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了企業和事業單位之間的工資待遇差別,你會贊成嗎?為什麼?

18252840980


問題問得有些籠統,這個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個是在職時候的收入問題,一個是退休後的待遇問題。首先說一下在職的收入情況,其實事業單位在職員工的收入並不高,和企業的差別並不大,甚至還要低一些,比如一位剛入職在編教師月收入也就是三千左右而已。好處是非常穩定。另一個方面就是退休待遇問題了,這個差別很大,有時差一倍都不止,被認為是社會最不公平的地方,估計也是題主問的方面,這個是歷史問題,主要是由不同的退休政策造成的,現行的養老保險系統只是面向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機關事業單位員工運行的是另一套退休系統,兩者完全不一樣。企業的替代率為50%~60%,機關事業單位為80%~90%,所以就有了今天這種不公平的養老待遇情況。好在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些問題,正在努力並軌,明天會更美好。


柳中柳


1980年以前,年輕人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國家分配的,所有子女頂職的,退伍安置的,上山下鄉知青回城安置的,都是隨父母單位,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父母在事業單位,你就可以進事業單位,父母在企業單位你就只能進企業,像我本人呢,父親是國企的,我回城以後也就進了父親所在的單位,那個時候,在一個城市工作的基本上工資福利待遇都差不多,可是後來的情況變了,事業單位成了金飯碗,而我們企業單位基本上都面臨改制和破產重組,到此,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工資差距越來越大,我們單位改制以後就通通買斷工齡失業了,得自己找工作自己買社保醫保,國家突然就把我們當包袱甩了,現在我退休了,退休工資和同時間工作的事業單位的人差了一半,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


梅花開161780244


目睹這個題目,讓我拍手叫絕!多少渴望,多少期盼,多少等待終於來到了!

請問,小編同志什麼時候,“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待遇能夠一樣?”

這一天,我們企業工人們眼睛已經盼藍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問題,是一個社會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是一個應該引起人們重視的問題,也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更是一個應該儘快解決的問題。

平心而論,你說,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平均工資才2000多元,而全國事業單位平均工資6000多元,差距相差了百分之二百左右。你說,這不是個問題嘛!

因此,我們看問題不應該走馬觀花的看全國“平均”數字,應該傾聽民聲實事求是的分析差距,找出原因和問題,譬如:某某事業,某某企業的工資目前是一個什麼樣的標準與狀況,其工資分別都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一一公佈出來,讓大家一目瞭然。工資差距問題,不可小視。說深淺了,是一個收入分配的問題,說深了,是一個不公平公正的問題,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民生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上的一個最“突出”的矛盾問題。我們既不能迴避,又不掩飾的問題,應該是一個實實在在擺在桌面上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而不是輕描淡寫的說一說就了事的問題!

因此,題目上的觀點,——我完全支持!並且,向倡議者,——敬禮!


劉年14


贊成!一個社會要想發展,就需要讓做企業的有錢賺。這是一根指揮棒,指向哪裡,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就會聚集向哪裡。當企業工資高於事業的時候,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就不會嚮往去事業單位,安心在企業發展。企業比事業單位工資高這種情況,在上個世紀也曾出現過。當時,由於企業的工資高於事業單位,畢業的大學生都被安排到企業去了。哪個時代,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

當前的情況是,由於事業單位的工資普遍高於企業,社會上的優秀人才都打破腦袋去考事業單位了,由於優秀人才向事業單位聚集,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企業和科研部門的研發能力,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有些優秀的人才進入事業部門後,所學知識與現實工作根本不搭邊,這對人才也是一種浪費。

但這裡有個問題,我們國家當前的情況是,大政府小社會。社會上的很多可以由第三方做的事,也讓事業單位去做了,事業單位管的有點寬。當我們變成了小政府大社會後,社會上有很多事情由社會機構做了,讓事業單位的工資低於企業也就順理成章了。

同時,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決定了,只有高效的政府才有高效的社會。不知道朋友們記得不,在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國家的高效令世界震驚。所以保留一個高效的行政機構也無可厚非。因此,讓事業單位的工資處於社會平均水平,是比較合理的。

一家之言,供朋友們討論!


小不點333


既然一些人沒完沒了地炒作這個話題,那好吧!如果就按你們說的執行,你們同意嗎?

假如啊,明年將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降低到企業人員的水平,平均每月2000-3000,這還沒真什麼難的,然後機關事業人員工資上漲3000左右,上漲的工資直接打入銀行定期賬戶,60歲後可以從銀行按月提取存款。

怎麼樣?滿足一些人的要求了吧?退休養老金一視同仁了吧?你總不能再要求政府給你也漲工資吧?你的工資是你的老闆給你開的,政府管不著你的工資呀,但機關事業人員的工資是政府給開的,政府只能給自己的員工漲工資。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洗劍烏江1


我要是頂層設計者,我會消滅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工資待遇差別。因為,一個國家的發展,要逐步消滅不公平。公平公正透明民主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至少發展起來沒有動力。

但消滅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工資待遇差別,並不是絕對的,應是相對的。所謂消滅,是指企事業單位中同一類人員的工資待遇。例如高級工,企事業單位都一樣(如果考進去的另當別論)。不能存在差異。為何社會對機關事業單位有意見,關鍵在於同一類型的人企事業單位工資待遇不一樣。至於事業單位中的專業技術人員,凡進必考,考進去意味著水平在此。考不進去,不要攀比或不要羨慕嫉妒恨。


劉俊利


企業與事業在社會政治經濟中有著各自不同的屬性,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恐其難有統一的工資標準,會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企業的工資和福利直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相關聯,水漲才能船高,是動態的。事業則是有財政負擔,是靜態的。取消這兩者的工資差別是不可能的。

兩者的養老金並軌已經完全走向了可能,付諸了實施,事業人與企業人均繳養老保險。國家通過養老金的十四連漲,今年漲的幅度企業是5%,事業是4%,其兩者的退休金差距在逐步縮小,通過過渡將逐漸走向平衡。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相信國家會通過調整,逐步向著更驅合理的方向邁進。


閒居客一覽


首先,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形成的客觀事實,不是誰想改變就可以任意改變的;其次,適應並軌的新制度本意也是在逐步消除兩者的差別,制度設計過度期10年,但是否在10年內實現不一定;第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收入分配製度,勞動者的養老保險制度儘管實現了並軌,但差別還是必然存在的,這是兩種收入分配製度決定的;第四,按勞分配製度決定了各行業收入容許存在差別,這是《憲法》賦予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制度實施過程中,把握好收入分配的度,不使之有意擴大差別,而是逐步縮小差別,長期堅持,經過若干年,並軌後的養老待遇儘可能趨於平衡。


歲月留痕142685502


雖然大家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的工資待遇差別一直詬病很久,但是卻一直沒有什麼好辦法。

機關事業單位是有完善的工資構成體系,主要包含了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績效工資、改革性補貼還有各種獎勵等五大部分。

如果我們贊成取消,應該取消哪些呢?只給他們留基本工資嗎?

問題在於企業各種各樣的工資、獎金、補貼、績效工資都有。將騰訊王者榮耀團隊曾經發了100個月工資的年終獎。而且企業人員的工資水平更是相差懸殊,華為人均工資待遇水平高達70多萬元。

處於管理者地位的機關事業單位,將如何自處呢?本身機關事業單位就屬於我們國家的較好崗位,要保障他們衣食生活無憂,才能夠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當然裡邊也有滿足不了貪慾的蠹蟲,但畢竟在現行陽光工資執行下是少數。

像以前的時候,機關事業單位表面上工資很低,但實際上各種補貼獎勵一大堆,還有更廣未人知的灰色收入。我覺得還是現在好。

機關事業單位可以享受完整的勞動保障制度。比如:

按實際工資程度繳費的五險一金。絕大多數企業是按照自己的企業需要,給職工報較低的繳費基數。雖然是法律法規的明確要求,但企業還以遵紀守法就活不下去的理由搪塞。

職業年金制度,這是養老保險補充機制,能夠提升退休後的待遇水平。企業也有相應的企業年金制度,不過建立的企業很少。更多企業相信給工資能發更高的工資,才能夠提升積極性,這樣的企業並不相信通過完善的制度保障能夠提升企業職工的忠誠度。

各種津貼補貼,出差補貼、艱苦邊遠地區補貼、鄉鎮補貼,不管是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都是有各種各樣的補貼的。不過企業的標準沒有國家統一的規定,憑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管理者的良心而定,由於具體情況很複雜,國家也沒有辦法干涉企業的具體標準。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津貼補貼,就夠讓人煩惱了。

一些改革性補貼,比如乘車補貼、住房補貼等等。其實企業也可以有這樣的繁瑣的名目,可是,畢竟由於管理者和人事人員的法律知識匱乏,根本不會把工資制定的這麼麻煩,甚至就簡單的一個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方式。

各種年終獎勵,企業是肯定有的。而且有的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獎勵。一些較好的高科技企業,高管能夠拿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股權獎勵。相同層次的國家幹部,什麼時候能拿到這樣的獎勵呢?難道國家要限制企業發放這樣的年度獎勵嗎?難,真難。

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實現過企業和事業單位一種待遇的時候,兩者之間的待遇差距,總是隨著歷史發展不斷浮動變化的。

比如上個世紀90年代,機關事業單位是死工資,這種待遇很不全面。結果導致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很多下海經商的。但是更多的機關事業單位是一些重要的科研機構,當時盛傳一句話,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後來,隨著國家重視機關事業單位待遇,再加上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所以,大家的待遇才開始找平之後,又越拉越大。

所以,雖然我很贊成企業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一種待遇,畢竟我也是編外合同制人員,嚮往同工同酬很久了。可是這只是美好的夢想而已,怎麼可能給你推動實現呢?


暖心人社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好像事業單位人員會反對似的。其實如果真的把企業和事業工資拉齊首先反對的會是企業人員而且還會產生巨大地震。事業單位一般副高級別的工作人員工資也就一萬左右,可好一點的企業誰還看得上這點工資 那好的企業這一萬工資就是牙祭。讓他們平均了讓他們和事業一樣掙這點錢他們願意嗎?有想要企業和事業一樣工資收入的我想應該是企業不太好的或者是職位不高或者是低端產業工人的想法。那好像是體現社會公平如果真拉齊那才是極大的不公平。是虐殺智慧和動力的殺手。如此誰還去努力學習創造,誰還去努力上學,誰還努力……只等著大鍋飯就好了。那些有能力的人才還留得住嗎。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是人才。即使付給幾倍十幾倍幾十倍工資也要留著人才。你說能拉齊嗎?所以此想法行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