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動物永遠是動物,但有時,人卻不一定是人。

你快樂,它們呢?


如果不是被拐走,3歲的法維亞或許會永遠待在母親身邊,跟大家族幸福地生活一輩子。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然而噩夢總會在人們毫無防備時,突然降臨。

3歲那年,法維亞被迫和家人分離,被單獨關在一個圈內。這一關,就是43年。

長期的獨居生活,讓法維亞飽受抑鬱症折磨,在動物園囚禁其43年後,這頭“世界最悲傷的大象”再也無法站立,就在前幾天,它被施以安樂死。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要知道,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群居哺乳動物,而且被認為是智商與記憶力極佳的感性動物。

它們會用鼻子溫柔觸摸受傷的同類,給它們以安慰。當象寶寶不幸離世後,它們會久久守在身邊不願離去。

而動物園卻將其當作賺錢工具,人類的自私何時停止?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更加殘忍的現實是,這樣由人類慾望所導致的悲劇,正在世界各地反覆上演。

圍觀動物,你快樂,它們呢?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曾揭露鸚鵡表演背後的殘酷。為了換取食罐中的食物,鸚鵡們飛來飛去一遍遍地表演。最終導致它們患上抑鬱症,自虐自殘。

而科學研究表明,自殘拔毛只會出現在被俘的鳥身上,主要問題在於挫折和過度使用籠子,野生鸚鵡是不會拔毛自虐的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馬戲團的小黑熊,人前活潑可愛又好動。背後訓練時,卻被勒吊著脖頸綁在牆上,強迫用兩隻腳站立,動輒幾個小時。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儘管它們又累又怕,可必須持續這樣站著,否則就可能窒息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動物學家表示,這種強迫訓練長此以往,會導致動物永久性關節損傷,甚至壞死造成癱瘓,一生都被苦痛折磨。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還有,在不打麻醉的情況下,直接用鐵環刺穿小熊的口鼻。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在逼仄的籠子裡,幾乎無法動彈的幼虎。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為了謀生和更好地生活,我們人類也會“表演”。但我們在完成一件件高難度事情後,會獲得成就感、價值感,從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中獲得自豪感。

而這些動物們只是單純為了,不被虐待、活下去。它們,可能快樂嗎?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它們,也是母親也有孩子!

對自己的孩子,我相信: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都有天然的親情和保護欲。

除了可惡的人販子,他們誘拐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逼迫他們去乞討賣藝。

而對馴獸師來說,最好的馴化對象同樣是剛出生的動物寶寶。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象寶寶從出生,鼻子就被插入畫筆,日復一日訓練畫畫

玲玲馬戲團,曾是世界最大的馬戲團之一。大象表演是其最有特色的項目,而訓象師們是怎麼帶給大家,精彩紛呈的大象表演呢?

雪莉馬上要生產了,還被專門的金屬象鉤戳刺,以限制她的行動,防止她和寶寶有任何聯結。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象寶寶裡卡多剛生下來,雪莉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就被殘忍拖走。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雪莉絕望地哀嚎,似乎在乞求工作人員,可最終,她被狠狠地勾住鼻子拖走,連看一眼寶寶都不行。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而可憐的裡卡多在8個月後,從訓練臺上摔下,雙腿骨折。失去表演價值的小象,馬戲團拒絕為它治療,給它實施了安樂死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一個可愛的象寶寶的生命,就這樣煙消雲滅,作為母親的雪莉知道後,會是怎樣的悲痛?馬戲團之於雪莉,與人販子有何區別?

我們看到的每一場動物表演,都是動物們經歷了母子分離、暴力囚禁、折磨虐待之後無路可走的產物。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2016年,日本名古屋水族館的海豚露露,在小海豚出生4天后,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為什麼?

虎毒不食子,何況海豚是母性很強的動物。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小海豚和媽媽一起亮相時,身上明顯的疤痕

動物行為學家在研究後表示,只有一種可能:露露不願意,讓自己“日復一日取悅人類”的悲劇命運,在孩子身上重演!自由遙遙無期,這種日子她都過夠了,怎麼忍心讓自己的寶寶重蹈覆轍?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還記得紀錄片《海豚灣》嗎?殘忍的人類為了利益,會瘋狂屠殺幾百只海豚,只留下幼小的海豚買賣,用來馴服後表演節目。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這難道不像我們人類被拐賣的孩子嗎?為了錢,那些喪盡天良的人販子,讓他人嚐盡骨肉分離的痛。

而同樣為了錢,人類又拐賣了動物的孩子,折磨出一場場動物表演。而這時,我們還要樂呵呵帶著我們的孩子去觀看、拍照、鼓掌?

動物表演背後的真相

2017年底,一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成員,在跟蹤調查了兩年多時間後,發了一條微博: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老白)表演項目有十多項,跳躍,高空騰躍,跳環、吻部轉呼啦圈等完全非自然的行為,違背了千百萬年來演化的自然習性。

一天99%的時間裡都蝸居在一個僅約5米寬的小水池中,無法自由活動,沒有同類交流,健康堪憂,它的斷嘴就說明著它早已被逼瘋!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老白”的上頜部斷裂,下頜部吻端牙齒也脫落幾顆,變得有些畸形。

“老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但它卻也是全國唯一的、被用來做表演的的中華白海豚。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老白”也曾有過上頜

已經沒有了上頜的“老白”,吻部也已經壞掉,但在

食物的刺激引導下,它還一直在用已經受傷的吻部去頂球,去轉呼啦圈,去頂球投籃。這會進一步加重“老白”現在的疾病。”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它還要套上箍環,像馬一樣去拉動乘坐觀眾的皮划艇。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海豚“開心”地用鰭拍打水面,跟觀眾打招呼,其實是海豚生氣、示威的反應

水裡奔跳到舞臺上,離開海水,海豚內臟會受到很大的壓力,這是他們最不喜歡做的動作。觀眾的鼓掌與叫囂聲,更是對海豚造成足以致命的影響。

海豚高敏感的聽覺,這些聲音不但對他們來說是極高的噪音,更會造成高度壓力,使他們罹患精神疾病。”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海豚灣》中說,“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

而猩猩最討好的表演之一,也是咧嘴微笑。實際上,“微笑”在猩猩眼中代表了恐懼。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試想,如果人類從小被每天訓練做出恐懼的表情,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再來看,猩猩另一個常見表演:直立行走。

人類所有直立行走的結構,猩猩都不具有。它們適應在森林裡,四肢並用地攀爬,只能短暫站立和直立走幾步。杜克大學人類學家丹尼爾·施密特說,“

它們站起來的感覺,和我們半蹲一樣。

試想,如果人類長期被迫半蹲,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讓人欣慰的覺醒

或許,我們早已習慣了在不同的動物園和海洋館裡,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似乎也早已習慣了被關在各種大小的鐵籠子和水泥屋裡,供我們觀賞、逗趣、娛樂···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但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是在保護?還是囚禁?細思極哀。

國外一位插畫師,曾用一幅幅角色互換的插畫,淋漓盡致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趕緊倒立!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如今演藝界明星也開始站出來,告訴大家,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平等。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彭于晏作為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大使讓人欣慰的是,人們正在覺醒。2017年9月1日,廣州動物園動物行為展示館正式閉館,永久停止了長達24年的動物表演。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該館曾累計為一千多萬人次提供現場表演,熱烈掌聲的背後,人們在反思:“我們的快樂,不應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之上”。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廣州動物園這一舉動,得到人民日報為其站臺打call!僅短短24小時,就獲得20多萬網民的點贊。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7月14日,亞洲善待動物組織發佈重磅好消息: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小灰”和“小白”將不會再表演啦!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海洋生物基金會宣佈,2019年春,“小灰”和“小白”將被轉移到,位於冰島的全球首個白鯨庇護區。

庇護區水溫與白鯨原本的棲息地相似,面積3.2萬平方米,水深可達10米。它們終於可以自由探索嬉戲啦!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再也看不到動物的任何表演希望它們能平等地生活在自己的棲息地,而不是在一個個狹小堅硬的囚籠。

她被囚禁、虐待,抑鬱而死:動物永遠是動物,人有時卻不一定是人

讓動物們迴歸自己的棲息地,自由自在地生活,也許,我們的路還有很長要走,但這是一條必須走的路···

因為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