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之前,請逼孩子養成這種能力,他會受益終生

12歲之前,請逼孩子養成這種能力,他會受益終生

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一次他們學習的機會。

01

  • 主動學習能力,是孩子最該具備的能力。

人這一生,從小到大,所需要的能力實在是太多了。

即使家長窮盡一生,也未必能把所有能力教授給孩子。

但是,您可以教給孩子最重要的、最應該具備的能力。

讓孩子由著這種能力不斷延伸,總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幸福生活。

那麼,最應該逼孩子養成哪種能力呢?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她帶兒子去了一趟英國。

回來後,她“拷問”兒子:

“兒子,你知道英國的國旗是長什麼樣的嗎?”

“兒子,你知道英國的建築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嗎?”

“兒子,你知道英國的飲食習慣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嗎?”

“兒子,你知道英國的交通跟我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嗎?”

......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兒子沒有一道題答得上來。

接著,她問兒子:“那你覺得英國好玩嗎?”

兒子回答說:“好玩啊!”

之後,她又問:“好玩在哪裡?”

兒子低著頭想了一會兒說:“不用學習,輕鬆!”

一週的英國行,本以為兒子可以在遊玩中學習到一些東西,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

這一趟英國行,違背了她的初衷。

最後,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印象深刻:“主動學習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積極的學習能力,可惜我的孩子沒有具備。”

有句話說得好:“操心者,主動也;不操心者,被動也。”

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孩子要學會“操心”,養成主動學習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12歲之前,請逼孩子養成這種能力,他會受益終生

02

  • 擁有主動學習能力,才能掌握人生的方向。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我的孩子學習挺努力的,可是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

當家長被反問:“你的孩子主動學習嗎?”

他們開始笑,在他們看來,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孩子的腦子笨才是關鍵。

曾有一項對北京300多名中小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發現:主動學習的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好;被動學習的孩子,則學習成績比較差。

每天雖然都在學習,但孩子是否會主動學習,效果大不一樣。

主動學習,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被動學習,基本上就事倍功半了。

美國教育界有一個普遍的觀點:

所有真正的學習都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它需要運用頭腦,而不僅僅是靠記憶。

再說,孩子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僅對成績大有幫助,更能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

曾看過一篇文章,這樣描述了一位父母的擔憂:

每一次我到幼兒園接女兒回家,望著她那無憂無慮的小臉蛋,我的擔憂就愈發沉重起來:

可憐的孩子啊!

你知不知道,許多年後,當你踏入社會謀求一份普通文員的職務時,最少會有8個同胞與你競爭這個位置。

其中包括兩個耶魯的博士、三個牛津的碩士,而另外三個人則具有5年以上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經驗。

到那個時候,如果你不能比他們更優秀,你就做好申請救濟金的準備吧!

這誇張而又詼諧的文字,非常尖銳地從一個側面道出了嚴酷而有激烈的競爭現實。

特別是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孩子不僅要跟人競爭,還要跟機器競爭,知識更新迭代的速度簡直不敢想象。

可能孩子現在努力掌握的技能和知識,在兩三年後就會成為明日黃花。

針對這種現實,我們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孩子自學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

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柯比教授說:唯有主動學習能力,才能讓孩子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未來的主人。

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庫,這樣才能做到屹立不敗之地。

12歲之前,請逼孩子養成這種能力,他會受益終生

03

  •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能力,父母做到這4點很關鍵。

有句話說得好:這個時代,最值錢的能力就是主動學習力。

而主動學習,靠的是孩子的自覺性。

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情形大多是父母跟在後面監督、不斷催促著孩子,一旦鬆懈下來,孩子就會變得懈怠。

其實,想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下面這4點很關鍵:

1. 以身作則

我們常常說,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變成這樣的人。

有時候,你會發現,並不是孩子不想學好,而是環境影響了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動學習,那麼你首先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做到位沒有。

自己做好了,再去教育、啟發孩子。

2. 讓孩子學會提出關鍵問題

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一次他們學習的機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提出很多問題,大部分父母都會直接回答問題,但更好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後將問題拆分成小問題再反問回去。

孩子會跟著反問回去的問題,進行自我思考,從而一步一步達到養成主動學習能力的目的。

12歲之前,請逼孩子養成這種能力,他會受益終生

3. 不過分督促孩子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記學習,就會督促孩子趕緊去學習。

可是最終會發現,剛開始還會有點效果,孩子乖乖聽話學習,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就越來越不自覺了。

很多孩子的內驅力,都是在父母日復一日的督促中被消磨殆盡的,從而變得拖延懶惰。

最後,對學習漸漸喪失了興趣。

因此,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減少督促說教,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從而培養主動學習能力。

4. 讓孩子體會“心流”的美好感受

《心流》一書中,描述了人們在學習和做事時,產生的一種“愉悅”的美好心理體驗。

就像是對一件事上癮,對一個人迷戀那樣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如果孩子在某項事情中,體驗到“心流”感受,做事情還需要大人督促嗎?

而“心流”的產生,跟興趣有關。

因此,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逐漸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力。

有人說,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讓孩子擁有人生必需的能力,讓TA的人生擁有更多的可能。

擁有主動學習能力,猶如一座金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親愛的家長們:

不要讓孩子的成長輸在“主動學習能力”上,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當主動學習,成為一種慣性,孩子將受益終生。

tips:更多養育0-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乾貨,請搜索關注“大孩子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