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張賢亮(1936-2014),生於南京,祖籍江蘇盱眙縣。上世紀50年代初讀中學時即開始文學創作,1955年從北京移居寧夏,先當農民後任教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 長達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執筆後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成為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張賢亮曾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1980年的《靈與肉》、1983的《肖爾布拉克》、1984的《綠化樹》),有9部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搬上銀幕(《牧馬人》、《黑炮事件》、《肖爾布拉克》、《龍種》、《異想天開》、《我們是世界》、《男人的風格》、《老人與狗》、《河的子孫》)。

在被打成“右派”之前,張賢亮是以一個很有才氣的青年詩人的形象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的,顯露出感情熾熱、富有浪漫色彩和幻想等詩人的氣質。隨著因《大風歌》罹難,這無疑使他神經上受到巨大的震撼,這使他的精神氣質又滲進了一種悲劇色彩,一種憤激、悲愴的孤獨感。如同他自己所說:“心靈的深處總有一個孤獨感的內核” 。在近二十年的生活磨難中,他從生活的底層汲取了酸甜苦辣必備的人生經驗(包括接受大西北的自然環境和勞動人民的薰陶),並閱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這又使他的精神氣質中融進了一種對人生的哲學沉思。正是上述種種因素,對他作品的藝術氛圍、感情基調、語言色彩等起著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他那雄健、深沉、凝重並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藝術風格。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2010年,74歲的張賢亮發表了描寫未來精子危機的長篇小說《壹億陸》,在小說中,張賢亮以未來世界中人類遭遇精子危機為主題,描寫了社會各方人士為爭奪某個優異“人種”展開一場爭奪戰的故事,文章一發表,便引起極大反響與爭議。有人指責他的小說太荒誕,有人認為太低俗。而他的早期作品如《靈與肉》、《男人的風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也曾因“低俗”問題飽受爭議。對於這樣的質疑,張賢亮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說,他作品不低俗、不露骨,適可而止。而且他會在小說中表達一些嚴肅的主題。“我寫到時代問題,直指當代現象,意在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1.《綠化樹》(1984)

《綠化樹》是張賢亮的中篇小說,獲中國作家協會第3 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綠化樹》是作者擬寫的《唯物論者啟示錄》中的一部,小說寫一位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的知識分子章永麟,被打成右派,備受迫害。他意識到自己的卑劣,在思考提高思想覺悟的途徑。章永麟經受思想改造的痛苦過程,但他卻並不懷疑這種改造的荒謬性,而是自責自己離馬克思主義還有很大距離,於是通過學習《資本論》,他的思想產生了飛躍,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相連在一起",探尋到了"超脫自己"的真諦,開始踏上真正共產主義的"淨土"。在靈魂昇華的同時,肉體也在昇華,一個"夢中洛神"出現了,美麗善良的女人馬纓花對章關愛備至,她的所謂的"美國飯店"是章永麟的溫柔之鄉。只要看一看那裡的歡樂,就可以看到在艱難困苦的年代,這裡的情況還不算太壞。一切都因為有馬纓花的存在,生活才格外有意義。馬纓花有過不幸的經歷,也沒有多高的文化,但她嚮往知識,追求美好的事物,她的愛給章的生命注入熱烈的活力和希望。現在,苦難已經退隱到幕後,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動人的情愛故事。馬纓花甚至有貞女節婦般的勇敢,當章永麟還試圖懷疑馬纓花的忠貞時,馬的執著令人動容:"就是鋼刀把我頭割斷,我血身子還陪著你哩!"這就是樸實的人民,樸實的愛情。有這樣的愛情,還有什麼"傷痕"不能抹平呢?事實上,在小說的敘事中,那些苦難早已為愛情的溫馨所遮蔽,也就是說,傷痕太美了,以至於在美的光輝映照下,根本看不到傷痕了。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這就是張賢亮書寫的傷痕史,他把知識分子的受難史寫成崇高史,把受虐史改變成自慰史,通過靈與肉的二元對立統一,現在,中國知識分子可以驕傲地宣稱,他們歷經的磨難包含著豐富的痛苦,他們的歷史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充實而美好的。通過抹去主體的苦難傷痕,從而也抹去了歷史非理性,抹去了歷史總體性的非法性。主體在任何給定的磨難中,都能感受到愛與美,主體並沒有蒙受歷史異化,而是在特殊的歷史情境中,與歷史達成了一致。

《綠化樹》是張賢亮“右派”小說的代表作之一,無疑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後來章永璘才知道,馬纓花曾夾著小包來找過他,被隊上的幹部訓了回去。不久,章永璘因書寫反動筆記的罪名被判處三年管制,再後來連遭厄運。”

“多少年以後,他在《辭海》上看到:馬纓花又名綠化樹,喜光,耐乾旱瘠薄。這條目上解釋的文字沒有一點不和馬纓花相似。這一夜章永璘失眠了。綠化樹!綠化樹!……章永璘時時閃現一株株綠化樹。”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2.《靈與肉》(1981)

許靈均,從一個地主小姐和一個留洋學生不自由婚姻的產物,到娘死爹棄睡馬槽的苦孩,再到新中國的教員,之後趕上歷史的熱潮成了“老右”下放到農場放馬,一系列角色的轉換註定了生活的多磨難。善良熱心的放牧員幫他“揀”了個四川媳婦秀芝,成了家,生了娃。右派摘帽後,更加強化了他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因此他拒絕了父親為他們全家辦出國的誘惑,決然地選擇留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靈與肉》是張賢亮的短篇小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後被改編成電影《牧馬人》,其中的人物許靈均、秀芝為廣大讀者耳熟能詳。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小說的故事是結合自己文革期間知青經歷所寫的平凡故事。故事裡有歷史給予的傷痕,有人情的溫暖,彷彿就是滿目黑暗中那一絲絲微弱的光亮,讓你回望走過的艱辛歲月時仍有可以緬懷的地方。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雖有濃濃的時代烙印,可誰人不是時代的衍生品和弄潮兒?哪怕被誤解,哪顛簸一生,唯有我可以為自己的一生做註解,最瞭解感受的幸與不幸。記住了那句話,人活著就是為了尋找信仰的,你找到了,很好。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3.《肖爾布拉克》(1983)

1960年,年僅17歲的李世英告別了年邁的雙親和飢餓的故鄉,隻身闖到新疆謀生。為了幫助兩個素不相識的家鄉姑娘,他賣掉了身上的衣服,甚至把剛找到的工作也丟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老司機徐師傅,熱心的徐師傅收下他當了徒弟。"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感到苦悶、寂寞的李世英滿心希望建立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在車隊司機們的關心下,他匆忙地與從陝北逃荒來的姑娘巧珍結了婚。婚後,儘管李世英對巧珍百般體貼,可是巧珍卻始終是冷冰冰的。她像傭人似地侍候著李世英,臉上整日沒有一絲笑容。幾個月後,李世英終於從同隊司機們的口中得知巧珍有了外遇。他感到震驚、痛苦,不願相信。在他憤怒的質問下,巧珍終於吐露了真情。原來巧珍與春生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由於家鄉鬧災荒,巧珍的爹孃都死了,她只好到新疆來投靠姨媽。巧珍寄人籬下,未婚夫又音訊杳無,只好由姨媽作主嫁給了李世英。婚後不久,春生千里迢迢來新疆找到巧珍。她愛春生,可又不忍心傷害真心愛她的李世英。為了成全這一對有情人,李世英和巧珍離了婚。7年後,有一次李世英在開車去南疆的路上,遇到一個抱孩子的年輕婦女搭車。她是上海知青,名叫葉娟,和兒子小遠回連隊駐地肖爾布拉克。路上,李世英發現小遠病得厲害,便連夜開車把葉娟母子送到庫爾勒醫院。小遠得救了,勞累了一夜的李世英卻悄悄地離去了。這使葉娟深為感動。幾天後,李世英又到醫院探望小遠,並送葉娟母子回肖爾布拉克。路上,葉娟向李世英訴說了自己下鄉後遭連長凌辱,生了私生子小遠的遭遇。葉娟在逆境中不低頭,不沉淪的堅強意志深深吸引了李世英,也點燃了他心中愛情的火花。兩顆同在苦水裡泡過、金子般閃亮的心相撞,兩個經歷過生活磨難的人幸福地結合在一起。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1983年獲全國優秀小說獎,同名電影由周裡京、朱琳等主演。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4.《男人的一半是女人》(1985)

章永璘,一位文革的犧牲者,年輕歲月,幾乎是在勞改營中度過,總逃不離飢餓、苦難與掙扎。三十九歲那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黃香久,對女人的渴望、期待、好奇,在頓時忽然化成了真實,愛情一蹴可及。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悲哀的是:時代的悲劇加給他的壓抑,導致新婚之夜,章永璘在多情豪邁的妻子面前,失去了自己的獨立,失去了他男人的尊嚴,他退縮、無助,奮力卻徒勞無功。

面對妻子的出軌,羞辱、不甘、自卑……種種情緒在章永璘的心中不斷糾結,不斷擴大,憤怒的情感漸漸醞積成一股大洪流,突然爆發,他終於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不再是在男女性事上無能的廢物。但從此之後,他再也無法體諒香久曾經背叛……

張賢亮用浪漫與寫實手法交織,將刻骨銘心的傷痛轉化成為普遍的人性體會。世界上最可愛的是女人,但是還有比女人更重要的,女人永遠得不到她所創造的男人。 撇去傷痕文學 、政治運動的外衣,單就書中對愛情和婚姻的解讀與思考, 也是相當出色的。

“我多少次想把這一段經歷記錄下來,但不是為這段經歷感到愧悔,便是為覺察到自己要隱瞞這段經歷中的某些事情而感到羞恥,終於擱筆。自己常常是自己的對立面。陽光穿窗而入,斜暉在東牆上塗滿燦爛的金黃。停留在山水軸上的蛾子驀地飛起來,無聲地在屋裡旋轉。太陽即將走完自己的路,但她明日還會升起,依舊沿著那條亙古不變的途徑週而復始;蛾子卻也許等不到明天便會死亡,變成一撮塵埃。世上萬千生物活過又死去,有的自覺,有的不自覺,但都追求著可笑的長生或永恆。而實際上,所有的生物都獲得了永恆,哪怕它只在世上存在過一秒鐘。那一秒鐘裡便有永恆。我並不想去追求虛無縹緲的永恆。永恆,已經存在於我的生命中了。”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5.《我的菩提樹》(1994)

1958年,一個年輕人因一首抒發胸臆的詩歌而被打為“右派分子”,開始了漫長的勞改生涯。住在五拳頭寬的骯髒鋪位,吃著稗子面饃饃、麥糊糊,每天不停歇地運土坯、間糖蘿蔔、割水稻,沒完沒了地聽報告、批鬥、訓話……肚腹與精神飽受折磨的他,只有用一支禿筆,在勞作空隙偷偷地記錄下生命的卑微與心靈的吶喊。 多年之後,未被苦難擊倒的張賢亮檢視當年的日記,平靜而幽默地再敘那個“低標準瓜菜代”的年代最蕭索荒涼的人生經驗,為一個時代的靈魂作註釋,豐沛的文字下,卻滿是對生命的熱愛……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從理念上說,《我的菩提樹》沒有比《綠化樹》時代的張賢亮有更多的建樹。《綠化樹》時代的張賢亮起碼尚有“馬櫻花”的顏色,風韻。卻而今,在張賢亮的筆下,只剩下了理念——一種深刻的“大牆情結”。過去,不講“包裝”的時候,張賢亮尚懂得用小說去包裝他的政治; 而現在,他只剩下了政治。張賢亮痛恨遺忘——對於今天我們這個已經變得更加善於遺忘的時代來說,這用心彌足珍貴。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6.《男人的風格》(1983)

T市,新任市委書記陳抱帖走馬上任:於廣場面向市民發表施政演說,在公園長椅與新任市長孫玉璋促膝長談,將前任書記唐宗慈委派出去“杯酒釋兵權”。原始政治資本逐漸積累,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措施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然而,反對派的阻撓、突如其來的“爆炸”、中央調查組的到來……改革能夠順利進行嗎? 與此同時,由於年齡的差距、思想的隔閡,陳抱帖與妻子羅海南的關係持續惡化,幾近“相敬如冰”,而作家石一士的出現,會讓這段如履薄冰的婚姻劃上休止符嗎? 不同的政治追求,各異的生活態度,男人到底該具備怎樣的風格?

張賢亮六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說

我來了!

我來了!

我來了!

我是從被開墾的原野的盡頭來的

我是從那些高聳著的巨大的鼓風爐裡來的

我是從無數個深藏在地下的礦穴中來的

我是從西北高原的油田那邊來的

啊!我來了!

我是被六萬萬人向前飛奔所帶起來的呀!

我來了!

那無邊的林海被我激起一片狂濤

那平靜的山川被我掀得地動山搖

看呀!那些枯枝爛葉在我面前倉皇逃退

那些陳舊的樓閣被我吹得搖搖欲墜

我把貧窮象老樹似的拔起

我把陰暗象流雲似的吹起

我正以我所夾帶的沙石黃土

把一切腐朽的東西埋進墳墓

我把昏睡的動物吹醒

我把呆滯的東西吹動

啊!這衰老的大地本是一片枯黃卻被我吹得到處碧綠、生機洋洋

看!那大洋洶湧的波濤也在我鼓動下

狂舞而去

拍打著所有的海岸

告知全人類我來到的消息

啊!把一切能打開的都打開吧!

把一切能敞開的都敞開!

出來呀!出來呀!出來!

把你們的面迎著我

把你們的兩臂向我張開

即使我是這樣猛烈也無妨

我就是要在你們的生活中激起巨浪

我創造的洪流將席捲一切而去

啊!我要破壞一切而又使一切新生呀

我向一切呼喚、我向神明挑戰

我永無止境、我永不消停

我是無敵的、我是所向披靡的、我是一切!

我是六萬萬人民呀!

啊!我是新時代的大風

聽!我呼呼的聲音裡有金屬的鏘鏘

聽!我宣佈

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大風歌》(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