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平時鑽進水稻田的泥土裡,草也不吃,它們是吃什麼長大的?

俠客大島主


黃鱔,又稱“鱔魚”“長魚”,高蛋白,低脂肪,是農村人心目中的大補之物,也是農村的一道特色美味佳餚。

本人農村人,從記世就認識了黃鱔,會釣黃鱔,掏黃鱔,捕黃鱔,晚上找過黃鱔,對黃鱔自認為還是比較瞭解的~

我老家地處江淮,每年的農曆四月份一到,黃鱔就出洞了,當地有句諺語:“蒼蒲出水,黃鱔張嘴”,蒼蒲是生長在水中的一種蒲草,葉徑扁形碧綠,這水中植物一出水面,說明天氣暖和了,水溫高了,水下動物就開始活動了,所以黃鱔也出洞覓食了,此時農村捕黃鱔的人就開始忙活了~

黃鱔的生命力很強,也很能適應環境,比如干旱水澇,但是汙染的環境不適合黃鱔生存,黃鱔在農村的水稻田裡較多,我小時候一條四五十米長的田埂,就能釣好幾條黃鱔,黃鱔一般在田埂邊打洞,尤其喜歡把田埂打通,農村的田地,每塊地之間總有點落差,田埂被黃鱔打通,高處田的水,就往低處田淌,因為不是一兩個洞漏水,有時一夜之間,一塊田的水就能漏光,黃鱔洞漏水,是農村人在管理秧苗時期最頭疼的一件事,黃鱔打洞,防不勝防,第一天堵的洞,往往一夜之間又被黃鱔打通了,農民早上一睜眼,頭等事就是扛上鐵鏟去田埂上看水,黃鱔藏在漏水的洞裡,有小泥鰍,小魚蝦,小蝌蚪,蚯蚓,小螺絲,還有水中其它小蟲子小生物吃,甚至會有大些黃鱔吃小黃鱔,黃鱔是食肉動物,不吃植物的,食葷不食素。黃鱔洞一般是隱藏在水下,或洞裡有水,有水就能吸引水中其它生物,黃鱔就有得吃。只要有水的洞,就不用擔心有蛇,蛇是待在旱洞裡的~

水稻田裡的黃鱔多,但相對較小,當然一些很古老的田埂,電線杆下面,也會有五六兩的黃鱔,但是數量不多,在古老的水溝裡,年長的菜園溝裡,水塘邊的柳樹根鬚下,這些地方會藏有大黃鱔,斤貨的都有,我小時候釣黃鱔,用的是縫被的長針,在火上燒紅做成黃鱔鉤,在水稻田裡釣一些黃鱔還行,在塘邊樹根下面,年長的水溝裡,黃鱔咬上鉤,通常是大黃鱔,縫被針做的黃鱔鉤,被這些大黃鱔一個猛力就將鉤拉直了,後來就用自行車鋼絲做的黃鱔鉤才管用,但小孩子時就愛水稻田邊釣黃鱔,水溝水塘邊釣的少,因為有些斤貨黃鱔上鉤,小孩子真拉不出來,現在水溝水塘邊大黃鱔也很少很少了,主要是人捕的多,尤其是晚上電捕,還有塘邊老柳樹沒了,沒樹根鬚供大黃鱔藏身了,還有老塘改擴建新塘了,大黃鱔沒地方安身了,想起小時候釣黃鱔的趣事是太多了~

黃鱔待的洞,你釣走一條,或沒有釣上來,脫鉤了,過上十天八天的再來釣,還能釣上黃鱔,一個黃鱔洞,只要你不破壞,今年能釣到黃鱔,明年洞還在,還能釣上黃鱔,小時候跟大孩子們釣黃鱔,大孩子們對於那條田埂,那個水溝邊,那個樹根下有黃鱔洞,都一清二楚,直接跑到洞前,鉤一伸,若有黃鱔,一分鐘就搞定,我跟在大孩子後面,直接是陪跑,他們半天下來,蔞子裡有好幾斤黃鱔,且半斤以上的黃鱔較多,我能釣上兩三條就不錯了,後來我自己就獨個打江山,直到方圓十里內,那塊田埂下有黃鱔洞,我也摸的透熟,每回出去也能釣上幾斤,斤貨也釣到過,我記得我釣過最大的黃鱔是一斤四兩五,是在一個年長的菜園溝裡釣到的。但是我釣黃鱔的技術,還比不上農村一些專業釣黃鱔的技術,人家從黃鱔鉤的材質,做法,鉤尖方向,鉤尖鋒銳程度,黃鱔鉤伸進洞的姿勢,都有講究的,以後有機會我會再詳解的~

水稻田裡的黃鱔,從秧插下去,二十天左右,就開始吐沫繁殖小黃鱔,通常水稻田從秧插下去,有四十天的保水量,黃鱔似乎明白了這個規則,二十天左右開始繁殖小黃鱔,還有二十天時間給小黃鱔生長擴散,小水溝邊因為有水,黃鱔繁殖比稻田黃鱔要遲上一星期左右,黃鱔雌雄同體,自性繁殖,在黃鱔剛開始吐沫的時候,是不咬鉤的,甚至會用頭將你黃鱔鉤往外推,但這時你若用手去掏,鎖上黃鱔,那對不起,黃鱔肯定咬你,黃鱔也只有這時期幾天,體內的黃仔將要生產時,你若用手鎖住它,它絕對咬你,咬的不疼,但也能咬破你手皮流血,這會給你心理上帶來恐懼。當黃鱔洞中出現寸長的小黃鱔時,黃鱔開始護小黃鱔,也餓了,這時吃口較重,容易釣上來,但你用手鎖住,並不咬你~

現在農村釣黃鱔的人少了,每年釣黃鱔的總是那麼幾個人,也是從小就愛釣黃鱔的人,我本人現在每年也會釣上一兩次黃鱔,一是尋找兒時樂趣,二是黃鱔實在是上等野味,滿足胃口,打打牙祭。除了釣黃鱔,農村有晚上電捕黃鱔的人,而且是季節性專業性的,電捕黃鱔至少有三個月時間,三個月捕的好,每人能掙上二萬元到三萬元,除了電捕,還有用兩節頭丁字型工具捕黃鱔,再有就是水溝水塘裡下地籠,也能捕黃鱔,總之,黃鱔活動的季節,為農村一些人創造了一定的收入,黃鱔經濟對農村人還是有幫助有收益的~

以上說了這麼多,是我從小就對黃鱔的認識,不算全面,也是盡我所知敘述了,有懂行,或喜歡這方面知識的朋友們,我們可私下交流,也可以下方討論,共享共樂~




淨土TC


黃鱔屬於肉食性動物,自然是不吃草的,而且它的生活習性是晝伏夜出,也就是晚上才是它外出覓食的時間,所以很多人都不常見到黃鱔吃東西。

別看黃鱔長的像蛇(小編小時候就蠻害怕這種東西的,記得我媽當時有一次切黃鱔,把頭一切,黃鱔的身體隨即就纏繞到我媽的手臂上,把我嚇的不輕),黃鱔實際上屬於魚類,只是身體細長,如同蛇身一般,體長大約是在20到70公分左右(也有更長的),不過它的肉質是真的鮮美,而且沒有普通魚身上的細刺,非常方便食用。

黃鱔平時的食物,多為小魚、小昆蟲之類的動物,生活區域多見於小河小溪、稻田、池塘等淤泥質水底層。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乎哦!


賽先生科普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黃鱔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魚類,看上去有點像蛇,但是不會咬人。它們廣泛分佈在全球溫帶和熱帶的稻田和水塘中,黃鱔雖然不吃草,但是它其他東西吃得不少,黃鱔是一種雜食性的魚類,它吃的食物有昆蟲(幼蟲)、蚯蚓、小魚蝦、蝌蚪、螺螄等。黃鱔抗飢餓的能力也是很強,十幾天不進食也不會死亡。



對於人類來說,黃鱔是一種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它具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它也是

一種寒性的食物,所含有的特有“鱔魚素”,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是很好的食補食物,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黃鱔所含的維生素A特別多,可以幫助增強視力。我們民間有很多烹飪黃鱔的方法,炒鱔絲,紅燒鱔段等都是老百姓特別喜歡的菜餚。


科壇春秋精選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啊,小時候挖過黃鱔,也釣過,好像它也會咬人。黃鱔看起來像蛇,但沒聽說過黃鱔會修仙,它肯定是吃東西才會長大的。

鱔魚是肉食性魚類,當然不喜歡吃草了,平時待在洞穴裡休息,一般在夜裡才出來溜達和覓食,它最喜歡吃的就是小魚小蝦,昆蟲和一些浮游動物。

黃鱔這種肉食性的魚類,喜歡呆在淤泥的洞穴裡,在晚上才出來找吃的,它吃小魚小蝦,蝌蚪和小青蛙,螞蚱,蚯蚓,這些都是它的最愛。

實在找不到食物,黃鱔也會啃啃植物充飢,總之,黃鱔比較耐餓,呆在洞裡可以存活很久。

上面簡單說了黃鱔喜歡吃什麼,下面我就忍不住要說,逮到黃鱔,該怎麼吃了。

黃鱔真是一種美食,怎麼做都好吃,什麼紅燒鱔段了,清蒸鱔魚了,香辣鱔絲了,韭菜炒黃鱔啦,當然網上也有各種生吞黃鱔的,大家不要胡亂模仿。


量子實驗室


黃鱔可是美味!合塞魚科,黃鱔屬,常生活在水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穴居,身體細長,無鱗,表皮附著有粘液,沒有經驗的人很難拿得住。

成年黃鱔長度在20-70釐米,口張開角度可以達到90度,具有細小尖利牙齒,咬人還是非常疼的,要是被咬到,很難鬆口,會造成感染。


就這個特性,就知道它不是吃素的,主要捕食小魚、小蝦、小青蛙、小蝌蚪、蚯蚓、水蛭等等小動物,性情兇猛。

黃鱔不僅為席上佳餚,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溼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溼熱身癢、腸風痔漏、耳聾等症。黃鱔頭煅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藥,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痺。

黃鱔是家常美味,只有一根脊樑骨,做法很多,韭黃鱔絲、紅燒馬鞍橋、青炒軟兜、燉湯也可以。

禁不住流哈喇子!


諸葛小村姑


黃鱔在水田裡面主要吃小蟲小魚小蝦,帶腥味的最愛吃,小時候我的用青蛙釣過黃鱔


BOSS順


黃鱔主要吃水田裡的各種小蟲。白天就藏在田埂中的小洞裡。可以使用自行車鋼絲改成的釣黃鱔專用鉤子,穿上蚯蚓進行釣捕,夜晚可以在稻田裡用一種專用的毛竹做的黃鱔夾子進行抓捕。在山區生活時。我經常是用竹子做的夾子去水田河溝裡抓黃鱔。我們一般抓大放小。幾十年過去了,我還清楚的記得這種黃鱔夾子的做法。是全自動的,使用非常方便,對著黃鱔一差一個,一差一個,還不傷黃鱔。😊


樹165323956


黃蟮鑽泥不假!但是,它並不是平時鑽爛泥裡,而是在田基邊,鑽一小洞,而且把田基鑽穿,讓水流動,等小蟲,小魚上鉤!

如果誰不明黃蟮習性,而食養,註定全部死亡!沒說的!



user4938513644063


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喜歡在水流平緩的河流,溝渠,池塘,稻田內生活,黃鱔怕光,白天藏在洞內夜晚外出捕食,在野外只要是它能捕到的動物都吃,餓急了也會同類相殘大黃鱔吃小黃鱔。


平時人們釣黃鱔最喜歡用的餌料是蚯蚓,在黃鱔的食譜中蚯蚓是它的最愛。黃鱔肉質鮮美,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也是野生黃鱔的捕撈高峰期。


635748984537王翠元


黃鱔是一種分佈很廣的溫水性底層小型魚類,生命力強,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耐低氧和雜食性,便於飼養管理。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相當高的營養及藥用價值,人們稱之為“水中人參”。稻田養殖黃鱔,成本低,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

泥土裡面含有微元素 稻田裡會經常有一些,小蟲小蝦,所以維持它的進食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