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陵墓為什麼會寸草不生?

沁嶼


“寸草不生”這四個字在古代絕對不是什麼好詞。

封建時代的民眾也許會覺得慈禧陵墓之所以寸草不生的原因和慈禧本人的功績有關,作為晚清政權中的唯一女強人,慈禧的手腕之毒辣,權術之高明讓很多人信服。但是,慈禧做的缺德事情確是一件比一件多。

那麼慈禧陵墓之所以寸草不生的原因是否是真的【缺乏德行】而導致的呢?

慈禧陵墓全稱"菩陀峪定東陵",因為陵墓的位置位於咸豐帝定陵東側,所以也被大家稱之為“定東陵”。

慈禧陵墓的修建要追溯到同治年間,用了6年的時間,200萬兩白花花的銀子。但是,很多事情總是事與願違,不到十年的時間,掌權之後的慈禧將自己之前修建的陵墓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為了能夠建造一座豪華的陵墓,慈禧發動手下用了13年的時間重新為自己打造一座空前繁榮的陵墓。

自古以來,“謀國者,先謀身”活生生的被慈禧演繹的出神入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陵墓上面不長野草,慈禧特意下旨讓手下切勿讓陵墓以後“落草為寇”,就算是一根小雜草也不能長出來。於是大家終於想到了一個合適的方法,那就是將土堆裡面加入了硝石和硫磺,這兩樣東西本來就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長,但是大家為了不惹怒這位“母老虎”,還將這些添加了硝石和硫磺的土全部在大鍋裡面翻炒了一遍。

而這些加工過的土堆居然真的沒有雜草長出來。可是,慈禧或許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空前浩大、尊榮繁華的陵墓居然會被“東陵大盜”孫殿英給盜了,再怎麼不會“落草為寇”的墳墓,也僅僅是埋葬了一具枯骨而已!


歷史總探長


慈禧是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有人說,因為慈禧對清朝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清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續命”數十年。

而她以殘忍的手段在宮鬥中奪得政權,以及她在生活中驕奢淫逸,還有晚年時期跟外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又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慈禧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

歷代有身份地位的人,都很注重自己百年後的長眠地。

他們都希望陵墓風水好,可以旺子孫。像我們現在參觀陵園的時候,往往看到裡面蒼松翠柏,綠意盎然。

這既代表著先人精神永垂不朽,也表達了後人對逝者的懷念。但是慈禧老佛爺的陵墓卻跟別人不一樣。她的陵墓寸草不生。這又是為什麼呢?

慈禧希望自己的陵墓寸草不生。

據說,慈禧的陵墓1873年開工建設,整個工程預算花費是227萬兩白銀。

按照中國封建的等級觀念,依照慈禧西太后的身份,理應比正宮皇后慈安稍遜一些。

但是鑑於慈禧地位的特殊性,本來設計的陵墓無論在規模與質量上,都與慈安難分上下。

但是慈禧並不滿足,她除了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陵寢在葬位上屈從於慈安外,還要求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

慈安去世早,死後就葬在了清東陵。慈禧曾幾次到自己的陵墓左看右看,用挑剔的眼光找出不少問題。

1895年的時候,慈禧的陵墓修建了20多年以後,慈禧專門派人去清東陵看自己的地宮保護得如何。去的人說,老佛爺,您的陵寢因為時間久遠,已經出現了一些脫落。

這讓慈禧太后非常不滿意,於是她要求親王大臣對自己的陵墓再次進行修繕。

還要求人們把她的陵墓建得寸草不生。

“我不能讓我的墓土上長滿野草,那樣我不就成了‘落草為寇’了,不行!”這給負責為慈禧建造陵墓的慶親王出了個天大的難題。

那麼,工匠們又是如何做到讓慈禧的陵墓寸草不生的呢?

因為當時還沒有水泥、混凝土等建築材料。否則弄點水泥、沙石料一拌,在慈禧的陵墓上罩上一層,肯定寸草不生。可是當時不是沒有這些東西嗎?

老佛爺又下了御旨,負責監管此項任務的慶親王當然不敢怠慢。

他和副手們查閱資料,開動腦筋。他們想,一塊土地上為什麼會長野草呢?這是因為土裡本身有草籽、草根等,草在適宜的溫度、溼度下,自然而然就會生根發芽。

如果土壤的營養成份適宜小草生長,當然這些草就會破土而出。

於是,大臣們就想著研製一種東西,摻進土壤裡。破壞野草生長的這兩個關鍵點,這件事就差不多了。

親王大臣發現,用石灰抹過的墻上,一般很難再長出草來。而且他們還從鞭炮掉落的地方几年也不長植物這件事得到啟示。因為鞭炮裡的炸藥是硫磺和硝石做的。

經過挑選、比對、實驗,慶親王等人把目光集中到了石灰、硫磺、硝石這三種物質上。

於是,他們就把這三種東西摻進土壤中。然後再架起一百多個大鍋,把這些混入石灰等物的土放在大鍋裡翻炒加熱,再把這些土厚厚地在慈禧陵墓上面罩上一層。

原來,把土壤高溫加熱,土壤中的雜草種子和草根會遭到破壞,一般不會發芽和生長。石灰、硫磺和硝石也能有效地殺死土裡的雜草種子、草根等。

而硫磺、硝石等加進土壤以後,也會破壞土壤的正常成分與特性。

即使有些雜草的種子,外皮比較厚,經過高溫,種子倖免於難還能夠發芽。

但是這些嫩芽一長出來,就會因為土壤中的酸鹼性不合適,嫩芽就被殺死在“萌芽”狀態,很難成活,更不會再長出地面。

再加上石灰能增加土壤的粘性,土壤變幹以後,又板又硬,植物更不可能存活。

在多重的舉措之下,慈禧太后陵墓上的土裡,野草或者是種子、草根被殺死,長不成小草;或者是小草發了芽也長不出地面就死了。這樣,慈禧太后的陵墓確實實現了寸草不生的願望。

於是,慈禧的陵墓又進行了歷時13年的重修工程,直到她死前才結束。慈禧太后於1908年11月去世,第二年10月才葬入她理想中的陵寢。

有書君心裡不禁要問一句:光禿禿的一個大土堆,真的比綠草叢生、繁花似錦好嗎?或許,太后老佛爺的心思,咱一般小老百姓真的理解不了。

慈禧陵墓雖然寸草不生,但是慈禧最後也落得個暴屍荒野的下場。

慈禧太后生前千算萬算,卻沒料到,她的陵墓僅僅在30年以後,就被東陵大盜孫殿英公然帶著部隊給炸開了。慈禧老佛爺那些價值連城的陪葬品,都被孫殿英挖出來,運了好幾馬車。

就連她的棺槨也被拉出地面暴曬。她的屍體也慘遭汙辱,暴屍荒野。她口中含著的一顆價值八個億的夜明珠最後的下落也成了未解之謎。

慈禧生前追求榮華富貴,對自己的陵墓,不但要極盡奢華,還對工匠提出寸草不生的要求。唉!人活一世,蓋棺定論,人們對其自會有一個公正的評價。

這時候,世間的繁華與紛爭,也如過眼煙雲,難覓其蹤!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民間向來流傳著一種說法:祖輩的墳頭越是植被茂盛,就越預示著子孫人丁興旺,家庭和順。然而,在慈禧太后奢華的陵墓上,卻幾乎見不到什麼植被。這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關於此事,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那就是慈禧墓封土是經過翻炒加工的。

原來,慈禧別出心裁,見其他帝后的封土顯得十分荒蕪,便覺得墳頭長草難看,而且也不個性。於是,她命人想辦法,讓自己地宮上的封土禁絕荒草叢生。

陵墓工程極為浩大,慈禧太后更是對自己的萬年吉地要求甚嚴。且不說地宮與配套設施的建設,單說墓上封土,便足已是形同小山一般。在沒有除草劑的情況下,要讓封土不長草,可謂難度極大。

然而,古人的智慧總是無窮的,只是有時候容易用錯地方。當時有人提出,土壤加以硫磺、石灰等物進行高溫翻炒後,就可以不生雜草。於是,醇親王便命人按照這個辦法操作。

沙土摻入石灰、硫磺等物翻炒後,也會成為“貧瘠”的土壤,而且此前土中的草種也失去了發芽的能力。所以說,翻炒土壤後施加於地宮上,使得植被難以生長。

按照這個版本的故事,曾有大批人奉命在慈禧墓前支起大鍋,對封土進行翻炒,然後再一點點搬運到墓頂。正因如此,才導致了慈禧墓“寸草不生”。

不過,即便這個故事發生過,卻也未必落實地十分到位,而且效果也很難做到這麼好。其實,導致植被生長不好的更為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封土下面的防盜層的影響。

古代陵墓為了防盜,可謂是費了重重心思。在地宮周圍上下,不僅有壘砌有巨石,有時還會澆鑄鐵水,在封土中更是會摻雜石灰、石子,而為了讓整個封土更為堅硬,還會進行夯打加固。如此一來,附加在地宮上的封土,十分堅固,也難以貯存水分。

所以說,慈禧墓封土植被少,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防盜技術做的到位。只是,她費勁心思建城的陵墓,終究還是被孫殿英給炸開了。正可謂惡人自有惡人磨啊!


史海爛柯人


據說是把石灰混到土裡,然後再將其炒熟。

慈禧執掌了我國大權五十餘年,在這五十年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我們旁邊的小弟日本都一躍成為強國,隨後還入侵了我國。而清政府卻猶如原地踏步,一直被人捶,英法捶完美俄捶,美俄捶完連倭國也捶,最後搭夥一起來捶。他們捶來捶去都沒有把清政府捶醒,但是我們民眾被捶醒了,推翻了清王朝。

慈禧作為當時的最高執政者,對於我們被別人捶這件事要負很大責任,所以她死後,人們經常討論她的所作所為,除了吃喝拉撒睡,她的墳墓也在討論之中,對於她的墳墓有很多傳聞,在此不一一展開了,這裡主要講她陵寢的封土為什麼寸草不生。

慈禧太后的陵寢在清東陵,她與慈安太后的陵寢都是咸豐帝定陵的附屬陵墓,都是於1873年修建,二者的形制、規模都差不多,慈安死後就埋葬在修建的陵寢中,而慈禧的陵寢在光緒年間重新修過。

光緒二十一年八月的一天,清東陵突然下大雨,守陵的大臣很鬱悶,他在書案旁俯首思考,突然心生一計。連忙執筆,寫了一封上奏朝廷的奏摺。

奏摺到了慈禧手中,她打開一看,裡面寫著:太后的陵墓因連年雨水,多有糟朽,急需修整;慈禧看後,這怎得了!自己死後的住房居然壞了,不行,必須修繕。她把信的內容拿個大臣們看,大臣們都要求修繕。

慈禧於是命慶親王和榮祿負責修繕的事,關乎到自己死後住所的地,得交給自己人才放心。

對於寸草不生這件事,其中有一個故事:一個太監告訴慈禧她墓的封土上有很多雜草,慈禧聽後很不悅,說;“這不行,我不能讓我墓的封土上長滿野草,那樣我不就是落草為寇了,不行!”;於是下令讓慶親王和榮祿把這件事辦好。

最後慶親王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泥土裡摻入石灰,然後將其炒熟,炒熟後再進行封土。

慈禧陵墓重新修整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1908年11月14日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次年十月才葬於定東陵的陵寢中。


司馬長史


說來也是諷刺,在我國古人的迷信說法之中,不長草的光頭墳是非常不吉利的。這樣的墳墓在古人看來不接地氣,絕家資,會折損後人,就是平常人家遇到都要擇日另選墳地。但慈禧這樣的的光頭墳是她自己提出來的要求,就算當時的風水師心裡懂,也只敢照辦。

自從慈禧的陵墓提上了日程,她就不時冒出些奇葩想法來為難為難負責修建的醇親王,前前後後也是改了好幾次。醇親王是她的本家親戚,平時走動較多,見多了慈禧的奢靡品味,建造陵墓之時,一切都是按著她的喜好來。

那時正值甲午戰後,全國又出現了罕見的災荒,慈禧不顧賠款不管民生,將原本和慈安太后規模差不多的陵墓拆了個乾淨,下令重新修建。慈禧的陵墓修建持續了十五年,所有的圖案都精細地雕琢成“鳳引龍”的式樣。醇親王費勁心力修到差不多的時候喊來慈禧視察,可這位老佛爺奇思妙想突然來了一句:若是我以後墳上長草,那我豈不是落草為寇嗎?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就久久盤旋在慈禧心中,成為她心頭的一塊心病。

老佛爺提出了要求,當然要竭力去辦。醇親王找到修建的師傅商量,這師傅也是十分為難啊,自古到今,還真沒有這般奇葩的思維,連墳頭草都不放過。師傅十分無奈,只得回去想想辦法。再翻閱了無數的古籍之後,還是讓人找到了長年不生草的方法,就是將土混合硫磺石灰等在鐵鍋之中炒熟,熟化處理之後的土鋪在墳頭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工匠們在墳前支起大鍋,開始不停地為這位老佛爺翻炒墳頭土。不過這辦法確實也有效果,直到今天,慈禧的墳頭依舊寸草不生。

雖然在風水上,慈禧的光頭墳已經犯了大忌,但是這樣的墳頭卻歪打正著解決了積水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乾隆的地宮只要一遇到雨季就會積水漏水,雖然這個問題在乾隆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乾隆也曾經找人去整治修葺,但是在多年後的今天依舊沒有從根源之處解決,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於積水兩米之深。

而慈禧的陵墓因為墳頭不長草,反而杜絕了植物的根系對地宮頂層的破壞,這樣就不會出現由頂部往下面漏水的情況。另外在慈禧陵墓修建之時,就十分注意地宮之內的排水問題。但是地宮能夠免受自然侵襲,卻很難逃得過人禍。孫殿英一輪洗劫,不僅僅將她的珍寶全部搶走,就連她的屍體都被扔在棺槨之外,全身長毛,慘不忍睹。


木劍溫不勝


慈禧生前奢華,花錢如流水,徹頭徹尾的敗家老孃們,不但敗家還挺迷信。她從38歲就開始操心她死後的事了。

慈禧選墓地

死後她首先要找一塊風水寶地,要依山傍水,風景極佳。她是二房,西太后,本來該葬在清西陵,她認為東為貴,所以堅決葬在清東陵,她千挑萬選,深思熟慮後選在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偏西之菩陀峪,並且在規模氣勢上超過歷代帝王,她用的是“鳳在上,龍在下”的圖案,她是不是死後想當皇帝呢?


慈禧修建陵墓

慈禧派了自己的妹夫醇親王奕譞和自己的心腹兼初戀情人榮祿來修建。

到1899年慈禧的陵墓修建用掉150萬兩白銀。在慈禧60大壽的時候,還在修她的墳墓。這老慈禧事挺多,一會嫌陵墓內宮不寬敞,一會嫌黃金貼片大小有出入……反正讓工匠們心力憔悴。從1873年——1895年,反覆的修,修復9年左右,重建13年,粗略估計用了近300萬兩白銀,具體誰也算不清了,終於達到慈禧的滿意。僅陵墓修建用了數千人的工匠,他們的結局很慘,慈禧怕他們以後說出陵墓的秘密,就把他們全部滅口。有一個命大的聰明人,叫姜石匠,因為他老婆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他還沒有見兒子的面,心有不甘,在修建陵墓中故意弄掉一塊落石,裝作被砸暈,被其他人抬著扔到亂葬崗上,天黑偷偷回家,才逃過一劫。

工程落幕,慈禧不滿意因墳上長草

完工後,慈禧去看她死後的宮殿,她發現陵墓上長了一些草,心情不爽。一臉慍怒,說:“落草為寇”!簡單幾個字可不得了,讓大臣們傷透了腦筋,原來慈禧認為墳頭上長草,下輩子投胎會成為賊寇。

大臣實驗除草

這些大臣們不敢怠慢,絞盡腦汁,思考,實驗怎麼才能讓墳墓上不長草。他們向耕地的老農打聽妙方,聽說把土炒熟就不會長草了,馬上行動。有聰明的大臣先用花盆裝入炒熟的土,裡面撒上種子,可是幾天後,有小苗長出來。



這可愁壞了一幫大臣們。他們後來又用生石灰撒上鹽做實驗,成果很顯著。後來榮祿有了靈感,他以前無意中發現,燃放過煙花炮竹的土地乾乾淨淨的,就有了主意。鞭炮中的硝石硫磺能抑制草的生長。他們高興地在墓地周圍支起百口超大的鐵鍋,下面燃起熊熊烈火,翻掘起陵墓上及其周圍的土炒了起來。果然幾年後都沒有長草。

再次除草

後來有守墓的人員發現不知怎麼又鑽出來幾顆小草,嚇得趕緊彙報。慈禧知道了,愁的唉聲嘆氣,這時英國人巴斯克,他是慈禧身邊的侍寢人員,英國貴族後代,是個作家,他從慈禧63歲開始與其交往,後來他把慈禧和他的事寫在了《太后與我》這本書裡。




他這個老外知道了慈禧的心事,連忙發動他的各路親朋好友,找到了類似我們今天的除草劑的液體。然後又重新把土翻炒,結合外國來的這個東西。中西結合果然厲害,幾百年來慈禧陵墓果然寸草不生。



慈禧財寶盡失,大受屈辱。

陵墓修好沒多久慈禧就歸天了。她萬萬沒想到1928年7月,孫殿英找到當年修陵墓的姜石匠,用他的兒子做威脅,姜石匠無奈說出了墓口的位置,還有墓地內的秘密。孫殿英借用軍事演習的名義,用大炮轟開慈禧墓口,幾十名大兵盜光慈禧的所有陪葬品,扒光慈禧的衣服(最後只留內褲)撬開慈禧的嘴巴,摳出嘴裡的夜明珠,還把慈禧的屍體扔出棺外。

惡有惡報,慈禧只顧自己享受,只顧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後錢財也沒保住,自己還受盡了屈辱。那幾千名工匠應該瞑目了吧。


小姐姐講史


慈禧太后的陵墓寸草不生,光禿禿的的確讓人覺得詫異。

一般帝王將相的陵寢都種植很多草木,成為一處風景優美的園林,草木繁盛也寓意墓主人的子孫後代綿延不絕。

最初慈禧的陵墓也是基於這個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和施工的。結果慈禧問身邊的太監陵墓的工程進展情況時,得知自己的陵墓也會草木繁茂,就說,那我不是要落草為寇了嗎?

這一句話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別的帝王將相死後為什麼不害怕墳頭長草使自己有落草為寇的嫌疑呢?這就得從慈禧的出身上找原因。

慈禧出身於葉赫那拉氏。這個部落和愛新覺羅氏是女真的兩大部落。愛新覺羅為了統一東北,和葉赫那拉聯姻進而實現了政治上的聯盟。在葉赫那拉部的支持下,愛新覺羅打敗了關外的其他女真各部,但是愛新覺羅統一女真的決心是堅定地。

所以剛剛解決其他部落,愛新覺羅就對葉赫那拉部下手了。經過一番血戰,最後愛新覺羅包圍了葉赫那拉部。努爾哈赤沒有立即進攻,而是跪在地上請求葉赫那拉部首領金臺吉投降。金臺吉對這個背信棄義反戈一擊的盟友切齒痛恨。葉赫那拉部作為女真族的一部豈能甘心被別人統治?豈能甘心被努爾哈赤這樣的人統治?



於是雙方展開血戰,葉赫那拉部不敵,部眾被殺無數。金臺吉在臨死時發下毒誓“我死後,我的後代就算只剩下一個女子,也必定會覆滅愛新覺羅氏”。

自古成王敗寇。慈禧的祖先誓死不當敗寇,二百多年後的慈禧如果真的“落草為寇”了,她有何面目去見葉赫那拉部的列祖列宗?正因為揹負著這樣深入骨髓的家仇國恨,慈禧才不願意自己的墳頭長草,以免落下落草為寇的口實,以免愧對列祖列宗。


慈禧太后一句話,陵墓的設計和建設思路全部都變了。負責陵墓建設的醇親王立即找人打聽,如何才能讓陵墓寸草不生。經過高人指點,採取土壤熟化的措施,就是把石灰、硫磺等物質摻和到土裡,再下大鍋炒制。經過特殊處理的土壤就不會長草。這樣一來慈禧的陵墓寸草不生,也就免去了“落草為寇”的危險。


小小嬴政


慈禧是晚清歷史的實際掌舵人,她雖然不是皇帝,但卻真真正正的統治了中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這半個世紀中慈禧雖然沒有多少政績可言,但是卻過著奢侈無度的生活。



1873年慈禧陵墓開建,整個工程預算227萬兩,比慈安陵的266萬兩低了40萬兩,因此慈禧對自己的陵寢非常不滿意。終於在1881年慈安皇太后去世,慈禧大權獨攬,準備重新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寢。

1895年,慈禧命人視察自己的陵寢,回來的人稟報說陵寢出現了風化、滲漏等現象,需要重新修繕。這一次慈禧光明正大的挪用了國庫的錢修建自己的陵寢。



當陵寢修建完畢後,慈禧來視察時感覺各方面還可以。但是本著不折騰就會死的心理,慈禧就問李蓮英說;“哀家的寶頂(墳頭),上面將來會不會長草呀?”李蓮英說了一句,這寶頂是土堆,哪能不長草呀。這件事讓慈禧心理非常鬱悶,回去之後就想,如果寶頂上長了草,那自己就是“落草為寇”了。於是為了避免“落草為寇”的下場,慈禧下令讓工匠治理這片草地,讓他們不能再長出來?

工匠們聽說了這個命令後,一時間亂作一團,想了很多方法來治理這些雜草。不過效果都不怎麼好。最終有人提出了在鐵鍋中翻炒這些土,再其中加上硫磺和硝石等物就可以讓寶頂上寸草不生。



於是在慈禧的墓前,修陵的工匠準備了一百多口大鐵鍋開始翻炒慈禧陵上的蓋土。這種方法也果然奏效,從此之後,慈禧的陵墓之上再也沒有產生過一根雜草。


我是越關


葉赫那拉氏,慈禧,是晚清歷史上一位極有野心的女性統治者。她常常唸經供佛,令眾人稱呼她為老佛爺。她和武則天兩個人都是中華歷史上少數的“女人治天下”。



與武則天不同的是,她清楚武則天在歷史上存在的很多讓人爭議的事,在那個封建思想強硬的年代她要當上皇帝無比艱難,所以她機智地選擇了“垂簾聽政”。慈禧除了手腕強硬之外,在上位之後也十分貪圖享樂。

在野史上講,她給光緒帝的吃住都十分簡陋,卻拿著國庫的銀子給自己大魚大肉,蓋漂亮的花園。她不喝水,固執地要自己與眾不同一些,讓人花盡力氣,每天採集凌晨的露水來給她喝。也正因為如此,她強硬地要求在她死後她的陵墓裡要放著無數的珍寶。

在古代的帝王或是王公貴族,都會在行之將木的時候花費全部的力氣去修自己的陵墓。往往是各類奇珍異寶,甚至還有要求生前喜愛的人一起陪葬,風水也要是極好的。在古代封建思想裡,風水裡講究如果墳頭不長草是十分不吉利的,會影響後代的氣運。

既然如此,慈禧這位掌權者也不另外。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期間,曾多次拆了重建。有一次,有一篇奏摺呈上寫道:太后的陵墓因連年雨水,已經開始漏水,需要馬上進行修整,她又命人趕緊重新修整一翻。

後來按照她的各種要求快修好陵墓時,她到現在勘察,看見墳頭草木茂盛,突然古怪地認為如果她的墳頭長草不就是落草為寇了?於是下令讓醇親王趕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修建陵墓的工人們哪裡見過這麼奇怪的要求。但沒辦法迫於慈禧的壓力,開始尋人問師,翻閱各種書籍,終於發現一種辦法可以滿足這個墳頭不長草的要求。就是把硫磺、生土和硝石這三樣物品以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在鍋中不斷地翻炒,這些土就不會長草了。


於是趕緊按照方式將這些土壤進行翻炒,然後把翻炒之後的土壤整個覆蓋滿在陵墓正上方,結果就真的沒有再長草了。明明陵墓上長草是中國千百年來約定俗成個的風俗,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慈禧為何執意地打破它呢?

慈禧太后作為極少數的女性統治者,對於老祖宗們定下的規矩,她不滿而奮力地從一些不相干的方面去違背和反駁一些規定。活著的時候無法做到像武則天那麼勇敢,在死後不顧一切地告訴世人她也是一位十分勇敢的人呢?

奈何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和努力完成的這一奇怪事,後來卻在民國軍閥橫行的時期,一個叫孫殿英的土匪類軍閥洗劫了慈禧苦心修建的陵墓。各種陪葬的珍寶被全部搶走,陵墓也被弄得一片狼藉。一代女性統治者死後遭此劫難,這才是應了“寸草不生”吧!
“尊敬的讀友,感謝您的閱讀,下篇文章我們再會”


史之策


曲解“落草為寇”

話說慈溪奢侈了一輩子,自然在修建陵墓這個問題上也有大費周折啦,她迷信風水大師的話,在陵墓奠基的時候活埋了幾十個不到10歲的小男孩墊底。慈禧陵寢位於清東陵,不但是後陵中唯一都地宮的,而且號稱“金、木、石”三絕,造價耗費不計其數。

慈禧起初看到自己的陵墓的時候很滿意,但是她突然想到了“落草為寇”,於是反問負責修陵墓的奕譞,你知道“落草為寇”的寓意嗎?沒文化太可怕了,難道墳頭上有草後世就成了匪寇了?

絞盡腦汁,修建沒有草的陵墓

對於慈禧這種奇葩的要求,奕譞和監工查閱資料,終於找到了方法。其實就是將封土用鐵鍋炒熟,然後再拿煙燻,這樣土壤就會失去肥力,任何種子無法生根發芽了,自然就不會長草了。這就是慈禧的陵墓不長草的原因。

愚蠢的慈禧,沒落的大清

墳墓上長草,從風水學角度上來看是利於子孫後代的。如果墳墓上不長草,說明埋到了火穴之上,慈禧讓陵墓刻意不長草,刻意說百害而無一利,對後代的子孫繁衍非常的不利。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大清,在慈禧的折騰下更加不堪一擊,而令人諷刺的是,慈禧的陵墓也被孫殿英帶著軍隊洗劫一空,連自己的衣服也被扒光,真是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