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人口不許不足百萬的城市——陝西銅川,憑啥當選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精英共享


手機打字評論,錯別字請提醒,我會及時糾正;觀點僅為個人愚見,不要較真,呵呵。

幸福——這是個哲學頂層的基礎問題。銅川城市被授予/評為“幸福城市”,看來真的是幸福。

幾千年前,柏拉圖就在為人類思尋著“幸福從哪裡來”,幾千年來,很多城市還在尋覓中,而銅川尋找到了,也算是幸福的幸福了。

“幸福”從哲學來講,指的是人們對自身現狀“滿意程度”的感受,是與財富多少無關的尺度,這觀點我是贊同的。但作為銅川人,不僅我,還有我身邊不少人,卻並非處在“對自身現狀滿意”的情況,還有不少擰巴的地方:

1. 孩子出生,吃穿用的都是銅川境外的,“現擠牛奶”還真不敢餵養嬰幼兒,條件好的會買進口的奶粉。這個階段的家庭,大多數孩子們“滿意”,不過家長們大多不滿意。

2. 孩子在學齡前,稍稍有能力的都會培養孩子幾樣興趣愛好特長。可能我孤陋寡聞,銅川在學齡前兒童特長培養方面,均處在入門教學層次,想有個更高的起點,還是花大價錢赴省城找名師。即便不跟風學那些特長,把孩子散養,可放眼銅川周邊的山山水水景色,很難將孩子們的吸引力從電視機、手機/平板搶奪回來。這個階段的家庭,大多數上興趣班的孩子們不滿意,家長也覺得累,但心裡還有個希望;家裡散養的孩子很滿意,但大多數家長擔心影響孩子視力。

3. 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和其他“非幸福城市”的孩子幾乎一樣,家長、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三方共同配合:管理部門提倡讓學生減負,學校在掐尖,家長在焦慮,校外補習班很熱鬧……這不是銅川特有的現象,這是東亞很多國家都存在的現象。一個孩子涉及一個家庭,九年義務或十二年的高考預備教育,對銅川80萬人口來說,涉及多少個家庭?能考上滿意大學的家庭有多少?這期間,短暫片刻的幸福是有的,但長期的是家長在努力適應孩子的成長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孩子、家長几乎都處於長期疲憊狀態——不滿意。

4. 孩子上了職高/大學,在銅川本地上學的還是少數。大多都去了外地,就不瞎分析了。這個階段,疲憊了十幾年的家長是稍稍滿意的。

5. 孩子畢業了,回銅川找工作的確很發愁,崗位數量少,大多數在外地就業。不少父母非常不滿意。

6. 孩子談戀愛了,找城內的,可能雙方工作不好;找城郊的,可能彩禮很重……八零後、九零後的離婚率反應了滿意度。具體數值不知道。

7. 孩子有了下一代,轉向上述第一條。而父母進入老年,多虧銅川在解放後工業底子厚些,大多數老輩“城裡人”有一方或雙方有退休金,加上醫保政策還能應付些支出,老頭無事約兄弟們去“方舟廣場”打牌,大娘無事在家屬院約姐妹們曬太陽,夕陽中有更多的準大娘跳起了廣場舞,準大爺趁著身體還好,外出打工去了……回想他們當初來支援西北,對比當年的的光景,這群人算是對現狀滿意的。

8.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你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我拍手了。


北山閒話


我老家也在銅川,但是銅川當選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也才聽說,都不好意思點評了。就說說家鄉吧!


銅川老城雙面依山,城市顯得狹長,又感覺像個“胃”的形態,一個出城端川口,前往耀州區;另一個入口在金鎖關,楊家將故事發生地!銅川市已經看不到汙染企業水泥和煤的影子了,山綠水清,比起省城西安也寧靜了許多。

銅川經金鎖關北行,210國道依山盤繞,多年的飛播和封山育林,造就了哭泉四季蒼綠美景,空氣非常好,哭泉有孟姜女的白玉像,有全國著名的旱地玉米梯田,非常值得欣賞。

哭泉梁已達地勢高點,繼續向北就到宜君縣城了,依山頂而建,典型的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地理。這幾年山城面貌大變,龍山公園面積非常大,景色迷人,少見的避暑聖地,我的老家在宜君和黃陵縣之間,彭鎮有魏城牆遺址,也有彭祖故里。

誰不說俺家鄉好,原來故鄉這麼美!歡迎朋友們閒了去逛逛,消暑納涼,宜人宜居,幸福感肯定高。


星151226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自己也有點驚訝,一個小小的西北城市怎麼會入選2017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但是網上搜了一下,銅川確實排在第九位,和成都,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入選前十。

最具幸福感的定義:“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對所在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定感、滿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嚮往度、讚譽度。

有一個採訪說到:“山、水、林、亭、湖、草,我們把大量的廢棄礦山進行整治,恢復它原有的生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感覺到,廢棄礦山也是金山銀山。”

陝西省銅川市照金紅色旅遊名鎮,成為旅遊目的地選擇中的“新秀”。

銅川背靠爺台山,面向關中平原,城區規劃得很方正,山水之間,尋得幾分靜謐。

雖然對於銅川的入選有點詫異,但是細細想來,大概也是銅川本身的實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火車上遇見666


銅川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又因資源枯竭和經濟結構調整而遭遇發展瓶頸,環境破壞相當嚴重。

現在,它卻豪華逆襲,成了中國最幸福的地方之一。這樣一座汙染嚴重到“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為何能成為老百姓安居樂業之所呢?

一座低調的歷史名城

其實,位於陝西中部的銅川是一座響噹噹的歷史文化名城。夏商時期,它隸屬古雍州,秦代屬內史地,西漢景帝時開始置縣,建城迄今已有2170餘年。

銅川南距西安僅數十公里,設想一下,如果漢唐時代的國都長安也修到“六環”,估計差不多就到銅川大門口了。

(銅川的位置)

銅川原名“同官”,一般認為,因與“潼關”同音而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不攀附名勝,很低調。由於這個區位優勢,銅川經濟文化歷來都發展得很快,因此,也孕育出了一大批歷史名人。

比如西晉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傅玄,其祖籍北地郡泥陽縣就在今銅川市耀州區境內。

( 傅玄,217年—278年)

北地郡傅氏在魏晉時代一直是顯族。傅玄曾得到司馬氏的賞識,也曾顯達富貴,但他生性耿直、敢於直言,不屈侍權勢,為此被罷官降職。

到了唐代,銅川出了兩位更有名的人物——醫學家孫思邈,書法家柳公權。孫思邈出生在銅川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聰明又勤奮,《舊唐書》稱其為“聖童”。唐太宗李世民曾親自召見孫思邈,想授給他官職,但被他拒絕了。

(孫思邈隱居地銅川藥王山)

孫思邈立志於醫學,一邊行醫採藥,一邊寫成了醫學鉅著《千金要方》,並在唐朝政府支持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他為醫的準則是“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意思是,生命可貴,診病用藥須小心再小心。

柳公權是大書法家,“柳體”至今仍被學書法的人視聖典法帖。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他還是一位政治家。

(銅川耀州區阿子鄉柳公權墓)

柳公權經歷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先後任侍書、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等職。這些官職大體相當於皇帝的高級秘書或顧問,是皇帝近臣。

一次,唐文宗召見身邊幾位學士,聊起了漢文帝崇尚節儉的故事,唐文宗說得高興,舉起自己的衣袖說:“這件衣服,都已經洗過3次了!”

領導主動“表揚與自我表揚”,再沒眼色的下級也知道這個時候要抓住機會趕緊狠拍一馬。於是,眾學士紛紛上前頌揚皇帝的節儉品德,只有柳公權在一旁閉口不言。

唐文宗不悅,專門把柳公權留下,問他:為什麼剛才不說話?柳公權直言道:“君王應重大節,起用賢良、黜退佞臣,聽取忠言勸戒,分明賞罰,至於穿洗過的衣服,那只是小節,無足輕重。”

當時,有個大臣也在場,聽了他這番話,嚇得腿發抖。唐文宗儘管有些不悅,但也只得表揚柳公權:“卿言事有諍臣風采。”此外,還有唐代歷史學家令狐德棻、宋代大畫家范寬等等,他們都是銅川人。

在這些曾為中國歷史文化增光添彩的大家身上,我們可以看出銅川人共有的特質——勤奮、低調、耿直,不媚權勢。

“南有瑞金,北有照金”

踏實、不張揚,不代表沒有血性。像所有秦人一樣,銅川人的身上有著濃烈的家國情懷,尤其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無論環境多麼險惡,他們都會主動承擔起歷史和民族的責任。

(照金革命根據地景區薛家寨)

照金鎮處於橋山山脈南端,重巒疊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帶有一處薛家寨,壁立千仞、十分險峻,民間傳說此地是“薛剛反唐”時駐兵的地方。

20世紀30年代,一批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胸懷偉大革命理想,以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部的照金鎮為中心,展開了地方武裝鬥爭。

他們依託照金的有利地形,在這裡建立了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

有人說,只有活著才能體會到幸福。但是,也有人將生命置之度外,因為他們知道: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犧牲,是一種更大的幸福。

照金革命根據地像一把尖刀插在敵人心臟上,它點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種,為後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因此,當時在革命隊伍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南有瑞金,北有照金”。

“唱支山歌給黨聽”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銅川人又把奉獻作為幸福的另一種形式。

(1958年銅川撤縣設市)

由於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銅川素有“渭北黑腰帶上的明珠”之稱,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煤炭開採的記錄。

已探明煤炭儲量30多億噸,優質石灰石儲量10億噸,油頁岩儲量5億多噸,石油儲量1億多噸……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建設急需要煤炭、水泥等資源,於是,大批建設者從全國各地來到銅川,先後建成十多座大型現代化煤礦。

1961年11月,國家“一五計劃”156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的銅川王石凹煤礦投產,年產煤炭120萬噸,是當時西北地區最早、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豎井。

(“一五”重點項目王石凹煤礦)

“一五計劃”建成的耀縣水泥廠,建廠初期就擁有3條當時最先進的水泥生產線,年產500號普通硅酸鹽水泥70萬噸,位居當時“亞洲第一”。

一個個重點工程的建成,使銅川成為一座煤城,成為著名的建材工業基地,為新中國的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原料和能量。

(“一五”重點項目耀縣水泥廠)

在這背後,則是無數幹部職工長年累月的默默奉獻。1958年初春,一個風雪交加的夜裡,銅川礦務局焦坪煤礦一名採礦技術員懷著對黨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孜孜追求,在工房煤油燈下一口氣寫下3首詩,之後寄給一家雜誌社發表。

1962年,雷鋒同志因公殉職,人們在整理他的日記本時發現裡面抄寫著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那3首詩之一——《唱支山歌給黨聽》: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唱支山歌給黨聽》詞作者姚筱舟)

濃烈、樸素又真摯的情感打動了所有人,這首詩隨即被譜成歌曲傳唱全國,成為久唱不衰的經典。

在那個年代,雖然條件十發艱苦,但銅川人十分樂觀,他們用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精神戰勝了困難。

銅川礦工中先後湧現出了100多名省部級以上勞模和1000多名省部級以上先進人物,他們用辛勤的勞動詮釋了“為黨工作是我最大幸福”的人生信仰。

在整個計劃經濟時期,銅川累計為國家貢獻了5億多噸煤炭和5000多萬噸水泥,被譽為西北的“工業糧倉”。

成了“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

銅川因煤設市,因煤而興。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寫了一個叫“銅城”的地方,書中主人公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在“銅城”挖煤。

其實,“銅城”就是現實中的銅川,路遙本人有個弟弟就在銅川煤礦工作過。

(路遙在銅川礦區體驗生活)

然而,與所有資源型城市一樣,銅川也面臨著資源枯竭的發展瓶頸。雖然有30億噸煤炭的豐富儲量,但無法開採的有近15億噸;

從新中國成立到2013年,銅川共開採煤炭8.5億多噸,剩餘可開採的儲量已不到8億噸;

按2013年全市採煤量2900多萬噸計算,不到30年銅川就將無煤可採。

現實情況更殘酷。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調整,以及煤炭市場的價格波動,煤炭產能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在上述雙重壓力下,歷經60多年開採後,銅川數百處礦井相繼停產關閉。對城市來說,需要尋找新的支柱產業,需要一場浴火重生。

數十萬礦工及家屬需要新的工作崗位,讓幸福的銅川得以延續。除了經濟上的巨大壓力,環保問題也日益突出。

計劃經濟時期普遍有“重生產、輕生活”、“先治坡、後治窩”等傳統觀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落後,欠帳很多,加上煤炭、水泥又是高汙染產業,銅川在環境保護方面面臨著極大壓力。

那時候,有位記者去採訪一位上年紀的村民,這位村民對記者說:“水是黑的,土地是黑的,空氣是黑的!早些年,就連黑的水也已經枯竭!黑的土地已在塌陷!”

還有人調侃:吃飯捂著碗,走路眯著眼,看電影打著傘(露天)……

1993年,“中華環保世紀行”稱銅川是“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經濟亟待轉型,環境亟待整治。銅川,已走到了無路可退的地步。

下大力氣搞好環境

共和國從未忘記銅川,這個曾經為國家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正在面臨發展困難的城市。

為支持銅川轉型發展,國家先後將其列為全國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範區等,給予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銅川新市區一角)

同時,銅川市制定了產業轉型強基礎、城市轉型提氣質、社會轉型惠民生、體制機制轉型增動力的轉型思路,實施系統性轉型發展。

過去,煤煙是銅川大氣環境最重要的汙染源之一,每年僅生活用煤就排放二氧化硫約2萬噸,氮氧化物5950噸,煙粉塵6800多噸。

為改善空氣質量,產煤大市銅川提出了生活基本不燒煤的口號,將城區劃分出改煤區、無煤區,先後對城區裡的1000多臺燃煤鍋爐進行了拆除或改造。

這項工作涉及到每戶家庭,需要挨家挨戶做工作,開始大家並不都理解,畢竟幾世幾代生活在煤城,取暖、做飯都靠燒煤,已形成了生活習慣。

但是,不改不行!歷經千難萬難,這項工作最終完成了,市政府為此連續11年對8萬戶群眾實施取暖補貼。

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煙筒不見了,藍天一年比一年多起來,群眾對這項治理工程的態度也由觀望、懷疑到信任、支持。

(一處落後的水泥生產線被拆除)

立窯,立式水泥窯的簡稱,是一種煅燒水泥熟料的設備,由於工藝落後,其造成的環境汙染更為嚴重。

但之前銅川的水泥廠多用這種立窯,眾多立窯生產線圍繞在川口、藥王山以及國道沿線,水泥粉塵使這些地區成了重汙染區。

水泥是銅川的支柱產業,一下子全部關閉並不現實,為此他們制定了“上大關小、治旋關立、集中鍛燒、分散研磨”的思路,關閉小生產線,實施集中生產和集約化生產,拆除落後的立窯,以工藝先進的旋窯和新型幹法生產線來替代。

銅川先後實施了“川口突破”、“國道攻殲”、“藥王山圍殲”等治理工程,拆除了57條落後水泥生產線,水泥廠由30多家減少到6家。

工藝先進了,產能和環保水平都大幅提升,現在全市水泥年產能由420萬噸提高到2613萬噸,而粉塵反而由13萬噸下降到6萬噸。

與水泥廠治理同步的還有白灰、石渣生產企業,對這些非煤礦山也採取集約生產的方式,消滅了作坊式生產和露天生產,要求企業必須有密閉設施和除塵設備。

王益區川口村過去四周都是水泥廠,村長的父親患肺癌早逝,村長本人也有肺氣腫的病根,水泥廠得到了根本治理,村裡又大搞植樹造林,這個在粉塵汙染重災區裡的村莊現在成了省級生態文明示範村。

採煤對礦山環境也產生了一定破壞,容易引發地質災害,對當地村莊及下游水庫的安全造成威脅。

抓住被確定為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的機遇,銅川組織實施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解決礦山地質環境歷史遺留問題。

經過近年來不懈努力,先後完成了水泥灰岩採礦生態修復、煤礦矸石山地質環境治理等一批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有效解決了部分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改善了礦區周邊地質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利用老礦區改建的工業遺址公園)

2015年關閉的王石凹煤礦則走出另一條傳統礦山綜合治理開發的新模式,它以原有的礦山及附屬設施為基礎,建成了工業遺址公園,以煤炭工業為特色,以煤礦探秘娛樂、懷舊教育體驗為主要功能,成為銅川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銅川,一個過去的空氣重汙染區,現在成為空氣優良區。2017年,全市累計收穫優良天數237天,高出全省平均數4.3天,更高於關中地區平均數43.8天。

居住在銅川新市區的人們驚喜地發現,現在可以經常向南眺望到秦嶺,這座“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宜居生態示範城市和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

環保倒逼產業升級

這時候,銅川迎來了“不速之客”——朱䴉。朱䴉是世界珍稀瀕危動物,我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被稱為“生態鳥”。

過去,它們主要棲息在秦嶺一帶,目前,其棲居地已延伸到關中盆地與陝北高原交接的銅川地區,目前,已發現的朱䴉有50多隻。

此外,銅川還在野外成功繁育幼䴉16只。越來越多“銅川籍”朱䴉的出生,已成為“生態銅川”的新名片。

(在銅川境內拍攝到的朱䴉)

作為一個工業城市,銅川必須思考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必須尋找新的產業來替代傳統的煤炭、建材產業。

一方面,銅川繼續發揮現有優勢,打造煤電鋁聯產聯營循環經濟產業鏈,煤發電、電鍊鋁、鋁加工,增加產業附加值。

發展這些產業,環保有著高標準,為產業配套的一個新建電廠在建設時就提出了“超淨排放”的目標,為此採取了脫硫增容、低氮燃燒、煙氣脫硝等先進技術,許多都屬省內率先採用,為檢驗排放效果,技術人員特地把一條白毛巾放在出煙口,看到毛巾還是白的才算過關。

(銅川玉華宮冰雪節)

另一方面,銅川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了關中航汽鋁材料產業基地和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主動向大型汽車、航天、製造企業提供協作配套,實現“陝西製造,銅川配套”。

銅川還發展了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產業等產業,深挖文化資源,養生藥王、冰雪玉華、陳爐古鎮等形成了全域旅遊精品,2016年共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

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照金革命根據地也成為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個“五一”小長假就接待遊客數萬人。

(一隊參觀者在照金革命紀念館前)

徜徉在照金街區就像到了江南小鎮,既有現代化的氣息又不乏紅色底蘊,莊嚴的革命紀念館、烈士紀念碑格外醒目。

2016年銅川實現生產總值311.61億元,是2010年的1.7倍,2010年以來年均增長12%,這個資源枯竭的老工業城市不僅沒有拖全省的後腿,發展速度還高於全省1.4個百分點。

現在,銅川的產業結構已由“重”變“輕”,城市經濟由“黑色”變“多彩”,煤炭產業的比重已下降到12%以下,徹底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再生。

民生工程全面跟進

  • 銅川的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57.9%提高到64.2%,在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績效考核中均表現優秀,被命名為中國循環經濟十佳綠色發展城市。

  • 2010年以來,銅川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3%、14.7%,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於城鎮居民;


  • 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10年的30.29平方米增加到42.8平方米;

  • 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

  • 銅川還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

以環境改善為契機,銅川全面實施民生工程,讓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讓城市更加宜業宜居。

長期大規模礦山開採使銅川形成了267平方公里的採空區、沉陷區,全市有3.5萬戶、12萬群眾存在居住安全隱患。2003年以來銅川啟動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7.1萬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010年的30.29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底的42.8平方米。

(銅川建設的一處安居工程)

銅川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提出了“健康銅川”的目標,一批現代化的醫院建成投入使用,省上大醫院的專家定期來坐診,銅川人感到看病比過去方便多了。

城鄉居民出行也更加便利,公交線路不斷充實,外地來銅川的人都感到,在銅川坐公交車等車時間短,上車基本都有座。

(銅川加大新能源公交車的投入

銅川還狠抓治安管理,提出“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治安滿意率連續3年達到9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市民的文明素質也不斷提升,凡人善舉和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大量湧現,美麗銅川、文明銅川因此更有溫度、有內涵,彰顯著向上向善向美的精氣神,2017年12月銅川榮獲省級文明城市稱號。

如今的銅川山清水秀,城市功能齊全,生活便利——銅川人深有感觸。

每到晚上,各個廣場上都是群眾在休閒、跳舞,生活氣息濃厚,人際關係也變得更和諧更融洽。

(銅川市區夜景)

有文化底蘊、有踏實的性格、有奮鬥傳統、有優美的環境、有幸福的生活——這就是銅川,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注:文中所涉史料、數據、圖片均來自公開、權威渠道。)


南門太守


憑吹!滿大街失業的,新區失地農民無業一大群,要工業沒工業,要農業沒農業,旅遊都是陝文圖的!還問幸福不幸福,誰評的拉出來溜溜!


56132166


物價不低房價也不低,看似山窮水盡卻又有花明果香,銅川沒有象樣的工業,又沒水生活在這裡從沒感到幸福,這或許是我之前的看法,無意間和家人的聊天說起了特產銅川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產有大櫻桃.水蜜桃.蘋果,冬棗.核桃.杏.葡萄.草梅,梨.柿子.等這樣算下來我們銅川的物產水果還不少.本著知足的生活態度,也有一點點的幸福感了


老高269987891


憑啥?憑房價憑吹唄!新區是新家屬區,老區是老家屬區。沒有工農業,只有半死不活的商業,餐飲業還湊合。


大海169943208


銅川的人們

能鬱悶死,還幸福裡,哎,政府臉不紅?


至尊寶喜歡農村


銅川人民幸福 不吹不黑,就房價而言兩年不到翻了一番何來幸福,和領導政策同步招商引資開發房地產,其他工作部不知道但是房地產發達了,房價蹭蹭的張


飄渺一生


我就在銅川居住。銅川怎麼會憑上最幸福的城市?問銅川人民了嗎?收入這麼低,消費那麼高!沒有經濟來源,一家老小要養活。頭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