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5後榮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天才的成長軌跡

一位名叫曹原的中國95後火了,他正在展現的一場中國奇蹟,令世界再一次震驚。

2018年,科學界傳來一個爆炸消息:一位年僅22歲的中國少年,攻克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

他破除了"超導體"只能存在於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度)的魔咒,讓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這一設想,成為現實!

他因此榮登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他的名字叫曹原。

如今,數百位世界級學者正在試圖複製和拓展曹原的科研成果。一旦成果落地,將為世界能源行業節省數千億美元的資金!

中國95後榮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天才的成長軌跡

01

22歲,或許你還在上大學,還在人生的迷茫期。這位來自深圳的青年,卻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年輕科學家。他是如何做到的?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天才的成長之路吧。

1996年,曹原出生於成都,3歲隨父母遷入深圳。

2007年9月,曹原因異於常人的天賦,被選拔進入耀華實驗學校小六(2)超常班。

這個班級是學校特意為他和另外兩位出類拔萃的同學專門設立的,全班只有3人,由曾在中科大任教超過20年的副校長朱源直接任教。同時配備了6名老師,全程照顧曹原3人的學業。

學校為他們騰出了一間校長辦公室,並制定了科學系統的教學模式,它的核心是培養自主學習。

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他們一年完成了初中課程、一年完成高中課程,僅用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中學六年的課程。

2010年,14歲的曹原以669分的優異成績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中國95後榮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天才的成長軌跡

02

在這個學霸與天才聚集的少年班裡,曹原依舊卓爾不群。

他用短短一個寒假就完成別人要用一整年才完成的科研項目,被評價為"天才中的天才"。

就連中科大物理學院曾長淦院長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指導不了曹原,因為"他太厲害了"。

畢業時,曹原獲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並前往世界排名前五的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這一年他18歲。

在同學的眼中,曹原就是一個傳說級的人物。可他卻略帶失望地說:"我沒什麼特別的,畢竟花了4年才本科畢業。"

中國95後榮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天才的成長軌跡

03

是什麼讓曹原的天賦得以充分的挖掘,成就了今天的他?

縱觀他的成長經歷,除了天資聰明外,曹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對他個性的充分尊重和因材施教。

1、 多元化和個性化教育的成果

耀華實驗學校常務副校長鬍鳳元說,學生個體的智商、學習能力等是有差異的。那些智力超常的兒童,具有比常人更快速、更高效的學習能力,上普通班往往 "上課吃不飽",不利於調動他們的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因此,他們根據學生特點,制定了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和培養方法,提供了靈活的個性化教學機制。

正是這樣的環境,讓曹原的天賦沒有被抑制,得以充分的發揮。

從小,動手能力強的曹原就特別熱衷於科技類課外書,特別熱衷於動手實驗,有非常強的自學能力,善於鑽研。

因為很早就展現出天才的氣質,又有幸得到了適合的培養,在耀華實驗學校,曹原非常放飛自我,動手能力超強。

他喜歡做實驗,課桌、黑板、投影儀、電腦都沒能逃過他的'毒手'"。

曹原的行為不僅沒有引來學校的批評,反而打動了校長,對他進行了特殊的培養,並鼓勵他報考中科大少年班。

2、 父母的尊重個性與全力支持

由於父母對他個性與興趣的尊重和保護,曹原興趣廣泛,不僅自主學習能力強,還喜歡天文、喜歡搗鼓計算機。

年少時,曹原就常常跑到深圳電子市場,買來一大堆電子元件拆卸安裝,直到研究清楚其中的線路,才肯罷休。

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的充分尊重與支持。

為了配合支持學校對曹原的智力開發方案,曹原的父母還在家中專門佈置了一個屬於曹原的實驗室,為他提供最好的科研條件。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曹原不僅智力得到了很好的開發,情商也優於常人。老師們說,他們從未教過像曹原一樣高情商的少年。

曹原的心態非常好,面對外界變化有很強的調節能力,高峰時不迷茫,低谷時不放棄。

中國95後榮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天才的成長軌跡

04

成就天才的不僅是父母和學校的因材施教,還有自身優異的心理素質與狀態。

一、保持強烈的好奇心

曹原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他在中學課堂上的一次實驗經歷。

當時物理老師黃佳堂告訴他,金屬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當溫度趨於絕對零度時,就會呈現一種超導狀態。

如果誰能夠在常溫下發現這種材料,就可能顛覆世界。

年少的曹原對此充滿了好奇,和同學討論商量後請教了老師。老師告訴他:"這是你們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出來了,就能改變世界。"

一屆又一屆過來,對這問題產生興趣的學生不在少數。而在多年以後,只有曹原,憑藉當時強烈的好奇心,找到了這個改變世界的答案。

二、擁有超越常人的冷靜心態

在攻讀博士期間,曹原也曾一度因為感興趣的項目失之交臂而陷入絕望,但他很快就調整了過來,繼續進入到相關研究領域中。

一次偶然的發現,曹原得到了一項意外的實驗結果。激動不已的曹原隨後開始每天徹夜不休地研究其中的原理。

他花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卻在最後發現那不過是實驗中設置的巧合,這對他的打擊不小。

可第二天,曹原又早早出現在實驗室了,他說自己只能臥薪嚐膽,繼續努力。

取得巨大成就後的曹原,面對鮮花和掌聲也沒有迷失自己。他說自己喜歡天文,仰望心空時,會安靜下來。

正是這樣的平和心態,讓曹原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95後榮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天才的成長軌跡

三、堅定執著,堅持不懈

在攻讀博士期間,曹原發現,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按照他的理論推測,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性能。

可他的推測卻引起了諸多物理學家的質疑。他沒有被外界質疑的聲音擊退,依舊堅信自己的判斷。

為此他日夜蹲守在實驗室,克服高溫、極寒等多種極端困難條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努力尋找突破口。

終於,在一次實驗中,曹原巧妙的將角度旋轉為1.1度時,奇蹟發生了,置身特殊電場的兩層石墨烯,成為超導體,電子在其間暢行無阻!

四、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第一實驗成功之後,曹原的內心深知,這將是一個改變世界的研究成果。

欣喜若狂之後,冷靜下來的他,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發現。

他連續7個月小心謹慎地通過反覆實驗,最終才在2018年3月份,完成了全部實驗。

隨後,他將學術論文整理後,投給了《自然》雜誌。

宣告自己成功攻克世界百年難題,發現常溫超導體,打破了世界107年來超導體魔咒!

縱觀歷史上如愛因斯坦等有著卓越成就的天才,無一不具備上述四項優秀的品質,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成就了自己,改變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