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心理教育可以說是我國從古至今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古代的學子們大都是一心只讀聖賢書,說好聽叫儒學大師,說不好聽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當時的學子們以手無縛雞之力為榮,而他們所奉為神靈的孔老夫子所推崇的君子六藝中不乏騎射。後來民國時儒家獨斷的場面有所變化,但學子們也大多隻是學習知識而已。

後來我國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所以才開始在基層教育中也加入這一門學科,讓學子們的心靈不至於太過脆弱。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一、寒門學子、不認婚約

朱湘幼時便父母雙亡,他是由哥哥帶大的。也因此朱湘的心中對於父母有些誤解,也養成了偏執的性格。雖說長兄如父,但也是代替不了父親的。

成長的因素導致朱湘對於父母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僅僅是對自己的大哥尊重。久而久之這種迷茫也就變成了對父母的否認,否認因為父母帶來的一切,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自己的婚約。

當時還非常的盛行門當戶對的說法和包辦婚姻的方式,娃娃親更是層出不窮。朱湘就是在還未出生的時候便被定下了一門娃娃親,對方是大家閨秀劉霓君。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朱湘對於這門婚事自然是不承認的,甚至還對自己這個從未見過面的未婚妻深惡痛絕。後來劉霓君在自己十六歲的時候履行婚約到了朱家。

此時的朱湘正在清華求學,大哥深知讓自己這個弟弟回來完婚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如今弟媳已經到家了,若是不讓兩人見上一面的話終究是失了禮數。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於是大哥就帶著劉霓君長途跋涉到了北京,但卻沒想到朱湘依舊是不見劉霓君,這也是大哥沒有想到的。畢竟朱湘雖說偏執,但對自己這個大哥還算是尊敬。

但此時的朱湘不僅是對父母的否定,更是在接受了新文化的薰陶後對包辦婚姻深惡痛絕。所以朱湘會有這番作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二、留學歸來,見妻子落難

最終朱湘還是在兄長的施壓下勉強的承認了這門婚約,但是朱湘也有自己的應對之法。那就是出國留學,以此來逃避婚姻。

不過朱湘的留學之路還是非常坎坷的,當時朱湘雖說有了去美國留學的資格,但是因為帶頭抵制早點名的制度而被開除,留學資格自然也就被取消了。

後來朱湘不管依舊在北京出租房內的妻子,一人到了上海,之後憑藉著自己的詩詞天賦還是前往了美國留學。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劉霓君則是在得知朱湘已經揹著自己離開北京後,後孤身一人返回了老家。因為劉霓君在朱家的對待,所以劉霓君的大哥對她多次冷嘲熱諷,之後更是為了獨佔家產將她趕出家門。

後來劉霓君為了謀生,在朋友的介紹下前往上海。但是沒有文化又沒有靠山的劉霓君就只能在一家紡紗廠當洗衣工,拿最少的工錢做最累的活。

就這樣從小叫嬌生慣養的大小姐成了一個上海最底層的女工,每日為了謀生只能清洗堆積如山的衣物。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後來朱湘歸來後從朋友那裡聽說了劉霓君的遭遇,在惻隱之心下他找到了劉霓君。看到的就是這個自己名義上的妻子在寒冬臘月清洗著一件又一件的衣物,雙手被冰涼的洗衣水凍得通紅,可就算是這樣她額頭上的汗水也在一滴一滴的落下。

朱湘就那樣看著,不知為何竟有些呆滯了。劉霓君在看到朱湘的時候也愣了一下,隨後便只是一句淡淡的“謝謝你來看我。”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朱湘突然發現自己的這個結髮妻子非常的迷人,隨後便多次前往劉霓君所在的紡紗廠。但此時的劉霓君對朱湘已經算是徹底的失望了。

後來劉霓君還是在多人的勸說下和朱湘成婚了,但其中究竟有沒有感情誰也說不好。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三、鬱郁不得志,最終投江

朱湘留學歸來後脾氣也沒有絲毫的變化,所以和同事的關係勢同水火。在這種情況下這工作也自然是丟了,那段時間朱湘換了大量的工作,但每一次都是以辭退為結局。

後來劉霓君拜託朋友給朱湘找了一個文員的工作,雖說只是一個小職員,但卻不用經常與人交流,工作時間也比較自由。

但朱湘卻看不上這個工作,知識沉浸於詩詞之中。還說“這項工作誰都能做,但詩只有朱湘能寫。”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夫妻倆的矛盾因此也就出現了,畢竟此時朱湘和劉霓君已經有了三個孩子,生活的壓力將劉霓君壓的直不起腰,而朱湘沒有絲毫為其分擔的想法。

後來兩人的幼子因救治不及時而去世,這也成了夫妻兩人矛盾爆發的導火索。那段時間一向隱忍的劉霓君爆發了,朱湘也失去了那個全世界唯一一個支持他的人。

最後朱湘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同時也因為詩詞而迷茫。最終買了一張前往南京的船票,途中就投江了,此時的朱湘剛剛29歲。

民國孤獨才子,一朝不順投江自殺求解脫,舍了妻兒負了愛人

後來劉霓君獨自一人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隨後遁入空門。在得知朱湘死訊的時候劉霓君險些哭瞎雙眼,可見此時的劉霓君對朱湘也有了感情,不過想來更多的是對自己未來的迷茫。

朱湘在詩詞上的造詣是無法否定的,甚至魯迅還稱他為中國的濟慈。但朱湘在生活上卻是一個真正的失敗者,他因為自己的清高,導致了幼子在身患重病的時候沒錢醫治,因為他脆弱的心靈,辜負了一個為她一生負責的女人。​

若是沒有朱湘,劉霓君的生活絕不至於如此。只是因為朱湘的自殺,劉霓君的生活便墮入了地獄,有時活著才是最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