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古辦——遼寧朝陽地區的喪葬習俗 民俗的文化傳承


葬禮是人結束一生後,由親戚、朋友進行哀悼的儀式,人們在表達對逝者的思念的同時。也寄託著對子孫的美好祝福。據民國十九年(朝陽縣誌》(卷二十五風土)載"喪禮皆有悄無槨,無力者三日而殮,殮而即殯。

有力者或七日,或五七,七七日而殯。殉以芻靈,難以喇叭經,謂無此二者,無以供亡者之用。免亡者之罪,遂以為俗。

父母之喪,皆三年餘喪,多有倫次,冠禮無行之者,往往以乳名呼之終身,以讀有學名,亦無表字,間或有之,皆為親友之所贈送,俗日選號。近俗猶盛,備儀相奠。過此。唯於年之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掃墓化帛而已,無所謂祭也,今猶相沿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W發生了些許變化,除了一些習俗相沿以外,又產生了一些新的習裕。

近俗猶盛,備儀相奠。過此,唯於年之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掃墓化帛而已,無所謂祭也,今猶相沿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喪俗發生了些許變化,除了一些習俗相沿以外,又產生了一些新的習裕。

送信兒:在病人要嚥氣的時候,派人到重要的親戚家去"送信兒。掛乾白菜:上吊。報廟:指死者家屬到附近土地廟哭著轉三圍,向管冥司的土地神或城隍神先行報道登記。

弔紙:家裡有喪事,會在家門口銼幾張黃裱紙,這樣親戚朋友會來家裡。

哭道:人死後,要由女兒“哭道”,招呼已走的魂回來。守靈:在家裡搭靈棚,等待在外地的子女回來,兒子要回日夜守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