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當年為什麼能打敗美國?

若川42236531


有書君先解釋一下,""越南當年為什麼能夠打敗美國""這個問題中,題主說的""打敗美國""指的應該是美國撤離越南,是侵略失敗而不是戰敗。

嚴格來說最後雙方是和平協議停戰,所以美越戰爭沒有勝負。

美越戰爭的時間是1955年11月1日—1975年3月30日,持續了20年。有人說美軍在越南是贏了每一場戰役,卻輸了整個戰爭。

美國為了幫助南越,加入了越南的內部戰爭。開始只是經濟和武器裝備上的支持,派人員去培訓,後來直接派軍隊進入南越作戰。

而陷入戰爭泥沼的美國士兵非常厭戰,國內民眾反戰情緒高漲。

得到社會主義陣營中國和蘇聯大力支持的越南人民作戰勇敢,是使得美國只能無奈地選擇撤離越南的失敗原因。

1、美越戰爭使美國陷入經濟危機,導致美國民眾和士兵的反戰和厭戰

當年美肯尼迪總統比較保守,他認為美國不能陷入越南戰爭,只是派少數人開展了""特種戰爭"",核心是扶持""南越""進攻北越,屬於代理戰爭。

1965年美國再不出兵,南越很快就會被北越吃掉,無奈之下美軍開始出兵進入南越,加入了戰爭。之後,美國發生經濟危機,國內反戰情緒高漲。

越戰是導致經濟困境的重要原因。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的國防支出所佔比重急劇上升,60年代末佔到了整個國防開支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時電視機已在美國普及,越戰的視頻使美國人在電視上真實地看到戰爭的殘酷無情。

自稱維護正義的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犯下了大量戰爭罪行,傷亡也越來越大,引起了民眾對越戰的極大反感。

1968年後,美國國內輿論全面反戰,儘管軍方非常不滿,總統約翰遜還是宣佈將通過談判解決戰爭問題,這是美國人認為越戰會失敗的開始。

美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很糟糕,面對越南複雜的叢林環境,美軍所積累的作戰經驗根本沒多少用,傷亡人數遠遠超過預計。

美國空軍力量很強,對北越實施了大規模轟炸,但收效甚微,士兵懷疑這場戰爭將會失敗。

長期的消耗戰中,美國從國內民眾到參戰將領及士兵完全看不到徹底勝利的希望,這導致美國民眾的不滿,他們發起了反戰運動,使得美國政府壓力很大,在戰與退之間最後選擇了撤退。

美國尼克松為了連任總統,利用反戰情緒,作出了儘早結束越南戰爭的競選承諾。民眾紛紛要求政府停戰,1973年美國開始撤兵。

即使是超級大國,也無法保證打贏每一場戰爭。原本是越南人的內政問題,可美國人自己殺入越南,打了一場出力不討好的戰爭,最終不得不選擇從越南撤軍。

美國士兵的厭戰和民眾的反戰遊行,是迫使美國政府撤兵的重要原因。

2、抗擊美軍入侵是正義行為,越南軍民有戰鬥的決心和意志

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時48分,美國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的三個營和北越第66團在德浪河谷相遇。

北越正規軍有2000人駐守,是奠邊府戰役的精銳之師,於是爆發了美軍及北越之間的第一大戰。

北越軍隊在抗擊美軍的戰鬥中極為頑強,驍勇善戰。有書君帶看官們一起來看一下美軍記錄的戰鬥情況。

兩架F-100""超佩刀""戰鬥機,將燃燒彈扔到了自己人的頭上。

第一架飛機扔下的燃燒彈摧毀了軍官摩爾1個班的工兵,並且點燃了一些彈藥,所幸撲救及時彈藥沒有發生爆炸。

軍官摩爾回憶:""我放開喉嚨對空軍的前進空中管制官查理·黑斯廷斯叫道‘把那個狗孃養的叫走!把他叫走!’""。

雖然損失了1個班的士兵,但轟炸還是遏制了越軍的攻勢。後來雙方都有增援,戰鬥激烈。

美軍和北越正規軍第一次戰鬥徹底結束時,美軍傷亡總數為500人左右,北越軍隊則超過2000人。北越軍隊傷亡慘重,一共卻只被俘虜4人(其中2人被就地槍決),其中3人還是偵察兵。

由於越南多山地叢林,道路狀況差,步兵根本不可能坐汽車進軍,美軍賴以依靠的強大機械化作戰部隊寸步難行。

強大的美軍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優勢,戰場上只能變為步兵,常遭受越軍小股兵力不斷突襲後,美軍在戰場上的表現非常糟糕。

因為叢林,美軍被逼著用直升機作戰,戰鬥中直升機機動作戰成為了美軍的法寶。通過空中的火力優勢和炮兵,每次作戰都消滅數倍的北越軍隊。

熱帶叢林最適合游擊戰、運動戰。跟對方作戰條件對等的情況下,越軍有本土作戰的地利優勢。

面對複雜的叢林環境,美軍所積累的作戰經驗根本沒有多少用,常常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戰場上""突然有個美軍士兵跳出掩體,向著北越軍隊衝過去。這就像西部牛仔,單槍匹馬衝擊印第安部落。

我眼睜睜的看著他投擲了1枚手雷,又打光了M16彈匣的子彈,隨後中彈倒地了。我知道,這是在尋死,他受不了隨時可能戰死的恐懼。""

著名的""美萊村大屠殺""就是因為美軍懷疑一名婦女把炸彈藏入懷中,開槍打死她後發現藏在懷裡的是孩子。美軍為了洩憤把整村的人基本殺光,因過度緊張選擇自殺式攻擊或濫殺無辜。

美空軍軍力很強,對北越實施了大規模轟炸,卻收效甚微。戰爭拖久了,美軍士兵基本上就成了驚弓之鳥和殺人狂魔。

直升機的使用完全改變了被動狀況,他們除了用飛機投送兵力、武器、給養,進行掃射、投擲固體燃燒彈,還噴灑有毒橙色化學枯葉劑對付叢林。

在美軍的空軍優勢攻擊下北越軍幾乎放棄正規作戰,基本上改為游擊戰和小規模的運動戰,之後用這樣的作戰模式,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傷。

美軍前後使用了7000架UH1直升機,損失了2500架。死亡近6萬傷30多萬美軍,美國沒打贏戰爭的可能性,只能撤軍。

長期的作戰使得北越軍經驗越積越多,作戰能力越來越強,也就越戰越勇。這是導致美軍失敗的主要原因。

3、越南得到了社會主義陣營中蘇兩國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作為社會正義陣營,中國和蘇聯都派岀了軍事顧問培訓越南各兵種技術及軍事人才。

為了幫助北越進行抗戰,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給予了越南無私援助。當時美國的地面作戰行動不得越過17度線,否則中國將會派遣軍隊支援越南。

美軍只在17度線附近以及南越境內作戰,使得美軍無法進入腹地打擊北越。北越的軍隊經過中國的培訓和戰爭磨鍊,熟悉遊擊作戰技能,戰鬥力強悍。

不僅中國提供了武器裝備,蘇聯也給了防空導彈和高炮等武器援助越南。

中蘇兩國給予越南的援助,使得北越能建立規模龐大的軍事力量,從而使得美軍耗費時間長,損失大,沒有勝利的希望才不得不撤軍。

中蘇在武器裝備和作戰能力上的支持,是越南打敗美軍不可或缺的因素。

1973年1月27日,交戰雙方在巴黎簽訂了結束戰爭的和約。美越通過談判達成和平協議,美國撤軍,3月美軍開始撤離越南。

經過20年的戰爭,在《巴黎和平協議》中聲明""美國和所有其他國家尊重1954年日內瓦越南協定所承認的越南的獨立、主權 、統一和領土完整 ""。

之後北越統一了全國,北越獲得了內戰的勝利。美越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

南越如果不招美國來幫助解決國家內部問題也不會引發美越戰爭,美國如果不充當國際警察干涉越南內政,也不會有美越戰爭。

有書君認為解決自家的事,最好不要請外人來幫忙。任何強大者到了別人家裡動手動腳,都不會受到歡迎,肯定要遭到抵抗。

而兄弟之間最後都要和好(統一)是必然規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就算是再強大,也不能參加。

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必然要失敗,美國侵略越南也就註定了要失敗。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是猴子打敗的嗎?那幾年我們天府之國可慘了。米呀,肉呀,布呀,,全給猴子了。我在堂堂大學裡,食堂只有週四中午一頓賣葷萊。哥兒們說風涼話,蘇修只有週四不吃肉(推銷魚子醬丿,我們堅決反修,偏只在週四吃肉。越戰一結束,成都的豬肉一下子賣不完了,拿到學校裡來攤派,教職工每人2斤,平價,不收票。援越軍裝在市靣上擺攤賣,5元一套。還有四川兵援越老柬,裝成當地兵,犧牲了多少也不知道。援助牠也就算了,這廝還反過來咬咱們一口,這傷痕是很深的!


王祖蔭1


越南戰爭美國之所以失敗,並不是軍事上失敗,而是在國內政治和民心上失敗了。


美國參與越戰總共12年,其間經歷了兩任總統,肯尼迪總統被蹊蹺刺殺,而接任的約翰遜總統最後也黯然下課。12年裡總傷亡達到36萬這個數字其實比起二戰或者朝戰來說並不高。相反給越南造成的傷亡卻高達十幾倍。


但在發生越戰時,新技術的發展讓美國軍界和政界措手不及。



一,電視機的普及


美國是民主國家,國家去向何方必須在乎大眾的意見,在過去,如二戰戰爭雖然慘烈,但由於美國人國內看不到直觀的戰爭場面,因此大多數人習慣支持戰爭,在二戰時期由於出色的宣傳,美國年輕人以參戰為義務,由於身體條件不能參戰的美國青年會感到羞恥,甚至有因此而自殺的。


現代反映二戰的美國電影電視,如野戰排,兄弟連,鋼鋸嶺等都有類似鏡頭。

但是在二戰之後的60-70年代,電視機在美國大普及,美國人第一次可以在電視上直觀的看到血淋淋的戰爭,美國人驚恐的發現--:


一,原來打仗會死人的!

二,原來在戰場上戰死這麼難看!死得比汽車輾死的野貓還慘!!



如果每週看五次晚間新聞,他就會看到3.9次平民傷亡和城市破壞的鏡頭,以及6.8次軍事傷亡的鏡頭。


而北越也刻意利用這一點向美軍發起進攻,他們的目的不再是簡單造成美軍傷亡,而是努力”打給美國人看“。


最著名的例子是有名的”春節攻勢“。


1968年1月底,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Tet Offensive)。超過8萬北越軍隊和越南共產黨游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發起了進攻。我們知道,打仗講究的是兵力集中,像這樣明明實力較弱,卻還勉強全盤攻擊,在軍事上是不智的。


事實上北越的大部分的攻勢都在最初的幾個小時內被擊潰,北越傷亡慘重,但在政治上,這場戰役是有效果的。


美聯社甚至報道:越軍已經攻入並佔領了美國駐南越大使館,截至西貢時間早上9點,美軍已經反攻佔領了大使館門口的廣場,但大使館內的傷亡不明。


對於普通美國人來說,這種新聞對他們的精神打擊是重大的,讓他們懷疑這場戰爭即將失敗。


於是在1968年後,美國國內輿論全面開始反戰,儘管軍方非常不滿,但總統約翰遜仍然宣佈將通過談判開始解決戰爭問題,這就是美國越戰失敗的開始。


閉家鎖的紅楓


本文將詳細為您講述越南戰爭的始末。

準確的講,不是“越南打敗了美國”,而是“越南背後的勢力”打敗了美國,越南戰爭之所以會結束,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國際形勢的變化。

其他答主強調的都是越南軍民如何英勇善戰,這也的確是事實。可是美國撤出越南的主要原因有兩點——1.美國覺得越南啃不下來。2.美國不需要再在越南身上浪費精力了。而後一點是決定性因素。

要了解越南戰爭,就要明白它究竟為什麼會發生?怎麼樣發生的?

越南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越南本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搶走。二戰結束前後,法國勢力重回越南,想要重新殖民越南。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帶領下與法國展開了反殖民鬥爭,最終把法國人逐出越南北部,在1945年,胡志明帶領越共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

1949年,法國人在越南南部,支持越南舊勢力在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南越),並扶持了自己的傀儡——前越南皇帝保大。

不過法國人沒有撐多久,因為在與北越的戰爭中處於下風,法國在1954年撤出了越南。

可是越南並沒有獲得解放,1955年,美國人接受了法國人在越南的勢力,扶持了自己的傀儡政權——吳庭豔政權。

(吳庭豔)

吳庭豔基本是汪精衛和李承晚的結合體。他為了迎合美國人,極力鎮壓南越人民,同時討好所有的舊政權舊勢力的代表,無論是殖民時期的官員還是封建遺老,他都照單全收。一時間南越政府內部烏煙瘴氣,勢力複雜。代表法國人的,代表美國人的,代表越南本土舊勢力的,代表軍隊利益的,代表資本家的,什麼人都有,可謂群魔亂舞。

不過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反越南人民,都在爭取壓榨人民的權力。


在這種背景下,北越自然不能坐視國家被分裂,而且還是被這麼一個反動政權分裂。1959年,越共中央做出了推翻南越政權的決定,並於第二年在南方成立了由越共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美國人從始至終沒有真正進攻過北越。美國人在越南一直是在反游擊戰,在和顛覆南越的北越軍隊作戰。


北越決定推翻南越後,南越政權迅速敗下陣來,因為南越百姓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北越。到1960年底,南越政權已經在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打擊下搖搖欲墜了。

作為南越政府的乾爹,美國政府自然不能坐視不理。1961年4月份,肯尼迪總統正式下令美軍軍事幹涉越南局勢,從此開始了十二年的越南戰爭。

美國人為啥要打越南呢?

這裡就涉及到越戰的根本問題,美國人為啥要隔著半個地球干涉越南局勢?

基於和朝鮮戰爭相同的理由——冷戰。

在六十年代時,美國和蘇聯的冷戰進入了真正的全球爭霸階段。

而美國人在亞洲明顯處於劣勢,當時共產主義陣營在亞洲還是相當強大的。中國、朝鮮之外,印度一直親蘇,柬埔寨也迅速赤化,印尼也有投靠蘇聯的趨勢。如果美國再丟掉越南,等於美國在東南亞從此再也沒有話語權了。

所以,為了牽制蘇聯和中國,美國不允許南越政權滅亡。

奈何美國人沒有扶持對人,南越政權內部政變非常頻繁,但是共同點是都很廢物,這是其政權性質決定的。南越頂不住,美國只能親自下場。

美國真的打不過越南嗎?

怎麼可能呢?

六十年代的美軍,在二十年之內經歷過納粹德軍,軍國主義日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洗禮,怕越南人?

越戰中,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美軍陣亡58307人。

那麼越南死了多少人呢?

光北越的士兵,就陣亡了117萬人!還不算高達百萬人的平民傷亡。

越南多少,森林密集,而且道路稀少。美軍在越南戰術改變很大。越南戰爭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直升機的戰爭,美國人出動了超過八千架直升機,將美軍空運到任何需要作戰的地方。這種新穎的運輸方式讓越軍措手不及,因為傳統的游擊戰戰術裡並沒有考慮到直升機這種玩意的出現。

除了直升機之外,美國人還進行了海量的轟炸,轟炸不僅包括南越的戰場,也包括北越本土。美軍在越戰中投下的炸彈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使用彈藥的總和,幾乎要把越南的地用炸彈犁一遍。

(越南戰爭中,使用燃燒彈的美軍)

由於火力和機動性的差距,美軍和越南軍隊的正面衝突中,幾乎每次都以美軍獲勝而告終。比如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美軍在情報失誤,遭遇敵人埋伏,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還依然打出了五倍的戰損比(美軍陣亡兩百人,越軍陣亡上千人),因為美國的裝備優勢太巨大了。

不過美國人雖然每次都能戰勝,卻無法根除越共的勢力。由於有百姓的支持,美國人根本分不清哪些是越共哪些是老百姓,有些“農民”甚至把AK47放在水稻田裡,等美國人走後發起突然襲擊,這種戰術讓美國人防不勝防。

事實證明這種游擊戰是有效的,美軍在二戰後從沒付出過這麼大的傷亡,五萬餘人陣亡,十幾萬人受傷,這個數字在美國人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由於彩色電視在美國的普及,戰爭的血腥畫面被直播給了美國民眾,美國人從來沒有如此直觀的接觸到戰爭的殘酷。從1967年開始,美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遊行,少則一二十萬人,多則上百萬人,美國人民普遍不理解為什麼要在半個地球之外的一個小國家裡付出這麼多的傷亡。


美國政府在國內壓力下,也決定逐步撤出越南。因為長久的戰爭告訴他們,徹底消滅越南的反抗勢力是不可能的。

有朋友可能好奇,為什麼美國不推翻北越呢?

因為越南戰爭爆發時,中國就明確通過第三國給美國轉達了中國的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絕不允許美軍跨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將出兵援助越南人民。

1950年的時候,中國政府也警告美國人不要跨過北緯38度線,美國人根本沒放在眼裡,後來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里。這次警告,美國人可是實實在在聽進去了,所以整場越戰下來,美國的地面部隊始終沒有跨過北緯17度的北越邊境。

美國撤兵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請大家相信,如果在越戰中美國依然有利可圖的話,他們是不會撤軍的。

那麼什麼讓美國人撤兵了呢?

是這個——



1972年,中美關係實現正常化。

中美關係的正常化以及接下來的合作,徹底顛覆了冷戰的勢力對比。

美國支持越南的原因,是要遏制共產主義陣營在亞洲的勢力,是要在東南亞爭取自己的話語權。

六十年代,中蘇開始交惡,但是中國並沒有投靠美國,而是既反美又反蘇。在美國眼中,他們也有兩個敵人,蘇聯是主要敵人,中國是次要敵人,而越南可以牽制他們兩個,所以依然支持越南。

可是中美接觸改變了這一切,中國開始向美國靠攏,兩國開始協手反蘇。而中國的轉變,讓美國在亞洲的勢力徹底發生了逆轉。亞洲第一大國願意與美國合作反蘇,這是美國人求之不得的。

這時候,越南實在是無關緊要了。因為比起中國對蘇聯的牽制作用,越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在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第二年,1973年,美國就匆匆撤離了越南,而且幾乎與南越政權一刀兩斷,任他們自生自滅了。

南越又艱難維持了兩年,1975年,北越攻克西貢總統府,南越滅亡,越南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客觀的講,越南雖然在對美作戰中作戰英勇,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是越南戰爭的結束,主要還是國際形勢的變化。如果沒有兩個大國的支持,美國可能在一開始就滅掉了北越,也就不會有後來漫長的南越游擊戰了。所以,將越南戰爭的勝利完全歸功於越南人,也是不全面的。


小約翰


越南當年能夠通過不斷的鬥爭促使美國全面從越南撤軍,如果說到具體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一、戰略上越南有穩固的戰略大後方

越戰中越南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美國對這個大後方也只能感嘆而無法做出有力的軍事回應,越南遊擊隊也就有了穩固的戰略支撐,同時也為長期戰鬥提供了物質保障及人員基礎

這樣越南軍隊就有了一個修養生息的大後方,這就為越南軍隊恢復戰鬥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戰術上越南遊擊隊使用了游擊戰

游擊戰是越南革命勝利的法寶,游擊戰的使用使得越南軍隊的戰鬥力有了極大的提高。在游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思想的指導下,在與美軍作戰的過程中極大的挫敗了美軍的銳氣。

在長期的消耗戰中,美國從國內民眾到參戰將領與士兵完全看不到徹底勝利的希望,最終不得不選擇從越南撤軍。

在這場戰爭中越南軍隊得到了成長與鍛鍊,與此同時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戰爭代價,很多越南百姓至今還受到當年越戰的危害,比如美軍在越戰中大量使用的生物戰劑就使得很多人處於病痛當中。戰爭畢竟是殘酷的,越南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代價也是極其悲慘的,還是和平時光最值得珍惜。


異域邊緣


先糾正一下,越南沒有打敗美國,只不過是逼迫美國撤軍了。

越南當年能做到讓美國無奈撤軍主要有這麼一些原因:

第一:越南所處的氣候和地形不利於美軍的機械化作戰,越南國土內多山,氣候潮溼,美軍即使能佔領部分城市,但對於躲進山溝溝裡面的越軍卻毫無辦法,何況越南軍隊的戰術還是游擊戰的祖宗解放軍在傳授。

第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整個世界各國急於發展經濟的大環境下,美國的盟國們不願意多出軍費資助美軍,他們自己也需要錢來發展自家經濟,美國國內同樣如此,花費大量軍費去佔領越南對於美國的資本家來說沒任何好處,圍困中國嗎?當時美國的主要戰略對手是蘇聯,戰略重地是在東歐和西亞,在亞洲的越南乾耗著得不償失。

第三:美國大量士兵的陣亡讓美國當時的執政黨焦頭爛額,國內輿論的壓力太大。

第四:越南背後有著整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集團,特別是中國的大力支持,越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中國對於越南被美國攻擊不可能無動於衷,蘇聯出錢,中國出兵(少數後勤、遠程武裝部隊,筆者的父親當年就做為援越炮兵部隊中的一員入越參戰,但不能打出解放軍的旗號),出糧,出戰術支持越南的反美鬥爭,而且由於中國在朝鮮曾打的美國損兵折將,所以陸地戰場上中國軍隊對於美軍的威懾力還是蠻大的,據說,中國政府曾警告美軍不得越過越南南北雙方的某條線,否則中國人民解放軍會直接出兵越南干涉,在這種局面下,美軍無法承受中國軍隊干預的嚴重後果,所以佔據越南南方後,對於越南北方的抵抗力量束手無策。

綜合以上原因,美國才急於脫離越南戰場的泥潭,以免被最大的競爭對手蘇聯漁翁得利,這才有了後來的尼克松訪華,才有了中國政府認可下的從越南撤軍,所以越南當年沒有打敗美國,而是國際局勢的變化和美國內部的反戰讓美國主動和相關各方達成妥協並主動退出戰爭。


孤寡老人講歷史


看看薩沙的文章就知道了

德浪河谷5倍兵力吃不掉美軍:歷史上今天美軍同北越第1次交手

1965年11月14日,美軍第一次同北越正規軍大戰。結果北越3個團沒有吃掉美軍1個營,也阻擋不了源源而來的直升機。這次戰鬥對越南戰爭有深遠的影響。聽薩沙說一說吧。

越南戰爭對於美軍來說,其實是必敗的。

從開始到最後,美軍沒有出動地面部隊入侵北越領土。

從戰略上來說,美軍唯一的目的是扶持南越政府不垮臺。

然而,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

無論你多強大,一味處於守勢光捱打,遲早也是要完蛋的。

有意思的是,因種種原因,美軍在越南就是一個被動挨打的戰略,失敗也是必然。

1965年,南越政府已經瀕臨崩潰。隨著美軍默許楊文明幹掉總理吳庭豔以後,楊又被阮慶推翻。

短短2年,越南連續換了3個最高領袖,導致政府和軍隊陷入混亂。

同時,隨著北越大軍滲透南方,導致南越農村幾乎失去控制。自然,越南政府的混亂也大大幫助了北越。

自從吳庭豔被殺以來的約半年裡,南越41個省長換了35個,其中10個省在3個月內換了3至4次省長。同期內幾乎所有重要的軍事指揮崗位都換了2次人。

到了1965年,美軍已經無法不介入越南。

如果美國不出兵,南越就會很快被北越吃掉。

無奈之下,美軍在1965年開始進入南越,並且與11月第一次和北越正規軍交火。

這就是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

德浪河谷戰役之前,美軍總結了朝鮮戰爭經驗,推出了新的作戰模式。

在朝鮮戰爭中,美軍雖然佔據制空權制海權,又有絕對火力優勢,卻被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打的狼狽不堪。

志願軍通過穿插切斷朝鮮山區僅有的幾條公路以後,美軍被迫只能採用雙腳作戰。

這種作戰模式,美軍同志願軍沒有什麼區別,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線。

美軍徒步行軍無論進攻還是撤退,都很容易陷入行軍能力更強的志願軍伏擊圈,傷亡慘重。

因美軍行軍會耗費大量的體力,等到戰鬥時已經不剩多少戰鬥力了。

在朝鮮戰爭後期,美軍開始大量使用早期的直升機進行運輸傷員、偵查甚至運輸偵察兵。

實戰中,美軍發現了直升機的巨大戰術意義。

採用直升機空中機動,美軍就可以進行蛙跳作戰,避免費時費力還容易被伏擊的地面推進。

越南戰爭參戰之前,美軍已經完成了空中騎兵師的建設。

他們的主要裝備為伊洛魁UH1直升機,可以搭載11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美軍第1空中騎兵師。

11月之前,北越集中了精銳部隊,發動了對南越中部的波萊梅(Plei Me)基地的攻擊。然而,南越軍隊在美軍空中火力支援下,竟然奇蹟般的守住了。

通過無處不在的越共遊擊隊,北越指揮官得知美軍就要趕來增援,只得放棄攻擊。

3個北越主力團,撤退到距離柬埔寨邊境不遠的德浪河谷。

這裡是一個的偏僻地方,距離公路很遠,到處都是森林、齊人高的茅草從以及乾涸河谷。

北越指揮官認為,美軍不可能蠢到深入這裡作戰。沿途根本沒有像樣的路,到處都可能被北越軍隊和游擊隊伏擊。

即便拋去襲擊不談,這裡的叢林前進也是極為困難。有時候,美軍每小時僅能前進幾百米。

然而,美軍卻採用直升機機動,決定將第7騎兵團第1營空降到河谷,執行搜索殲滅任務。

美軍的情報是,這裡駐紮著北越正規軍1個營。

1965年11月14日第7騎兵團第1營的395名美軍官兵,分5批空降到德浪河谷。

為什麼要分4批?

這裡沒有像樣的空降場地,一次只能降落幾架直升機。

需要說明的是,美軍還同時在距離9公里的地區,空降了第21炮兵團第1營的12門105毫米榴彈炮,作為火力支援。

這個炮兵陣地的佈置,為後來美軍提供了雪中送炭的火力援助。

美軍不知道的是,這區區300多人,恰恰降落到北越3個團的腹地。

美軍這個降落點,距離北越第66團第9營隱蔽點,只有460米。

拋去重武器不談,北越這3個團的正規軍戰鬥力是很強的。

以66團為例,軍官和士官很多經歷過法越戰爭,戰鬥經驗超過10年。

士兵也多是能征善戰的精兵,很多人已經參加過5年以上戰鬥。

全團3個營人員齊整,高達1600人。

就武器方面,雖沒有重武器,但北越裝備大量的AK47自動步槍(中國的56式衝鋒槍)、SKS半自動步槍(中國的56式半自動)、輕重機槍、RPG火箭筒(40火箭筒)、各種口徑迫擊炮。

相比美軍的輕武器,可以說北越軍隊毫不遜色。

北越指揮官經驗豐富。當美軍剛剛降落一半,也就是中午12點第3批空降時,就遭到北越軍隊第66團的攻擊。

同時,北越指揮官緊急調動距離3公里的第33團、距離16公里的第320團以及越共遊擊隊1個營,立即增援。

當日可以參戰的北越軍隊,就有2000人以上,是美軍的5倍。

14日整個下午,美軍第7騎兵團第1營遭遇了北越大軍的輪番攻擊。

美軍第1營也不是菜鳥,立即就地防禦。

他們利用各種輕武器以及營屬迫擊炮瘋狂射擊,阻擋北越的攻勢。

同時,在9公里外的12門105毫米榴彈炮,用最高的速度不斷炮擊。炮擊形成了一道火牆,距離美軍陣地200米外到2000米。

在激戰的53個小時內,這12門炮竟然發射了1.8萬發炮彈,平均每門炮發射1000多發。

為此,有兩門炮的後座裝置爆裂,經過緊急維修後又重新投入使用。

在萬分危急中,美軍休伊直升機飛行員,仍然勇敢的不斷起降。

他們將第1營剩餘士兵、武器和物資源源不斷運到。

同時,他們還用直升機上的機槍和火箭彈,不斷向北越軍攻擊。

自然,北越軍隊也用輕重機槍掃射直升機,當天就擊落了2架。

其餘幾乎所有的直升機,都被子彈擊中。

這3天的戰鬥中,如果不是這些勇敢的直升機飛行員,第2營必遭殲滅。

不過,飛行員的回憶都是驚恐的。

飛行員隆巴爾多回憶起那次降落時說:“飛機向戰場靠近我看到硝煙越來越濃。我讓副駕駛傑凱爾和我一起操控飛機。起落橇觸地後,士兵們紛紛跳下飛機。我聽到也感覺到座椅後面,子彈撞擊的砰砰聲。我看了傑凱爾一眼,發現他眼睛瞪得像盤子那麼大,直盯著前方,嘴巴大張。我往前方看去,發現一個人站在在離我們約45米遠的降落區邊緣。他就那樣毫無遮掩地站在那裡,用槍指著我們。我還以為那是我們的人,但是有點不太對勁。他穿著卡其色的軍服,而且沒有帶頭盔。

“我還沒看清楚槍口的火焰,擋風板上就已經被射穿了三個洞。我心裡想,‘這個笨雜種怎麼會朝自己人開槍?’那個人出現了一下又立馬消失了,我才意識到這是越共。我馬上起飛向右側傾斜爬升,期間越共火紅的槍火不停射向飛機。到那時內部通訊系統裡誰也沒有說話。我還沒來得及說話,傑凱爾打開內部通訊說,‘二戰的時候我駕駛B-24飛機執行了31次任務,但是今天我差點丟了命。’

中尉羅傑·K·比恩回憶就更誇張了:我當時坐在飛行員座位,吉恩·梅什上尉坐在左側座位。降落時,AK47的子彈朝我們打來時,如雨點一般。一排子彈從吉恩面前射入門內,從我的飛行頭盔後面穿進去,在我頭頂一側打了個洞,然後又從頭盔前面飛出去了。我當時血流如注,飛行頭盔被打歪了,耳機罩住了我的眼睛。一開始我還以為自己瞎了。這把我嚇壞了,因為我還開著飛機。吉恩接過我駕駛飛機,艙門機槍手幫我包紮了傷口,好在頭骨沒有受傷。後來特種部隊軍營給我做了X光檢查,縫合了傷口,隨後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分隊。

一直激戰到晚上,北越軍傷亡很大,被迫停止進攻。

這邊美軍第1營雖然也有傷亡,從395人銳減到305人,但陣地大體完整。即便突前被北越200多人包圍的1個排,剩下的12人也能夠堅守小陣地,第二天得以突圍。

更關鍵的是,黃昏時第7騎兵團2營B連通過直升機降落成功,補充了當天的人員損失。

奇怪的是,當晚北越沒有發動夜襲。

誰知道,美軍不擅長夜戰!後來美軍才知道,這是因為北越軍隊的兵力還沒有集結完畢,本來計劃凌晨2點發動襲擊,被迫推遲到6點。

15日凌晨天剛亮,北越大軍就發動了進攻。

這次北越集中了第66團和第33團2個團以及越共1個營,共2000多人。

即便如此,北越也有5倍的優勢。

北越以迫擊炮猛烈轟擊美軍第1營陣地,以機槍火力進行壓制,隨後部隊開始衝擊。

僅僅激戰3小時,美軍第1營就頂不住了。

他們陣地四面受壓嚴重,一部分美軍衝入陣地進行近戰和混戰。

戰鬥中,甚至出現兩個士兵用刺刀和匕首肉搏的慘烈場面。

美軍迫擊炮派為了支援一線,不顧一切瘋狂炮擊。

最終,炮管過熱導致炮彈近炸,被迫撒尿降溫。

激戰中,沒有實戰經驗的美軍士兵,一度陷入瘋狂狀態。

美軍1個叫做迪爾的軍官回憶:戰鬥中,突然有個美軍士兵跳出掩體,向著北越軍隊衝過去。這就像西部牛仔,單槍匹馬衝擊印第安部落。我眼睜睜的看著他投擲了1枚手雷,又打光了M16彈匣的子彈,隨後中彈倒地了。我知道,這是在尋死,他受不了隨時可能戰死的恐懼。

第1營營長萬分焦急下,發出了斷箭的信號(美軍部隊瀕於崩潰時的求救信號)。

美軍總部震驚之下,調動附近所有的空中部隊增援。

大量戰鬥轟炸機趕來,對於北越軍隊狂轟濫炸。從100米到2000米,美軍戰機的炸彈和機槍形成一道火牆,還大量投擲凝固汽油彈。

1架A1攻擊機投彈距離過低,被北越軍隊重機槍擊中墜毀。

美軍甚至動用了18架B52重型轟炸機,對北越軍隊隱藏的森林進行地毯式轟炸。它們一共投擲了800顆500磅炸彈(200噸),在爆炸範圍內所有生物不可能活命。

兩軍已經殺成一團,空襲不可避免出現偏差。

兩架F-100“超佩刀”戰鬥機,將燃燒彈扔到了自己人的頭上。

第一架飛機扔下的燃燒彈摧毀了軍官摩爾1個班的工兵,並且點燃了一些彈藥,所幸撲救及時彈藥沒有發生爆炸。

軍官摩爾回憶:“我放開喉嚨對空軍的前進空中管制官查理·黑斯廷斯叫道‘把那個狗孃養的叫走!把他叫走!’”。

雖然損失了1個班的士兵,但轟炸還是遏制了越軍的攻勢。

同時,美軍又空降2個炮兵連,增強地面火力,至此美軍大口徑火炮也增加到24門。

在強大火力支援下,第1營勉強穩住陣地。

而北越軍隊拼死攻擊,但無法突破美軍重火力的封鎖。

與此同時,騎兵第7團第2營2個連,冒著槍林彈雨強行降落,再次增兵。騎兵第5團第2營也空降在距離登陸點2公里以外,開始步行穿過叢林增援。

在美軍絕對火力優勢下,北越軍隊傷亡很大,近戰緩慢,被迫中止進攻,15日攻勢結束。

此時美軍兵力已經增加了一倍,北越軍隊不太可能吃掉它了。

然而16日凌晨,北越再次發動攻勢,只是沒有太大威脅了。

此時騎兵第7團第2營也空降到附近,開始向陣地靠近。

當天上午,北越主力開始全面撤退,戰鬥大體結束。

此戰美軍死亡79人,傷121人。

北越傷亡總數則接近1500人,現場發現屍體就有600具,還有一些屍體被帶走。

這次防禦戰還算成功,然而美軍在17日撤退時卻意外吃了大虧。

判斷北越已經撤退,騎兵第7團第2營奉命步行離開德浪河谷,再乘坐直升機撤退。

一旦離開了重火力的掩護,以及沒有直升機可以及時機動,美軍就慘了。

騎兵第7團第2營拉長隊伍行軍時,突然遭到殿後的北越第33團第1營和第66團第8營的伏擊。

北越軍隊最擅長叢林伏擊戰,一時間美軍遭受重創,幾分鐘就傷亡50多人。

美軍無奈,再次使用空中支援和直升機機動運輸1個營增兵,苦戰24小時擊退了北越軍隊。

北越認為:騎兵第7團第2營已經高達155人死亡,124人受傷,基本拼光了。

當然,北越軍隊也死傷500人以上,現場發現大量丟棄的武器彈藥。

由此,德浪河谷戰鬥徹底結束。

最終,美軍傷亡總數為500人左右,北越軍隊則超過2000人。

需要說明的是,北越軍隊傷亡慘重,一共卻只被俘虜4人(其中2人被就地槍決)。

傷亡2000人以上,卻只有4人投降,其中3人還是偵察兵。

可見北越軍隊也是極為頑強,驍勇善戰的。

此戰是美軍和北越正規軍第一次作戰,對於越南戰爭有著深遠影響。

美軍認為直升機機動作戰,是完全可行的,也是美軍的法寶。

隨後,美軍將被越戰爭變為了直升機戰爭,前後使用了7000架UH1直升機,損失了2500架。

美軍通過這種作戰方式,以及炮兵和空中的火力優勢,每次作戰都殺傷數倍的北越軍隊。

對於北越軍隊來說,他們認為就火力方面無法和美軍對抗,同時也無法遏制美軍無處不在的直升機空降作戰。

北越軍在德浪河谷攻擊戰中失敗,但最後成功在叢林中伏擊了美軍,造成他們嚴重傷亡。

可見,美軍只要離開了直升機和重火力,還是可以對付的。由此,北越軍隊幾乎放棄正規作戰,改為全面的游擊戰和小規模運動戰。

之後8年時間,越南戰爭大體還是這種作戰模式。

大家想要了解這場戰鬥,最直觀的就是觀看美國大片《越戰忠魂》


薩沙


小編的文章很客觀,越戰中(注:不是發生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而是‘’印度支那戰爭)以美軍為首的聯軍沒有輸在戰役上,而是輸在政治上。1973年巴黎會議後美軍撤離越南。

越戰是一場意識形態戰爭,可以說是一場小型的世界大戰。與朝鮮戰爭不一樣的是,越戰中雙方參戰的國家之多遠超韓戰,美方不含南越,有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泰國,緬甸和中國臺灣。北越一方(不含)幾乎所有的華沙條約國和中國(大陸)北韓,古巴全部參戰。

真正讓美國介入是由於北越在北部灣用魚雷艇攻擊了美軍而升級。


土匪律師


一是幾十萬中國軍人秘密入境越南參戰。改變了戰局。參戰部隊一律著裝越南人民軍軍裝。有高炮部隊,築路部隊,交通後勤運輸部隊,參謀指揮部隊,雷達通訊部隊,工程兵防化兵部隊,炮兵,偵測部隊。醫療救護等。參戰期間我軍擊落擊毀美各式戰機1000餘架,佔整個戰場擊落擊毀敵機的45% 。二是援助戰略戰備物資。佔整場越戰的75% 。三是外交。我國和蘇聯,利用美國大選,美國人民討厭戰爭的機會,在國際上聯合反戰國家頻頻出手。四是越南人民團結不怕死。武元甲帶著25萬北越人民兵攻打南越65萬以上軍隊,勢如破竹。美國軍隊一撤,南越就不會打戰了。逃出越南的難民多達200多萬。


雲南風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