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徽人口淨流出全國第一?

用戶68734454


做為一個皖南小縣城的人,我還是深有體會的。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很多都在江浙滬工作生活。衣食住行,除了住比江浙滬便宜外,其它的沒有區別。縣裡的蔬菜大部分通過高速外運了,造成了原產地有時候比消費地還昂貴。近幾年因為人工,環保等原因,很多初級原材料工廠從沿海轉移過來了,然後為沿海省市提供初級廠品。安徽是長三角自然災害洪水的最後一道保險(家裡九幾年被淹了,當時是內河不準往長江裡排水,眼睜睜的看著水一點點漲上來的,有種慢性自殺的感覺,在家裡游泳是什麼感想?)。人口流失為江浙滬提供的勞動力(體力,智力),所以安徽窮不是沒道理的。(我所在的工廠700號人,平均年齡49,難道這是養老院?)總而言之,長三角發展的好,安徽功不可沒!!


胖子213040182


我是在安徽發展的外地人!感覺安徽還不錯,天時地利都有,差的是人和!和安徽人接觸總覺得缺少點什麼東西,我總結就是思想相對落後,對自身不能很好的定位,尤其是政府層面!天南地北的山東人,河南人,四川人特別多!感覺這幾個省的人都特別戀家,在外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對家鄉有一種很強的歸屬感!安徽人不同,接觸好多安徽人感覺逃離安徽迫在眉睫,出去一旦混好就不會再回來,拉著親戚朋友成立一個小圈子!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當地的發展水平落後,四川人回四川是因為成都也不差,山東人願意回去也是山東本身競爭力也很強,河南人回河南也是河南這幾年經濟突飛猛進!安徽人感覺和流浪的東北人差不多,家裡實在是不招待見!這麼好的天時地利,希望安徽覺醒,讓在外的浪子有回家做貢獻的土壤!


火柴頭600


我認為安徽人還是挺好的,安徽人打拼精神在全國來說都是最厲害的,記得有一年在寧波打工,我遇到了一群安徽人,當時這一群安徽人也是到寧波來找工作的,但是卻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如果是我們南京人,是我們老家這邊的人,那肯定會打道回府,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就回老家吧。但是當時那幫安徽人,他們沒有找到工作,他們卻在寧波找了一家廢棄的倉庫住了下來,然後他們兵分幾路,有的人撿垃圾度日,有的人去工地上做小工,有的人去做臨時工等等,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打道回府,還有的人去進一些小的水果去賣賣,做個小攤販,要知道那個廢棄的倉庫沒有門,也沒有水,也沒有電,什麼都沒有,條件是非常惡劣的,但是那些安徽人卻堅持了下來,如果是我們南京人,如果是我們南京溧水這邊的人,肯定會打道回府,回老家算了。


曾經滄海2303


作為安徽人現在在合肥工作,我來說說。

1.父輩在安徽的沒有工作

安徽以前窮,90年代我父輩去南昌還呆過幾年。那時候南昌的經濟比合肥好,我老家安慶距離南昌近,自然會選擇去那裡。而後又去了廣州。這些年兜兜轉轉在安徽周邊的長三角南京,上海,蘇州,中部的武漢都呆過就是沒在合肥工作過。

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安徽的經濟不發達,賺錢難。

2.現在安徽依舊流出大省

安徽唯一經濟好的是合肥,其他城市都很一般。安徽的位置往東全是富貴親戚。黃山宣城靠近江蘇,浙江。翻過一個山頭就是杭州。距離合肥比杭州遠太多,他們會選擇在合肥發展麼?

馬鞍山,滁州,蕪湖靠近南京。南京的地鐵都快通滁州和馬鞍山了,你說他們去南京玩耍還是跟合肥玩耍?

大數據顯示,上海有300萬的安徽人,佔據外地人在上海的榜首。

這跟平時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佈完全一致。

小學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多在南京,蘇州,上海,杭州。

姨媽家幾個表姐,嫁到了無錫,嘉興。舅舅家一家在廣州那邊。叔叔們在南京,成都。

3.2015年以後的新趨勢

畢業前不會想到自己會在合肥工作,但實際上真的留在合肥。因為上大學時合肥經濟還不行,但是從08年以後,合肥經濟一路開掛,牛的不行。所以覺得留下來挺好的。選擇一個上升的城市機會多多。合肥這10年城區面積差不多長了一倍以上。實際上如我判斷,工資漲的更快。

身邊的朋友和親戚在合肥工作的很多。留安徽實際上就是留合肥。





無語的真相


作為安徽人,看見這樣的問答,心裡很難受的,我生在安徽北邊的貧困縣,大學畢業之前一直在安徽省內上學,但是父輩在兩千年以後就逐漸到沿海地區打工做生意,農村人掙不了多少錢,在家更是乾瞪眼,去浙江上海江蘇這樣的地方掙錢,父母培養我和我妹妹上到大學,妹妹就要研究生畢業,我現在留在了江蘇北邊的城市,我妹妹在簽了杭州一醫院,如果在老家,我的爸媽拿什麼掙錢維持我和妹妹的花銷。我身邊大多數也是在這幾個省市打工做生意的,在老家,除了那一畝三分地,別的還能幹什麼?拿什麼維持生活?我們貧困縣的房價還死貴,政府有沒有作為,我一小老百姓不清楚,我要活下去吧,我要養家吧,如果在老家我做不到這些,我肯定要離開的呀,羨慕沿海省份,不用背井離鄉,我也想家,但是沒辦法,條件不允許吧,也許等到有天我幹不動了,我就會回老家了。


渺小而卑微


如何看待安徽人口淨流出全國第一?安徽城史來回答。


安徽的淨流出人口確實很多,2017全國流動人口大數據顯示 ,安徽人口淨流出數量高居全國第一!僅2017年一年就流失近15萬, 10年間流失962.3萬人!

我就拿我的經歷來說吧,我老家是皖北的,上完小學一批同學不上了,上完初中一批不上了,上完高中一大批不上了,不上去哪呢?


去打工,去創業!這只是皖北社會現象的影射,家裡條件一般,不上學能幹嘛呢,窮則思變,只能打工,改變生活。每年春運也能看出,阜陽火車站年年上央視,背後生活的心酸誰能知呢。

就拿阜陽來說吧,在江浙滬地區打工的特別多,打工、做生意的都有,有條件的把小孩也到那裡借讀,為的就是一家人團聚,小孩也能獲得更好的教育,畢竟安徽的大學太難考了。


沒有條件的,小孩只能在家上學,留下大批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留在家鄉,你現在回農村看看,很多房子都是沒人種的,土地也只能外轉出租,這都是一些人口流出留下的社會現象。

現在皖北地區普遍都大力扶持回家創業,興辦實體企業,希望能留住外出打工的人,但是大家關心的是工資,工資沒有江浙高,想留住人還是任重道遠的。


讀者對人口流出,外出打工有故事想說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與其他讀者交流溝通。

安徽城史,從另一個角度瞭解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關注安徽城史。


安徽城史


先說年前的一次聚會吧,年底最後幾天,一個偶然機會參加了南京無為商會的聚會,無為是安徽一個規模不大的縣,但是當天參加聚會的人不少,據說在南京的無為縣商人就有好幾千,整個無為縣在南京生活工作上學經商等加起來有兩萬多。


這僅是安徽的一個縣在南京的數字,整個安徽省在南京的人有多少,沒有具體數字,估計都超過江蘇本地人了。曾跟一個安徽朋友討論東北人才流失問題,他嗤之以鼻,說安徽比東北嚴重多了。


人員流失,總結起來無外乎因為經濟水平和工作生活環境問題,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安徽的經濟一直落後於周邊省市,有江浙滬這幾個富鄰居做對比,人又喜歡追求更好的生活,於是大量往江浙滬流失。而且形成了惡性循環。

我去過安徽不少地方,原以為只有皖北人員流失嚴重,因為皖南的經濟條件自然環境都要比皖北好很多,後來知道皖南人員也流失厲害。這就要說到工作生活環境了,一個在南京先工作後創業的涇縣朋友說的好。他說同樣的工作南京的工資比老家要高一倍多,後開創業也想過回老家,結果直接被親戚罵了一頓,說一個衛生證明在老家兩個月還辦不下來,這樣的環境你來創業後面還不知要被敲走多少錢。


南京老張


我宿州的,皖南不瞭解,我說說我們皖北吧。

阜陽以前是最強,後來慢慢等不行了,可能是京滬高鐵通了蚌埠,蚌埠現在比阜陽好了。

剩下三個城市,宿州,淮北,亳州。

亳州是中藥為主,但是中國中醫並不是特別受歡迎,好像省政府也不是很重視亳州,所以亳州發展很慢。

淮北最開始是煤炭城市,淮北依託煤炭資源比宿州發展的快,就現在來說淮北市的一經濟總量和城市建設也比宿州好。

宿州可以說以前靠著京滬線現在同樣京滬高鐵,以前就算是個農業城市,近幾年宿州的發展速度比淮北快多了,可能就是京滬高鐵的原因吧,再加上煤炭資源並沒有以前那麼有優勢了。可能淮北的會不服宿州近幾年發展快,看清楚我說的,淮北經濟總量累計比宿州高,城建大點,但是經濟增速現在趕不上宿州了。

阜陽其實敗也敗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企業,雖然也是個交通樞紐,但是如今的高鐵時代,淮北通車就已經夠晚了,阜陽沒想到更晚。

其實呢安徽很多城市發展程度就全國而言還是下游水平。在全省來看其實城市差距不大,但是和其他省份的城市相比差別就大了。皖北還不如蘇北。

我們省會就是倒數的嘛!你想想一個省會都混不好,其他城市能好嗎?蘇州如果不是依託上海和廠子特別多,它也超不過南京。

我在武漢上大學,現在在武漢工作,我覺得離家遠,前段時間打算回合肥,看了一下工作崗位真的不咋地,還有那個房租比武漢都貴,除了兩縣和巢湖,合肥幾個區都算市區了吧?前兩天我還跟我同學說合肥除了房價還有什麼?一個省會在最需要人材注入大發展的時候這樣提高房價打壓,無疑是可恥的!西安和武漢很多中部甚至西部城市為了爭奪人才降房價,而你居然趁機拉高房價,真的是倒數不是沒有原因的!


0為你我受冷風吹0


是不是人口淨流出全國第一我不知道,但絕對是人口淨流出的身份。我曾經以小學生人數為衡量指標統計過安徽最近六年的人口變化情況。

之所以採用小學生人口,是因為官方統計公報中的常住人口與地方政府的政績掛鉤,真實性不足,而小學生人口與政績無關,能夠更好地反映出城市人口流動情況。

<strong>

數據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其中馬鞍山2016年小學生人數未公佈,變化時間段為2010~2015年。

上圖是安徽16個城市過去六年小學生人口變化,從數據可以看到,除了個別城市外,安徽大多數城市的人口在流失,有的是大量流失。而保持正增長的幾個城市中,合肥、馬鞍山、銅陵、蕪湖、淮南都是因為行政區劃調整所致。

若扣除這些因素,16個城市中真正保持人口正增長的城市,恐怕就只有省會合肥。

人口流失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和經濟直接掛鉤。人往高處走,誰往低處流。誰都想過得更好。小城市容不下靈魂,只能去更好的平臺,去尋找一展抱負的機會。

再加上中國最好的交通、醫療、教育、生活、工作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上廣深,寧杭蓉津渝等城市。導致過去三十多年的中國城市化,變成了大城市化,全國人口大量流入中心城市,推高了中心城市的房價,也刺激了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中心城市越來越好,湧入的人就越來越多,如此良性循環。

而小城市,經濟不行,人口流失,人口流失經濟就更加不行,如此惡性循環。因此,不僅安徽這些小城市人口在流失,中國大多數無依無靠的小城市人口都在流失,流向中心城市。


天天說錢


作為一個安徽人,很無奈,我並不想出來,但是沒有辦法,在老家沒有土地,沒有工作,消費又高,家家攀比,真不如在外面的氣氛好,如果不是限購我估計將來大部分安徽人都會咬牙來江蘇買房安家,哪怕是一輩子還房貸也比在老家買了房子合適,因為你在江蘇買房再貴可以一家人住著直接受益,老家買只能空著,在江蘇還得租房,不划算,而且安徽的房價並不低,我們鳳陽縣城將近一萬一平米,醫療,教育……雖然硬件建的氣派,但軟件一塌糊塗,安徽人大多有個信念,認為安徽一定能復興,未來有所改變,心裡有所期盼,所以在外辛苦賺錢甘願回老家買高價房子坐等家鄉有一天能像江蘇一樣給自己一份滿意的工作,但是這幾年隨著人的思想轉變很多人都想在能更好生存的地方安家,哪怕付出更多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