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電影靠譜嗎?回報如何?

吳帥澎


總的來說電影投資風險比較大,主要原因是爆款難覓,除業內龍頭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國有性質)之外,其他影視公司的盈利充滿了各種變數,以2018年行業內幾大國民認知度較高的電影公司成績單為例 :


A.華誼2018年共出品6部電影: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華誼今年出品的電影有3部是偏文藝題材的電影,這也註定了票房成績不會太理想,其中被寄予厚望的《神探狄仁傑》因為暑期檔遇上《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等勁敵最終票房止步6億,表現並不突出。


B.光線2018年共出品9部電影:

光線今年的表現還不錯:愛情題材電影《超時空同居》成為現象級作品;《一出好戲》《動物世界》收穫好口碑;青春疼痛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在完全啟用新人的情況下仍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動畫大IP《熊出沒》輕輕鬆鬆拿下6億票房。


C、博納2018年出品11部電影:

博納2018年出品的電影不論是在票房還是口碑上都是譭譽參半:既有像《紅海行動》《無雙》、《影》這樣兼具商業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也有像《解碼遊戲》、《古劍奇譚》、《低壓槽》這樣票房口碑皆失利的作品,但總的來說公司盈利不錯。


D、華策2018年出品6部電影:

華策2018年成績也不容樂觀:票房成績最好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在上映後觀眾口碑兩極分化嚴重,電影的過度營銷也讓普通觀眾對華策好感度驟降,更是直接導致公司股價跌停、市值縮水16億。


至於萬達、阿里、騰訊、愛奇藝幾大擁有雄厚資本的行業新入局者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都沒有可比性,因為做電影只不過是他們龐大的資本運作體系的一個分支,虧個一部兩部對公司的正常運營並不產生致命影響,因而不再贅述。


電影製作、宣傳、上映週期長,投入大、回款慢,盈利情況不穩很容易拖垮一家公司,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更何況資本實力遠不能媲美的小企業。專注於影視行業的“四大”在2018年的表現是整個影視行業數千大大小小影視公司的生存現狀樣本:起伏不定、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雪上加霜的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行業稅制改革的“不利環境”讓行業都處在艱難前行的調整期。


怎麼做出爆款一直是整個中國電影行業的未解之謎,因為影響電影票房成績、投資公司盈利的因素實在太多且變化也太快:電影的質量、片方的發行策略、宣傳力度及效果、同檔期競品質量......追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捉摸不定的人心,前年還深受大眾喜愛的題材可能在今天就被觀眾棄之如敝履;一部電影也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從眾人趨之若鶩的寵兒淪落成被群嘲的對象,《地球最後的夜晚》便是最好的例證。


所以電影圈從來就不只信奉“努力就有收穫”、“錢能解決一切”之類的單一信條,你必須要同時具備實力、努力、運氣、膽識,才有可能成功,而這種成功也很殘酷——它往往只是暫時的。


泛娛計


其實最主要的是要看劇本,也就是故事。然後是宣發,再然後是檔期。

首先你要知道你投資的電影是一個什麼題材?這個題材有沒有市場?這就要看劇本。所謂劇本就是一劇之本,講不出好的故事,一切都是白搭。

第二,看這部電影是一個什麼體量的電影。就是投資多少的電影。假設這部電影投資僅5000萬,還讓成龍這樣的巨星參演。成龍一個人就得拿走三千萬,那麼最後的兩千萬才來製片。就算是再好的故事也是五毛特效,故事邏輯前言不搭後語,讓人看了就想吐。這就是個失敗的投資。

第三,如果前兩條都過關。那麼你就要想會在什麼時候放?跟什麼影片同期上映,宣發怎麼做的,排片怎麼排的?打個比方,你辛辛苦苦的投了一部影片,出現的檔期非要和《復仇者聯盟》同一檔期,那就是找死了,中國現在的電影工業的精細程度和美國還差的很遠。

第四,排片。現在影院的潛規則就是給紅包多排片,不給就少排片。這個就需要方方面面都兼顧到,包括三四線的小城市都得面面俱到,少一個都不行。

如果你的這些都兼顧到了,那麼可以試一下。但是這是投資行為,是投資必然會有風險。

有膽有識是成功的標準,膽很多人都有,但是識就不是人人都具備的了。希望大家能投資順利,賺得盆滿缽滿。


菲藍色的雨季


靠譜也不靠譜,取決於您的對產業的瞭解。好的電影回報等各個方面都比較靠譜,例如:今年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等等都是大賺的電影藥神的收益在10倍以上,西紅市的在5倍以上。

不過肯定的是您要懂電影:①電影劇本題材如何②電影宣發出品單位如何③電影的主創演員陣容怎麼樣。這個整體組成一部電影靠譜不靠譜,其它的都是浮雲。

還有就是影視投資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很多人都沒有了解過,只是覺得這個是投資公司或者是明星做的事情,但是現在大眾也可以參與到裡面去,籤合同要與出品方或者聯合出品方籤,打款一定要打到對公賬戶,千萬不要輕信APP投資或者公眾號眾籌,那種很容易封掉,導致血本無歸,至少通過正規途徑投資了電影可以看到實實在在的票房。



影視特工小隊


這個是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其他人已經說了很多了,就不過多闡述!我表達三點我個人的想法:

1.好的劇本是成功的基石,但是並不代表一定會成功,導演演員各主創部門以及宣發都佔有一定的比重!另外什麼是好的劇本,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這也就意味著一部好的劇本擺在你面前,未必你就真的能看出來它優秀在哪兒?業內人士這句話一樣適用!

2.想投資電影建議從小的做起,如何衡量小取決於你個人能承擔的風險是多大,你有一千萬就去找兩三百萬的項目,切記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不要all in!現在兩百萬左右的項目也多的是,大多發行渠道就是電影頻道,網絡平臺,海外版權等!會有一些收益,但不要指望一夜暴富! 當然不排除你遇上了第二個甯浩,做了現象級的瘋狂的石頭! 這個概率非常渺茫!

3.不要相信打著投資旗號的App和眾籌平臺,我們公司就被人冒充過,騙了一波錢直接跑路,警方到現在還沒有抓到人!

以上,希望有幫助!


止愚至樂


什麼都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亙古不變的大道理,

一,對於電影投資,真正瞭解實際多少呢?對於一個人,如果把錢投資在一個自己都不熟悉的行業,其風險比賭博還要大,特別是中國的電影行業,不要說平常人,就是業內的人士,也摸不透其中的門道,況且還是一個門外漢,

二,中國的電影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中國電影表面上風光無限好,但是背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例如,拍好了能不能通過廣電局審查能不能上映有不確定性,如果不能上映,就是血本無歸,還有上映了,影院系統的拍片,裡面門道多得很,太多的不確定性,註定投資電影也風險重重。

三,拍攝過程中的迷霧重重,選演員,選導演,選好了還要面對明星耍大牌,耍無賴,動不動追加投資,動不動給你罷演,拍導電影有這麼多的折騰,一個門外漢進入,註定把投資人當猴耍,你還去投資嗎?





生活幫幫人


投資電影就三個字“不靠譜”。明星通過各種協定旱澇保收。一旦電影火了明星吃大頭,投資群眾吃小頭;電影不火明星吃飽了,投資群眾血虧。不相信的請搜索《大轟炸》,水深的很


K狂拽龍少


談到投資電影,還是要找準項目才好,應該說投資一部好片子,會讓你賺的盆滿缽滿,但是投資了一部爛片,也會讓你血本無歸。

電影的導演,劇本好壞,演員演技,演員的影響力,攝影師,音響師等等的水平,投資方的資金等,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還是需要謹慎才好。


用戶4380886480


都沒有靜下心來把一個故事講好的能力,都是奔著撈一波就走的心態,能夠有好的回報才怪呢?很多電影人都是在粗製爛造的做電影,太多的爛片充斥熒幕,再加上以阿里為代表的資本在推波助燃的使爛片更多。還有什麼回報率


蝸牛仔的娛樂


個人認為,投資電影是高風險、高收入的,這需要一個人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敢於冒險、大膽的人可以放手去做。


愛吃番茄的貓C


跟普通人沒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