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孃家,各地的習俗一樣嗎?

趙尼古拉斯趙


大年初二,全國各地的人開始走親戚。



在我們家鄉乾州,一般要走家有新陵的親戚,即家裡剛剛去逝沒有一年的親人。

按照我們家鄉人的習慣,有新陵的家庭不能貼大紅金字的春聯,只能在大門上貼上白紙黑字的對聯,對聯的內容主要是懷念、感恩去世沒有多久的親人,晚輩們則要頭帶孝帽,以示晩輩對去世親人(親戚)的悼念。



大多數地方大年初二是女子回孃家、看父母的日子。在這一天,女兒、女婿一家人要帶上禮品看望自己的父母和老丈人,老丈人則要在這一天招待女兒一家人。

對女兒一家人來說,孃家、丈人家是最重要的親戚,所以必須在大年初二這一天首先回孃家、看丈人。



大年初二是"迎婿日"。作為女婿,要在這一天帶上全家看望自己的老丈人。 看望老丈人,一定要在十二點以前趕到,到的越早越好。一方面表示你們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女兒回孃家不是當客人,而要幫忙準備飯菜。

回孃家,帶的禮品一定要是雙數,表示好事成雙,且記不能拿成單數,這樣不吉利。 女婿要和老丈人在一起多說說話,好讓老丈人放心和不孤單,千萬不能自己玩自己的,一天連人都看不到,這會讓老丈人懷疑你和他們有隔閡,對他們不好。

地方各不同,鄉俗各有異。不知您的家鄉初二走親戚有什麼習慣和鄉俗?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頁)


知未是也


泉州永春,閩南地區大年初二又叫女婿日,這一天,出嫁的女兒會和丈夫一同回孃家,一般會帶上一些給老丈人,丈母孃的禮物,比較常見的是菸酒茶糖,還有個專門的名稱“伴手”,有句俗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鬥擔擔”意思是說:孃家父母還健在的媳婦,初二、初三一定會有人前來接回去“做客”,孃家沒有父母的媳婦,只好繼續留在婆家做活,幫親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擔子。因為 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孃家,會導致孃家變窮,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換個角度想:大年初一開正後,婆家忙著各項過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訪客。作為媳婦理當體諒,如果只顧回家,未免說不過去。



而在閩南一般農村相當多的家庭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女兒,故伴手禮也成為作為“半子”的女婿展現自己孝敬程度以及自己經濟實力的一場比拼,老丈人和丈母孃雖然都很高興,但是有對比就有傷害,因為這一天其他親戚鄰居的談資相當程度是女婿的伴手。不大懂的人情世故的女婿,伴手禮不夠誠意可能在今後一年成為妻子孃家親戚鄰居討論的笑話。

另外出了社會的男青年拜訪自己學生時代的女同學也不會選這一天,不然會被打趣說是上門提親,當然有這個意思的男女青年,男生會選擇這一天去見未來老丈人和丈母孃,過年氣氛比較好,平時不大待見的在這一天也會和顏悅色,伴手也體現重視程度,這次見家長的意義對有愛男女的意義非凡,哈哈


鬼燈513


我們這是葫蘆島。大年初二回孃家一直是本地的風俗。春節是不允許已經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據說是因為怕已出嫁的女兒帶窮了孃家。本來我是不封建迷信的。可是看看,大家都這麼做。好吧,入鄉隨俗吧。於是每年春節都沒有回孃家。但每年初二是必須回孃家的。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揹著個胖娃娃。😊一會兒就要出發啟程了。大家對初二回孃家這個事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