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鄭州與西安在地鐵里程相仿的情況下,客流量不及西安的二分之一的問題?

長安節度使


西安市國內著名的旅遊城市!2018年咸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4460萬人次,而鄭州新鄭機場2018年的旅客吞吐量數據我沒找到!我找到了2017年的數據。2017年新鄭機場的旅客吞吐量2430萬人次!2018年新鄭機場的客流量,肯定會大於這個數字!不過和相咸陽機場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遊客出行的頻次肯定比上班族大!遊客為西安地鐵增加了不少人數!

這就是我對西安地鐵。和鄭州地鐵旅客流量的一點認識!





退伍老兵遊中國


西安這兩年沒去過了,給你說說我在鄭州的交通選擇吧:我最可能坐地鐵的情況就是搬家前,沒車送時間不緊張但需要從家去高鐵站,家在1號線沿線,算上進出站時間到東站四五十分鐘吧。只要不是高峰時段我都會選擇開車或者打車,因為十幾公里只有五個紅綠燈,最多最多半個小時就到了。

搬家之後門口沒有地鐵和愛人上班也不能開一輛車一起上下班,愛人讓她開車她都不開,家到單位正好都在公交站旁邊,高峰期沒座但不擠,brt有專用道比開車還快。我上班因為幾次車有問題也嘗試一下公交,說實話如果不是沒車好多事不夠靈活我也不想開了,到單位開車很方便,但brt是我之前沒想到的方便,中間需要轉一次車,但不需要出站全程一元,不比自己開車慢幾分鐘。

還有從單位去東站,我們需要頻繁出差,現在能坐高鐵沒人選擇別的。地鐵不在旁邊,公交相對不方便,但不是公交的問題,是開車太方便!中州大道沿線,高峰時間8公里左右最堵開車也從來沒超過半個小時,兩條可以高架為主的路線可選擇(紅綠燈不超過3個)並且其中一條路幾乎從來不堵(稍遠)。平時我們都習慣了,連最謹慎的人出差,只要不是重大節假日週末高峰,從單位出發也沒人提前一個小時以上去東站。

以上,雖不能以偏概全,但我想看官自己心裡會有個評判吧。

被推精選閱讀量暴增,再補充幾句吧

1我的情況確實代表不了鄭州,但能部分反映鄭州地鐵起步晚、地面公共交通和道路建設相對較好的事實。

2交通狀況只是城市的一部分,同樣道理市民素質、城市環境、GDP等也只是城市的一部分,兄弟省份對比是為了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不應成為各種地域黑的論據。

3支持另一個高贊回答的觀點,自古豫陝一家親,共同努力!


看別說話


我是鄭州人,恰好來西安出差,(看到這個話題)我想給西安的朋友們分享一下我的感受,鄭州每天的交通情況大約有這麼幾個重要的事實,鄭州電動自行車(大約300萬量),鄭州公交車每天解決100萬左右的人口流量、(鄭州的公交系統是全國比較發達先進城市)鄭州的私家車2018年已上牌的有400多萬量,鄭州出租車有一萬多量。(滴滴專車及黑出租及三輪車(摩的)有幾萬量)、然後,才是坐地鐵上班和辦事。(鄭州地鐵目通車運營的只有1號線(東西方向)及二號線(南北方向),環線5號線正在空運試驗還沒正式運營,)所以,鄭州每天地鐵有300萬的人流量也很正常,等再過幾年,鄭州的其它線路全部建好運營,鄭州地鐵的人流量會有井噴速度爆發。不知我這些分享大家滿意嗎?

自古豫陝親上親,歡迎西安的朋友們有時間到鄭州去看看。(新鄭軒轅黃帝故里,登峰少林寺、(炎黃二帝)黃河風景區、康家大院、河南博物館、楚河漢界遺址,二七紀念塔,官渡之戰遺址、亞細亞商戰遺址,日本人早期為侵華戰爭在鄭州(當時叫鄭縣)修建的領事館遺址),早上喝點逍遙鎮(或北舞渡)的胡辣湯,中午吃鄭州燴麵,晚上品一品黃河大鯉魚或道口燒雞,喝點河南特產的杜康豫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最好到戲曲茶樓聽一聽河南地方戲豫劇(曲劇、越調),回西安時,再帶點河南特產好想你棗片,焦作鐵棍山藥、開封的花生糕,人生也是一種快樂之行呀!


天山長路


1、西安的私家車保有量、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都低於鄭州,所以鄭州人的出行方式可選擇餘地大,而西安則更加依賴公共交通工具。並且即便是公共交通工具,鄭州的出租車保有量也大於西安。因此地鐵對於大部分西安人來說,是最優先便捷的出行工具。

2、西安和鄭州只是地鐵在建里程相仿,並非通車裡程相仿。根據2019年1月城市軌道交通里程排名來看,目前西安已通車126公里,鄭州95公里,西安是鄭州的1.3倍。

3、西安的旅遊資源豐富,而且很多都在市區,所以不論當地人還是遊客,在非工作原因外出的概率要比鄭州大一些;

4、西安是西北唯一的大級別交通樞紐城市,在此進行陸路交通換乘而乘坐地鐵的人相對更多,而中部地區則有武漢、長沙、合肥進行分流;

5、西安城區常住人口比鄭州略多。雖然兩者總人口規模大致相當,但是西安畢竟是老牌十大城市之一,主城區人口基數一直以來都比較大,加之西安是西北唯一龍頭城市,外來人口在中心區集中度極高。

因為西安地鐵里程本身更長,人口流動性也更大一些,加之鄭州人出行對於私家車和電動車的選擇更多,所以地鐵客流出現成倍差距並不稀奇。


城市發展報告


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

第一,鄭州公交系統比較完善,好多地方一塊錢坐一次車就到了,不需要轉車,這個在統計的時候就變成了一人次。如果轉車就是兩人次了。

第二,鄭州總體市區人口不多,四環以外公交系統幾乎沒有,人們出行只能靠電動車,開車。

第三,鄭州整體經濟水平不行,多數外地人收入低,好多人為了省錢就騎電動車不坐地鐵公交。

第四,鄭州大多數企業都沒有雙休,所以人們工作時間長,每天就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早晚高峰乘車擁擠,其餘時間段公共交通工具載客量不大。

第五,地鐵就那兩條線,東西,南北,多數人還是乘坐公交車,直線距離坐公交1塊錢,地鐵三塊,這些人也會乘坐公交,但是到處修路,公交車堵車,好多人又選擇了騎電動車,來鄭州看看有多少電動車吧。


王大可無敵


不要亂提這種引戰問題。

說明兩點,當然,都是相對而言∶

1.西安城市規劃水平不如鄭州。從目前西安開通的線路看,貫通城南城北的2號線始終是人流量最大的線。西安大量優質公共資源集中在城南,而隨著行政中心北移,相當一部分就業崗位北遷(含大量國企和私企),造成許多人在城北上班,在城南居住,2號線就成為大量西安市民不可或缺的通勤工具。加之西安城南城北有明城牆阻隔,路面交通暢通難度遠大於其他城市(重慶同理),軌道交通就成為很多市民的首選。

2.西安地鐵線路規劃水平高於鄭州。西安最先開通的並非東西向的1號線,而是南北向的2號線,而且,2號線的施工難度等也要大於1號線,這種情況下,依然先開通了2號線,也是因為市民的需求。這並不代表西安整體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就高於鄭州。

但是,隨著3號線,4號線的逐步開通,共享交通用市場化的方式提供補充,城市規劃和建設的不斷完善,西安市民出行方式將會更加便利。鄭州同理。

因此,這問題下沒什麼好爭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反正對我個人而言,西安這個城市一日超不過成都,杭州,就一日不看優點。


formsvr4


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西安地鐵強度2.2,全國第一,現在提倡節能環保低碳出行,西安值得學習,鄭州客流量雖不及西安一半,但強度依然高與全國平均水平。

隨著環線的開通,客流肯定會有所提升,但不會太多,因為鄭州市內道路這十來年突飛猛進,高架環路四通八達,公交系統全國先進,且機動車突破400萬輛。所以才感覺鄭州比西安堵,且每天還以兩千多輛速度增加著。隨著鄭州市經濟跨越萬億,人口過千萬,地鐵里程和客流必會增加。這幾年西安發展也非常迅猛,隨著地鐵里程增長將會更上一層樓。

鄭州西安作為全國九大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且都為北方兄弟城市,古都城市,各有各的特長,作為河南人的我不得不承認西安綜合略強於鄭州,科教、文旅、城建等等方面還需我們學習,兩市經濟差距已不大,西安市估計19年也會進入萬億俱樂部,2020年人口也會突破千萬,自古豫陝都是唇亡齒寒,所以作為兩地老大哥的鄭州西安更應該懂這個道理,學彼之長補己之短,攜手為豫陝騰飛為祖國的強大添磚加瓦。


天生我材94笨


西安說實話,公交系統落後,轉車困難,等車時間長,服務差。905 教育專線 258 亂改線,有時候一長串都是同一路車(205),有時候40分鐘沒有一輛(905),各種區間車亂跑(你能換個編號行不?),遇到道路擁堵路段,司機私自改線(258)。總體來說堵車幾率很高(下午),且時間長,晚上下班高峰尤其明顯,於是都一窩蜂跑地鐵上了。公交車少 調度不行。 鄭州 武漢 總體來說公交系統完善,調度有序,乘車方便有座,行程時間甚至比地鐵快,為什麼要選地鐵城鐵?


聯合之音


鄭州從來沒去過,但本人在西安帶了很多年,也是看著西安的地鐵一步步建起來的。

最先建造的是2號線地鐵,穿過城市南北中軸線,北起西安北客站,南到長安區。一路途徑的是西安最繁華的地段,鐘樓,小寨,鳳城路,高鐵站,商業區居民區都有,人口數量多,流動性強,所以2號線自打開通就是沿途的第一齣行選擇。

第二條建造好的是1號線,東西方向,途經的北大街站成為了西安第一個換乘站。往往高峰期只見一片人頭,具備了高峰期的共同特質。東到紡織城汽車站,西到後衛寨。貫穿了紡織城客運站,城西客運站,火車站,康復路批發城,西京醫院,西安交大二附院,所以客流也是相當大。

第三條開通的就是3號線,是一條連接西高新和東郊的路線,途徑大雁塔,小寨,世園會等旅遊景點,還有西高新沿途的各個寫字樓,客流量大,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因為路線長,載客量就更多了。

第四條就是剛剛開通的4號線,也是從北客站出發,一直到航天大道,走的幾乎全部都是住宅區,所以每天上下班的人口有多少就不言而喻。

西安的地鐵為啥這麼受歡迎,很大一部分程度和西安的出行方式單一有關係,公交車數量有的路線多有的路線就很少,所以導致很多人不願意坐,覺得等半天都沒有一輛。而且西安由於規劃的原因,四方四正的地理格局,把道路限制得很死,堵車太頻繁了。所以出租也不是最好的選擇。更何況成都鄭州有的那些BRT,西安一輛都沒有,論起堵車時候,誰佔優勢,地鐵一出誰與爭鋒。所以大部分西安人是有地鐵就不會考慮其他的出行方式,包括本人。


笨笨的大熊


鄭州發展速度近幾年非常快,擴張速度也在全國排在前列,衛星城林立。交通比西安更為先進且立體。

所以導致了一下三個結果。

第一。個人交通出行更為方便,機動車出行+非機動車出行明顯比西安要多,分流了使用公共交通的流量。

第二。在總人口和西安差不多的情況下,鄭州的人口分佈更加均勻,所以在地鐵還沒行程網狀規模前,地鐵基本沒法承擔出行分流的重擔。而西安人口分佈相對於秘籍,主要集中在城南雁塔,西南高新及城北鳳城一路到十二路。兩三條貫通線就能解決大部分人的出行便利性。流量自然大的可怕。在西安做地鐵二號線恐怖程度不下與北京國貿線和廣州三號線。

第三。流動人口及其選擇導致這種差異,西安流動人口主要為一百多萬高校在校學生及國央企,軍工,航天科研單位的高知遷移者。而鄭州主要流動人口為周邊及河南全境的農村務工人員。從出行頻率和選擇上有很大區別,出行頻率上前者遠遠高於後者,而出行選擇上後者更傾向於自購電動車或摩托車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