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要捏著一股“較真兒”勁兒

農村事務錯綜複雜,“較真兒”的過程,也是瞭解基層真實情況的過程。捏著一股“較真兒”勁兒,不偏聽、不偏信,調查清楚再下結論,碰見硬骨頭敢迎頭而上,堅持下去,百姓會懂你的真。(4月4日《人民日報》)

“較真兒”不是鑽牛角尖,也不是要專門與誰對著幹,而是指一種辦事態度與工作作風。尤其是基層幹部面對一些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更需要有一股較真兒勁兒。要從實際出發、從群眾出發,直面問題,動真碰硬,竭盡全力去解決問題。

“較真兒”往往意味著付出甚至“麻煩”。近年來,由於“八項規定”等制度持續深入實施,對黨員幹部的要求更密更實,一些黨員幹部就感覺不自在,於是工作就不再那麼認真了,差不多就行,只要不出大問題,得過就且過。

於是在工作中就少了那麼一股較真兒勁兒。明知某些數據有水分,有些信息不準確,但只要是下面層層報上來的,只要有人簽字認可,也懶得去核實。因為核實需要時間,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並且還可能費力不討好。

對於群眾來說,如果基層幹部“啥事都無所謂”,不把自己的問題當成一回事,就會產生更多的基層矛盾問題。比如低保戶信息核實問題,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問題等,如果不能做到深入基層一線,走村入戶的走訪,就摸不清哪些信息是真,哪些信息是假。如果真的低保戶和貧困戶沒有被納入政策範圍,而那些有不該吃低保或不該納入貧困戶的人享受到了政策優惠,老百姓的矛盾就會更尖銳。

有圖不一定就意味著真相。對於基層幹部而言,要靠眼睛去發現問題,靠雙腳去丈量問題,靠智慧去判斷問題。再苦再累,只要是出於公心,只要立足於實際,即便可能暫時會遇到一些麻煩,會有一些人不理解,但時間久了,群眾真實感受到你服務的真心,也就會接納認可你。

比如媒體報道,有群眾舉報某貧困戶有一輛皮卡車,不符合貧困條件,也應該剔除。如果基層幹部不去核實,群眾就會認為你在包庇,並且按照政策有車就不應該納入貧困戶。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現這個貧困戶曾給一個老闆打工,但老闆付不上工資,便拿皮卡車抵押。而貧困戶本人沒有駕照、不會開車,皮卡車根本派不上用場。而且他的4個孩子還在讀書,如果這時候失去政府幫扶,孩子們極有可能輟學。

如果基層幹部沒有這個較真兒勁兒,而是按照群眾舉報和表面事實取消其貧困戶資格,那麼就會造成貧困戶的漏報問題。換句話說,如果工作作風漂浮一點,當一回“馬大哈”,隨便採取哪種措施都會帶來不利後果。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基層幹部,無論有多忙,也不管困難有多大,都應該始終保持一股較真兒勁兒,把實事做好,把好事做實。

一方面我們在呼籲給基層幹部減負,一方面基層幹部也要自我發力,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為民謀利益上,用在為民辦實事上。只要我們多一點“較真兒”勁兒,群眾就會多一份獲得感。(張閒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