,不管怎麼說,秦朝有打勝仗的傳統,有豐富的打勝仗的經驗。這種經驗,不但軍隊的大小指揮官們都掌握著,,官員們都掌握著,而且還進入了每一個秦人的血脈之中的。再說了,這些刑徒,包括章邯,他們應該都是打過仗的。尤其是少府章邯,雖然並沒有記載他以前是否打過仗。但我們知道,在秦國要當官,靠的就是戰功。章邯如果沒有很大的戰功,他也當不了那樣的高官。

所以說,別看只是一群驪山刑徒,他們卻有豐富的打勝仗的經驗。

反觀農民起義軍和六國部隊,他們也打過仗,但是以前都是打敗仗。在他們那裡,就不是經驗,而是教訓了。

四、對手。

不得不說,章邯率領的驪山刑徒,所面對的對手,實在太弱。之前陳勝吳廣農民軍及六國部隊,之所以所向披靡,並不是他們打起來有多厲害。而是所經歷的州府,都沒有真正和他們打。“天下苦秦久矣”,誰也不願意為秦朝賣命。不但不賣命,而且往往擁兵自立。連率領50萬軍隊攻打百越的趙佗,都不回防救援。可見,秦朝有多麼不得人心。

但是,一旦遇上了驪山刑徒的軍隊,農民軍和六國軍隊孱弱的那一面就暴露出來了,他們就怎麼也打不贏秦朝軍隊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章邯率領的20萬刑徒和奴隸本是烏合之眾。為何能所向披靡,九戰九捷?鄙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中國最早的軍事制度,有吳起創立。商鞅師承自吳起。秦國的軍事制度,由商鞅創立。章邯是依據商鞅制定的軍事制度。組建大軍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白起,還是章邯,其率領的軍隊戰鬥力極強。商鞅有一半的功勞。

二、這二十萬人是精壯。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有七十萬奴隸和刑徒。章邯只從中選擇了20萬人。這20萬人一是秦人,二是精壯。

三、義軍的戰鬥力確實稍差。

四、章邯本人確實是不世出的良將。秦末三大名將:第一項羽、第二章邯、第三韓信。

在以上四個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章邯才對楚國義軍作戰,勢如破竹。我們再回顧一下章邯輝煌的戰績吧: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率九百閭左於大澤鄉首義,舉起伐無道、誅暴秦的大旗。天下群雄紛紛響應。陳勝的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周文曾事春申君,精通兵法。陳王與周文將軍印,使其率兵車數千乘,卒數十萬西進伐秦。秦令少婦章邯為將,在修築驪山的刑徒和奴隸中,精選二十萬人迎戰,大敗楚軍,周文戰死。

陳王使人賜田藏令尹印,為上將軍,軍滎陽。田臧使李歸守滎陽,自引精兵西進,與秦軍戰於敖倉,田臧身死軍破。章邯進兵滎陽,拔之,李歸戰死。


至此,陳勝派出的兩路伐秦大軍皆覆沒。章邯也把秦國二十萬烏合之眾錘鍊成精銳之師。

陳王遣鄧說將兵據郯,伍徐將兵守許。章邯率軍擊許,伍許兵敗走陳;擊郯,鄧說兵敗走陳。


章邯繼續進兵,擊陳,上柱國房君戰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此役生死攸關。陳勝親自督戰,楚軍大敗,張賀戰死。陳勝敗走,其御莊賈殺陳王以降秦。

叱詫風雲的章邯在鉅鹿之戰中,最終敗給了項羽。大家可以關注我。點擊我的名字,再點擊文章。有我對鉅鹿之戰的解讀。


楊朱學派


章邯是秦朝的少府,九卿之一,負責皇家財政車駕儀仗等事,亂世出英雄,王朝崩潰之際,一名文官走了出來,成了名躁一時的名將,他初期帶領的部隊確是烏合之眾,囚徒軍為主,後來漸漸補充進了正規的秦軍,與項羽幾場戰事,基本是楚軍與秦軍精銳的大決戰,並非自始至終都是散兵遊勇。


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響應,義軍雲集,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陳勝建國張楚稱王,封吳廣為假王,攏集原六國後人志士,向西面南面北面出兵,四面開花攻擊秦王朝。(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主路伐秦大軍由周文率領攻打關中,從陳地出發一路收攏散兵遊勇,無業遊民等,到達函谷關前,軍隊已有幾十萬之眾,佔領戲地,秦二世胡亥胡鬧未已,得知義軍已到關前,驚惶失措,滿朝叩問計將安出,少府章邯挺身而出,由於之前趙高瞞報使軍情不暢,等到發覺已刀架到脖子上,徵調周邊軍隊已來不及,章邯便提出釋放正在修建驪山的刑徒,赦免罪名發給武器,讓他們為國效勞抵抗義軍,二世同意了。這時的章邯,率領的應該是由秦將組成上中層領導,由囚徒及少部份士吏家兵組成的烏合之眾。


幾十萬有武器的烏合之眾,對上號稱百萬的農民軍遊民軍還是綽綽有餘,周文軍一戰即潰,一路狂奔,不但自己身死,還沿路拖累其他義軍,滎陽將軍田臧殺死吳廣,引兵拒敵,也被章邯所殺,義軍一敗如河水決堤不可收拾,章邯軍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陳勝躲避不迭走到城父也被車伕莊賈所殺,秦軍乘著餘勇一往無前,囚徒軍在戰爭中也逐漸成熟,漸不像烏合之眾,來到東阿,終於撞上鐵板,碰到項梁大軍,秦軍大敗,李斯的兒子三川守李由也在此時被殺,這時的囚徒軍估計戰死走散大半。(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據史書說,這段時間秦軍也在集結,囚徒軍的出現緣於時間緊沒法調集正規軍,章邯一路衝殺,已為調兵遣將騰出時間,秦二世在家國危亡之際也不含糊,“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在與項梁交戰時,司馬欣、董翳率秦軍來到,此時的秦軍已不是烏合之眾了,是從關中和各地抽調來的正規軍,東阿之敗,秦軍的聚集也在加速,可以從宋義勸項梁的話看出來“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驕傲輕敵的項梁果然戰死在定陶,章邯軍至此重振兵威,以為楚地名將死絕,不復構成威脅,便移師北上,攻擊魏趙等地,遂有後來的鉅鹿之圍,這個時候,秦軍不僅是正規軍,還有精銳部隊,蒙恬拓境的幾十萬大軍,在二世矯詔上位後,蒙恬被囚自殺,軍隊便受副將王離掌管,此時的長城軍團,在王離的率領下參與到剿滅義軍行動中來,鉅鹿之戰,主要是秦國長城軍團與楚國精銳的決戰。


南方鵬


說道戰爭勝利的原因人們可能會說天時、地利、人和但這些都是分析一場戰爭的說法,如果要說章邯為什麼會多次取勝,所向披靡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分析

1、軍隊配置也就是士兵實力

章邯軍隊配置:一群死刑犯

對手也就是大量起義軍:主要是農民夾雜一些犯人

我們看雙方的配置,章邯全是死刑犯,死刑犯分兩大類一種殺過人的,一種犯滔天大罪大罪的危險人物,章邯的死刑犯都是在一些地方上找的,第二種情況的死刑犯基本應該排除,因為第二種大多都會在咸陽大牢,所以章邯的主要配置就是些殺過人的死刑犯。而在古代想成為一個殺人的死刑犯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不像現在有各種方法殺人,在古代如果你沒點真功夫、真本事,別說殺別人了,不被別人殺就不錯了,所以說古代的殺人的死刑犯多半都有點小本事。

而義軍多為農民,而少數的犯人也都是些被冤枉的好人,被迫起義的,和普通農民沒啥區別。

對比一下結果顯而易見,有些小本事的殺人犯實力方面肯定大於多為農民的義軍,所以在軍隊配置方面章邯比較強。

2、將領實力

章邯秦國著名將領,早年曾隨王翦一起參加秦滅六國的戰爭,作戰經驗相當豐富,統帥能力也很強。

而義軍統領多為社會底層的農民,毫無作戰經驗,沒任何實戰經驗。

所以說在將領能力方面算是完勝,這也是章邯能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

3、士兵作戰目的也就是作戰目標

一個好的作戰目標能極大地鼓舞士氣,往往也是一場作戰的關鍵。但這裡的並不是將領的而是士兵的,以為主要作戰的還是士兵。

章邯士兵的作戰目的:很簡單求一個好的名聲,我們知道在古代人們對自己的名聲都看的很重的,所以說這些為名聲而戰的人作戰決心動力都是非常大的

義軍士兵作戰目的:自己能好好的活下來。可能會有人說她們的目的是為了推翻暴政,但其實推翻暴政的主要結果也是自己不死能好好的活下來。

一個是不怕死亡為名譽而戰的死士,一個是為了好好活著的義軍結果同樣的是顯而易見的死士必定大於義軍章邯再次強過起義軍

以上三個原因就是章邯之所以所向披靡的原因


胖小柴


章邯率領一批烏合之眾。是由首都衛戍部隊中尉軍、人奴子還有驪山徒共同組成的臨時部隊,驪山徒數量雖然眾多,部隊的主力卻是中尉軍。章邯在擊退周章之後逐步從後方補充兵力,軍中的驪山刑徒的比例不斷下降,至中後期尤其是長史司馬欣和董翳加入時已經是標準的秦軍衛卒部隊結構,主體成分為關中子弟。而在鉅鹿之戰,王離的北方軍覆滅後,章邯本部軍隊實力仍未受損,只是因為鉅鹿之敗怕被趙高追責以及個人私心想順勢向項羽投降。在被項羽軍連敗兩次之後,章邯因楚軍缺糧才得以投降成功。而投降後的章邯秦軍因軍心浮動,最終二十餘萬人被項羽坑殺在新安城南。

始初,驪山徒只是應急之用,後來經過源源不斷的衛卒兵源補充和戰爭消耗與歷練才逐漸變成了純正的秦國主力軍隊。

而章邯在出函谷關之後、鉅鹿之戰之前的卓越戰績並不全是其個人的卓越軍事能力的功勞,還得加上秦國以軍功爵制和戶籍制建立起的高度中央集權制提供的強大組織動員能力與關中子弟可靠的軍事戰鬥素養,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才產生連戰連勝的卓越戰果。章邯出關後連破周章部、吳广部、陳勝部、魏王以及齊楚聯軍,在東阿,定陶兩敗於項梁,二世繼續增兵後反破項梁 ,鉅鹿之後兩敗於項羽,投降。在此期間章邯軍隊的兵員在消耗的同時一直得到後方大量兵源的補充,實力反而比出關時還要強大不少。這其中除了軍隊實力的變化,還有秦國制度的先進動員能力因素作為保障在內。


泛蟻歷史


章邯是秦二世時的少府,是九卿之一,負責山海池澤的稅收和皇家的衣食住行包括修秦始皇陵。章邯並不是武將,當陳勝、吳廣起義,各地紛紛響應,起義軍由自稱是項燕部將的周文帶領下攻入函谷關。

大秦朝廷在趙高指鹿為馬的手段下打壓政敵,大臣們對起義爆發,各地諸侯風起雲湧攻城掠地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人敢告訴秦二世。幾十萬起義軍攻破函谷關,快打到咸陽了,才有人告訴秦二世胡亥。而秦軍的主力,一部是長城軍團在邊境對付匈奴,一部在嶺南軍團駐守剛剛打下的嶺南地區,遠水解不了近渴。起義軍快攻到咸陽了,即使從臨近郡縣抽調兵力都來不及了,朝廷內外亂成一團,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章邯在此時提出赦免在驪山修秦始皇陵的七十萬囚徒,武裝他們剿滅其義軍。包括趙高在內的很多大臣對章邯的建議不以為然,那七十萬可都是原先六國的囚犯,不跟著造反都要燒高香了。只是危急關頭除此沒有其它辦法,胡亥支持了章邯的建議,由他率領驪山囚徒組成的大軍迎戰周文。

章邯帶領驪山軍團力挽狂瀾,先是三戰三捷打敗了周文兵團,逼迫周文自刎。接著引兵進攻滎陽,陳勝不得不逃亡,途中被車伕殺死。秦二世派來了司馬欣、董翳協助章邯打擊六國貴族武裝。章邯圍困了魏王魏咎,打敗前來救援的齊楚聯軍,殺死魏相周市和齊王田贍,逼得魏王魏咎自殺。追擊田榮的章邯,碰到了率楚國大軍前來救援的項梁,被項梁兩次擊敗,退守孤城。被天氣阻隔,和勝利衝昏了頭項梁停留在定陶,得到秦二世派來的援軍,章邯乘著黑夜領兵銜枚疾走偷襲定陶的楚軍項梁被殺,定陶楚軍全軍覆沒。認為楚國已無力再戰的章邯回兵進攻趙國,在鉅鹿與王翦的孫子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長城軍團匯合。此時的章邯到達了人生頂峰,重兵在握,對手六國貴族的援軍人數雖多,但貌合神離各自為戰,戰鬥力低下,章邯可以說再造秦國之功。

可惜章邯碰到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又勇武異常的項羽,八千江東子弟兵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二十多萬秦軍。章邯向趙高求援被拒,派去求援的司馬欣差點被殺,進退兩難只得投降項羽。

章邯在危難時刻率領幾十萬由驪山囚徒組成的烏合之眾前期取得了輝煌勝利,挽狂瀾於既倒。這一切於下面的因素是分不開的。

一、有中堅力量:七十萬刑徒是烏合之眾,看守刑徒的秦軍總要幾萬人吧,這些人就是中堅力量。按照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一個有經驗的士官帶領一群新徵入伍士兵狂扁英法職業軍人。一個強悍的秦軍帶領一群囚徒,一邊是秦朝的嚴刑峻法,一邊是秦二世的大赦令,還是能爆發一定的戰鬥力。

二、武器精良:從秦始皇陵兵馬俑出土的武器來看,秦國武器製造從宰相到工匠問責制,武器精良是有目共睹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天下兵器於咸陽,平常百姓一把菜刀都要幾戶人家輪著使用。陳勝、吳廣也只能揭竿而起,手裡拿著根木頭棍子做武器,雖然打下郡縣衙門,府庫裡會有兵器,想要全面裝備怕是不可能。

三、對手也是烏合之眾:對於周文帶領入關的軍隊人數各種書籍記載有很大差別,從十幾萬到一百多萬。十幾萬還好說,一百多萬人馬,秦國不過

有一套的,對手陳勝、吳廣出身太低沒什麼大局觀,雖有鴻鵠之志,說到底是志大才疏。周文帶兵孤軍深入被圍向吳廣求援,卻被拒絕。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後,過去一起的窮朋友前來投靠他,都被他殺了,還經常斥責身邊人員,最後被車伕殺死。

四、援兵給力:周文打進函谷關之後,秦二世胡亥才知道情況,和郡縣調兵已經來不及了,才想起用驪山囚徒。之後秦二世對章邯的支持還是給力的,先是派司馬欣、董翳帶兵來支援。後來章邯被項梁打敗後,秦二世從附近郡縣調兵支援章邯,得到支援的章邯軍團士氣大震,夜襲楚軍殺死項梁大勝。鉅鹿之戰與王離會師,二十多萬秦軍長城主力軍歸章邯指揮,最後被項羽坑殺的就是秦軍長城軍團。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章將軍借用驪山囚徒 是所謂死地後生之計 一群本就判了死刑的亡命之徒去抵抗一群起義的百姓 驅虎吞狼的打算 當然很奏效 你要清楚的是 秦國刑法很重 章將軍開的獎勵也很誘惑 不贏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