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新嘗試: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隨著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增加,但養老依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觀念,社會普遍認為老人一般要到失能以後才能去養老機構,因此絕大多數老人及其子女更願意讓老人在家養老。記者近日採訪發現,我市一些社區存在著老人間自發性的幫扶和照料,這種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的養老互助新模式得到很多高齡老人的肯定。因為老人間有共同的話題,很多事情感同身受,他們間有講不盡的歷史,說不完的心裡話,高齡老人能感受到別樣的體貼和溫暖。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長期生活幫扶成好朋友

今年93歲的葉烔電話本上最重要的聯繫人就是對門鄰居寧玉屏,只要生活上有什麼需要,葉烔便首先會想到給寧玉屏打電話。今年74歲的寧玉屏從50多歲退休後便開始照顧起比她大19歲的鄰居,後來雖然自己也得了糖尿病,但照顧鄰居,從送飯、買東西、交水電費到聊天等等,已經成了她生活的日常。近20年的照顧讓她和老鄰居成了好朋友,她覺得照顧老鄰居似乎成了她的一份責任和習慣,總是樂此不疲。

多年前,家住蓮湖區勞動二坊社區的葉烔唯一的女兒定居美國,不久老伴也因病去世,從此葉烔便開始了獨居生活。由於她是南方人,在西安基本沒有親戚朋友,再加上性格的原因,她退休後每天都緊鎖大門,不管誰叫門都不給別人開門,防範心理特別強。雖然行動不便,她也不願意請保姆,一是怕花錢,二是對陌生人不放心。這一切都被住在對門的熱心鄰居寧玉屏看在眼裡,從偶爾送個飯到生活上的照料,一來二去,葉烔慢慢放下了戒備心,她和鄰居寧玉屏成了好朋友,現在不管幹什麼事兒,必定是先給寧玉屏說一聲得到肯定的答覆才敢放手去做。

“這些年多虧了寧玉屏,要是沒有她的幫助,我都不知道怎麼生活。”葉烔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鄰居老寧做飯做得好,平時自己想吃點啥好東西給她說,她就給做好送到家裡,對她真是好得沒話說!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關係再好牽扯到捎帶買東西等免不了經濟上會有往來,寧玉屏對此十分注意。“如果幫助鄰居買東西剩下一些錢,一般都會定期還給她,還要當面給她讀賬本,避免因此產生不愉快。”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心靈陪伴為老人解心結

社區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年人的事例大多數是老人自發自願的行為,有的幫扶偏重於日常生活的照料,有的幫扶偏重於精神上的鼓勵,而正是由於老人之間有共同的話題或者相似的人生經驗,他們交流溝通往往更順暢,更容易相互理解,孤獨的老人在精神需要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五六年前,家住勞動二坊社區的肖素琴老伴因病去世,加上她的3個女兒又都不能長待在自己身邊,原本性格開朗的肖素琴老人一下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她變得不愛出門,也不愛說話,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屋裡屋外就我一個人,那時候對於親情的渴望真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年輕的時候從沒有想過我老了會變得這麼脆弱,也許年輕人永遠不會理解這種孤獨的感覺。”

人稱“肖太后”的肖素琴老人一向雷厲風行,外表剛強的她更不願意向人倒出心中的苦悶。偶然的機會,她在小區院子遇到了熱心的鄰居姜曉蘭,接觸了幾次後,她發現她倆脾氣還挺像,又得知姜曉蘭和自己都是東北人,這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她終於有了傾聽者,老人心中的苦悶得以排解,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氣。

“有的心裡話沒法給兒女說,有的說多了也怕兒女煩。”今年67歲的姜曉蘭告訴記者,現在許多老年人寧願一個人住也不願意搬去跟兒女住,一則老人不想給兒女們添麻煩,另外他們也怕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沒人陪自己說話。

“沒有婆婆媽媽的矛盾,因此在情感上陪伴高齡老人的時候必須要把握一個度,既讓老人走出不愉快,又不能做個多事兒的人。”姜曉蘭總結出的陪伴高齡老人的秘訣。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專家:推廣需要制定保障政策

“既然社區已經有低齡老人自願照顧高齡老人的先例,那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平臺,將招募到的低齡老人志願者組織管理起來,讓更多的高齡老人得到實際的幫扶和照料。”勞動二坊社區主任任強告訴記者,他最近萌生了成立志願服務隊的念頭,想在社區招募一批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來幫助照料高齡老人,但具體實施起來覺得困難重重。“同為老人,一旦某一方在照料過程中發生意外,這責任該怎麼劃分?”

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告訴記者,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是應該提倡的一種居家養老新方式,這是一種雙贏的探索。低齡老年人可以發揮餘熱,積極參與到社區養老的社會活動中去,在擁有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幫助需要幫助的高齡老人,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養。“當前,我國正在由一般老齡化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高齡老人所佔比重越來越多,而居家養老,依靠鄰里互助式的養老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也更容易被老人接受。”石英說,鄰里守望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提供了養老的一種新選擇。

不過他也表示,同是老年人,在具體服務中難免會發生意外,如果推廣這種居家養老模式,還需要政府層面制定一些細化的安全保障政策,避免志願服務中發生意外而產生糾紛,規避幫扶老人的風險。另外,還需要建立一種被社會認可的行之有效的鼓勵機制,比如將志願服務時間存儲起來,等到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兌換社會服務或者等量的時間,這樣才能形成志願服務良性互動。(記者 陳靜)

◇◆◇

來源/西安日報 出品/日報總編室

·END·

西安日報

權威·深度·責任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西安日報》數字報

西安日報

總編室官方微信公眾號:xarbttk2015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