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島嶼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況及早期普陀山的歷史

案:以下發表的這篇譯稿,原名為《The holy island of Pootoo》,是1906年上海英文報紙Shanghai Mercury出版的《Far-east Sketches》(遠東素描)裡的一篇文章。這本書是曾在Shanghai Mercury發表過的介紹中國風土人情的文章結集。有關這份英文晚報Shanghai Mercury則是英國人開樂凱(J.D.Clark)在上海創立的,1879年4月17日發行第一份,而在1930年6月11日停刊。這份晚報和現在的《文匯報》還有點小小的淵源。

這篇文章比較長,我按照原文作者給文章分的幾個大段落將文章分成了若干部分翻譯出來。同我長期在做的翻譯那些有關舟山的史料一樣,裡面有很多中文的威妥瑪拼寫以及部分外語,困難的不是翻譯,而是仔細地考證,儘量不出現錯誤。但錯誤仍在所難免,我只求大家能通順無困難地看完全文,並能理解作者所要講的意思。感謝各位的閱讀,也希望真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原文。我願意負這一點點翻譯錯誤的文責。

《神聖的島嶼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況及早期普陀山的歷史

短姑道頭

在中國的浙江沿海,杭州灣的南端,在那一小塊陸地的周圍,有一連串島嶼。但在1840年以前,歐洲的航海家們對他們一無所知。在那以後,由於英國人在鴉片戰爭期間的佔領,之後這個地區成為中國最著名的地方之一,並得到了極為細緻的考察。歐洲人將其命名為舟山群島,名稱源自於其中一個主要的島嶼舟山本島。要確切地計算出這些島嶼的數目不太可能,因為它們大多數都很小,有些甚至連漁民們都未曾登上去過。除了舟山本島,較大的一些島嶼都不超過五平方英里。這些島嶼的地層由石英岩、粗面岩、單巖、砂石和花崗岩組成,清晰表明了島嶼在形成過程當中的劇烈程度。舟山本島位於北緯三十度,由西北至東南延展約二十八英里,寬約十二英里。島南面是定海城,最高行政長官的衙門就設在那裡。在中國的行政級別裡面,舟山群島屬於直隸廳,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屬於更大的一級單位府,府治在寧波。要公佈中國的確切人口,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比較冒險的行為,之前有兩位作者(喬治斯密斯主教和福維爾先生)公認為是中國通,對中國事務相當瞭解,其中一位粗略估計舟山的人口約為十二萬(120000),而另一個則估計約有一百萬(1000000)。大部分舟山居民以捕魚和農業為生,在肥沃的山谷和山坡上,居民懷著極大的熱情經營著農業,而寧波與定海之間的貿易也異常活躍。

如前所述,自1840年至1845年舟山為英國人所控制,同清廷的聯繫中斷了有八個月之久。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花了2100萬美元將其贖回。在此期間居民們有機會檢驗了英國行政和司法的價值。但是正如一位1845年居住在香港的英國傳教士所報告的那樣,佔領對他們的影響,是他們中間的富人搬到了大陸,強烈呼籲要在內陸重建地方政府。

《神聖的島嶼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況及早期普陀山的歷史

山岩上的寺廟

然而對佛教世界來講,這個群島有其重要意義,尤其因為它處於東方且離海很近,故而依據釋迦摩尼的教誨,它被選中作為佛教在遠東的主要道場。這個叫普陀的小島為寧波和上海的居民熟知,故而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朝拜。它位於舟山本島偏東一點,四周岩石圍繞,長約七公里,寬約兩公里。由於這個群島沒有常規的蒸汽輪船的航線,遊客們不得不僱用來自寧波的中國帆船。就這樣,我在兩個朋友的陪同之下,於1891年春天拜訪了普陀山。5月16日下午4點半,我們離開了處於甬江口鎮海的一個漁村,這裡離寧波約20公里。早上我們徒勞無功,北風颳得如此猛烈,以致我們的中國帆船在狹窄的航道上隨波逐流,演出了一幕鬧劇。我們的船約有十米長,上面有一個小木棚並設有墊子,這樣的船淹沒在高高的海浪裡,它只不過是海洋的玩物而已。在經歷了一夜的不開心以後,次日早上7點半我們到達了定海,天氣極好,由此我們就航行在舟山南邊平靜如鏡子的海面之上。在我們的右邊,數不清的丘陵小島從水裡冒出來,它們基本都是光禿禿的,而且沒有人居住,更少人在上面耕種。群島就像這裡被淹沒的山區,山峰從海上伸出來。兩點鐘的時候我們來到了普陀山附近的一個小海灣。我們踏上海岸,站在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上,這條小徑從岸上一直延伸上山。靠近碼頭的地方,有一個木製寫著"慈航普渡"的門。我們很快就到了白華庵,接受和尚們的友好邀請,在那裡住了下來。接著我們絲毫不敢浪費時間,我們要去探索這個可愛的島嶼。

《神聖的島嶼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況及早期普陀山的歷史

海岸牌坊

我們首先參觀了島上兩座最重要的寺院之一的普濟寺。它位於北部約三公里,我們從一條寬闊的小徑一直走到那裡。這條小徑指引著我們穿過茂密的樟樹和朴樹林,我必須剋制自己不去描述那宏大而又保存完好的寺廟,那裡有水池和高高的拱形石橋,有亭子和石碑,還有巨大的佛殿和無數的木製偶像。如果我想讓我的讀者對中國的這一個大的宗教場所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那就需要另外一篇文章。如果有人想要了解的更多,我想可以參考艾約瑟博士(Dr. Edkins)的《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第十五章,他在這一章中特別描述了普陀山的寺廟,但我將在這裡提供一些歷史日期和關於普陀島的事實,這些都是艾約瑟博士遺漏的。據我所知這些都沒有對外國讀者公開,我從一本中國編年史上找到了他們的記載,這本編年史大約出現在上個世紀中葉,題目是《敕建南海普陀山志》。

《神聖的島嶼普陀山》第一部分:舟山概況及早期普陀山的歷史

圓通寶殿

根據這部著作,這座島嶼對佛教文化的貢獻發生在十世紀初,確切的說是在公元945年,當時普濟寺開始興建,是為其特殊的宗教歷史的開端。隨著時間的推移,普陀山已經成為東亞四大佛教中心之一,從日本的島嶼到蒙古的沙漠,普陀山的名字聲名遠播。這四個佛教名山分別是四川省的峨眉山,供奉的是三曼多跋陀羅,中文意思為"普救"或者普賢;山西省的五臺山,供奉著曼殊室利,中文即文殊;安徽省的九華山,供奉著地藏王;以及普陀山,供奉著阿婆盧吉低舍婆羅,作為保護眾生的聖人稱為觀音。所有這些虛構的人格化形象對印度原始佛教來說是相當奇怪的,它應該是發源於後世的文學並在中國大地上發展變化。從地獄中拯救靈魂的地藏王似乎完全是中國或者暹羅的產品。鑑於佛教歷史較短,普陀山作為佛教文化中心,佔據了四座聖山的最後而不是第一的位置。早在公元四世紀初,峨眉山上就已經建立了廟宇,五臺山的遺蹟則還要再早一些,關於九華山我不知道確切日期。但重要的在於普陀山並不遜色於其他三個地方。許多人認為它是中國最著名的佛教僧侶聚集的地方。正如我們之前提過,它是"大慈大悲女神"觀世音的道場,觀音的名字翻譯自北部印度語阿婆盧吉低舍婆羅,她同時也是西藏的保護者。但人們對這位後古典聖人的普遍看法已經完全改變了,十二世紀以來的觀音根據大眾的信仰,她變成了一位強大的女神,一位優雅的仙女。她在狂風暴雨的大海上保護著水手,她被困苦的人們召喚來避免不幸,她是婦女們為了子孫後代而祈禱的對象。諸多的傳說告訴我們,女神已經從天堂降臨,花費數年的時間在普陀山解釋釋迦摩尼的教導,說服人們相信事物的空虛,並將他們的思想導向涅槃。從什麼時候起這個島有了所謂普陀這個神聖的名字,或是從它最初的興建就有了,我並不能確定。當然根據普陀山志的記述,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十九世紀末十四世紀末,它已經開始在漢語中普遍使用。它的全稱是普陀落迦,古老的發音則是補怛洛迦,西藏語的發音裡則是布達拉,這也是達賴居住的西藏首府拉薩附近山的名字。由於西藏是南印度和達賴喇嘛最喜愛的地方,因此不難理解,既然已經給她的一個居所起了這樣的名字,也應該給供奉她的新的島嶼起一個同樣的名字。然而,總的來說,這個藏語名稱被認為是從古印度的布達拉港轉移而來的,布達拉港是印度河三角洲上的一個河港,可能就是今天的塔塔。然而,我並不認為這種對其起源的解釋已得到充分證明,更不認為漢語中的"小白花"一詞在這種推導中是完全不可理解的。著名的"布達拉"一詞的起源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以上文章是我諸多原創文章裡的其中一篇,抄襲或者借鑑都非是我的特長!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點贊;不同意我的觀點,請評論或者私信告訴我;不喜歡我的文筆,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頁裡,你們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謝各位閱讀者的付出,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