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23)四言詩:祭母文——毛澤東

詩詞欣賞(23)四言詩:祭母文——毛澤東

四言詩:祭母文

(1919年10月8日,26歲)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

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淨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裡。

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均待報賚。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

以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春暉朝靄。

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一觴。

後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饗!

作品譯文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親她突然之間就過世了。她享年五十三歲曾生下過七個子女。七子中只剩下三個也就是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其餘的未能養育成活他們是二個女兒二個男兒。養育我們三個兄弟母親真是歷經艱辛。身體受到損害與磨難並因此染上疾病。母親此生所經歷的種種事情全部是一部傷心史。我也不忍全都寫出來只待我慢慢和緩地吐露。今天我要說的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她盛大的德性一個是她的隱痛或抱恨。我母親的高尚風格首先予以推舉的是博愛。無論遠近親疏之人她全都庇養照料。她慈祥而富於同情心她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她的關愛所到之處其本質就是真誠。她從不說謊話也不存有半點欺人之心。她天性嚴潔端正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她生前親手操辦的事情全部有條有理。她頭腦精確縝密處理事情合情合理。做事也沒有什麼失算了的任何事她都能明察秋毫。她清潔乾淨的風尚傳遍了親戚鄰里。她一塵不染外表與內心始終如一。她仁、義、禮、智、信五德鮮明這是做人的大節。整個看她的人格宛如在我頭上照耀。她隱痛抱恨的地方就是處於君臣、父子、夫婦這三綱的最後。有志向未能舒展有希求未能獲得。母親精神上的痛苦以這點最為突出。這究竟怪天呢還是怪人悲痛得連大地也塌陷了一角。其次她抱憾的是兒女們要把他們養育成人。兄弟三人就像還未成熟的果實正處於青黃不接之間。她在病中拉著親人的手內心酸楚愁腸百結。她呼喚著兒子們各自務必要作好人。然後母親所關懷的就是至愛親朋們。有的平時有恩於我家有的卻勞累病苦。無論大小親朋遠友都有待於報答賙濟。總結這一切敘述都是盛德所輝映著的。我會稟受母親的誠懇效法她而不違揹她。至於母親的抱恨我定要加以彌補。銘心刻骨記住這些心裡絕不忘懷。如同春日的朝暉與雲霞。何時才能回報母親呢要以精衛填海的雄心。悲哉我的母親母親終究不會死的。軀體雖然毀滅靈魂卻萬古常青。只要我活著一天那麼每一天都會報母親之恩。只要我活著一天都將陪伴在母親身旁。今日說得太長了其實時間卻很短暫。因此這篇祭文只能提綱挈領就主要方面簡單陳述母親的事蹟。此時在家中祭奠就聊敬你一杯酒吧。以後對母親的陳述將隨著日月增長而增長。請享用祭品吧。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1919年10月8日這篇四言古詩式的韻文體祭文是哀悼毛澤東的母親的。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湖南湘鄉人生於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親逝世後三天內 詩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這篇至性流露、沉鬱平實的《祭母文》。

作品鑑賞

“祭文”就是祭奠親人和好友而寫的押韻的文辭。明代徐師曾在《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中說“其辭有散文有韻語有儷語而韻語之中又有散文、四言、六言、雜言、騷體、儷體之不同。”毛澤東的這篇《祭母文》採用四言韻語可說是一首四言詩。它重在敘事和抒情歌頌了母親的盛德和養育之恩表達了自己對母親逝世的無限悲痛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