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民俗:農曆正月十七鸛巢東厝社燈首


這是潮州鸛巢的東厝社,本人第一次來到這裡看其鄉里的燈首活動。作為一個外鄉人,之所以之前沒有來過這裡,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一點,無親戚在該鄉附近。

其次,又離本人鄉里較遠,所以也就沒來過。但其中本人還是覺得最大原由是工作生活。

乘著夜色,來觀鬧熱。在東厝樓的側池中有別樣花燈,近年來,不少地方鬧熱凡有池塘之處也都設有花燈,在夜晚中,燈光迷人。

福祿壽三仙,雙鳳圖,寄託人們們美好祝願。

這是該社的東厝樓,我猜想大概是老人組或者村委會之類吧,看見裡面有標旗,但因人地生熟,所以沒有唐突而入。

在神前做大戲,當然請的是潮劇團。現在看戲的人也不再人滿為患,只有稀稀疏疏。

好戲開棚,演的是潮劇《洗馬橋》,記得第一次有印象看這樣的人戲時,頓感失落,怎麼跟電視裡演出的態度,或者說狀態不一樣。演員唱完自己的臺詞後就自顧自的走神。

該鄉神前,棚上燈光字“合鄉平安",在神前前方立有大香。這些大香中間綴有安仔(公仔),兒時也常常被這些迷住不走。如今再看恍然如昨天,記得那時人們總愛從香中摘取安仔,擺在家裡。據說,這些安仔能添丁發財。現在想來,那時兒童玩童較少,這也可以算是不錯的兒童玩具,同時也寄寓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我想伸手去取,無奈剩下的一兩個穩如泰山,只好心嚮往之。

神前一側是湊鬧熱的喜慶花燈,對於潮州人來說,這也是小菜一碟。有時只是內容不同形式相同而已。


神前內部擺飾,記得小時候鄉里也是這般鬧熱,當時神前就擺有鏡屏安仔,還有印象最深是一面鏡,裡面的觀音娘閃閃發光,當然是電器產品。在十幾,二十年前,對於一個沒去過什麼地方,沒什麼見識的鄉村奴仔來說,這足夠我們奴仔群間談論好幾天了。

並不是說該村神前不好看,而是它比較古樸,沒有我之前看的那些神前那樣。所以才讓本人有感而發,想起兒時神前場景。

神前老爺,老爺轎後插竹枝。老爺後那塊大大的紅布,就不知該如何稱謂了。總之每逢營老爺,老爺坐位後必有那一塊紅布。

此處神前也與我們這邊有所不同,我們這的神前一般都會擺在自鄉祠堂。當然各鄉各俗有所不同。(原創圖文,轉載需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