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的“氐族”,為啥從歷史上消失了?過程挺曲折!

五胡亂華,是中華民族永遠抹不去的痛。我們都知道,“五胡”中除了匈奴、鮮卑外,影響比較大的就是氐族。然而,翻遍今日的民族史,我們卻發現沒有氐族。那麼,氐族去哪了?

五胡亂華的“氐族”,為啥從歷史上消失了?過程挺曲折!

苻堅


氐族是哪個民族?可能有些人印象不深刻,但是我提氐族的一個名人,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苻堅。在中學課本中,我們都學過“草木皆兵”這成語,主角就是苻堅。

當時,五胡已經進入中國,氐族首領苻堅十分強大,控制了北部中國,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漢族王朝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苻堅的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佈陣,企圖憑藉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五胡亂華的“氐族”,為啥從歷史上消失了?過程挺曲折!

草木皆兵


應該說,苻堅最強大的時候,也是氐族勢力及聲望最強大的時候,此後氐族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那麼,氐族是先祖是誰?資料記載,氐族起源於四川松潘高原,後逐步向附近的青海省,甘肅隴南,和四川川東北地區擴張。西晉末年,天災人禍橫行,益州蜀郡的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攻下成都後建立了成漢王國,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第一個少數民族(氐族)政權。從此掀起五胡瓜分中原的浪潮,正式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氐族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成漢、前秦、後涼等多個政權,對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然而,隨著漢民族勢力的崛起,氐族最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氐族後裔都去哪了呢?

五胡亂華的“氐族”,為啥從歷史上消失了?過程挺曲折!

氐族後裔


1、融入藏族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和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交界的岷山東端摩天嶺中的一個族群, 人口約2萬多(2015年),民族語言為白馬語,也被成為白馬藏族。

白馬:當地藏語“白”在藏語裡讀“bie”,藏族的意思;“馬”在藏語讀“ma”,兵的意思,兩字合在一起讀“biema”藏語意思為"藏兵"的意思。

白馬藏族雖然有“藏族”的關鍵詞,但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藏族人, 認為自己是氐族的後裔。事實上,白馬藏族除了穿著上有點像藏族之外,他們的風俗習慣跟藏族人截然不同。近幾十年來,不斷有人向政府呼籲應該給白馬藏族正名,恢復他們“白馬氐”的身份。

2、融入漢族

氐族融入漢族的數量是很龐大的。

3、跑到緬甸

在南北朝末期,氐族人一支從四川遷移到雲南,有一些氐族人留在了雲南,而還有一些氐族人則繼續南下,一直到了今天的緬甸一帶,發展成為今日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克倫族。【參考資料:《南齊書》、《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作者:每日漢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