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作為民國軍閥首富,死後他的鉅額財產去哪裡了?

用戶56289734556


張作霖的鉅額遺產去了哪?恐怕要很遺憾的告訴大家,張氏家族鬧出了一個大笑話,張作霖留下的遺產並沒有被自己的親兒子張學良等人繼承,而是被與張作霖八竿子打不著的日本人接收的一乾二淨,一個918事變就讓日本人深深地意識到,張大花花公子打仗不行,但在送錢方面還是蠻大方的。

張作霖究竟有多少財產?實際上無從考證,因為作為東四省的軍閥,張作霖能覆蓋的領域實在是太多了,除了正常的金錢細軟之外,張氏家族所掌握的土地房子,以及在他執政期間所建立的工廠和其他實業,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算成是他的財產,龐大的東北軍更是他的私人財富,但隨著他去世後三年所發生的918事變,他的大部分家產,直接被日本關東軍喜笑顏開的接收。



1、瀋陽機場大小260多架飛機

2、瀋陽各大武器庫,足以武裝一二十萬人的武器裝備

3、奉天兵工廠,東亞最大的兵工廠

3、僅遼寧各大銀行,和眾多東北軍官員在奉天的府邸,保守估計就被劫走了4000多萬銀元和200萬兩以上的黃金

。。。。。。



後面的就不想再說了,即清朝末年連續對外賠款後,中國人第一次這麼大方,這麼多財富,一次性打包給了日本人,最後留給張大公子的,也只剩下關內為數不多的土地,以及20多萬失去東北土地、被切斷供養的東北軍。

有些人強調張學良不抵抗是為了保存實力,畢竟作為地方軍閥很難跟日本進行抗衡,可問題是,先不說918事變只是日本少數少壯派所發動的軍事入侵,根本沒有得到日本舉國體制的配合,作為一個地方軍閥,有土地才能養軍隊,有軍隊才能有資本,這點簡單的道理張學良難道不清楚?失去關外全部的土地和產業,對於張學良意味著什麼,難道他不知道?918事變表面上張學良撤回了20多萬軍隊,但由於失去了龐大的地域,張學良也失去了維護東北軍的基礎,隨後也只能聽從國民政府的安排和軍餉供應,但在蔣介石的打壓下作為地方軍閥的張學良又能得到多少軍餉?他所謂的保存實力又真的能達到目的嗎?



等到五年後西安事變發生之前,張學良實際上已經進入到了相當困難的境地,面對紅軍抵擋不過,三個師被殲滅且無法恢復編制,打了折扣的軍餉供應讓張學良對剩餘部隊的維護也存在極大的問題,由於圍剿紅軍不利,蔣介石調派中央軍前往陝西鎮壓,連張學良僅存不多的陝西地盤也要接收,張學良僅有的軍隊遺產又能維護多長時間?這也是他後來選擇發動西安事變的原因之一,隨著西安事變的妥善解決,張學良親自陪同蔣介石赴南京請罪繼而遭到扣押,張學良最後的遺產—東北軍,也隨著蔣介石的拆分瓦解在僅僅幾年的時間就徹底灰飛煙滅。

具有中國最大地盤和軍事力量的張學良,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把老爹張作霖留下的所有財產揮霍的一乾二淨!


遼寧資深球迷


曾經叱吒風雲的老張在某個時期確實是富可敵國。

但老張不是像某個皇帝那樣,把賺來的錢都私藏到自己的小金庫,而是擴大再生產了,在構建東北鐵路,軍工,教育,部隊擴容等花了大筆的錢。這些投資隨著兒子小張的敗貨和時局動盪已經血本無歸了。其中花的最讓人稱道的是投資了東北大學。至今福音猶存。

但唯一給自己花的錢便是自己的住宅,現存的大帥府,也叫張氏帥府。至今猶存。

今天老豬實地探訪了這個地方,讓你看看張作霖死後留下的個人私產。

斯人已去,愛恨情仇猶存。

幸而故居還在,有幸可以觀瞻。

此次座標:遼寧瀋陽(奉天大帥府)

再次跟著老豬腳步,

用照片來講述歷史,

用照片來展現歷史。

江湖是什麼?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老炮兒張作霖用一生的經驗,告訴小六子這句箴言。

張作霖,漢族,字雨亭,小名張老疙瘩,1875年3月19日出生於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現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逝世於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早年做過土匪,後來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喜歡別人以“張大帥”稱呼,號稱“東北王”。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燬,史稱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身受重傷,回到奉天后身亡,子張學良接掌東北軍政。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

張氏帥府(Commander Zhang's Mansion),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是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總佔地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76萬平方米。2002年更名為張氏帥府博物館暨遼寧近現代史博物館,主要有大、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張氏帥府由張作霖興建,民國五年(1916年)入住。以後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築體系,各個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

門前照壁:鴻禧出處:《宋史·樂志九》:“寶命自天,鴻禧錫祚。

張氏帥府是仿王府式建築。從圍牆內的建築來看,整個帥府是以東、中、西三路南北縱向排列布局,營造“府”的氛圍。為將府宅建得和瀋陽故宮一樣氣派,張作霖將帥府前部營造成一個過渡空間——前庭院(序廳),由東西走向並排的東、中、西三座轅門和一座大型影壁構成的1500平方米的前庭院是進入帥府的導入區。

內屋張作霖蠟像。二進院是張作霖在帥府早期生活及辦公的重要場所,共有正方七間,東西廂房各5間。正面七間房是張作霖的居室及辦公處所。東屋第一間為休息室,第二間和第三間合起來是張作霖的辦公室。西屋東側兩間是張作霖的會客室,一般的小型會議和重要客人會談都安排在此。西屋最裡面一間是張作霖的書房。張作霖讀書不多,但卻極為推崇和重視傳統文化,這一點可以從他留下的墨跡裡得到證實。東廂房分別為秘書長室和機要秘書室,西廂房則為秘書室。

小青樓位於張氏帥府的東院,由於地處張氏帥府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於民國七年(1918年),因其採用青磚青瓦建築而成,俗稱小青樓。它是張作霖為他最寵愛的五夫人壽氏專門修建的。建築面積450平方米,整座樓體呈凹字形,小青樓梟混線條的雕飾、窗口飾以鎮石、樓後頂部砌有環形女兒牆等手法則是典型的西洋風格。小青樓採用了大量的木雕、磚雕等中國傳統工藝來裝飾。分佈在小青樓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蘭花為主,風格各異。整組構圖搭配和諧,佈局嚴謹對稱,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小青樓最為考究的是,它的每個門窗的上面均採用鎮石磚雕裝飾,這些鎮石磚雕以花、鳥圖案為主。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傷的張作霖就是在這裡走完了一生。

天理人心,老炮兒的江湖。

大青樓。大青樓總建築面積2460平方米,樓高37米,頂層有觀光平臺,是民國時期奉天城除鳳凰樓外的最高點。整體建築規模宏大,外部立體浮雕和內部主要房間的壁畫裝飾都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假山南面門上刻有張作霖手書的“天理人心”匾額, 北面為“慎行”。山上有亭洞和石階,四周長滿梧桐、皂角樹,假山門洞正對大青樓正門處, 為張作霖親自指揮建造,具有防禦作用。

張作霖主政時期的第一會客廳,1929年-1931年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室。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於1929年1月12日,成立初期的成員為13名,委員張作相、張景惠、萬福麟、湯玉麟、方木仁、翟文選、王樹翰、劉尚清、劉哲、莫德惠袁金鎧、沈鴻烈。東北政務委員會是東北地區最高行政決策機關,下轄遼、吉、黑、熱四省,它在張學良主政東北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學良1928年-1931年間的辦公室。1928年張學良主政東北後,勵精圖治、全身心地投入到東北政治、經濟、軍事建設之中。當年,辦公室裡貼著他為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為使人們瞭解他的辦公時間和地點,以便隨時接待來訪人員,聽取彙報和檢查工作,張學良特意在《奉天公報》上長時間登載他的作息時間表。

此房間原為張作霖主政時期的第三會客廳,因曾擺放過老虎標本而得名,它是張氏父子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1929年1月10日,張學良以“阻撓新政,破壞統一”的罪名,下令將奉系元老楊宇霆、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在此處決,這即是震驚全國的楊常事件。通過楊常事件張學良穩定了自己在東北的政治地位,老虎廳也因此名揚四海。

1928年6月4日,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殉國,一個老炮告別了他的江湖與國。就是這個屋子

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

夕陽西下,

倦鳥歸林。

一百年過去了,

功名早已化為塵土

只有沉默的建築還在佇立。


老豬的碎碎念


張作霖是不是民國首富,也許永遠無法算清,但是,張作霖的財富在民國名列前茅絕對毋庸置疑。稱之為富可敵國,也並不誇張。因為,作為東北王的張作霖,在他的經營之下,東北已經與張傢俬產無異。當然,這麼做並非張作霖一家獨創,大多數軍閥都是如此。

張作霖

因此,計算民國軍閥的財富是非常困難的,也很難算清。這就是如同要求計算中國古代帝王的財產一樣,很難有一個精確的數字。因為古代的帝王,號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按照這種說法,理論上,皇帝所轄地域的一切,包括地產、人口、財富等等,都是屬於他的。自然,也根本無法計算出一個精確的數字。

而東北王張作霖的情況也是如此,張作霖對於東北而言,正是東北的皇帝。在張作霖的概念裡,無論是數十萬東北軍還是整個東北,都是是張家的私產,張家子孫擁有無可辯駁的繼承權力。這一點,哪怕是東北軍和東北官僚系統也是承認的。這也是為什麼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之後,年僅20多歲的張學良能夠順利“繼位”的根本原因。

張學良

因此,張作霖的家產到底有多少,根本是無法數計。我們舉幾個例子,管中窺豹,瞭解一下張家龐大的財富:1925年11月21日,東北軍郭松齡反奉事件爆發。在郭松齡的率領下,東北軍最精銳的部隊開始向老帥張作霖發動進攻。

剛開始,反奉軍勢如破竹,一度打到了瀋陽城下,張作霖的地位岌岌可危。在這種局面之下,為了以防萬一,張作霖計劃南撤大連。離開老巢,自然要帶上浮財,而當時,光給張作霖運送金銀財寶的汽車,就高達27輛,至於銀元現金等,更難以計數。

又如,在民國9年,剛剛成為東北王的張作霖,與日本民間財團大倉喜八郎共同創建了中日合辦的興發公司,這個公司主要用於經營糧食、畜牧和土特產品。此時尚不是張作霖實力巔峰時期,而張作霖出資是多少呢?是400萬公頃土地。

至於張家其他的財富,例如,在東北經營建設過程中,張作霖及其家族入股、參股的企業更難以數計。關於張家財富的具體數字,最著名的莫過於1926年,成都《民視日報》所列的民國財富榜:該報列舉了71位民國官僚軍閥總財產,這個數字是6.3億,而張作霖一人,以5000萬的總額佔據了榜首。而很顯然,這5000萬數字必然不可能是張作霖財產的全部。

張作霖的大帥府

那麼,張作霖留給張學良的這些難以數計的龐大財富,最終都去了哪裡呢?很遺憾,絕大部分都便宜給了日本侵略者。918事變爆發之時,東北軍和張作良都毫無準備。

因此,當張學良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之後,除了倉促撤出東北的20萬東北軍,張家的絕大部分財富,例如當時中國第一大兵工廠瀋陽兵工廠,例如,數以百計的飛機和大炮,例如難以數計的工礦企業、槍支彈藥,都留給了日寇,併成為日寇日後侵略中國的資源。


鳶飛九天2018


看到有人說張作霖把私產都擴大再生產了,我是真服了。

在1928年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了北洋最後一位國家元首後,張作霖召集政府近千名官員到中南海懷仁堂聽他訓話:

"人家都說我張作霖有錢,其實我哪裡有多少錢呢?你們大家打聽去,哪個外國銀行有我張作霖存的錢?哪個外國租界裡有我張作霖蓋的樓房?我他媽拉個巴子,便宜也便宜中國人,我不能便宜外國人。"

這棟房子是張作霖四夫人許澍暘在天津的舊居,始建於1926年,也就是張作霖說自己在租界沒有房子的前2年,由著名建築師沈理源設計,坐落在英租界香港道(今和平區睦南道11號,曾為團市委辦公樓,現為天津市和平區文物保護單位),三層磚木結構洋樓猶在,張大元帥這睜眼瞎話說得高明。

1921年張作霖和美國教授孟祿對談時,也談到過自己的"兩袖清風":

但我的錢,每月東院一千六(指省長薪金);西院一千八(指督軍薪金),這幾年共集(積)有五百萬。全在官銀號存儲,分文未動。

……我不是吹,只要你對人民有信用,人民自然願服從你。"

1926年10月10日成都《民視日報》所列財產表顯示,北洋時期的71個官僚軍閥要人私產總額達63000萬元,而張作霖個人獨佔5000萬,高居榜首。

張學良晚年回憶說:"你要知道我在東北的家產有多大,我沒講過。我在那個時候的錢,雖然不能說稱億吧,反正我有五六千萬家產。"(《張學良口述歷史》)

1925年底,郭松齡反奉時,日本人對於張作霖的財產極為關切,在《滿洲報》上公佈出幾組數據:

"查得張作霖於奉天以外所存之現款,即朝鮮銀行四百萬,正金銀行二百萬,又在天津一千萬,上海匯豐銀行一千萬。"(《滿洲報》1925年12月3日,見魏明:《張作霖經濟活動評述》,《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3期)

加起來已有2600萬元,日本的銀行、英國的銀行都存了,不過人家張作霖也不傻,投資存款基本不用自己名字,而是用他的堂名--三舍堂,以及親屬的名義,用的最多的就是張學良。

再看張家其他的財產,據1949年瀋陽市房產局戶籍科的不完全統計,僅瀋陽市內的張家房產就有樓房10餘處,平房409間。

更值錢的是田地,張作霖在北鎮有土地1100餘垧,在黑山有土地500餘垧,在通遼西有荒地12.6萬垧,在遼河岸邊有荒地4.5萬垧,在黑龍江一面坡有地近2萬垧。上世紀20年代,東北北部地區交通條件好、土質肥沃的土地,市價每垧均在50元以上,以最低50元計算,這20萬垧土地即價值1000萬元。

1925年郭松齡反奉,張作霖準備難逃大連,送日本南滿站貨棧暫存的金銀珠寶,用汽車拉,總共來了27輛。

1931年9月19日,日軍佔領瀋陽後,從張學良官邸(大帥府)搜出黃金八萬條運往東京,每條重二斤,記256萬兩,價值華幣達26000萬元。(見曲香昆:《學者首次披露:日軍拍賣張作霖財產細節》,《華商晨報》2013年2月3日)

——結論,張作霖搜刮了一輩子的財富,都被日本鬼子“笑納了”。


劉三解


“東北王”張作霖的一生可以說極具有傳奇色彩,他從一個馬賊出身愣是做到了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最後一任國家元首。而他不僅權高位重,他的錢也是北洋時期各軍閥裡面最富有的。

張學良晚年的時候曾對別人說“你要知道我在東北的家產有多大,我沒講過。我在那個時候的錢,雖然不能說稱億吧,反正我有五六千萬家產”。1925年郭松齡反奉的時候,張作霖本來想逃難去大連,在日本南滿貨棧存的金銀財寶,用汽車拉了27輛,1926年10月10日成都的《民視日報》列過一個財產表,張作霖以五千萬的資產獨佔鰲頭。

新中國成立以後,瀋陽市房產局對張家房產進行過一次粗略的調查。據不完全的統計,僅瀋陽市內的房產張家就有樓房10餘處,平房409間,在北鎮土地有1100餘餉,在黑龍江一面坡有地近2萬餉,按照現在的房價你大概知道張家有多少錢了吧。

那麼張作霖的鉅額財產最後都去哪了呢?其實在張作霖死後的第三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後,日軍進入瀋陽城時,便把張家所有的財產佔有了。與張學良私交很好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曾自掏腰包,將帥府裡的金銀珠寶進行了盤點,裝了整整3列火車開到了北京,要還給張學良。但是張學良沒有收,他告訴本莊繁,要還的話,請你把東北一起還給中國。本莊繁無奈,只好命令火車返回瀋陽。這些財產後來也就成了關東軍的軍資了。

張作霖也是英雄一世,可誰又能想到僅僅死後三年,他的財產就被自己的兒子送到日本人的手上,可悲呀!!!


圍知歷史


1931年“九一八”發生之際,時任東北邊防軍總司令的張學良正在北京。國民黨在東北的軍隊沒有進行抵抗,便退出了東北,日寇不久便佔領了東北全境,三千萬東北人民從此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日寇統治之中。
由於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時,張家沒有準備,倉促外逃,財物沒有攜帶,有的人只攜帶了隨身的錢物逃到外地的親戚家,後來一度要靠親戚接濟度日。
張家究竟有多少財產,這始終是個謎,這也永遠不會有個準確數字。但據1926年報刊報道,民國初期,數十個高官及軍閥等人資產總額高達6億多元,而張作霖個人就有約四、五千萬元。他還有近20萬公頃的土地,數百家的商號、廠礦、銀行…… 這些只是報刊報道的數目,實際肯定不止這些。
那麼,張作霖家族的這些財產後來都哪裡去了?據張家子孫張閭實說,張學良曾說過:日寇佔領瀋陽後,因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與他私交甚好,便命令將張家帥府裡的珍寶、財物等裝了兩三列火車運到了北京。但張學良拒絕接收,並告訴本莊繁,要還的話,就將東北一併返還。本莊繁無奈,只好命令火車返回。據說,這些財物後被日寇官兵洗劫一空。
“張三義堂”是張家在東北掌管財富和產業的機構,東北被佔後,其人員跑的跑,散的散。抗戰勝利後,張家人回到瀋陽查找張三義堂與產業去向時才知道,人去樓空,張家的財物早已被日本人搜刮,消失殆盡。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歡迎點贊和評論

蝶戀花緋


張將軍從小出身貧苦人家,受夠了苦難日子而選擇落草為寇,後被清政府招安成為小有權力的武官。後來憑藉自己的努力與機遇,成為北洋軍系的頭領。北洋軍隊當時可是清政府的王牌軍隊,配備的武器都是從德國進口的,這其中可以撈到多大的油水我們可以想象得出。

號稱“東北王”的他為自己建了一所豪宅,這所府邸佔地三萬多平方米,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四個部分組成,而且每個部分風格還不一樣,有古典中式建築,有北歐流派建築,甚至還有日本風格建築。這座府邸至今都得到善存,現在成為了博物館。

張作霖生前錢主要花在軍隊的建設,學堂的開設和鐵路的修建等。首先,張作霖的奉系軍隊當時可是海陸空三軍齊配,戰鬥機和軍艦的數量甚至都能碾壓蔣介石的嫡系軍隊,在軍隊上的開銷真的挺大的。其次,你知道東北大學這老牌985是誰建立的嗎?這也是張作霖興資建立的。最後,張作霖還改善東北的交通情況,修建大量的鐵路方便東北物資的運輸,對東北經濟的發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其實,張作霖最主要的財富還是讓他的兒子敗光了。年輕的新一代東北王聽從蔣介石的意見,未放一槍一炮就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老巢。張作霖辛辛苦苦收集一輩子的金銀珠寶都被捨棄在東北,縱使張學良認真挑選了很多價值連城的古玩字畫,但是絕大部分還是留在那裡。日本人入關後,第一件事是就是興高采烈地去將張府抄個底朝天,畢竟日本人也深知張府可是富可敵國。

另外,張學良接受採訪時也說,自己的家產就算稱不上億,那也至少擁有幾千萬。至於為什麼自己只帶少量的家財而走,是因為自己家裡重要的財產太多,根本帶不走。而且年輕的他堅信自己會重新回到自己的老宅,重複張家府邸的榮光。就這樣張作霖積累一輩子的財富就白白流入日本人的口袋中。

所以,張作霖的大量財富還是流落到日本人的手中,他的兒子手中的財富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可惜的是,許多珍貴的書畫還流入到日本,這是中國文化很大的損失。

以上


木劍溫不勝


無論張作霖為人怎麼樣,但前提都是中國人


張作霖作為奉系軍閥,有錢到可以擁有中國第一艘航母,之後的第二艘、第三艘都是在他名下。作為民國軍閥的首富,張作霖可以有錢到什麼地步?

Δ劇照

在張作霖去世之前,曾經有媒體統計過當時軍閥的財產。70多位軍閥財產共計6.3億,平均下來一人八百多萬,但是張作霖一個人佔了五千萬。當時統計的內容主要是銀行現金,以及各個軍閥的不動產。

當時張作霖擁有30萬畝的良田,每年光糧食都1.3億斤。礦產幾十座,軍工廠兵工廠不計其數。全國各地投資各種產業,上到鋼鐵、煤礦、輪船運輸等關乎國家經濟內容,下到衣食住行等關乎民生產業,都有著張家的身影。

然而張作霖死後,所有的家產都交給了五姨太打理。然而九一八事變的爆發,這些財產全部被日本人搶走。據說光從張作霖的私人銀行就拿走了四萬多兩黃金,瀋陽淪陷後據說日本人讓張家人來接手家產,但是無從考證。

後來日本關東軍的司令與張學良友好,曾經把張家的財產打包成了三輛火車運給張學良。直接被張學良拒絕了,他稱如果要還把東三省也還了。火車無奈只好再度開回,路上就被日本人洗劫一空。

抗戰結束之後,張作霖的老家也只剩下了房子,所有財產被日本人洗劫一空。


史之策


作為曾經的東北王,張作霖生前真可謂是富可敵國,那麼他意外去世後那鉅額財產都流向哪裡了呢?

都說張作霖是東北的土皇帝,維護這個地位最重要的就是手下軍隊的實力。張作霖的奉系軍隊,在當時是頂牛的軍隊,不但具備海陸空三種兵種的部隊,而且軍事裝備供給都屬於當時全國領先的地位,有自己的軍工廠,鼎盛時期軍艦、戰鬥機、民航機數量之多甚至能碾壓老蔣的軍隊。這龐大的軍事隊伍和頂尖的軍事裝備,都是老張用錢一點一點砸出來的。只是,在侵華戰爭爆發以後,這些優良的軍事武裝全部落到了日本人手裡,成為日本侵華的幫兇。

位於瀋陽的大帥府如今已是全國文明的人文景點,佔地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2.76萬平方米,被列為全國優秀近代建築群。這座“張氏帥府”是當年張作霖斥巨資建造的,雖然勞民傷財也算是為後人留下了點紀念。老張籌建的東北大學,至今仍在培育人才,功在千秋。

無論是購置軍資還是開府築學堂,雖然每項的金額都很高昂,但是對於活著的張作霖來講都是可承受的範圍。換句話講,今天老張能砸錢,明天也能想辦法再掙回來。真正敗家的是他的兒子張學良,九一八事變後,他作為新任東北王未放一槍就放棄了東三省,老張一輩子打下的家業全都便宜了日本人。

張學良在倉皇逃離東北後,張家的大多數財產都留在了東北,日本人將張家所有的宅子抄了個底朝天,珍藏的古玩字畫、金銀瓷器都被洗劫一空,就連張家在各國銀行賬戶的存款都被日本人接手了。張作霖經營半生的瀋陽軍工廠也落入日軍手裡,奉系軍隊的戰備物資、精良武器、戰鬥機、民航機都成了日軍的囊中之物。

張學良在後來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在東北的家產都扔給日本人了,我給你講過沒有?你要知道我在東北的家產有多大?我沒講過,我那時候的錢,雖然不能稱億,也得有五六千萬家產。”

將父輩打下的江山和東北人民輕易送給了日本人,之後還能無比自豪的講出來自己敗光了多少家產,這位富二代也是夠心大的。張學良不抵抗逃離東北的時候,張作霖的棺材還沒有下葬,要是老張泉下有知,知道他的小六子就這麼把家業敗光了,老張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史論縱橫


張作霖作為北洋軍閥最後的一任統治者,作為奉系軍閥的統帥,張作霖的財富不說富可敵國,那至少也是雄霸一方。

據當時的一些報道,當時張作霖的個人資產達到5000萬元,是當之無愧的全國首付。但是個人以為,這些金銀珠寶,鈔票現金,並不是張作霖的主要財富。



首先,張作霖是個軍閥,他最大的財富是什麼?是他手下的那一支武裝到牙齒的奉系軍隊;是他統治下的東北大地;是他統治下的東北大地上的人民,是民心。

關於奉系軍隊,姑且不論其戰鬥力如何,至少在裝備上處於全國魁首的位置。作為當時全國唯一一支具備海陸空三個兵種的部隊,奉系有著先進的兵工廠,有著超過全國60%的軍艦(大小軍艦20多艘),有著連全盛時期蔣介石也望塵莫及的飛機編隊(戰鬥機+其他民航近500架),還有著數量眾多的軍校。

但是這一切,在918事變發生後,日本人毫不費力的接管了這一切,張作霖辛辛苦苦打下的這一切,就這樣被拱手送人;包括那資源豐富的黑土地,也淪為了日本人地盤;同樣失去的,還有那東北民眾的民心。



軍隊沒了,可以再招;裝備沒了,可以再造;甚至根據地沒了,還可以再打回來;但是民心沒了,就是真的沒了。某人手握重兵的情況下,不論處於何種原因,竟然不抵抗退出了東北。

東北民眾,就這樣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不戰而退,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淪為侵略者的俎上魚肉。這民心,是再也回不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