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瀋陽的東北口音沒有長春重?

明月幾時有


首先,題主的問題不是很嚴謹,也不熟悉東北語言文化。東北口音重不重,這個問題中先要搞清楚東北方言區裡的地方差異。通常刨除遼南膠遼官話區以外,東北及蒙東地區都是東北方言區。方言區內部,吉、黑兩省差異較小,黑龍江人語音更貼近普通話標準發音。吉林人口音稍稍土一點。遼寧省內方言較複雜,詞彙、用法基本相同,語音上大異其趣,甚至一個地級市一個特色。瀋陽口音較為明顯,距普通話距離比吉林方言地方風味更濃郁,更具鄉土氣息。也就是說,外地人一聽就是東北人的,大概就是遼寧的;不怎麼聽得出來的,很可能是黑龍江的;這兩者都不怎麼屬於的,大半是吉林的。再有,口音重不重,這個只能本地的和本地的人比較了。長春人重還是瀋陽人重,沒啥比較的意義。實在非得說,瀋陽話語音更偏離普通話標準發音。


super241941


嗯……我是長春長大的,現年40歲,當年大學專業屬教育類,但在人文學院,普通話考試一級乙等,記得是94分。我覺得我這個年紀的長春人,說話有東北口音的不少,但是要較真兒說普通話,也沒啥問題,只是環境影響吧,畢竟從小學開始普通話教育就很普遍了,語文老師的普通話水準都比較高。

因為工作原因,我接觸到的瀋陽的親們,說話還是有點垮,原諒我得直白


雲端望月影


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沒去過東北,或者不瞭解東北的。東北味,尤以遼寧最重。遼寧內的口音又有很大不同。

長春現在的本地人很少了,大量的外來人口。所以,口音走樣很嚴重。

李健說過:東北人說話,一聽就是東北人的,那就遼寧人。一聽聽不出來的,是黑龍江人。介於兩者之間的,就是吉林人。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長春和哈爾濱是北京幾所語言藝術類學校,普通話培訓和實習基地。

家父的一個遠房親戚,80年代從北廣畢業實習,就分配到長春廣播臺來實習,而他自己說北京人。按理說普通話的定義,是以北京方言為基準,可是,他就分配來長春實習。

實話實說,哈爾濱的真標準。

老長春口音,土話,也就是那些滿語留下了方言,比哈爾濱多。

在這裡,不吹不黑,方言沒有好壞之分,無所謂。

南方人笑話北方人大舌頭,北方人笑話南方人平翹舌不分。


胖胖魚192156991


東北人說的話,大家都認為是東北話。但實際上,東北話可不是一種兩種那麼簡單,這就不同於北京話,四川話廣東話等等。

東北話,遼寧的是一塊,但遼寧大連丹東等地方又不一樣,作為東北人的我,都不敢說遼寧話裡面還有多少種不同的方言。遼寧人講話,我聽到的比較多的是瀋陽遼陽鞍山等地的方言,覺得這幾個地方的方言比較接近或者說是相同。因為我表哥是鞍山人。別的地方如大連,估計當年是闖關東的山東人的緣故,他們的方言和瀋陽那邊的人差別很大。

瀋陽遼陽鞍山等地的方言,和吉林黑龍江差別很大,吉林黑龍江比較接近或者說是相同。雖然我在東北長大,但平時也不是像南方人想象的那樣,滿口的東北話,東北話裡的特別專用詞彙,我們也不是掛在嘴邊。至少我不是這樣。


我愛我佳38


剛才寫了很多,但是發現寫的很囉嗦,所以總結了一下!只供大家參考吧!

首先我是土生土長的八零後瀋陽人,祖上幾輩兒都是瀋陽的,十六歲前也沒發現啥口音重不重的,覺得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直到上高中,因為教委要求教師持普通話等級證書才能上崗任教,所以,頭一次發現原來我的口音和普通話是有差別的!

後來,高中畢業去了北京上學,因為當時瀋陽的高中強制普通話教學的風口浪尖上,所以,我們那波學生相對我們父輩那代人來說,基本上沒有東北口音了!不過到了北京,當接觸了除了瀋陽地區以外的東北同學才發現,原來瀋陽的東北口音是那麼特殊!有人都把我們的口音歸為東北話,但作為瀋陽人來說,還是很快的被其他東北人認出來的!

雖然東北話的內部含義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實際上瀋陽的東北口音在語言學中真的是一個獨立分支,是“東北官話”下“遼瀋片”中的“瀋陽話”!作為小分支來說差別還是有點的,比如“咱們”這個口語詞,在我的親戚裡也有說“俺們”的,舉個例子“俺們堡(pǔ)子裡......”,但是我接觸的其他東北人用“咱們”比較多!尤其吉林黑龍江那邊!瀋陽這邊兩個詞都會聽到,瀋陽的東北話受關內的一些方言影響較多,所以還是比較特殊的!

所以,提問的老鐵你可能也是瀋陽人,或者你是外地人,但接觸的都是我這樣的80後或者再比我小的一些朋友,感覺上我們的口音輕一些,其實原因很簡單,瀋陽人比較直爽,給外人的感覺都是氣場強大(hěi社會大哥),也被其他東北以外的人誤解,黑化!往往壓制東北口音會更讓接受罷了,如果接觸時間長了就會“原形畢露”,瞬間切換一嘴“東北大碴子”!


悠念樹莓派


不知道題主是哪裡人?東北話是這麼區分的,一開口就能聽出東北味兒的,是瀋陽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東北人,又聽不出來東北味兒的,是哈爾濱人;兩者之間的就是長春人。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表示驚訝時

瀋陽人:誒呀媽呀!誒發音éi,此句中誒和媽需要重讀,誒呀和媽呀之間需要短暫停頓。

長春人:誒媽呀!誒重讀。

哈爾濱人:媽呀!

表示疑問時

瀋陽人:幹啥玩意兒呢?

長春人:嘎(gà)哈(há)呢?

哈爾濱人:幹啥呢?


因此,東北口音瀋陽>長春>哈爾濱,黑龍江地區除了哈爾濱以外,外縣和其他地級市都有一定的口音;吉林地區延邊有朝族,白山通化平翹舌有一定混亂,其餘地區和外縣口音都不重;遼寧地區就很複雜了,瀋陽口音重,大連、遼寧、錦州則更有特色。

究其原因,奉天自古興盛,因此語言環境和體系都十分穩定,輕易不會被帶偏;哈爾濱地區融合比較嚴重,外國和外省的外來人很多,逐漸統一為標準發音;長春則是介於兩者之間。


總體來說,東北話還是很喜慶的,一般都會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比如最近比較火的,錦州話好像質疑了全世界。再早一些,趙本山老師將東北話搬上春晚。而這兩這都是出自遼寧省。

因此瀋陽的東北話是最具東北特色的,也希望東北人直率的表達,能夠讓大家感受到我們的熱情。


尹禾


曾經看過湖南衛視某綜藝節目汪涵總結的很有道理,如果你認識三個東北人,聽著特別像東北話的是遼寧人,聽著感覺像東北話又叫不準的是吉林人,如果聽著不像根本東北話的是黑龍江人。

東北口音其實挺複雜的,遼寧瀋陽及其周邊,因努爾哈赤定都盛京,今瀋陽,城市形成較早人口密集,同時受滿族語影響,形成了正統的東北話,俗稱大碴子味,學名東北官話。遼寧口音又不盡相同,遼南,營口大連一帶,口音俗稱海蠣子味,偏向山東口音。遼西口音錦州葫蘆島一帶,說話尾音聲調高,典型例子,鄉村愛情中王大拿口音。真正的東北話主要是在遼寧省。

吉林黑龍江氣候寒冷,早期人煙稀少,因闖關東而多了一些人氣,闖關東大部分來自於山東省,一部分河北省,口音更偏向於河北山東口音。東北口音是越往北越輕,吉林人東北口音比遼寧省輕,如果說黑龍江口音幾乎不是東北口音,黑龍江大城市口音近乎普通話,分的清平翹舌,口音特別輕,部分偏遠地區世代相傳仍然保留著濃重的山東口音,甚至比山東本地的山東口音還要重。

東北口音由北向南加重,瀋陽比長春東北口音更重。


lookMaybe


這完全是個偽命題。首先要弄清,什麼是“口音重”?所謂的口音重這種用詞含混不清。

我的理解是,應該樹立一個標準,然後相互對比而產生的口音差異。普通話就是一個標準。那麼有東北話這一標準嗎?能說東北哪個地方的口音是標準的東北話嗎(其實,普通話也沒有地域標準)。方言學家和民俗學家都沒有給出這麼個標準。

東北話總體比較繁雜。在遼寧,口音差異最大。代表性的有,遼北的阜新、朝陽一帶的口音。這裡人的口音最接近普通話,他們口音吐字清晰,語調平緩。瀋陽、撫順話。在東北各方言中,這裡人說話平捲舌不分,甚至平舌讀成捲舌,捲舌讀成平舌,一聲讀成普通話的三聲,但比三聲轉彎誇張些。瀋陽人說話聲音更大。遼西的大連和丹東話。這種方言帶有山東味兒。大連話的影響沿鴨綠江北上,一直延續到包括吉林省的通化地區和白山地區。還有遼中的錦州話,和遼北的鐵嶺、開原一帶的方言。鐵嶺是趙本山的老家,他的口音和吉林省的長春地區和吉林地區接近(四平地區除外)。

吉林省的方言除了東部通化和白山地區受大連話影響外,中部和西部差別不大。所謂不大,就是說當地人才能聽出來的差別。那麼黑龍江省的各地口音差別是最小的。與吉林相比,黑龍江的東北話更接近普通話些,尤其是哈爾濱。這可能是受清末時期北京的滿族人移民的影響吧。

總體來說,除了遼寧的朝陽和阜新還有吉林的通化和白山地區外,越往北,口音與普通話越近。當然,這種差異只有當地人仔細的辨別才能區別開來。這裡還有城市與鄉村的差異,受教育成度不同的差異。差異是指除了語調的不同,還有用詞的不同。鄉村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多的會把膝蓋說成是“膊了蓋。


自由行所見所聞


本身這個提問就是錯誤的,你得先搞清楚東北話和東北味兒的區別。按照發音情況來看,越往北,東北味兒越淡,發音越標準,甚至帶京腔,而詞語裡的特定東北話卻越來越多。

瀋陽人和長春人比起來,瀋陽話更垮,老瀋陽人來源豐富,闖關東的、滿清後裔、回族、朝鮮族,都佔很大比例,所以語言特別混雜,語言裡除了關裡話、滿語特殊用語,甚至還參雜著日本話和俄語。瀋陽周邊的城鎮鄉村發音也不盡相同,新城子、撫順、遼陽、阜新都有自己的特定發音傾向,所以要說誰更東北,我覺得還是瀋陽。長春話裡面就簡單多了,但是繼承了很多的滿語話特定用詞,猛一聽起來可能覺得很東北,但是除去這些特定用詞,其他的還是很標準的,尤其是發音,更接近普通話。


龍族ELL


眾說紛紜。是不是先要弄清什麼叫東北話?用什麼來界定東北話的標準?

貌似官方從來沒有界定過東北話的標準,將東北話突顯出來的是趙本山的小品,其質樸幽默,形像生動的語言語音,感染並打動了全國觀眾,讓東北話走紅至今。所以,在囯人的認知中,趙本山小品中人物的語言語音就是東北話。

那是不是說,是趙本山及其小品給東北話一錘定音的呢?肯定不是。只能說是他向全國展示了東北話的精彩和魅力。也可以說,趙本山及其小品之所以走紅,與生動形象的東北話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趙本山小品中的語言語音是不是東北話?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趙本山是遼寧人,是不是遼寧話就是東北話?答案是否定的。

鑑定什麼樣的話為什麼地方話,主要看這個地區說某種話的人多寡,如果說某種話人佔絕大多數,那麼這種話就屬於地方話。

為什麼趙本山屬於遼寧人,可遼寧話卻不能代表東北話呢?因為遼寧話很雜,遼東一個口音,遼南一個口音,遼中又一個口音。而唯有遼北與吉林和黑龍江地區口音相差無幾。大家對趙本山和高秀敏合作的小品都很熟悉吧?高秀敏就是吉林松源人。是不是兩人的語音和語言一模一樣呢?這不奇怪,遼北的鐵嶺與吉林緊緊相連。

東北有三個省,遼寧,吉林,黑龍江。既然遼北,吉林和黑龍江地區的話基本差不多(包括內蒙北部地區),那麼正宗的東北話自然非這些地區莫屬。

東北話的形成,尚未看到官方的描述。竊以為:東北過去一直是以女真人(滿族)為主聚居地。滿人入關定都北京統一中國後,東北做為滿人老家被圈為聖地,是不允許他人涉入安家種地的。後來,因為發生嚴重的災荒,清王朝不得不開放東北,讓關內災民進入人稀地廣的東北開荒謀生。就這樣,有大量的山東人和河北人湧入東北,同時湧入的還有朝鮮人。

很多山東人從海上進入遼東半島,所以遼東半島特別是大連一帶的語音,最接近山東話。而另一些山東人和河北人進入遼南遼中,並與當地滿人混居一起(瀋陽是皇太極的帝都所在地),所以語言比較雜,形成獨特的地方話。

清王朝時,有過兩次較大的闖關東潮,但大多就近遷居在遼東及遼中以南,極少數遷移吉林和黑龍江。解放戰爭末期,解放軍挺進東北,東北的吉林和黑龍江被第一個解放,共產黨的很多人員和家屬進入東北北部。共和國成立後,很多部隊解甲歸田,變成墾荒人留在了東北特別是黑龍江。

滿人定都北京,做為中國統治者,其語言語音難免會影響北京話,所以肯定說滿語在北京話中一定佔有相當位置。而東北特別是東北北部,是滿人主要聚居地,雖然遷移至此的漢人來自於不同地區,但不能不受到當地話的影響,主要是滿話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東北話接近普通話就自然而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