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衛生室(站)組織60歲以上老人檢查身體,無一人缺席,說明了什麼?

風中的回憶823


這種情況其實就像城裡商場搞免費促銷時老人排長隊是一樣的道理,畢竟免費服務誰不願意參與呢!不過,由於進村為65歲老人體檢是最近幾年國家推出的免費醫療保障政策,也是確保國家公共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免費向農村開放的體現!



事實上,目前關於社會公共衛生服務,不僅包含農村老人群體,未來還要涵蓋農村的殘疾人、慢性病人、兒童和孕婦等重點人群,一方面為這些農村人群提供正規免費的體檢服務,另外一方面則是逐步建立農村家庭醫生體系,並且為農戶建立農村居民健康檔案。以後只需要農戶拿著身份證就可以看病時,讓醫生迅速根據檔案資料而準確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可以更好的為病人診治,並且可以避免一些重複沒必要的檢查,降低農戶的看病成本!

這幾年,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及人口流動越來越快,尤其是農村年輕人文化水平提高,對於生活工作有了更高追求,因而,這幾年農村年輕人進城步伐越來越快,使得村裡多為留守的中老年人為主,而對於他們的最緊迫的事情,便是看病養老問題!



雖然農村基礎建設已經大大改善,但因為老人年齡大了,出村有時並不方便,而且很多農村老人是從過去艱苦歲月走過來的,往往生活比較勤勞簡樸,並不捨得花錢看病,因而他們的健康保障就會相對薄弱!

而這幾年隨著城裡醫療保障越來越完善,尤其是公共衛生服務的成熟開展,使得一些地區開始將國家惠民的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而農村老人自然成了首批要服務的群體,根據最新數據,2018年初全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為2.4億人,並且以每年1000萬數量快速遞增,而其中農村老人規模就佔據了60%以上,大概會有1.44億人,規模已經特別龐大!

然而,相對城裡老人日益成熟的社會公共服務保障,農村廣大老人在這方面的“國民待遇”卻享受的少之又少,幾乎很多領域都是剛剛開始而已!因此,題主這裡說到為農村老人體檢,其實只是社會公共衛生服務保障等一方面措施!



目前,在我們這邊農村,鎮上衛生院已經逐步建立“鄉村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就是通過鎮上農村老人通過劃片簽約醫生方式,為農村老人足不出戶提供更周到完善的醫療保障,一般來說,鎮上衛生院會定期為村裡老人免費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然後平時看病會由簽約的家庭醫生負責管理維護!如果未來這種體系完善成熟後,應該可以通過家庭醫生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老人看病難的問題吧!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醫療衛生是最大的民生領域工程,它的便捷和醫療服務的好壞,直接體現一個社會對民生領域和民眾身體健康的關心程度。一個社會的優越程度也體現在醫療衛生、教育、養老這三大領域。這三駕馬車缺一不可。

回顧過去、在醫療衛生領域,國家也走過一定的彎路,對公立醫院拍賣的拍賣,科室對外出租的出租,醫生下崗的下崗,醫院過於商業化,民生問題沒有得到重視,看病難成了民眾的熱門話題。

這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基本醫療衛生狀況得到了改善。農村成立了醫療衛生室,有專業醫生負責本村的醫療、衛生、防疫等方面的事務。村民著涼感冒般小病,去村衛生室診治極為方便。村衛生室和上級醫療部門還不定期地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檢杳身體。這足以說明政府對民眾及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的關心。也足以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康麥平


“無一缺席”,我覺得題主這樣說確實有點誇張,現在農村有一部分老年人跟隨兒女們出外,照顧孫子去了,天南海北的,你說每次都無一缺席,我確實不敢相信,至少我在的村子裡就不是這樣的!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村人也越來越注重健康問題了。在農村本來醫療設施就不健全,老人出行也不太方便,再加之農村老人大都沒有足夠的養老金,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老人根本捨不得花錢去體檢,衛生室(站)組織的下鄉為60歲以上的老人檢查身體,又是免費的,所以大家都踴躍參加了,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在農村人口疏散,交通不便,本來就是公共衛生系統的一個薄弱環節,儘管國家出臺了好多惠農政策,醫生和農戶簽訂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書》,鄉鎮一些基層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也都納入了國家人事編制,吃起了財政!

但是這些惠農政策是否能得到確確實實的實使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鄉鎮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工資,有了地方財政部門的保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鐵飯碗),這本來就是國家為了提高基層醫療條件的一項惠民政策,但這樣的鐵飯碗卻往往會導致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無所作為,反正幹活多少工資還是照樣拿呀,缺少了一種主管能動性!

當然做為一個農民,我們希望這樣的惠民政策能夠實實在在長久的堅持下去!


農人老蘇


農村衛生站組織老人檢查身體無一人缺席,這反應了什麼?反應了我們對老人的關愛不夠,農村經濟發展還不夠,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農民的生活指數不高,這不是一個好現象。為什麼這樣說,理由如下:

1.農村衛生站組織老人進行檢查,是免費的,老人們都不會缺席,是因為他們許久沒有檢查了,沒有檢查的原因是因為檢查需要錢,家裡的經濟不允許用來做這些事,因為其它地方更需要錢。孫子要上學,兒子生活壓力大。不容他拿錢來檢查,試問如果他們經常去醫院檢查,知道自己身體情況。農村衛生這種免費式的檢查,他們有必要去嗎?

2.對老人的關愛不夠,如果衛生站,一個星期進行一次檢查,或者派人到老人家裡進行檢查,還會有老人排著隊來做檢查嗎?很多農村,子女都外出打工,對於家裡的老人可以說是,想在心裡,見在夢裡,一年就是春節那幾天能見著。春節一過,就紛紛往北上廣跑,同樣每年春節後,出現的打工潮,也不是什麼好現象。從側面反應出這個國家正處於經濟發展階段,希望有一天不會出現"打工"這樣詞。

3.老人不缺席免費檢查可以反應出農村經濟發展還不夠,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如果多有幾家衛生院,輪流檢查,人還多嗎?或者村民都富裕了,就不會在農村衛生院檢查了,就會去城裡檢查。那樣更徹底。

4.同樣也說明了,村民生活指數不高,如果富裕,就不會只在村裡檢查了。生活指數高,身體狀況不會很差,就沒必要擠著去排隊了。身體沒問題還檢查什麼?是吧!農村空巢老人現象還是很嚴重的,歸根結底就是農民經濟收入不夠,農村經濟發展不足,誰都不會想離開妻兒老小,赴千里之外打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我就是留守兒童長大的,深有體會,那種對親人的思念用語言是無法表達的。農村衛生站檢查,老無不缺席,這不是好現象。農村經濟需要提高,生活指數需要提升,老人問題需要重視。


為什麼逗留


對於檢查身體,無一人缺席的問題,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首先農村衛生站組織檢查身體這個事情就是一件非常具有正能量的事情,對此種行為我們應該點贊。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大家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是越來越關心,不、不少老人在兒女的督促下到體檢中心去檢查,還有部分老人就在村上組織的衛生站進行檢查,其實無論是在哪裡檢查都是對健康的負責。

現在再來說說為什麼組織體檢,老人無一人缺席?

1.不缺席的原因之一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肯定大不如從前,為了不給兒女增加負擔,老人們都紛紛主動去參加體檢。

2.不缺席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他們也深知健康的重要性,再把兒女撫養成人之後,他們也想擁有自己的健康身體,然後健健康康、倖幸福福的享受晚年生活。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如果你有其它觀點和意見可以寫在評論區的下方。我是鹿鄉一姐,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鹿鄉一姐


農村衛生室組織60歲以上的老年人去檢查身體,無一人缺席,這說了社會制度好,政府關心老年人健康,另一方面也說明老年們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起來了,希望自己健康長壽!

農村衛生室(站)組織60歲以上老年人檢查身體,無一人缺席,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好,政府關心老年人身體健康

以人為本,把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歷來是咱們政策工作的重點,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不如城市,但衛生部門每年都會組織各大醫院,抽出骨幹醫生開車拉著醫療設備下鄉,為農村60歲以上的人進行義診,發現病情早住院手術治療,而這些對於60歲以上的人檢查身體,一般情況下都是免費的,分文不取,所以,除了外去的人,老人們檢查身體是無一人缺席了的。

農村衛生室(站)組織60歲以上的老年人檢查身體,無一人缺席,說明現在的農村老年人都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了,都想健康長壽,享受人世繁華

說到現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過去年輕時種田種糧,修公路渠道塘壩,確實都辛苦了一生,染下了一身的病痛,人到老年了,國家和農民手中都富裕起來了,國家對農村人的醫療衛生也重視起來了,為農村人辦起了新農合,住院治療有報銷,大病能及時得到醫治,再加上現在農村60歲的老人搭公交車免費,去城裡看病又方便,又有退休工資發,兒女們也孝順,經常給老人家寄錢,買衣服買吃的,國家還在農村辦起了養老院,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大家都說說,有了這樣子的好政策,好的家庭生活水平與環境,哪位老年人都何不想多活幾年呢!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農村衛生室組織60歲以上的老年人檢查身體,第一方面說明社會主義制度好,政府關心農村農民的身體健康,第二方面老年人檢查身體都是免費檢查,可以及時發現病情,掌握好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第三方面只能說明現在的社會制度好,老年人社會福利好,大家都想健康長壽一點,享受人世繁華,所以大家檢查身體都不會缺席的。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農村衛生試(站)組織60歲以上老人檢查身體,無一人缺席,這說明了什麼?

現在農村基本都實行了對老人進行免費體檢項目,在自己所在農村的衛生所去體檢,都是用大喇叭喊的,早上8點左右,他們一般都體檢血壓,血脂,血糖等,也是政府對農民的一種體貼福利。

說明了農村老人對身體健康的重視?

現在我們都知道現在動不動就會查出什麼晚期的病,畢竟現在農村青年人都基本外出,只留下老人,他們最關心的就是看病養老,因為只要一旦生病了就需要花大錢,或者無人照顧,所以他們都比較重視自己或者關心自己的健康,再說免費的肯定都回去的,加上現在的醫療水平提高。



也有些農村組織不到一起體檢,需要拿小禮品做宣?

農村人基本都是留守老人,所以有些農村老人對這些體檢項目覺得是假的,不可信,還有一部分覺得麼必要,去了還的排隊,等半天,對健康對自己的身體意識比較差,所以衛生所就會說去了會領個杯子或者雨傘之類的,這也是衛生所的一片苦心,也是對老人體檢負責,並且也好給上面領導交代。


無一人缺席,也說明老人希望自己健康長壽,不給自己兒女增加負擔?

有些地方農村人老人觀念就比較不不同,覺得也是免費,自己在家也是閒著,就去體檢,也是給自己身體的一個交代,也好讓自己放心,不給兒女添麻煩,其實人在晚年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給後人增加負擔,讓他們操心,所以他們即使有病都說自己沒事,身體好著呢,報喜不報憂,這就是父母。

綜上所述,充分體現了政府對老農民的關心,福利,也說明了老人們對健康的意識問題。


農村身邊事


1.老人渴望健康。

2.國家惠民政策,送健康到農村,深受農民歡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但受經濟水平制約,和節儉持家思想約束,農民,特別是老人,沒有發現病症,一般是不去花錢檢查身體的,現在有了免費體檢,自然不肯錯過。

華夏千年,只有現在,國家才把農民真正當寶,極力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真正享受國家發展紅利。這是千百代農民從來不敢想象的。農民從心時感激,從心裡擁護,這種絕不錯過的行為,用腳為三農政策投上了自己的一票。

但有兩點讓人不安。

一是貪便宜。小農意識,貪圖小便宜,仍然存在。“反正不要錢,不看白不看”,這種意識反應到行動中非常可怕。

鄰村有塊公用土地,土地邊上有一行槐樹,春來花開,有人捊了一些槐花,拿回家蒸著吃,因為沒有傷害樹,所以沒誰說啥。

自此開始,陸續有人來捊槐花,先是捊,後是劈小樹枝,很快發展成劈大樹枝,村上二十多顆槐樹,一夜過後,只剩下了樹幹。相信,如果沒有人干涉,樹幹也會被人刨走。

就事論事,農民參加體檢,無一缺席,這是應該享有的權利,但貪便宜的心理必定有,而這種心理,應該引起重視,應該很好糾正。

二是走過場。送醫下鄉,國家是給錢的,好多醫院下鄉只是為了這份錢,並不真心為農民體檢,為農民服務。

醫院下鄉為農民體檢,什麼也體檢不出來,結果與花錢去醫院體檢完全不同。

醫院這種行為,是值得注意的,也是應該糾正的。


鄉村滋味


現在農村衛生室組織老人查體,都是醫院裡下達到各村衛生所,而老人聽到喇叭吆喝都去村衛生室排隊檢查,那怕是不吃飯等著也要排隊檢查。


他們一般檢查的幾個項目就是血壓,血糖,心肺聽診,現在我們農村只有這些項目,血常規檢查的話很少,所以別的也查不到什麼?

老人為什麼這麼積極的去查體呢?一個方面是免費的,下鄉為老百姓查體老百姓還不用花錢,這是主要原因。如果差出嚴重的高血壓或者血糖高的話人家就會建議你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
一方面也說明老年人注重自己的健康問題,有這樣的好政策下鄉體檢,這也是給老年人的福音。



魯北人小凱


健康體檢參與率達到百分之百,實現全覆蓋,值得點贊👍 說明了宣傳到位,組織到位,

群眾依從性強的好開頭。

有了好開頭,還要有好結果。

根據經驗,特別在農村地區,友情提示:健康體檢後需要後續跟進。

1、建立《體檢報告書》。一人一冊,內容主要根據此次開展的具體項目,詳細羅列體檢總結及提出健康建議。

體檢總結應詳細列出各科別的陽性問題,如外科甲狀腺結節,內科血壓、血糖指數,心電圖異常,腹部B超脂肪肝等。

體檢䢖議是根據前者的不良指數而因人而異提出的健康教育或叫做干預措施,這一點非常專業,非常重要。如高血壓需終身服藥治療 ,不可時斷時續,減藥或停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糖尿病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強調藥物治療與綜合防治的原則……等等。

2、組織規模化健康教育活動。以村衛生所為基地,開展形式可以多樣化的教育或科普活動,可以結合城市大醫院專家下鄉服務活動,一是促進人民群眾的健康觀念,二是引導科學防病治病,這對於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農民群眾尤為需要。

3、發揮好《體檢報告書》的功用。通過信息化建設使之成為動態的活檔案,如在外打工的兒女想了解老人的身體情況,幾張照片,一個微信,幾秒鐘完成; 去大醫院看病,規整的體檢資料也能幫助醫生綜合判斷。

綜上所述,在黨和政府建立健康中國的指引下 ,開展免費老年人健康體檢決不是為了體檢而體檢 ,而是通過體檢、干預提高其健康素養。

政府從大處著眼,基層從小事抓起,大家協手,把好事真正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