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女強人的鼻祖:羋月

眾所周知,中國封建社會的重男輕女,女人在社會上沒地位,當然也有極少數的女性因為特殊的際遇,從男權社會里脫穎而出成為掌控天下令無數鬚眉俯首稱臣的女強人,比如說漢朝的呂雉,唐朝的武則天,清朝的慈禧太后。不過要說起這女強人界的祖師爺可輪不上她們,早在2000多年前呢有個女人已經做到了這一點,而且幹得比她們還強。前幾年由孫儷主演的一部電視劇《羋月傳》風靡大江南北,幾乎人人都看,今天呢咱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個名叫羋月的女人。今天咱們要說的呢跟電視劇不一樣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

史上女強人的鼻祖:羋月

2004年8月,在西安的一片名叫神禾塬的高地,有個農民在塬上耕作的時候就挖出了一些古代磚石的殘片,聞訊趕來的考古隊接著一發掘,果然就從地下挖出一個古墓,它東西長135米,南北寬110米,規模驚人。當發覺工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發現,眾多證據表明這是一座帝王級的墓,第一它有四條墓道,那麼按古代的這個殯葬制度只有諸侯王以上的人死後才可能建四條墓道,第二大墓有個陪葬的車馬坑,坑裡有六副完整的馬骨,這就意味著墓主人生前坐的馬車是六匹馬拉的,而按古代“天子駕六”的標準,墓主人的身份應該是天子一級的人物,除了上面說的這些,墓室裡面還有一個現象的那更是讓人吃驚,墓室的四壁之上有一些排列整齊的長方形的格子和紋路,通過跟這個其他帝王對比確定,他們是黃腸題湊留下的痕跡,“黃腸題湊”它出現於西周,它是天子才能夠使用的最高規格。總之這座墓是帝王達慕那肯定沒跑。根據發現的陶片上的文字表明它的墓主人可能就是在戰國晚期一位王后或者太后以及的重要人物。戰國時期西安是秦國的地方,地底下埋的那應該不會是別國的王后或者太后,仔細察看了秦國的史料《史記 秦本紀》裡寫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太后”這個稱謂的人她是秦國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史料還記載在宣太后死後,她的兒子用最高的帝王之禮把她葬在了芷陽驪山,也就是西安神禾塬一帶,綜合其他證據基本可以確定這座墓的主人就是宣太后,而且還是一座獨立的陵墓。在禮法森嚴的封建社會,女人她永遠都是男人的附屬,即便貴為太后他死後那也得葬進老公的皇帝那,為什麼在宣太后卻不一樣。

史書記載秦宣太后本名叫羋月,雖然出身楚國王族,但她的生母只是個小妾,在家沒什麼地位,羋月14歲那年楚國和秦國進行政治聯姻,又捨不得嫁真正的公主,就把羋月送到秦國嫁給了秦國的秦惠文王成了後宮裡的一位不起眼的低等嬪妃,秦國的後宮分了八個等級依次是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這位米八子呢在秦惠文王在世的時候她的地位並不高。在宮鬥戲裡,大家都知道後宮裡的女人眾多,你想贏得皇帝的青睞不容易,有的呢靠美貌和心機,那沒這本事的能夠給這皇帝生兒子也行。而羋月比較特殊,她生了三位王子,在母貧子貴的後宮中這是他提高自己地位的一個好機會,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秦惠文王在世的時候羋月卻始終地位居人下,憑她的的性格和能力她應該是能夠得到秦惠王喜愛,也許正因為這一點她招來了秦惠文王正妻秦惠文後的嫉妒,所以她在秦宮中始終不得出頭臺。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病死,羋月不但被繼任的秦武王打入冷宮甚至連親生兒子嬴稷都被送到燕國當了人質。幾年之後因為一個偶然事件羋月居然等來了鹹魚翻身的機會。剛即位的秦武王他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可是身為堂堂的一國之君乾喜歡和別人比試力氣,公元前307年的時候,秦武王率軍進抵洛陽,見到了東周的國寶九鼎重器,一時興起要和手下進行舉鼎比賽,結果失手大鼎落下砸斷自己的腿骨,當夜便氣絕而亡。秦武王沒兒子,照規矩得在他的弟弟當中找一個出來繼承王位,史書上寫了這麼一句:諸弟爭立,公子稷質於燕,國人迎而立之,是為昭襄王。一個剛剛十來歲又遠在國外當人質的孩子要怎麼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登上國王的寶座,其中的過程史書沒有細說,但這裡面一定有他的母親羋月的功勞,兒子成了皇帝,羋月也苦盡甘來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在兒子當上國王之前羋月一直被老公秦惠文王的正房老王后壓得抬不起頭,這老王后一看羋月當上了太后,心裡不服氣,她就集結一部分大臣發動叛亂史稱“季軍之亂”羋月手裡沒兵那怎麼辦呢,這次呢史書裡面寫得很清楚這羋月先是花重金賄賂相國和秦軍的幾位重要將領讓他們保持中立,緊接著她回到孃家楚國用幾座城就換來了大隊的楚國精兵,在自己親弟弟的帶領下花了三年時間終於平定了叛亂。然後開始了41年的垂簾聽政的生涯。

史上女強人的鼻祖:羋月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春秋時期秦國一開始只是一個地處偏僻的西部小國,直到秦孝公手裡重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才算有了點起色,成了戰國七雄之一,那一看清國有強大起來的苗頭中原幾個大國坐不住了,那就在宣太后聽政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齊國魏國韓國這三個國家就聯手進攻秦國,很快就攻破函谷關一直打到離都城咸陽不到400裡的地方,可是宣太后卻在這時候不慌不忙地辦起了喜事,而且還是兩樁,宣太后向當時最強大的楚國求親,給秦昭襄王娶了一個楚國公主,同時又把一位秦國公主嫁給了楚王,楚王出面勸和了這次事件,秦國逃過一劫。在秦國的西邊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寧夏一帶有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義渠國,義渠人的從小騎馬打獵,騎兵是來去如風很是厲害,多年來一直是頂在秦國後方的一把刀子。這一次看中原幾個大國合夥來攻打秦國,義渠國也蠢蠢欲動準備從西邊出兵,乘人之危是大撈一票,季軍之亂後秦國的力量受到削弱西邊的義渠又捲土重來嚴重的侵擾秦國,蠶食邊土,但是東邊還有幾十萬的韓魏大軍虎視眈眈,是東西兩邊同時作戰,顯然秦國沒有這樣的實力,另外在國內仍然有季軍之亂的殘餘勢力在待機生變,宣太后作為一個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她不可能讓秦國去冒險,於是她把大筆的金銀送去義渠國,並請義渠國王親自來咸陽訪問,在宴席上發現輕義渠國王還挺好色,知道這事情好辦了,雖然宣太后年近40可架不住底子好,正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年級,義渠國王徹底拜倒在她的裙下,據史料記載,義渠國王從此長期住在秦國,裙下之臣一當就是三十年,兩人甚至還生下了兩個兒子。這種事情後世人大多認為這事宣太后做得有些出格,有傷風化,不過需要看到春秋戰國時期秦楚兩國民風淳樸,不像中原國家那樣過分的崇尚禮教,所謂守婦道,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都是後世儒家所提出的要求。於是秦國的西邊他就少了一個勁敵多了一個得力幫手,宣太后得以把全部兵力都放到東邊一心對付齊魏韓這幾個國家,與此同時宣太后母子在國內是勵精圖治,全力發展生產,提高武力,十幾二十年下來秦國國立突飛猛進,不但反向佔領了韓國和魏國的大片土地,就連齊國和楚國這兩個大國,也不敢再對秦國有什麼想法。公元前272年,義渠國王和他的兩個兒子神秘的死在了秦國的甘泉宮,儘管按照史記裡的說法的這義渠王還有他跟宣太后生的兩個兒子是被秦昭襄王誘殺的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跟著宣太后有脫不了的干係。從《史記》的記載來看,宣太后是知道秦昭襄王要誘殺義渠王的,她顯然並不情願,不然秦昭襄王也不會反覆的向她請示,其實就是做她的說服工作。義渠王死後,早就準備好的秦軍哪是大舉出動突襲群龍無首的義渠國一舉就消滅了這個多年來的心腹大患,沒有資料顯示當時現宣太厚的心理狀態我覺得宣太后最後應該是讓國家的利益戰勝了個人的情感。2006年在甘肅省馬家塬發現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裡面的有三具屍骨,個個都是全身披金掛銀,陪葬品裡面不但有超豪華的大馬車還有各式各樣古代器具,那考古人員就認為這很有可能就是義渠國王和他的兩個兒子的。後人推測宣太后她為了彌補心裡的愧疚,於是厚葬了義渠國王和兩個兒子。

史上女強人的鼻祖:羋月

最後來說說這位史上第一女強人的結局,垂簾聽政40年,秦國的在現代後手上一躍成為天下第一強國,這時候決定功成身退把權力的全部移交給兒子,自己回到後宮養老。那這樣因為功勳卓著的母親死後秦昭襄王當然不能跟普通的太后一樣對待,他不但以天子之禮安葬宣太后,陪葬品也很可能是空前絕後的。都知道西安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可有人認為這成千上萬的兵馬俑其實是宣太后的陪葬品。那至於證據,第一在好幾件兵馬俑的手臂上都發現過一個沒人認識的神秘文件,有古文的專家經過研究查證最後斷定這是一個“羋”字在宣太后原名就叫“羋月”第二,兵馬俑裡面所有的人俑髮型都一樣,是一個往右梳的這個髮髻,有古代服飾專家考證,過當年秦國人的頭髮可不是這麼梳的,只有楚國人才愛梳這種往右偏的髮型,宣太后的孃家就是楚國。第三,兵馬俑離秦始皇陵足有一公里多路,而離宣太后的陵比秦始皇陵那要近得多。根據這幾點秦始皇兵馬俑其實個大烏龍他應該叫宣太后兵馬俑才對。當然這只是推測,在考古界的一直都有爭議是真是假誰也不敢下定論。對了史書上的關於宣太后還有這麼一段記載。話說呢當年阿琴國內有個小官兒名叫魏醜夫,此人這名字裡面帶個醜字,可人家長得呢是英俊瀟灑一表人,連六七十歲的宣太后看了那都動了心,一來二去,魏醜夫就成了宣太后的面首,官也越當越大,可惜還沒風光幾天宣太后就一病不起感覺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於是呢他下了一道遺址,死後魏醜夫得殉葬,魏醜夫當然嚇壞了,可又不敢違抗,幸好,魏醜夫有個名叫庸芮的朋友夠聰明,膽子也大,他進宮拜見宣太后,沒有直接提事情,而是問了宣太后一個很哲學的問題:太后,您覺得人死之後有靈魂嗎?還沒等太后回答又接著說:如果沒有,拿魏醜夫給您殉葬在陰間他也伺候不了您,您捨得他白白死掉嗎?要是有靈魂,您把他帶到地底下,您準備怎麼跟先王解釋呢?這通話下來讓宣太后無言以對,最後收回了魏醜夫給自己陪葬的命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