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齊元若、顧廷燁家裡都有爵位,到底誰家的爵位更厲害?

蕭曉四姑娘


最近《知否》這部劇大火,又是正午陽光團隊出品,作為歷史愛好者,縱橫必然要追一追的。

在觀劇的時候,又是老侯爺,又是小公爺,到底誰的身份更尊貴些呢?

今天,縱橫就來跟大家聊聊古代的爵位制度。

在我國古代,爵位的歷史很悠久,上起秦漢,下至明清,歷朝歷代皆有封爵,但是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各個朝代的爵位、品階、俸祿又不盡相同。

《知否》這部劇的歷史背景,縱橫考證的話宋朝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就按照宋朝的爵位制度給大家分析一下。

宋朝初期將隋唐的九級爵位增加到了十二級,未免贅述,縱橫不再總敘這十二級爵位名稱,直接分別講下每等爵位的品階俸祿。

這十二級爵位地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王:也就是親王,只有皇子、皇帝的兄弟封國時才可為親王,為正一品;

嗣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稱為嗣王,從一品;

郡王:親王由宗室近親承襲者為郡王;帝王下特旨冊封者也可為郡王,從一品;

國公:親王由宗室祖宗後承襲者為國公;帝王特旨者也可為國公,國公為公爵第一等,位分等同於或低於郡王,從一品;

郡公:餘宗室近親並封郡公,次於國公的爵位,為正二品;

開國公:一等公爵,正二品;

開國郡公:一等公爵,正二品;

開國縣公:一等公爵,從二品;

開國侯:二等公爵,為從三品;

開國伯:三等公爵,為正四品;

開國子:四等公爵,為正五品;

開國男: 五等公爵,為從五品。

“公侯伯子男”都屬於公爵,地位逐級降低。從開國公爵到開國男爵都是隨食邑領補貼的,其中開國公2000戶以上,開國侯1000戶以上,開國伯700戶以上,開國子500戶以上,開國男300戶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食邑數是虛銜,唯有實封才有補貼,一般的實封只有食邑數的四成,所以宋朝的爵位收入並不高。

稱呼公侯伯子男都要帶本郡縣開國,例如岳飛被封為武昌郡開國公,而封國公就要稱某國公。

發展後來,嗣王、郡公、開國公這三個爵位被廢除,開國的公爵也只是空有名頭,爵位等級變成了: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

《知否,周否》裡目前出現的爵位大盤點,看看到底誰牛叉!

齊元若的父親是齊國公應是特旨者為國公者,為一等公爵,娶了平寧郡主,門第相當顯赫,所以在劇中,眾多小姐姐看到齊元若後眼睛都直了,想要嫁入一等公爵,談何容易;

顧廷燁顧二叔是寧遠侯爵府的嫡次子,屬公爵的第二等侯爵,雖然比不上齊家,但也很牛啦,很可能當年顧廷燁的外祖父就是看上這個爵位才不惜50萬的嫁妝給顧廷燁的父親續絃;

明蘭的大姐姐盛華蘭婆的是忠勤伯爵府袁家,是伯爵,屬於第三等爵位,華蘭是屬於高嫁,為此盛家出“十里紅妝”以作陪嫁。

明蘭的四姐盛墨蘭要攀的高枝是永昌伯爵府梁家,也是伯爵,從目前的劇情來看,估計四姑娘是要跳梁家的火坑了;

明蘭的祖母,盛家老太太是勇毅侯的獨女,也是侯爵,跟寧遠侯爵應該是一個級別,感覺好奇的應該是盛家老太太為什麼會低嫁給盛家沒有爵位的人家,這就要說到,明蘭的祖父當年科舉中的是探花,所以才能娶得侯爵府家的女兒;

在劇中目前出現最厲害的爵位應該就是大反派邕王了,屬於親王爵位,齊元若的母親平寧郡主自小在皇宮長大,平時頤指氣使,在邕王妃面前就成了賠笑的了。

知否這部劇,是一部歷史、言情、權謀、勵志等集一身的劇,大小王都分不清沒法看啊!


史論縱橫


撇開其他,就《知否》中齊府和顧府兩家來說,可能表面上看起來,齊府是公府,寧遠府只是侯府,爵位上齊府是自然而然尊貴很多。但是實際上,個人看來真正有實力的是寧遠府。

雖然顧偃開是為了嫁妝而娶了二叔的母親,但那只是一時的困境。畢竟顧偃開是武將出身,有戰功的,憑的是勢力,即便有困頓,也可以憑藉著實力吃飯。

到了顧二叔這裡,科舉之路被顧家大哥給斷送了,但是沒關係,二叔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繼續縱橫戰場,憑著實力成了一名戰功赫赫的將才,明蘭更是成了誥命夫人。也算把顧家的榮光延續了下去。

再看看齊府,其實齊府的爵位完全來自於其母親平寧郡主,因為從小跟著太后在公里長大,才有瞭如此的爵位。齊衡的父親齊國公只是一個小小的鹽務。這個職位一看就是無權無勢的官位,也就決定了齊府的尷尬地位。在加上齊府的子嗣稀少,因而小公爺的存在就像一個花瓶,成為各大王公貴族女兒相互爭寵的工具。

真實令人唏噓不已!娶了邕王的女兒,本來可以風風光光,就是因為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只能悄悄舉辦!這樣的齊府可真看不出其優勢在哪裡?

這還不算什麼,娶了邕王的女兒,即意味已經成了他人砧板上的魚肉。果不然伴隨著邕王皇帝夢的破滅,齊家也是難逃其就。還好齊衡表明自己的立場,才讓齊府倖免於難,

自然而然是不能再回到昔日一派榮光了!

所以無論爵位有多大,的要看子嗣後代如何經營。憑藉著裙帶關係獲得爵位,自然是不能長久的,只有憑藉著才華和能力幹出來的榮光才能長存!


禾苗苗苗


最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在這部稱之為“宅鬥”的劇裡,盛家的姐妹們都想著嫁入高門勳爵的家中做正妻。因此,該劇一出場就是盛家大小姐華蘭出家伯爵府的情景。



中國古代在王之下的爵位共分五等,公侯伯子男。有爵位就意味著有封地和食邑,就可以成為一方諸侯。因此,周王朝分封了大小百餘個諸侯國也是按照這樣的爵位等級來進行的。後來最高統治者從王變成了皇帝,王也就成為了一種爵位,五等爵位即變成了六等。

當然,爵位到了宋朝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在漢朝能夠封侯已經是榮耀之極,除了王莽,曹操等少數人封了公爵之外,鮮有封公爵的。而到了南北朝時期,爵位已經不那麼值錢了,公爵甚至都已經封濫。到唐朝,連國公的食邑最多也不過幾千戶,大不如漢朝萬戶侯來的顯貴。



有了爵位就是貴族,不僅子孫能夠承襲爵位,就算不能承襲至少也能受蔭賜官。雖然宋朝的爵位已經大不如前,連食邑也是虛的,能夠得到的實際好處無非是朝廷的補貼而已。並且,宋朝只要做了首相的人,幾乎都能撈到一個國公的爵位。



在電視劇裡,齊元若是齊國公家的獨子,而顧廷燁的父親卻只是一個侯爵。按照六等爵位的順序來看,自然是齊國公這個公爵的爵位要比顧家這個侯爵厲害得多了。齊元若的父親當朝一品,娶得又是從小在皇后身邊長大的平寧郡主。顧家雖然是侯爵,卻只能娶商人的女兒來續絃,高下立判。


傅斯鴻


拋開權勢,單從爵位上講,齊家更勝一籌。

古代皇帝,把跟著自己打江山的臣子們,按功勞大小分為"公,候,伯,子,男”五個等級,這五個等級所受到的待遇也不相同,不僅表現在食邑方面,而且表現在傳承方面,比如公爵是五代而斬,而候府則傳至三代而終。

有人說公爵上面還有王和郡王呢,不錯,是有,只是那都是皇帝的兄弟及子侄,其他人很少摸著邊的,盯著也沒有用,不管顧家還是齊家,都與那些距離太遠,這裡忽略不計。

而齊元若的祖先掙來的爵位是公爵,人稱"小公爺",在劇中,是除了兩家王府之外的第一家。而顧廷燁的祖先功勞趕不上齊家,只掙個侯位,自然地位要低一些。

不過,因為齊元若的母親是公主,為了避嫌,齊老爹只能領了虛銜,在朝堂上並不受看重。而寧遠候府顧家握有兵權,在話語權方面要厲害些。


萍風竹雨123


齊家是公爵,顧家是侯爵,從禮制上來說肯定是公爵比侯爵厲害。

但問題在於宋朝的爵位不值錢,反而是官位虛銜值錢。各種爵位滿天飛,基本上只要當了官最後不是因為犯罪被貶都能撈個爵位在身。司馬光、范仲淹這種全都是公爵,王安石、韓琦這種全是封王的,現在大家只知道他們是宰相,誰知道他們封的什麼公什麼王?大家都知道包拯是龍圖閣大學士,誰知道他還有個爵位是東海郡開國侯呢?宋朝很多人為了爭一個大學士、太師的頭銜打破頭,但沒人去爭爵位。而明朝正好相反,太師太傅滿天飛,爵位很難拿,王陽明那麼牛逼最後也只撈了一個伯爵。

電視劇裡說的很明顯是宋朝的事。雖然齊家是公爵,顧家是侯爵,但顧廷燁是實權在握的二品禁軍統領,而齊元若只是個御史臺的言官。就算是御史臺一把手御史中丞也只是從三品而已,齊元若的資歷不可能是御史中丞,頂多就是一個御史,察院的御史是七品,齊元若穿著紅色官服,應該是有加銜,品級應該是從五品以上,但肯定上不了三品,否則就是和顧廷燁一樣著紫袍了。所以不管是官銜還是實權,齊元若都比顧廷燁差遠了,更不要說顧廷燁還得皇帝寵信了。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現在電視劇《知否》正在熱播中,該劇雖然是一部架空歷史的古裝劇,但大背景還是在宋朝。

這部劇以盛家三位姑娘為主線,講述了各大豪門士族,及富商巨賈之間,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互相聯姻的故事。其中,門第之爭在劇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什麼高攀、低嫁,無時無刻的不在提及。

但是,劇中有一個硬傷,就是在宋朝,除了極個別的幾個王爵、公爵可以世襲之外,其他的都是不能世襲的。侯爵及以下,更不可能世襲。所以,上一代的爵位高,到了兒子,可就不一定了。

宋朝可以世襲的王公爵位

藩屬國王可以世襲,比如南平王(交趾郡王,現在越南)、安南國王(現在越南)、大理國王等。

奉祀宋太祖神廟的宗室,僅有安定郡王,以及濮、秀、榮、沂四個嗣王,可以兄終弟及世襲。

宋朝公爵世襲的,只有一個,那就孔子後人。始封文宣公,後封衍聖公。這是天下獨一份,千年不倒翁。

宋朝的爵位設置

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根據《宋史·職官志》整理,共分十二等,黑體的是實際設置的爵位。

一等,王,正一品,皇子、皇帝兄弟封國,謂之親王。

二等,嗣王,從一品,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以及先皇帝奉祀者,和現皇帝生父奉祀者,後不封,即廢止。(就是郡王)

三等,郡王,從一品,宗室近親承襲,特旨者封郡王。

四等,國公,從一品,遇恩及宗室祖宗後承襲及特旨者封國公。

五等,郡公,正二品,餘宗室近親並封郡公。

六等,開國公,正二品。(就是郡公)

七等,開國郡公,正二品,後不封,即廢止。(就是郡公)

八等,開國縣公,從二品,後不封,即廢止。

九等,開國侯,從三品。

十等,開國伯,正四品。

十一等,開國子,正五品。

十二等,開國男,從五品。

元朝人修史不嚴謹,謬誤和爭議很多。

經現代學者的研究考證,發現嗣王類似郡王,只是有承繼奉祀的職責,地位相對親王要低很多。而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應該是同一爵位,都是限於一郡。《宋史》中的開國公,一般都是某某郡開國公,其實就是開國郡公。而國公則明顯不同,都會直接以封國名相稱,如魏國公趙普、兗國公歐陽修。

宋朝的實際爵位應該為九等,即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只有兩位被貶黜的宗室用過,包括太祖、太宗的弟弟趙廷美)、侯(郡、縣侯,級別相同,食邑數不同)、(縣)伯、(縣)子、(縣)男。

郡、縣一般無大小之分,但是王、公國有大小之分,共分三等。秦、齊、魏、楚、魯豫等為大國,地位較高;而鄭、衛、蔡、許、邢等國次之;還有盧、沛、豐、肅等為小國,地位最低。

《知否》中家族排名

《知否》是虛構的宋朝歷史,所以,我們不能拿正史來對照人物。

如果單從家族爵位比較,齊衡家的爵位是齊國公,而且是大國一等國公。而顧廷燁家是寧遠侯。侯相比國公爵位要低,自然是齊衡家的爵位更厲害。

爵位最厲害的當然是爭奪皇位的兗王和邕王等各親王。

其次就是齊國公齊家;盛家祖母的閨友孔嬤嬤曾教導過英國公府嫡女,英國公府應該比齊國公府受寵。

然後就是寧遠侯顧家;齊衡母親家襄陽侯府;盛老太太孃家勇毅侯府。

再就是墨蘭嫁的永昌伯爵府;華蘭嫁的忠勤伯爵府。

宋朝的爵位前面說過了,不能世襲。另外除了爵位,還有官位,實際地位的高低,還要看官位高低。所以,爵位不能代表最終地位。

《知否》中位高權重的一位人物

《知否》中其實有一位除皇帝和宗室之外,地位最高的人物,他就是餘老太師。他的地位很有可能比親王都高。

太師乃是官職中等級最高的職位,位居正一品,一般都是贈給去世,並有巨大功勳的大臣、宗室。

活著的時候能夠加封三師、三公的,一般都是宰相、親王,但一般也就是加封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就不會再加了,很少有活著的時候加封到太師的。

《宋史》有“若宰臣官至僕射致仕者,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則拜太尉、太傅等官。若太師則為異數,自趙普以開國元勳,文彥博以累朝耆德,方特拜焉。”

意思就是已經官居宰職(左、右僕射),並且長期任司空、司徒,就可以加太尉、太傅職。

而太師,活著的時候加封的,只有兩個特例,一個是開國元勳宰相趙普,一個是仁、英、神、哲四朝元老、宰相文彥博。

像什麼宋朝名相呂夷簡、王旦,雖然做了二十多年宰相,也沒能加到太師職。

這玩笑開大了,餘老太師可是沒死,巨牛第一人。

在朝拜排班次的時候,太師是必然位列第一的。三師、三公、東宮三太都位列嗣王、郡王之前。宰相原本在嗣王、郡王之後,但宰相都會加三師、三公職,這時除了特旨親王可以位列宰相之前外,其他親王也都要站在宰相之後。沒有加到太師的宰相都這麼牛了,不要說加到太師的宰相了,比親王都牛。

為什麼如此?因為三師和東宮三太,前者通常是皇帝的老師,後者通常是太子的老師,親王都可能是三師的學生。

這餘太師簡直就是天外飛仙!


奕天讀歷史


很顯然齊國公府的地位更尊貴一些 但是毫無疑問 齊家是沒有實權的 只是徒有其表罷了 他們家靠的多是平寧郡主與宮裡的關係 而二叔家那是實實在在有兵權的


小猴子


公侯伯子男,齊家是公爵,顧家是侯爵,你覺得呢?


星馳雲漢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是由高到低的順序


安妮3694


公侯伯子男。

公爺比侯爺地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