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唐詩三百首賞析

讀一篇優美的散文,如品一杯茗茶,馨香淡雅而令人回味無窮。當一篇優美的散文成為經典,除了文字雋永更凝結著人生的智慧,在文化薰陶、美感享受的同時,更能給予思想啟迪。下面幾篇文章,便是如此,一旦看過,便需用一生去回味。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大和小》

林清玄

一位朋友談到他親戚的姑婆,一生從來沒有穿過合腳的鞋子,常穿著巨大的鞋子走來走去。兒子晚輩如果問她,她就會說:“大小鞋都是一樣的價錢,為什麼不買大的?”

每次我轉述這個故事,總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氣。

其實,在生活裡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姑婆”。沒有什麼思想的作家,偏偏寫著厚重苦澀的作品;沒有什麼內容的畫家,偏偏畫著超級巨畫;經常不在家的商人,卻有非常巨大的家園。

許多人不斷地追求巨大,其實只是被內在貪慾推動著,就好像買了特大號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腳一樣。

不管買什麼鞋子,合腳最重要,不論追求什麼,總要適可而止。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我為何而生》

[英] 伯特蘭·羅素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這些感情如陣陣颶風,吹拂在我動盪不定的生涯中,有時甚至吹過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絕望的邊緣。

我所以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愛情有時給我帶來狂喜,這種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會為了體驗幾小時的愛的喜悅,而寧願犧牲生命中其他的一切。

其次,愛情可以擺脫孤寂——身歷那種可怕孤寂的人的戰慄意識有時會由世界的邊緣,觀察到冷酷無生命的無底深淵。

最後,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這正是我所追尋的人生境界。雖然它對一般的人類生活也許太美好,但這正是我透過愛情所得到的最終發現。

我曾以同樣的感情追求知識,我渴望去了解人類的心靈,也渴望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同時我還想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

愛情與知識的可及領域,總是引領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卻經常把我帶回現實世界。

那些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內心深處激起迴響,飢餓中的孩子,被壓迫被折磨著,給子女造成重擔的孤苦無依的老人,以及全球無情的孤獨、貧窮和痛苦的存在,是對人類生活理想的無視和諷刺。

我常常希望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減輕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發現我完全失敗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發現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誰再給我一次生活的機會,我將欣然接受這難得的賜予。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平靜》

[美] 戴爾·卡耐基

我相信,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在生活中所獲得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身處何方,也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更不在於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而只在於我們的心靈所達到的境界。在這裡,外界的因素與此並無多大的關係。

大約 300 年前,當彌爾頓雙目失明後,他就發現了這一真理:“思想運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將地獄變為天堂,抑或將天堂變為地獄。”

以拿破崙和海倫·凱勒的生平為例,就可以證明彌爾頓的話是何等的正確:拿破崙擁有了一般人夢寐以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等等,然而他卻對聖海琳娜說:“在我的一生中,從來沒有過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是個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人,可她卻說:“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我活了50多歲,如果問我在生活中學到了什麼的話,那麼,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給你帶來平靜。”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談讀書》

[英]培根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

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讀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需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做筆記者須記憶力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需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辯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醫。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熱愛生命》

[法]蒙田

我賦予某些詞語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說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去“度”,這時我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

壞日子,要飛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度日”,“消磨時光”的常用語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習氣。他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將它打發,消磨,並且儘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彷彿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

至於我,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即使我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來自自然的恩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

“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來世。”

不過,我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生之艱苦或苦惱所致,而是由於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我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想念》

徐智慧

常常會無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時,總感覺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聯在一起。沒有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蒼白貧乏,沒有著落。但也不單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與他們發生聯繫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們,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這樣:一些被你所愛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無所謂愛或恨的人分去了。你的生命被這三種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長的歲月裡想念他們,因此你覺得自己的生命實在而豐足。

幽幽的想念不為人知,帶著往昔的感情色彩,或愛或恨或濃或淡或長或短。當你想念著一個人時,便覺得在極深極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顫動,若隱若現,欲升還沉,你想緊緊地抓住他們,但他們稍縱即逝。

當你想念滑過你生命的那些人時,所有的愛憎都蒙上一層淡淡的暈光。透過暈光,你再看他們,愛和憎都化做一種體驗生命的深廣的欣慰了。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有所敬畏》

周國平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區分為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宗教徒和俗人。不過,這個區分並非很重要。還有一個比這重要得多的區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聖,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個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聖。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別的什麼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決於個人所隸屬的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個人的特殊經歷,甚至取決於個人的某種神秘體驗,這是勉強不得的。一個沒有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個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間有任何神聖價值,百無禁忌,為所欲為,這樣的人就與禽獸無異了。

相信神聖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總有一些東西屬於做人的根本,是褻瀆不得的。他並不是害怕受到懲罰,而是不肯喪失基本的人格。不論他對人生怎樣充滿著欲求,他始終明白,一旦人格掃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嚴,那麼,一切欲求的滿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徹底失敗。

相反,那種不知敬畏的人是從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說“知恥近乎勇”,那麼,這種人因為不知恥便顯出一種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懲罰,他敢於踐踏任何美好的東西,包括愛情、友誼、榮譽,而且內心沒有絲毫不安。這樣的人儘管有再多的豔遇,也沒有能力真正愛一回;結交再多的哥們,也體味不了友誼的純正;獲取再多的名聲,也不知什麼是光榮。不相信神聖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聖的事物所拋棄。

一組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文章,收藏了

《人就這麼一輩子》

劉墉

我常以“人就這麼一輩子”這句話來告誡自己並勸說朋友。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我在懦弱時變得勇敢,驕矜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每當我為俗務勞形的時刻,想到那七個字,便憶起李白《春夜宴桃李園記》中“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句子,而在哀時光之須臾,感萬物之行休中,把周遭的俗事拋開,將眼前的爭逐看淡。

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的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麼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到達終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於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白了的發便再難黑起來,脫了的牙(永久齒)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復的一輩子;一個不容我們從頭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過一天、過一分、過一秒的一輩子。

想到這兒,我便不得不隨著東坡而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便不得不隨陳子昂而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時間,多看看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跡。

人就這麼一輩子,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可以淡然地面對它。看不開時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憤怒時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滿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為不管怎麼樣,你總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你總不能白來這一遭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