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婆媳怎麼就成了中國式婚姻的離婚大原因?

桃花酒錢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種情況,原本是老公在外面有外遇,媳婦告訴婆婆,希望能夠說一下兒子,不要這樣錯下去,也希望能夠認個錯,不要再和那個人聯繫,再表現好一點,也許會原諒老公。誰知道婆婆居然不說兒子反而說:媳婦就這個樣。我的同事真的對她婆婆不錯,在外面出差的時候,總是記得給婆婆帶點她喜歡吃的,給老公買衣服。婆婆住院動小手術,就給一千,經常還給婆婆買衣服。沒有這個事情的時候,婆婆在她的同事面前也是說這個媳婦不錯。誰知道這個時候,為了偏袒兒子,居然翻臉無情。這個時候同事才意思到,婆婆就是婆婆,永遠不開能變媽。反正你認為我不好,乾脆就不好,每天就跟老公吵架,現在已經分居。婆婆的一句話,就成了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鳳含月


我沒有婆媳矛盾,因為我會忍。

其實婆媳關係不好是沒有誰對誰錯的,立場不一樣和人的自私造成的,天下母親都只愛自己的孩子不是嗎?不會愛別人的孩子的,對於兒媳婦最多就是個喜歡,喜歡都是因為愛屋及烏,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住一起的婆媳個性都不能太好強,都要相互忍一些。有條件的最好就是不住一起。

之前看過一電視劇裡面有一段,男的先回家看到母親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等他和他老婆回家吃飯,老婆後回家他剛一進門男的就說,你看媽給我們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女的高高興興走得桌前拿起筷子一看,一桌子好吃的全是他老公喜歡吃的,沒有一樣是媳婦喜歡的,所以這個怎麼說呢?男人和婆婆心裡想的什麼?他們想的是倖幸苦苦準備了一桌子好吃的你還不高興?但是站在媳婦的立場就不舒服了?對於老人來說這種情況如果媳婦自己重新去做婆婆會很不高興?不吃也會不高興,等於不喜歡吃也得裝著硬吃還不能說不好吃,很多婆婆就是那樣,認為自己幸苦了還討不到好覺得委屈,其實你這樣做飯還不如什麼也不做。

兒子的小家庭父母不參合進去就沒有問題了。


JILIMEIMEI


談起中國傳統文化,人們張嘴就是一個“孝”字,但大家都忘了,中國式大家庭,除了孝,還有悌,兩者不可缺一,否則將禍起蕭牆家不成家。

大家都知道,“孝”就是小輩尊敬長輩、服從長輩、維護長輩在大家庭裡的權威、甚至是為了長輩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孝”道能夠維持大家庭的秩序,讓家庭成員能夠克己奉公地為大家庭效力,最終維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利益。

但是人們總有意無意地遺忘“悌”義,讓原本救人保命的傳統禮教變成殘酷的人之相食,也讓人遺忘傳統禮教對人類的積極意義。

“悌”義,則大家庭的成員,對待同輩要互助互愛,對小輩要愛護關懷。例如同一個父親生下來的子嗣都應該兄友弟恭,不應該因為上一代的妻妾爭寵而彼此仇視,親爹沒死就惦記著要分割遺產。又例如做妯娌的,應該和睦共處、齊心協力地侍奉公婆,不能惦記著家翁的財產,整天勾心鬥角,看著自家侄子就像看到仇人家的孽種。“悌”義可以看成大家庭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悌”義從家族當中消失,家人之間將成為剝削和被剝削,以及彼此競爭的殘酷關係,讓家族失去面對外部風險的凝聚力。

很多八點檔節目的編劇,喜歡通過描寫那些通過經濟壓力、家庭暴力來強制推行孝道,卻忽視悌義精神的家庭。因為這樣的家庭註定人口越多衝突越激烈,高潮迭起滿足看客們獵奇找刺激的需要:當父母的冷酷無情地將兒子像狗一樣栓在身邊,並且將女兒像養豬一般視為聯姻的籌碼;當兒媳的連自己的丈夫都不愛,只惦記著母憑子貴並將妯娌視為零和遊戲的競爭對手,連自家的子侄也像仇人一樣要千方百計地落井下石;孫代之間連同胞兄弟姊妹都缺乏手足之情,倒是被告知可以輸給外人但是不可以輸給自己人;如此千蒼百孔的家庭在外力的衝擊下就行搖搖欲墜的積木一般轟然倒塌為一樁鬧劇拉下幃幕……真是一副好套路啊!

具體到婆媳關係上,當婆婆強調孝道,對兒媳施壓、要求兒媳滿足其對兒子的支配欲、無視兒媳身心健康地滿足家族延續需要、通過情感虐待肉體奴役去消磨兒媳的人格意志時,悌義的精神已經從婆媳關係當中消失,而兒媳對婆家的孝道也註定在不平等的關係當中消磨,讓仇恨在日後的共同生活當中滋生。當一對婆媳已經陷入長不慈幼不孝,並且被暴力強行扭結在一起的時候,火藥桶離爆炸就差一根導火索。

這個火藥桶可以是兒媳憤怒地離開婆家,也可以是兒媳悲傷地自行了斷,但在歷史長河裡,更加常見的下場是兒媳在不平等的奴役關係中腐化了家族的血脈,讓家族的新一代化作寡情薄倖的人間魔鬼,讓曾經的受害者變成明日的加害者,將不幸的連鎖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每日注水407


這個觀點,出發點就錯了。

其實不是婆媳,而是中國的所有人之間都有敵意,不管是上下級,平級的同事之間,同學,還是夫妻,長輩都有矛盾,而且很尖銳,無法調和。

原因就是,傳統文化的徹底拋棄,文革遺留下來的只有階級鬥爭思想,把周圍一切人都設置為假想敵人,親情,友情,愛情,通通都被自私和懷疑取代,沒有誠信,互相猜忌,搞小圈子。而且隨波逐流,樂此不疲。幾代同堂的模式基本被摧毀,宗祠制度南方還好一點,北方更為慘烈。

人的思想有約束,才會有界限的概念。現在所有的內心約束都被拋棄,美其名曰,封建糟粕。只剩下自己的感受,那才是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拋棄,婆媳關係,子女關係,教育等等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溺愛和打罵這兩個極端成為家常便飯。老幼尊卑全不顧。傳統文化中,平等,互相尊重,是家庭和社會倫理的基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愛的基礎,現在的法律不保護這種行為,毀掉的是好人的良知,錢的萬能論更是摧毀了最後的底線,把人變成了互相撕咬的禽獸,告訴你,你是進化來的高級動物,不需要倫理,歷史的一切都是可以拋棄掉的,只有你的感受才是你的獲得。

人性其實早被聖賢看透,不管科技如何發展,服飾如何變化,人性的本真才是核心,沒有了它,人間就是地獄。每個人都是地獄之惡犬,撕咬著周圍的一切,還有它自己的良知,一切墮落致死。

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但我知道你的去處,那就是地獄深處,償還你欠下的一切舊債,才有新生。人對於信仰,實際有天然的愛好,不是強迫自己帶上佛珠,帶上玉牌,只是覺得它應該屬於自己,屬於內心想要的那一點平靜,那其實是你最後的人性體現,所以自古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沒有人畜合一的理論。


金玉亭


媳婦不願意和公婆住一起也是矛盾的一個導因,照理說娶個媳婦回家是好事情,可慢慢才發現,娶回媳婦少了個兒子。


尤其在農村,這樣的情況十分普遍,養兒防老的思想極其普遍,但很多老人老了老了卻遭人嫌棄,大兒子家一個月,二兒子家一個月,兄弟之間有時還會為哪個多養了一天兩老人而爭吵不休。還有一些家庭,為了劃分兄弟之間的責任,硬生生的把兩個老人拆散……娶了媳婦忘了娘在中國實在很普遍,在這樣的家庭,媳婦無疑扮演了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廣大農村,公公婆婆無疑是弱者!


孔夫子說:唯小人和女子難養!還有一句話:有雞鴨的地方糞多,有女人的地方話多。兩個女人去爭寵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一方“妥協”,那後果可想而知。


流浪小夜曲


因為中國有些婆婆媽年輕時沒有多少自己的生活,養育兒子就是她的全部。

這導致多年以後她們認不清自己的位置,不認為兒子結婚後就是另一個家庭了,反而總覺得自己是家長,經常介入小夫妻的生活,讓小兩口感到空間被侵犯。

這樣的婆婆就該豐富一下晚年生活,免得空虛無聊。管住自己的嘴,矛盾自然就減少了。

我婆婆前兩天就無聊到去指責我媽網購,旅遊,只顧自己享受亂花錢,我父母買房子裝修房子也會被指責,我父母花自己的錢跟她沒任何關係,可能她是真的太空虛寂寞無聊了,這就是引起矛盾的根源。


7月172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記得一位心理學老師,在中國工作研究中國文化背景下家庭治療十餘年,他說中國的文化是集體主義文化,西方是個人主義文化。中國文化下家庭觀念極重,孩子承擔了家庭中很多的責任,例如孝順父母,完成父母的夢想等等,西方文化則是孩子成年後就脫離家庭,承擔自己的責任。

中國傳統文化下的小家庭仍和大家庭一起居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交流,現在年輕人的意識已越來越強調個性、獨立和自我發展,和老一輩的觀念已經逐漸不一樣,這種形態下的文化、觀念衝突造成了婆媳關係佔家庭問題中很大比例。


qzuser212805244


問題無道理,中國式婆媳,離婚和婆婆毛關係,兒子媳婦過好過壞與婆婆有多大關連?母親十月懷胎,生兒育女,勞心傷神,撫養兒子成人,結婚生子,付出多大心血,婆婆就是有點不對,她也是為兒,不會把錢給別人,給別家抱孫子洗衣服做飯吧?有的兒媳婦拿婆婆為親人,包容諒解。有的兒媳婦拿婆婆不是娘,左右看不順眼,小事大事計較,水火不容,反而想想吧,她是你老公的娘,至親,血濃於水。反止婆婆現在也都年輕,少管少管兒媳婦的事,兒子兒媳也是一家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路在他們腳下,父母看一時看不了他們一世,過好自己的生活,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兒子兒媳過成過不成,離婚不離婚和婆婆沒多大關係,不要把罪強加在婆婆身上,虧了做孃的一片苦心。忘天下的年輕兒媳婦們把婆婆當親孃,家和萬事興。




山水冰雪


這是婆媳之間的矛盾,也是女人與女人之間的矛盾,更是“老女人”與“新女人”之間的爭寵矛盾。人類是這樣,動物之間也是這樣,只有爭論出誰才是(家庭)霸主,才會有一方臣服。我就觀察過一窩小雞,當它們長到一定階段時,也就是分出公母時,它們之間的雄性會要來一個“大比武”,也就是爭比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來。那爭鬥之激烈,戰鬥之不止不息,打個你死我活來,非要掙個勝負。這就是所有生物的本能,與政治無關。有人說,婆媳不和,是與文革有關,簡直一派胡言!愚昧無恥!這叫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許是少見多怪!


執著128750824


言過其實。拿出大數據證明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