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愛因斯坦人生中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什麼嗎?

你知道愛因斯坦在他人生中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關於什麼的嗎?

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海綿和毛巾為什麼可以吸水?土壤中為什麼可以鎖住大量的水?

靠它甚至還可以用來檢驗和分離各種物質?

愛因斯坦的人生中的第一篇論文,就是關於毛細現象的研究。大概和很多人不想看自己寫的小學生作文一樣,愛老爺子在這之後表示自己的這篇論文「毫無價值」……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Albert Einstein (1901) "Folgerungen aus den Capillaritätserscheinungen" (Conclusions [drawn] from capillary phenomena), Annalen der Physik, 309 (3) : 513–523. 原文鏈接

毛細現象

Capillary Action

歷史上第一個明確地觀察和記錄到了毛細作用是萊昂納多 · 達芬奇,對,就是那個畫了蒙娜麗莎的達芬奇。毛細現象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點新鮮的事物,只需要把毛細管浸入到水中,那麼水就會在管道中上升一定高度,高於原來的液麵。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在 1660 年,好奇的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 · 博伊爾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毛細管浸入到葡萄酒中,然後減小整個裝置的氣壓,他發現真空對毛細管中的液體的高度沒有任何的影響。

液體在毛細管中會上升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當時科學家們的關注,是不是因為空氣不容易進入毛細管,而液體容易得多,所以毛細管內才會更多地傾向於裝滿液體?或者說液體是被吸引到毛細管內的內壁上,內壁對液體具有吸引力?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不同直徑的細管內能夠爬升的液體高度也不盡相同,是不是就是因為管壁的吸引力不相同呢?圖片來自知乎

表面張力

Surface Tension

在認識到表面張力這件事情以後,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大家通常見到的關於表面張力的解釋是這樣的,因為液體內分子(或者原子)擁有內聚力,處在內部的液體分子在每個方向上受力相同,導致淨力為零。但是表面上的分子則不一樣,它們缺少了來自另外一個側面的受力,因此被向內拉。 這會產生一些內部壓力並迫使液體表面收縮到最小區域。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常見的液體表面張力來源示意圖

這種說法很直觀,也很容易讓人理解,但其實表面張力的作用方向並不是垂直於液體表面的,而是和液體表面相切(雖然它們的合力是指向液體內部的)。而且在液體的內部,分子與分子之間不僅僅存在著吸引力,同時也存在著排斥力。如果忽略了這些排斥力的存在,那液體就會一直收縮,這顯然說不太通。

從能量的角度來理解表面張力會更為準確一些,本來所有分子的能量都位於勢能最低的地方,但是在表面出現以後,周圍環境變了,位於表面的分子所處的勢能變了,它們此時所處的能量並不是原來最低的能量位置,而這部分多出來的能量,正是表面能,和表面面積成正比。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在表面張力的所用下,泡泡的形狀總是圓的,而在泡泡之間的是磁流體,通過毛細作用沿著邊界不斷前進 [1]

一句話解釋的話,液體內心 os 大概是這樣的:分手的理由只有一個,我們不合適啊!和表面在一起太累了,我更想去舒服點能量低的地方待著啊![2]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情況都是這樣的,比如水和玻璃接觸的時候就特別的開心,此時兩者的接觸面上不再是分子們討厭的去處,而是他們嚮往的地方,因為能量低啊,從此它們就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楊-拉普拉斯公式

Young-Laplace Formula

在歷史上,直到 1805 年,兩位研究人員才開始成功地對毛細管作用進行定量測量:英國的托馬斯 · 楊和法國的拉普拉斯,他們推導出毛細管作用的楊-拉普拉斯方程。表面張力會導致液麵彎曲,從而產生壓強差,讓毛細管內的液體的得以上升一定的高度。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這是一個複雜的非線性多變量微分方程,一般情況下只能利用計算機進行求解

楊-拉普拉斯方程正是描述了這種定量關係,壓強的二階變化量和液體表面的平均曲率成正比。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一段曲線各個地方的曲率並不相同 [3]

所謂曲率,其實指的是一條曲線,取其中的一小段,看它到底有多彎,多麼地像圓這個圓的半徑的倒數,就被稱為曲線在這個地方的曲率。

對於一個曲面而言,通過某個點,可以畫出無數條曲線,而這些曲線在這一點處總是存在一個最大麴率 1/R1,一個最小曲率 1/R2,兩者的平均值就被稱為平均曲率。,也就是方程裡出現的那一項。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曲面中出現的曲率的定義

做一道絢爛的彩虹

Make A Rainbow~

生活中最容易實現的毛細現象,其實就是紙巾了。紙巾的超強吸水性,一部分來自於其內部纖維的空隙。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其良好的親水性。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紙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如果僅僅是空隙,並不能夠吸水。比如說平常我們使用的海綿,它可以把水吸得飽飽的,但是卻不能用來吸水銀。硬塞進去也不行的那種。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如果把各種顏色的水放在一起,我們就能用紙巾吸出一道漂亮的彩虹啦~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這種做法看上去好像有點作弊……實際上化學家們用的薄層色譜法可能更符合我們日常意義下的「彩虹」。他們利用毛細現象來區分不同的化學物質和成分。這些可以流動的液體(流動相)在毛細作用下緩慢地將混合物樣品中的不同組分由下而上帶動爬升

因為液體中各組分與用來讓液體爬升的材料(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在流動相中溶解度也不同,導致各組分的上升速度有差異而最終在板上形成上下不一的斑點,從而達到分離混合物的目的。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這張圖是分離葉綠素時所產生的各種顏色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分離墨水

過呀過柱子

Column Chromatography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不止紙巾,在柱子裡同樣有毛細現象

有機化學家做完化學實驗,往往得到的是一個亂燉大雜燴——各種各樣的反應物,催化劑,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中間副產物,而我們最終想要的產物只有一點點,混在這裡面,這時候他們就需要通過

「過柱子」來得到最終產物。柱子的標準名稱為柱色譜,比較常用的有諸如硅膠柱等。整個過程很長,一根柱子普遍需要過數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

雖然耗時這麼長,也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把柱子放那兒不管然後自己去幹別的——因為柱子必須要一直盯著才行。你需要隔一段時間通過前面提到的薄層色譜方法,看現在柱子裡出來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有的時候前面一個組分和後面一個組分之間就差那麼四五滴,你要是錯過了,那整個實驗可能就全白費了。[4]

也難怪很多人如此地厭惡過柱子了

科研,做實驗,就是這樣痛 並快樂著

你知道爱因斯坦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吗?

參考鏈接: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