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彈道導彈打航母靠譜嗎?

用戶56669982852


彈道導彈究竟能不能打航母?這個問題幾乎已經成了對我國火箭軍的靈魂拷問,不過火箭軍一直笑而不語,沒有做出任何回應性的動作。不過對於彈道導彈打航母這個問題,火箭軍表現得相當自信,作為解放軍的無敵腦殘粉,我選擇相信!但是作為一名軍迷,我表示這個問題值得懷疑!因為要實現彈道導彈打航母,實在是太難了,除非哪天真的打一次給大家看,否則沒人會心服口服的!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真的能反艦嗎?

這個問題我們從技術上來分析。彈道導彈要實現對航母的攻擊,首先要知道航母在哪裡。地球上海洋的面積非常廣闊,航母是有著高速機動能力的船隻,雖然排水量巨大,是一頭海上巨獸,但是和海洋一比,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要在海里跟蹤監視一艘航母的難度非常大,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做到。目前跟蹤定位航母主要使用全球定位系統配合低軌道偵察衛星的辦法,由全球定位系統負責大區域,低軌道衛星則負責提升定位航母位置的精度。


但是在今天,低軌道衛星早已經不再安全,美國就曾經使用標準-3區域防空導彈成功打下了自己的報廢低軌衛星。當戰爭烈度上升到需要打擊對方航母戰鬥群的時候,說明兩國已經開始了全面戰爭,而這些用於監視戰場的低軌道衛星就是敵方的第一戰略目標,絕對在第一時間就報銷。所以低軌道衛星的跟蹤監視基本上只能平常用,要真正掌握航母的行蹤還要靠海洋情報網,還要看雷達配合海上巡邏機和偵察船!

除了要依靠其他技術手段找到航母,導彈自身的制導也是一個很難解決的難題。因為普通的彈道導彈沿著固定彈道飛行,採用的是陀螺儀慣性制導,在發射之前它就已經知道自己要飛往哪裡了,中途沒辦法再改變導彈彈頭的落點。而航母在海上是一直都在航行的,是一個移動目標,普通彈道導彈適用於打擊大型固定目標,要想實現打擊移動目標,必須增加可以跟蹤移動目標的制導方式。

兩種不同的助推-滑翔導彈,錢學森彈道和桑格爾彈道

彈道導彈在起飛之後到飛出大氣層的階段是根據設定參數飛行的,要想實現瞄準移動目標,必須在再入大氣層之後再改變彈道,巡航飛行瞄準目標。這種使用普通彈道再進行巡航飛行的彈道叫做助推-滑翔滑翔彈道,因為是40年代錢學森先生提出來的,所以也叫作錢學森彈道。彈道導彈彈頭在再入大氣層之後的速度非常快,會因為和大氣摩擦而出現高溫等離子流,高溫等離子流會屏蔽外界信號,造成黑障期。黑障期持續時間一般6-7分鐘,要想實現彈道導彈再入段制導,必須採取減速措施避開黑障期,或者實現黑障期通信。



黑障通信非常困難,世界現在已知可以實現黑障通信的國家只有俄羅斯!去年俄羅斯火箭發射失敗,兩位航天員能夠倖免於難最大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突破了黑障通信技術!雖然前蘇聯發明了彈道導彈的想法,而俄羅斯卻僅僅裝備有飛航式反艦導彈。目前世界上的反艦彈道導彈只有三個型號,都在我國,分別是東風-21D,東風-26導彈和外貿型CM-401導彈。但是沒有任何信息表明我國擁有類似於俄羅斯的黑障通信技術,所以如果我國的反艦彈道導彈真的能夠反艦的話,很大概率採用彈頭再入段減速的方法避開黑障期,實現再入段制導,跟蹤打擊航母。不過目前我國並沒有公開東風-21D和東風-26打擊大型水面艦艇的信息,雖然此前傳出東風-21D曾經擊傷過遠望號改裝的靶船,但是真實性無法確認,所以彈道導彈打擊航母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世界上打擊水面艦艇的飛航式反艦導彈採用的制導方式普遍是主動雷達制導,由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波確定目標位置,並實現跟蹤瞄準。採用這種制導方式的飛航式反艦導彈有兩個缺點,第一是突防速度不夠,第二則是制導雷達信號容易被對方捕捉,並進行攔截。正因為這兩個缺點,我國另闢蹊徑,研製出了反艦彈道導彈。不過去年並沒有公開試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已經在保密狀態下進行過試射,究竟能不能真的打擊航母,大家一起等待公開信息吧!


赤焰噠噠噠


使用彈道導彈打航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首先,能不能提前知道航母的確切位置就是個問題,用來發現航母位置的手段不少,比如使用低軌衛星組網發射(多軌道偵查,提高發現概率),不過這個需要考慮到對方的反衛星技術,老美在這方面玩出花來了,不過衛星快速補網發射技術可以彌補這個短板;除此之外還可以上空軍的巡邏預警機、或者海軍艦艇伴隨監視,直接跟老美的航母編隊死磕,只不過這樣的話,這些用來監視的兄弟部隊也在對方的火力打擊範圍內,不過只要敢於犧牲的話就沒問題了!

總的來說,發現航母位置的手段是有的,但是發現了怎麼打呢?畢竟航母是一直在運動的,從導彈發射到擊中目標這十幾分鐘的時間了,航母可能已經移動了10海里(18公里)的距離,導彈從幾百公里的高空落下來,在一個半徑18公里的區域,要找到一個長几百米,寬幾十米的移動目標,真的跟大海撈針沒什麼區別,比如下圖,這就是美國軍用衛星觀察尼米茲航母的圖片,左邊是全景圖,右邊是部分放大的圖片,那個點就是航母,而後面的則是航母運動時的尾跡,所以,從高空看下去,大洋上的航母真的就跟螞蟻差不多!


還有啊,彈頭在中段飛行的時候,是屬於一個無控純彈道飛行的狀態,想要修正彈道,要麼在主動段,要麼在再入段,所以,如何在中段時根據航母運動軌跡來修正彈道是一個問題,至於有人會說利用洲際導彈上的中段變軌技術,首先,這種技術只是拉低彈道,並不能大幅度改變導彈的打擊方向(即只改變豎直方向,水平方向不變),其次,這種洲際導彈上的技術還沒有應用到中程導彈上面,當然,這個中段變軌的問題可能已經被那些大神們給解決了也說不定!


最後,在彈頭的再入大氣層階段,需不需要再次減速以便調整彈道從而精確打擊航母也是個問題,如果不減速,那麼從確定目標運動軌跡,到彈頭落地只有十幾秒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彈頭能不能迅速改變彈道打擊航母就不好說了,舉個例子,美國佬的潘興2中程彈道導彈(射程1500~2000公里),就使用了機動彈頭再入後減速的騷操作,落地速度只有幾馬赫,但是CEP(導彈的命中精度)只有不到30米,這玩意只要把核彈頭給換了,絕對是反航母的利器啊,畢竟精度那麼高,可惜潘興2美國佬已經銷燬了。想要山寨都山寨不了!



當然了,速度慢了,那麼彈頭的突防能力也就相應的減弱了,還有,在彈頭的再入階段由於速度太快,在氣功加熱下會出現熱障的情況,熱障的情況下,彈頭上的導引頭是完全無用的,不具備通信能力,因此,就必須在熱障出現之前,把航母的運動軌跡掌握清楚!


哨兵ZH


對於超遠距離打擊航母這件事,其實早有人提出可以用彈道導彈來進行。不過這項工作卻異常的困難,以如今來看只有中國的東風導彈有實力去打擊航母這種大中型水面艦艇,中國有兩種分別為東風21D和東風26,它們被稱為是航母殺手。不過也有很多人抱有懷疑,中國的東風導彈真的可以做到嗎?

其實就連俄羅斯也承認中國的確有這個實力,不過卻很難進行。因為從可行性上分析,如何攻擊航母最主要的是需要了解到航母的位置,而在海洋上的面積非常廣大,航母雖然巨大不過把它放在海洋中卻非常小,哪怕從衛星上能夠成功的識別出來從圖片上來看也只是小小的一個點。

如今想在海洋中間追蹤一顆航母,需要的技術水平非常高,如今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做到,能夠跟蹤定位航母的必須要有全球定位系統,幸好中國在這方面有北斗衛星,然後還需要一系列的低軌道偵察衛星作為配合來提升精確性。不過如今美國也已經掌握用導彈打下低軌衛星的技術,所以說真正想要在戰爭時候掌握敵方航母的蹤跡,還是要靠雷達和海上的巡邏機等。

而我們知道導彈的射程非常遠,像東風21D這是中國專門設計的反艦導彈射程高達幾千公里,而且速度可以達到幾馬赫左右,也就是說從發射到命中僅僅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對於航母來說這十幾分鍾足以行駛出去十幾公里了這個誤差可不是一般的大,而彈道導彈最適合的是打擊固定目標,像航母這種會移動的目標是很困難的。

彈道導彈在發射之後是按照參數來設定飛行的,因此想要實現打擊移動的目標,必須在飛行階段進行變軌,或者在末端時候再重新制導。這個技術目前也只有中國可以實現,曾經有消息稱中國的東風21D在實驗中擊中過改裝的靶船,但是具體消息卻沒有進一步傳出,關於這個問題也有記者採訪過,負責人露出神秘的笑容,以目前的消息來推測應該是初步具備打擊能力的。

這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利用各種偵察衛星逐漸升空,再加上水面力量也在逐漸壯大,各種水面監視雷達和艦艇等都將成為導彈的耳目,所以說中國用導彈打航母應該是靠譜的。


霹靂火軍事


這還是很靠譜的,彈道導彈這類武器一般而言命中精度都不會很高,洲際級別的導彈命中精度的圓概率誤差(CEP)在100米以上,少數可以達到百米以內,但是也不會很高。而4000米左右的彈道導彈命中精度就有所改善了,好一些的可以在二三十米以內,差一些的當然也在100米以上了。但是1500到20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命中精度就可能達到20米以內的級別。


如果彈道導彈命中精度達到了20米左右的圓概率誤差,那麼他就足以去執行精確打擊的任務了,此時,再為導彈加上機動變軌能力,那麼他就具備了追擊移動目標的能力,對於動輒近百米寬,300米長的航空母艦,4000公里射程左右的彈道導彈,如果技術夠先進,就足以進行打擊了,畢竟航母也是一個大傢伙,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也能命中。


要知道,導彈類武器還是二戰後才大規模應用在海戰的,在此之前,海戰依靠的就是炮彈和飛機的航空炸彈,這些彈藥的命中精度才叫一個差,但是也已經足夠進行大規模的近代化海戰了,還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俯衝轟炸機,俯衝3次能夠命中1次就算是成功,但是這也好不耽誤俯衝轟炸機成為非常有效和實用的反艦手段。


現代反艦彈道導彈,比如說DF21D和DF26等,射程基本就在1700-4000公里範圍內,都具備了滑翔式彈頭和機動變軌能力,採用錢學森彈道,可以在長時間飛行後調整再入大氣層的位置,以精確追蹤目標,命中的圓概率誤差都在30米以內,這樣的誤差精度已經足以瞄準航母進行攻擊了,這一誤差值比起二戰時期的炮彈還要精確,足以反艦作戰。


另外,有人指出偵查是一個問題,你想打中4000公里外的航母,也得知道他在哪裡,往哪個方向,以多快的速度走是吧?沒問題,以我國為例,已經構建起海洋監視衛星體系和大量的偵查幕兵器,比如大型預警機和遠程長航時無人機等,按照我國的話說就是,可以對亞太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的30艘大型艦艇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跟蹤。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戰爭爆發,可以隨時向著30艘大型艦艇,也就是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等,發動強大密集的彈道導彈打擊,在敵人進入作戰距離之前就將其消滅之,這樣的作戰能力也給了對手很大的壓力,不斷的發展其海基反導攔截能力,但是其體系目前還未真正建立,彈道導彈打航母依然是一個令對手頭疼的有效作戰方式。


海事先鋒


大約十五年前,我所在的單位突然開始討論彈道導彈打航母的問題,當時我們在做關於強敵介入的軍事理論研究。說實話,我是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靠譜的,一種打固定目標的武器,怎麼打移動目標呢?那個時候,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也很單一,基本就是慣性制導吧,所以更覺得不可能。

但是,沒過幾年,航母殺手東風21D就開始在江湖中流傳開了,然後就是陳總長的承認,直到2015年9.3閱兵終於亮相。令人驚喜驚訝的人,航母殺手一問世就是兩個型號。看來,我們是當真的,不是隨便搞搞嚇唬人。

為什麼當年覺得用彈道導彈打航母不靠譜?一是因為制導的問題。如果導彈在末端不能自主尋的找到移動中的航母,那麼這個構想就實現不了。二是因為發現跟蹤的問題,那個時候我們航天偵察監視定位衛星導航等能力還比較薄弱,無法想象可以在遙遠的茫茫大海發現和跟蹤如同樹葉一般的航母。

當你只看眼下的困難忘記了國家能力的成長,那麼,你自然會得出悲觀的結論。事實上,上述困難在不長的時間裡都一一解決了。首先,彈道導彈在傳統的慣性制導之外,開始採用複合制導以進一步提高打擊精度。對於打移動目標來說最有意義的就是主動雷達制導,在導彈達到目標水域之後,雷達開機,自己尋找目標,然後實施攻擊。其實,美國80年代初推出的“潘興”-2導彈就採用了末端主動雷達制導的方式,從而大大提高了導彈的打擊精度(CEP30米)。後來美國還有個很可笑的說法,說中國的東風21D偷了潘興2的技術。

其次,我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以後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和大收穫的階段。各種偵察衛星,北斗導航紛紛投入使用,發現和跟蹤航母不再是問題,這樣就解決了彈道導彈打航母的瓶頸所在。

今天,彈道導彈打航母絕對是靠譜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


進擊的女武神


可以的!只要有裝備機動變軌能力的彈道導彈就可以對航母實施打擊,而沒有該能力的彈道導彈則不行。

彈道導彈有兩種,一種是早期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的彈頭是沒有安裝發動機的,這種導彈不具備機動變軌能力,只能打固定的目標。因為彈道導彈的飛行時間很長的,從發射到命中往往需要幾十分鐘,這幾十分鐘時間對於機動的目標往往可以走很遠了,比如航母的航速高達50多公里每小時左右,這種誤差性太遠了。而且因為反導系統的建立,這種導彈往往會被反導系統鎖定攔截,比如愛國者就是這麼攔截飛毛腿導彈的。

而到了現代時期,由於分導技術(多彈頭)的實現,現在的彈道導彈的彈頭都裝了動力系統,可以在到達目標附近的時候仍然具有動力推進,這是用來規避反導系統用的,這種導彈實際上就是升級版的反艦導彈,正常誤差可以控制在10~50米左右,而航母的艦體長度達200~300米,寬也有30~50米,基本無法躲過這種彈道導彈。除非航母的反導系統起作用,能夠攔截來襲導彈,但是概率非常低。


優己


有譜,但很難靠的上去

導彈打航母這是國內很多軍迷時常津津樂道的話題,新聞媒體也經常設想一旦美軍航母逼近第一島鏈,中國的東風21D導彈就會如流星雨般從天而降,將美帝的航母打成篩子。

(人們臆想的導彈打航母場景:陪你去看導彈雨落在這甲板上)

這個想法是不錯滴,理論上也是可行滴,就是難度大了點,忒大了點。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成功地進行過一次導彈擊沉移動艦艇的實驗,一次都沒有。

為啥呢?

因為導彈壓根找不著船在哪!實驗的結果往往和水庫炸魚沒啥區別。

我先簡單通俗地說以下彈道導彈的打擊原理。

遠程彈道導彈顧名思義,都是具有固定彈道的,這個彈道運行軌跡是根據被打擊的目標確認的,但前提是這個目標必須沒有長腿,得呆在那不動。

雖然先進的導彈可以進行中途變軌,但導彈變軌的目的是為了躲避敵方的攔截,導彈最終的旅行目的地是不變的。

就像是如果要打擊敵方一座城市,導彈即便是變軌飛行,也只是換一條飛行路線,最終的目標還是那座城市,因為城市是不會挪走的。

彈道導彈打擊固定目標的技術是非常成熟的,但是打航母這種移動目標就完全不一樣了。

(攜帶多彈頭的彈道導彈打擊軌跡)

航母是一個喜歡自由的物種,航母戰鬥群是在不停的移用的,首先你這目標位置就很難確定,這讓飛行路線規劃就非常困難,導彈打出去的飛行彈道也就無法確定。

即便是確定大體位置,將導彈打出去,可最後如何鎖定目標又是個大麻煩。

現在關鍵的問題在於導彈末端制導技術,如何在在導彈結束慣性制導之後,通過衛星等導引手段精確的指引導彈擊中航母,這是現在導彈打航母的最大難題。

況且打擊航母的誤差必須很小,如果是打擊城市的話,攜帶核彈頭的導彈的誤差有個幾百米都是無所謂。

但如果導彈沒能直接命中航母,而是在航母附近爆炸,那麼對航母的傷害是很有限的。

即便是核彈頭,如果爆炸地點距離航母太遠的話,仍舊無法使航母徹底喪失戰鬥力。

(美國航母在入役之前,都要做水下抗衝擊實驗的)

所以導彈打航母真的是個超級技術活兒,實現起來非常的困難。

而且,如果航母真的那麼不堪一擊的話,中國海軍也不會費那麼多錢大力發展航母了。


千佛山車神


客觀來說,無論是空射反艦導彈,還是潛射魚雷亦或是高超音速導彈打擊航母都難談多“靠譜”。畢竟,現在的航母已經跟二戰時期有很大的區別,航母不再是單獨作戰的單位,成了一個擁有多層嚴密防禦網的整體。你要打擊到航母,必須擁有突破層層防禦網的手段。
圖:美軍航母編隊

作為飽受美軍航母威嚇之苦的國家,我們多年來在反航母領域不餘遺力得投入,研發反航母手段。這些年來,總結出來的反航母的作戰思想就是區域拒止,即從航母防禦圈之外發動攻擊,將航母儘可能拒止在國土安全範圍外。這一作戰思想最後的產物,就是世界首創的DF-21D和DF-26反艦彈道導彈。

圖:閱兵式上的DF-21D

據悉,這兩款彈道導彈射程高達2000公里以上,能夠實現對航母的超遠程精確打擊,而且由於戰鬥部高達一噸,一枚命中就可以癱瘓一艘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可謂是一發入魂。但這種方式的成功率有多高呢?


圖:國產DF-26型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的難點體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定位難。我們都知道對高速移動的目標實現精準定位是非常難的。以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來看,其最大航母可以達到36~37節,相當於66~69公里每小時,再加上其艦長337米,艦寬77米的體積在茫茫大海上彷彿一葉扁舟,對衛星而言,實現對其連續不斷的精準定位實在是太難了。目前能真正實現對海上移動目標的精確定位的國家,無非是那幾個擁有獨立衛星定位系統的軍事強國。而如果無法實現對航母精確定位,那麼就意味著就無法命中目標,再加上導彈本身就存在誤差,所以想打中航母無異於天方夜譚。


圖:美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其二,突破難。現代航母上一般都擁有完善的遠中近三層防禦體系。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中遠程防禦由其編隊中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負責,艦上的“標準-2”、“標準-3”、“海麻雀”等防空導彈能夠為航母構建一層寬達上千公里的防禦網。如果來襲導彈僥倖突破這層防禦網,那麼將要面對的就是負責近程防禦的“密集陣”系統,其裝備有多管大口徑機炮,在電腦控制下進行全自動防禦,射速可達5000~10000發每分鐘,瞬間構築起距離航母幾公里的密集彈幕。只有真正突破了這一層防禦,來襲導彈才能有機會民眾航母,給航母造成傷害。



圖: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標準-3”
型防空導彈

小兵覺得,從我們這些年的軍備發展情況分析,我軍還是對彈道導彈思路有自信的。畢竟我們是少數幾個具備獨立衛星定位系統+反艦導彈組合的國家。運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這條路尚未有人走過,中國若能證明行得通,那麼將會對現有海戰規則造成顛覆。
圖: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想像圖

【你看好彈道導彈打擊航母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關於彈道導彈打航母這個事情,一直以來就是眾多軍迷的熱點話題。而中國火箭軍部隊配備的DF-21D中程彈道導彈更是有航母殺手一說。對此,很多人持支持態度,而很多人也表示懷疑。那麼,彈道導彈打航母這事情靠不靠譜呢?下面由我為您解答。

儘管現在世界上還一次彈道導彈擊沉移動艦艇的實驗,但是這不代表中國的彈道導彈就不可行,不靠譜。至於為什麼,請看以下:

一、中國在打擊航母方面有過實例

在上世紀90年代,解放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中,當時的第二炮兵某導彈部隊對臺灣周邊發射了六枚近程彈道導彈,其中有一發,差點擊中當時美國派往臺灣企圖威懾我軍的第七艦隊的航母。當時航母剛剛駛離那個位置,幾分鐘後一發導彈就直接命中美軍航母剛才所在的區域。這件事也把當時的美國海軍驚出了一身冷汗。而當時解放軍發射的六發導彈均準確命中預定海域,有效的遏制了臺獨勢力的囂張氣焰。

二、航母移動彈道導彈也可命中

航空母艦雖然是海上移動靶,但是航母在海上的面積大,辨識度高,並且對於彈道導彈來說,航母的移動速度並不快。其最高時速為34節,相當於最高時速60公里左右。而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這個過程在10分鐘以內。而10分鐘的時間航母能夠跑出去10公里。而這10公里的範圍,對於彈道導彈來講看似是一個很大的範圍,但是,彈道導彈一般都是集群發射,一個齊射至少也在30枚左右,且每一發導彈預估的落點都不一樣,加上每一發導彈都不止一個彈頭。所以10公里的海域對於三十發導彈來說完全可以覆蓋。並且絕不僅僅航空母艦一艘艦船,作為一個編隊,航空母艦周圍必然還有其他水面艦艇。因此命中幾率絕不會低。

三、中國裝備的導彈都具有超高的精度

現在中國裝備的導彈,相比十幾年前都有很大的發展,尤其在命中精度方面,依靠先進的激光慣導和國產北斗的定位系統,現在的導彈的圓概率偏差都在20米範圍內。並且,現在導彈在頭部都會加裝紅外末制導裝置,就是在導彈發射前,就把目標的圖像參數存到導彈的計算機內。當彈頭達到一定高度時,紅外末制導的前段攝像機就會一直對這一片範圍內的地形地物進行拍照,並且對所存儲的目標圖像進行匹配。而這個攝像機是可以上下左右轉動的,因此觀察範圍很大。當與目標匹配之後,就會引導彈頭向目標飛去。在這種狀態下,就算航母在移動狀態,但是一旦被捕捉到,彈頭會鍥而不捨的朝著目標飛去,直到命中目標。


迷彩派軍事


肯定靠譜啊,不然我們發展東風21D和東風26難道真的是給美國人送快遞?說起彈道導彈打航母,其實蘇聯是我們的老師,因為這玩意確實是他們先搞的。在冷戰時期,美蘇在軍備上全面對抗,蘇聯雖然在陸軍和空軍方面略顯牛逼,但是在海軍發展上落後了美國人太多,尤其是在航母上,蘇聯人走上了武備艦的歪路,科技樹明顯偏離了正常軌道,於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裝滿了武器的基輔級航母等各種怪物都接踵而來。

這渾身都是反艦導彈的玩意你跟我說是航母?其實蘇聯人更願意稱為“重型載機巡洋艦”

但是蘇聯人還是心裡還是虛,於是就誕生了所謂的“區域拒止”戰略,講究的是以陸制海,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通過在陸地發射彈道導彈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這就是有名的A2/AD武器(美國人發明的詞)。

區域拒止戰略

蘇聯人為此也是煞費苦心,首先他們花費巨資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海洋監測系統,以衛星偵查網以及水面情報船和海上巡邏機組成,他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情報網,一旦有美國航母出海和行動,這一系統就會精確的將它們所處的位置和航行路線等信息傳回蘇聯作戰本部,而這些信息就將指引彈道導彈以及飛機和潛艇對美國航母群進行毀滅性打擊!

有了眼睛和耳朵,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手中的武器問題,在赫魯曉夫的親自關照下,蘇聯切洛梅設計局提出了“UR-200”計劃,目的就是設計一種專門攻擊海上大型機動目標的反艦彈道導彈,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該導彈連續9次試射失敗,最後留著赫魯曉夫的下臺而流產。這個計劃失敗了,但是任何困難也難不倒我們的戰鬥民族,在武器研發上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1962年,蘇聯在R-27液體彈道導彈的基礎上開發除了R-27K反艦彈道導彈,該導彈重13噸(怕打不中可以裝核彈頭),射程達到了900公里,它可以通過海洋監測系統進行目標指示和瞄準以及二次發動機進行彈道修正,確保準確命中航母和驅逐艦等大型軍艦,1970年進行的20次試射中有16次成功,在1975年的實彈打靶中,準確的命中了數百公里外的目標船隻,蘇聯人對此表示很滿意,美國人表示很怕怕!

也就在這個時候美國人半忽悠半威脅的讓蘇聯人與自己在1972年簽訂了限制戰略武器條約,這使得蘇聯人最終放棄了這個導彈打航母的計劃,甚至停止了已經開始的更先進的R27K導彈的研發,當然了技術上存在的問題和為人不知的實戰效果也是蘇聯人放棄的重要因素,畢竟所有數據都是蘇聯人公佈的,外界並不為所知!

彈道導彈打航母簡略示意圖

蘇聯人放棄的使命現在已經由我們的東風21D和東風26接班,我們在成功克服了偵查目標、目標定位、導彈制導技術、導彈突防技術這四大關鍵技術後,在更加可靠的全球海洋偵查系統和更準確的導彈保證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部署反航母彈道導彈系統的國家!這一點我們值得驕傲,在可預見的的未來,這些不對稱武器和國產航母將會成為美國人的噩夢,我們終將重新站上世界之巔!

給祖國點贊!為中國加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轉發一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