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二十萬本金,如何在保障財富安全狀態下,一年之內實現收益最大化?

咪GU


20萬元的資金,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得一定的收益,那可側重選擇銀行存款類產品,亦或者是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銀行存款

由於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未超過50萬元的銀行存款,是十分安全的!因此,20萬元的資金,可優先選擇一些中小銀行、較高利率的長期存款。比如,當地農商行、城商行、信用社等,存款利率可基準上浮40%、甚至更多!如下圖,部分中小銀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可達到3.9%,五年期利率為4.225%!更何況20萬元,已經屬於大額存單的範疇,存款利率會更高的!

如果覺得,銀行定期存款不夠靈活、且收益偏低的話,也可選擇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及高利率的儲蓄存款產品。比如,在京東金融上展示推廣的某銀行360天智能存款,期滿綜合利率可達到5.20%,而5年期儲蓄存款,持有3年以上即可享受到5.45%的存款利率。這個收益水平,已經超過了大多數的理財產品,且本金極其安全!20萬元,每年最高可獲得1.09萬元的利息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除了銀行存款類產品之外,一些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也是可以嘗試的!比如,國債、定期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等等。

相比其他理財產品而言,我個人覺得銀行結構性存款,保本、保證最低收益,且預期收益較高,是最為合適的!比如,某些銀行推出的與黃金、股票、匯率掛鉤的結構性存款產品,預期收益率都在6%以上、甚至最高可達到22.80%,最低也能保證2%左右的收益,10萬元以上即可參與!但通常而言,結構性存款產品,預期最高收益都是無法保證的,投資一年後,只拿到最低收益,也是很可能的事情!因此,一定要慎重購買啊!

總之,20萬元的資金,可選擇的產品還是比較多的!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選擇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理財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一定要記得。

達達簡明經濟學“不可能三角”理論。

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是所有理財產品的不可能三角。不能三者兼顧。

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是一個不可能三角。對安全性要求高,相應的收益就會低一些。保本保息的產品收益率不會太高,因為本質上它體現的是一種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水平。

所以提問者即需要安全,又要求盈利高,那隻能放棄流動性了。實際上是很難的。

1、安全性要求最高,極度厭惡風險就選擇同業存單。安全性要求次高,可以選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但這些收益率都不高。

2、銀行理財需要看“保本保息性質”

以銀行產品為例,投資者需要額外注意理財產品的性質,區分為不保本不保收益產品、保本不保收益產品和保本保收益產品。而實際上目前市場上的不保本不保收益產品遠多於保本不保收益產品。而保本保收益產品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購買時,如果您在意安全性,需要額外注意“保本or不保本,保收益or不保收益”。

3、如果要保本保息,買什麼?

選擇1、銀行普通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對應利率在基準利率或基準略有上浮,以招行為例。見下圖。

選擇2、銀行大額存單。起點20萬,根據金額和期限不同,收益率也有差異。金額越大,期限越長,收益越高。你也可以跟銀行理財經理詢問是否可以申請利率上浮。

根據現有法律,保本保息也不是100/100保本保息,銀行破產的極端情況個人單戶只保50萬。

需要一提的是,銀行的存款和大額存單也不是100/100無任何風險。根據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如果遇到極端情況銀行破產,個人戶僅對50萬元以內的進行保險賠償。當然這是非常極端的情況。

4、實際上購買存單的還是比理財少,原因還是收益率太低,起點也較高。

我個人建議大家可以購買兼顧流動性管理工具的t+0理財產品。大概收益率也有3.8-4.0%之間。

個人不建議購買淨值型理財產品。

購買注意事項,遵守三個原則去判斷

1、資產負債匹配原則。

我們每人把自己看成一個會計主體的話,有定期的資產到期(資金到位,理財到期,工資現金支付到賬),也有負債到期(自己的借款房貸車貸信用卡定期支付)。我們的就是儘量到期匹配,不會出現無錢還款或者缺錢還款的情況,也不要出現流動性過剩資金浪費的情況

2、風險收益匹配原則。

因為流動性偏好的存在,所以長期限收益率往往高於短期限產品。同時,對應的流動性風險也更大。所以在選擇時要注意自己的風險接受水平。

3、看清原則。

購買時,切記盲目選擇,需要看清楚產品合同、投資說明書、風險揭示書及相關的文件。很多人購買時連產品是保本非保本,可提前支取還是固定期限,投資方向是股票還是債券,風險級別是高還是中,什麼時候起息,都搞不清,就盲目購買。一定要遵守看清原則,重要字段包括產品性質、利率、期限特徵、投資方向、風險級別等等。有任何疑問,找對應的工作人員問清楚,覺得不對勁的,一律選擇迴避。






達達簡明經濟學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操作空間不大,在要求保本的情況下獲取收益,本身可選擇的餘地就比較小,在有限的空間內我們進行一些合理配置。

首先我們要將80%的資金分配到貨幣基金,大額存單,保本型理財中去,這部分的年化收益一般在3%-5%,剩下的20%,其中15%分配到非保本的理財產品中去,這類產品一般收益預期較高,但是可能承擔一定的虧損,基本風險可控,最後5%左右的資金考慮投資一些股指類的基金吧,看好今年股市的行情,設置一個止損線,博取一個相對較大的收益可能。

這樣綜合配置下來,行情差的時候至少可以保本有微利,行情好的時候複合之後的收益率達到10%以上也不是不可能。


一夢江湖千秋遠


做理財啊。

年化9%,十萬起投的


易保再保


外匯AI人工智能交易,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保守做到年盈利100%起步。

作為全球化的投資理財方式,外匯比股票更公平,投資門檻低,最少100美金就能試手。

現場面對面操作,賺錢你帶走,如果虧損全額包賠!

如果你想做金融項目,一樣可以。





匯盈天總部


最大收益的是銀行理財 年化4。其他風險都太大 不建議購買


楊洪慶989


一半買貨幣基金或債券基金都行,保證了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另一半買ETF,保證了資金的收益性,但風險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