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刀子嘴,正在毀掉你

01

年底的時候,同事們經常一起聚餐,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避開一個人,辦公室裡某個惹人討厭的女同事。

說起這個人,吐槽的人特別多。比如開會時,經常沒等別人把話講完,她就打斷說這個方案不行,同事在工作上出現了失誤,她也總要補一刀,說你怎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平時聊天也更是讓人掃興,女同事在討論保健產品,她就要說這東西吃多了致癌,男同事說剛買了房子,她一定來一句,那個樓盤我知道,質量很差。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不愛和她多說話,每次她一進茶水間,原本在閒聊的同事就會立刻變安靜。

其實背地裡大家都說,這同事人是不壞,就是這個嘴巴讓人受不了。

這樣的場景,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有時候,我們明明想和對方好好溝通,可不知道為什麼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指責謾罵。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溝通如此不順暢,甚至讓對方產生的強烈牴觸情緒呢?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給出了答案:我們在溝通時經常不自覺地使用暴力。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壓根意識不到自己在使用語言暴力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說話方式是“暴力”的,可是卻常常引發別人的痛苦。

本書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也是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他有著50多年的實踐經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馬歇爾·盧森堡通過心理學教育和商業領域的大量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是非暴力溝通,以及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

我們在接下來的七天,將從以下這幾個方面為你全面解讀這本書:

是什麼造成了溝通中的暴力? 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 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傾聽別人?如何在生活中充分表達憤怒?以及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愛自己。


02

暴力溝通,是對親人最大的不公平


暴力溝通,經常出現在親人之間。生活中,很多看起來彬彬有禮的人,對待親人卻很苛刻,他們在外對人輕聲細語,一回家就像變了一個人。

曾經看過一部美劇《奧麗芙·基特里奇》,女主角奧麗芙是個名脾氣暴躁的老師,雖然對學生盡心盡責,但對兒子和丈夫卻非常苛刻。

晚餐時間是兒子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刻,因為奧麗芙總是面無表情地詢問他在學校裡的表現,一有不滿意的地方,媽媽就直接惡語相向,好幾次孩子連飯都吃不下去。

對待丈夫,奧麗芙也是百般挑剔,在她眼裡,開藥店的丈夫就是一個笨拙愚鈍的老好人,生活中盡幹些蠢事,丈夫甜蜜的舉動在她眼裡也很多餘,連情人節送給她的賀卡也被無情地扔到垃圾桶裡。

暴力的溝通方式讓丈夫和兒子對她漸行漸遠,直到親人相繼離開,她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

小S在《康熙來了》裡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她出門錄影前,和母親因為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氣急敗壞的她對媽媽脫口而出:我的事不用你管,然後奪門而出,在路上剛巧碰到了索要簽名的粉絲,她卻很耐心地和他們合影,拍完照的一瞬間,她突然覺得自己剛才對媽媽的行為太過分了。

越是親近的人,越難心平氣和地說話。

想想實在不公平,家人是世界上最關心自己的人,本該把溫柔和耐心留給他們,卻也因為是家人,我們常常有恃無恐。所以經常忽略家人的感受,可是那些脫口而出的話語,往往最傷人。

03

語言暴力,正在阻擋我們表達愛意

婚姻中,經常出現一種情況,一方生悶氣,一方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很多夫妻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

有一次坐地鐵,旁邊坐著了一對夫妻,妻子削蘋果的時候,不小心削破了手指,丈夫卻突然發起脾氣:“這麼大個人了,怎麼連削個水果都不會。”妻子委屈得說不出一句話。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丈夫的憤怒裡,其實都是關心,只不過用錯了方法。

對待朋友,我們也常常不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我有個閨蜜,雙魚座的天性讓她總是優柔寡斷,最近她辭了工作想自己創業,但這過程中並不順利,於是天天在微信群抱怨自己沒錢,我忍不住說她:當初辭職是你決定的,如今整天抱怨有什麼意思呢?

沒想到她回了一句,我碰到不開心說說都不行了?

說完一氣之下就退了群。

其實我心裡是為她好,希望她能打起精神,不要總是抱怨,但話到了嘴邊卻變成了指責,給朋友造成傷害,自己也感到內疚。

每個人都知道好好說話的重要,可現實中,卻常常無從下手。

《非暴力溝通》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

語言暴力,很多時候來自一種條件反射,我們從來不覺察自己的感受,也不願意聆聽對方的聲音,所以很容易被激怒。

但非暴力溝通不同,它是一種愛的語言,指導我們去觀察、感受,並且有意識地使用語言。這種溝通會對兩個人的關係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彼此內心最深處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簡單來說,非暴力溝通可以分為四個步驟:不帶評價的觀察、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正視自己的需要和清晰表達自己的請求。

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詳細為你講解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在這個過程裡,你會發現,溝通不僅是一種說話方式,它更是一種提醒,讓我們更加專注於內在需要,而不只是表面上學習如何好好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