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5后荣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天才的成长轨迹

一位名叫曹原的中国95后火了,他正在展现的一场中国奇迹,令世界再一次震惊。

2018年,科学界传来一个爆炸消息:一位年仅22岁的中国少年,攻克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

他破除了"超导体"只能存在于绝对零度(零下273摄氏度)的魔咒,让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这一设想,成为现实!

他因此荣登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他的名字叫曹原。

如今,数百位世界级学者正在试图复制和拓展曹原的科研成果。一旦成果落地,将为世界能源行业节省数千亿美元的资金!

中国95后荣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天才的成长轨迹

01

22岁,或许你还在上大学,还在人生的迷茫期。这位来自深圳的青年,却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年轻科学家。他是如何做到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天才的成长之路吧。

1996年,曹原出生于成都,3岁随父母迁入深圳。

2007年9月,曹原因异于常人的天赋,被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班。

这个班级是学校特意为他和另外两位出类拔萃的同学专门设立的,全班只有3人,由曾在中科大任教超过20年的副校长朱源直接任教。同时配备了6名老师,全程照顾曹原3人的学业。

学校为他们腾出了一间校长办公室,并制定了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培养自主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他们一年完成了初中课程、一年完成高中课程,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学六年的课程。

2010年,14岁的曹原以669分的优异成绩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中国95后荣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天才的成长轨迹

02

在这个学霸与天才聚集的少年班里,曹原依旧卓尔不群。

他用短短一个寒假就完成别人要用一整年才完成的科研项目,被评价为"天才中的天才"。

就连中科大物理学院曾长淦院长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指导不了曹原,因为"他太厉害了"。

毕业时,曹原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并前往世界排名前五的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一年他18岁。

在同学的眼中,曹原就是一个传说级的人物。可他却略带失望地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毕竟花了4年才本科毕业。"

中国95后荣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天才的成长轨迹

03

是什么让曹原的天赋得以充分的挖掘,成就了今天的他?

纵观他的成长经历,除了天资聪明外,曹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对他个性的充分尊重和因材施教。

1、 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的成果

耀华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胡凤元说,学生个体的智商、学习能力等是有差异的。那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具有比常人更快速、更高效的学习能力,上普通班往往 "上课吃不饱",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他们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培养方法,提供了灵活的个性化教学机制。

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曹原的天赋没有被抑制,得以充分的发挥。

从小,动手能力强的曹原就特别热衷于科技类课外书,特别热衷于动手实验,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善于钻研。

因为很早就展现出天才的气质,又有幸得到了适合的培养,在耀华实验学校,曹原非常放飞自我,动手能力超强。

他喜欢做实验,课桌、黑板、投影仪、电脑都没能逃过他的'毒手'"。

曹原的行为不仅没有引来学校的批评,反而打动了校长,对他进行了特殊的培养,并鼓励他报考中科大少年班。

2、 父母的尊重个性与全力支持

由于父母对他个性与兴趣的尊重和保护,曹原兴趣广泛,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强,还喜欢天文、喜欢捣鼓计算机。

年少时,曹原就常常跑到深圳电子市场,买来一大堆电子元件拆卸安装,直到研究清楚其中的线路,才肯罢休。

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充分尊重与支持。

为了配合支持学校对曹原的智力开发方案,曹原的父母还在家中专门布置了一个属于曹原的实验室,为他提供最好的科研条件。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曹原不仅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情商也优于常人。老师们说,他们从未教过像曹原一样高情商的少年。

曹原的心态非常好,面对外界变化有很强的调节能力,高峰时不迷茫,低谷时不放弃。

中国95后荣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天才的成长轨迹

04

成就天才的不仅是父母和学校的因材施教,还有自身优异的心理素质与状态。

一、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曹原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在中学课堂上的一次实验经历。

当时物理老师黄佳堂告诉他,金属的电阻率会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就会呈现一种超导状态。

如果谁能够在常温下发现这种材料,就可能颠覆世界。

年少的曹原对此充满了好奇,和同学讨论商量后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你们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出来了,就能改变世界。"

一届又一届过来,对这问题产生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在多年以后,只有曹原,凭借当时强烈的好奇心,找到了这个改变世界的答案。

二、拥有超越常人的冷静心态

在攻读博士期间,曹原也曾一度因为感兴趣的项目失之交臂而陷入绝望,但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继续进入到相关研究领域中。

一次偶然的发现,曹原得到了一项意外的实验结果。激动不已的曹原随后开始每天彻夜不休地研究其中的原理。

他花了整整6个月的时间,却在最后发现那不过是实验中设置的巧合,这对他的打击不小。

可第二天,曹原又早早出现在实验室了,他说自己只能卧薪尝胆,继续努力。

取得巨大成就后的曹原,面对鲜花和掌声也没有迷失自己。他说自己喜欢天文,仰望心空时,会安静下来。

正是这样的平和心态,让曹原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95后荣登《自然》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天才的成长轨迹

三、坚定执着,坚持不懈

在攻读博士期间,曹原发现,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按照他的理论推测,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可他的推测却引起了诸多物理学家的质疑。他没有被外界质疑的声音击退,依旧坚信自己的判断。

为此他日夜蹲守在实验室,克服高温、极寒等多种极端困难条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努力寻找突破口。

终于,在一次实验中,曹原巧妙的将角度旋转为1.1度时,奇迹发生了,置身特殊电场的两层石墨烯,成为超导体,电子在其间畅行无阻!

四、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第一实验成功之后,曹原的内心深知,这将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

欣喜若狂之后,冷静下来的他,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发现。

他连续7个月小心谨慎地通过反复实验,最终才在2018年3月份,完成了全部实验。

随后,他将学术论文整理后,投给了《自然》杂志。

宣告自己成功攻克世界百年难题,发现常温超导体,打破了世界107年来超导体魔咒!

纵观历史上如爱因斯坦等有着卓越成就的天才,无一不具备上述四项优秀的品质,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成就了自己,改变了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