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出臺新舉措!創新人才政策升級對自主創業的利好都有哪些?

3月23日上午,天津市召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工作會議。會上部署了2019年人社工作七項重點任務。

天津給今年劃重點:引進更多“英才”培養更多“工匠”,無謂證明不用交,重複表格不用填……

加大扶持力度 打造創業升級版 

面向各類創業群體,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全年安排3億元以上貸款資金支持

完善服務保障 推進人才公寓建設

在全市遴選認定一批人才公寓,給予政策支持,解決人才本人及配偶、子女住房問題

強化激勵舉措 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全年培訓技能人才1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5萬人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今年,市人社局將全面落實促進就業主體責任,通過開發崗位推動一批、創新創業扶持一批、實習見習留用一批、援企穩崗幫扶一批,著力穩就業、促創業。全年新增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

深入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引育更多高層次人才

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本市持續深入推進“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支持引進人才自主創業,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出臺支持“海河英才”自主創業12項政策措施,加快推進人才公寓建設,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和方式,讓更多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支持引進人才自主創業,出臺支持‘海河英才’自主創業12項政策措施,在津落戶5年內自主創業的人才,享受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同時,給予房租補貼、社保和崗位補貼等支持政策。”該負責人介紹,來津自主創業人員最高可獲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成功創業並帶動5人就業的最高可獲50萬元貸款支持,對創辦的符合相關規定的小微企業,最高給予3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

該負責人介紹,為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我市將加快推進人才公寓建設,出臺人才公寓支持認定辦法,通過改建一批現有房、轉化一批保障房、租購一批商品房、新建一批公寓房,在全市遴選認定一批人才公寓,給予政策支持,解決人才本人及配偶、子女住房問題。

實施“海河工匠”建設工程,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圍繞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今年,本市將通過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建設“海河工匠”培訓基地,實施“工匠涵養”計劃,開展“海河工匠”評選表彰等舉措,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創新培訓模式,實施精準培訓,提高培訓質量。

“實施‘海河工匠’建設工程,實施精準培訓,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全年培訓技能人才1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5萬人。”該負責人介紹,將遴選一批企業培訓中心,命名為“海河工匠”培訓基地,對其開展企業內訓的,按照市場需求程度,給予企業培訓補貼。鼓勵企業培訓中心面向社會開展公共實訓,培訓補貼在原有基礎上增加25%。鼓勵企業公共實訓基地更新設施設備,提升培訓能力,對認定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給予最高500萬元建設經費資助。

實施“工匠涵養”計劃,每年涵養100名高品質工匠。開展名師帶徒特色培訓,遴選1000名技能名師,面向企業技術骨幹,開展師徒結對培養,每帶培1人給予4000元資助。實施項目定製培訓,對國家職業資格、技術等級等基本培訓制度未涵蓋的培訓內容,開展“一企一策”定製培訓,最高給予50萬元經費資助。

“我們將強化技能人才激勵保障,評選10名職業操守好、技藝精湛、業績突出的新時代高技能人才,授予‘海河工匠’稱號,給予每人20萬元獎勵。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每年選拔50名優秀首席技師,每月給予1000元津貼。”

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

今年,本市堅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與防範基金風險並重,堅持降低企業社保負擔與提高群眾社保待遇並舉,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健康可持續發展。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降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完善繳費基數政策,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落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適時做好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作,做好退役士兵基本養老保險接續工作。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繼續提高工傷保險傷殘津貼等待遇水平,堅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加強風險防範,確保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積極應對增加職工工資與降低企業成本、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與維護勞動力市場安全性等“兩難”問題,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落實“一制三化”要求,提升服務效能

今年,以企業和群眾滿意為標準,本市進一步精簡事項、壓縮流程、減少要件,全面落實“馬上辦、就近辦、網上辦、一次辦”各項要求。對標“一制三化”改革進程,推廣“無人審批”模式,全面實行承諾制審批,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實現“先證後核、寬進嚴管”,實現無謂證明“不用交”、重複表格“不用填”。同時,推進“互聯網+人社”,提升窗口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能。

著眼事業創新發展,夯實工作基礎

今年,市人社局將聚焦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聚焦群眾獲得感,聚焦高質量發展,開展調研。同時推進“法治人社”建設,全面清理規範性文件,調整完善人社部門權責清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